资源简介 高三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 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滇池流域是长江上游支流普渡河的源头,四周被群山环抱,中心为构造盆地,与昆明市主城区紧密相邻。快速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一方面促进了工业条聚,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幼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这种扩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图】示意2000—2020年滇地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图2示意呈贡区建设用地占比变化。据此完成1—3题。1.2000---2020年,滇池流域各区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是A.官渡区 B、西山区 C、五华区 D.晋宁区2.2000—2020年,皇贡区建设用地的主要扩张方向是A.山区 B.坝区C.环湖地区 D.坝区和环湖地区3.山地城市进行建设开发,需要重点关注A.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 B.建设施工难度C.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D.人口增长压力“务县”旅游是指当下年轻人倾向于到一些县级市和县城等小众旅游日的地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自助游或自由行到盗地市井,体验当地百姓生活。中国各地县城也抓住“奔县”之旅燞潮。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打造差异化的县域旅游模式,一场游客和县城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据北完成4——6题。4.与传统旅游相比,“奔县”旅游迎来发展热潮的基础是A.收入提高 B.交通完善 C.风景秀丽 D.人口增加5.在“弃县”旅游热的背景下,下列实体产业中能得到较好发展的是①乡村民宿 ②商业综合体 ③团体旅行社 ④民俗体验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在游客和县城“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县城应重点着力于A.提升接待能力 B.推广外地产品 C.引进知名品牌 D.保护本土文化阿根廷滑柔鱼习性趋光,广泛分布于西南大西洋,其中35°—52°S海域滑柔鱼资源尤为丰富。该海域是我国远洋拢捞滑柔鱼的重点流场之一,捕捞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1—5月,捕捞作业多在当地夜间。图3示意阿根廷滑柔叠漫场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7—8题。7.与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洋流是A.南赤道暖流,南极环流B.巴西暖流,南极环流C.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D.巴西暖流,西风漂流8.我国渔船在当地滑柔鱼资源丰富的海域捕捞期间A.作业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夜间B.北部海域白昼时长较南部长C.沿岸地区陆地径流养分输送较多D.有时正午会出现立杆无影的现象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陕北地区,记积层厚度大于360m,呈南北向展布,沉积中心往东偏移,地层东厚西薄,地层厚度等值线呈半截圆形分布。其中,关绕一带等值线密集,呈现明显陡坎地形。图4为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层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9—10题。9.吴堡一带星现出明显陡坎地形,说明A.地质历史时期沉积速率存在显著差异B.曾有过强烈的风沙侵蚀C.地层发生过大幅度倾斜或断裂D.曾长期遭受河流的侵蚀作用10.鄂尔多斯东缘陕北盆地沉积层厚度较大,主要是因为A.地势低洼,有利于沉积物汇聚B.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喷发物堆积C.河流密布,带来大量泥沙D.气候湿润,风化、堆积作用明显城市植被通过遮防、反射、蒸腾等方式调节城市地表温度。受气候条件、城市规划等因素影响,不同城市的植被对地表温度的调节效果有所不同。图5示意在植被的调节作用下,我国不同气候区的城市白天和夜晚的地表温度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11.下列城市中,单位面积植被占比最大的可能是A.西安 B.广州 C.拉萨 D.上海12.白天,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城市植被的调节作用相对有限,主要是因为该气候区城市A.人口数量多 B.太阳高度角小C.植被覆盖少 D.空气湿度大13.为了更好地发挥植被的调节作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市应当着力于A.种植高大树种 B.新建大型公园C.整合破碎绿地 D.分散城区植被水资源和耕地资源供给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格局经历了由“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的特交。图6示意2000-2022年我国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的地理重心转移情况。据此完成14—16题。14.我国粮食生产从“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区气候变暖 B.交通运输条件改善C.南方地区耕地减少 D.人口数量不断增长15.2000—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重心转移特征为①向水资源重心转移 ②向耕地资源重心转移③始终位于北方地区 ④向北跨越秦岭——淮河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合理控制北方地区水稻种植规模②南方地区推广节水农业③打造西北地区后备产区④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自北京2015年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中国冰雪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产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冰雪经济初步形成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冰雪产业格局。冰雪装备制造业是冰雪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是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图7示意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历程。(1)描述1965—2021 年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特征。(6分)(2)简述冰雪装备制造企业主要集聚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原因。(6分)(3)请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性建议。(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贵州冬季常常出现锋面雾。资阳火车站附近是冬季锋面雾的高发区。图8示意2022年1月18日20时至20日20时贵阳站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该时段内贵阳站经历了两次锋面过境,并伴有锋面雾天气出现(图中风向使用方位角表示,例如0°表示北风,90°代表东风,以此类推)。(1)分析图示时段内贵阳站经历两次锋面过境的性质。(6分)(2)简述1月20日白天,贵阳站锋面雾出现短暂消散的原因。(4分)(3)为增强贵州站对锋面雾的预警能力。请结合图选择两个气象要素作为预报锋面雾的指标,并说明理由。(8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第四纪晚期以来,我国东北地区较高纬度多年冻土分布范围经历了多次扩展与收缩,导致其上覆植被发生了多次演替。M盆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图9示意M盆地内冰期、阀冰期多年冻土变化及对植被演替的影响。(1)列举冰期M盆地内生长植物的三个特点。(6分)(2)说明从冰期向间冰期转变时,M盆地内土壤有机质积累的过程。(6分)(3)有人认为气候变暖会导致M盆地内水生植物占比增加,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高三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对滇池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通过对比各行政区建设用地的平均扩张速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出2000一2020年官渡区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故A选项正确。2.B【解析】本题考查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图的判断,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读图可知,2000一2020年坝区建设用地占比扩大。故B选项正确。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山地城市建设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通常较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在山地城市进行建设开发时,必须重点关注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故C选项正确。4,B【解析】本题考查“奔县”旅游迎来发展热潮的基础条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和优化,县级市和县城更易到达,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选择其为目的地;收人提高可能促进了整体旅游业收入的增长,但不一定直接导致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县级市和县城作为旅游目的地;“奔县”旅游更多地强调深入体验当地市井生活和百姓文化,而不仅仅是欣赏风景;人口增加与“奔县”旅游热潮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B选项正确。5.B【解析】本题考查旅游产业发展对实体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乡村民宿提供了不同于传统酒店的住宿体验,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生活和文化,①正确:商业综合体更多地服务于城市中心的游客,不能满足游客体验市井生活和百姓文化的需求,②错误;在“奔县”旅游的背景下,游客通过自助游或自由行到达旅游地,③错误;民俗体验馆提供了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机会,是游客深入体验当地生活的重要场所,④正确。故B选项正确6.D【解析】本题考查旅游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保护本土文化是“奔县”旅游的核心和灵魂。通过保护本土文化,县城可以保持其独特性和吸引力,为游客提供真实、深刻的旅游体验。同时,保护本土文化也有助于促进县城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仅提升接待能力并不足以体现“奔【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答案.pdf 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