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第1课时课件 教案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第1课时课件 教案 素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离不开他们》是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9课第1课时,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对社会运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劳动者的价值,学会感恩,并初步形成平等对待不同职业劳动者的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能够观察到身边不同职业的劳动者,但对劳动者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劳动者的社会价值,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道德素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形成感恩之心。 法治观念: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培养平等、尊重、感恩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中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及其对社会运转的重要性。 理解劳动者的价值,学会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平等看待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理解劳动无贵贱之分。 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感激之情,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场景、劳动者故事等) 学生调查表(用于记录家庭成员的职业及劳动情况) 劳动工具实物或模型(如锤子、扫帚等,用于体验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精心挑选的短视频,展示各行各业劳动者辛勤工作的场景,营造尊重劳动、感恩劳动者的氛围。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谁?”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的存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深化思考: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劳动者每天都在做什么吗?他们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视频:认真观看短视频,感受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思考回答:针对教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回答,表达自己对劳动者及其劳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和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劳动者的存在及其劳动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 第二板块:离不开他们的劳动 1. 讨论与分享 教师活动设计: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或几个行业,要求他们讨论这些行业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内容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引导分享: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补充和引导,确保讨论内容全面且深入。 2. 案例分析 教师活动设计: 展示案例:通过PPT或文字材料,展示李东一家一天中接受不同劳动者服务的案例。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如果缺少了这些服务,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服务的重要性。 总结归纳: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归纳劳动者服务对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作用。 3. 想一想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思考: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和家人接受过哪些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并尝试用“如果没有……,就……”的句式表达这些服务对生活的重要性。 鼓励分享: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分享交流:积极发言,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增进对劳动者价值的认识。 第二板块:他们都是劳动者 1. 阅读角 教师活动设计: 提供材料:提供关于廖倩倩妈妈作为医生的劳动故事材料。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妈妈不仅是家庭成员,还是一名劳动者,她的劳动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的社会价值。 鼓励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的职业及他们为大家提供的服务。 2. 讨论与辨析 教师活动设计: 提出问题:展示王方对李洋说的话,提出辨析问题:“不同职业劳动者的价值是否平等?” 引导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辨析不同职业劳动者的价值。 总结归纳: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归纳:尽管不同职业在劳动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做出贡献。 3. 阅读角:泥瓦匠王承福 教师活动设计: 提供材料:提供关于泥瓦匠王承福的故事材料。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王承福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认识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的自我认知和劳动的意义。 鼓励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角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对劳动和自身的积极认知,以及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4.体验活动 教师活动设计: 准备工具:提前准备好锤子、木块、扫帚等劳动工具。 组织体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劳动工具,要求他们进行劳动工具体验活动。 引导分享:体验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围绕分配的行业,结合个人经验和知识,进行热烈讨论。 分享观点: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清晰表达小组观点,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案例:认真观看或阅读案例材料,理解案例内容。 自由发言:针对教师的问题,积极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 学生活动设计: 思考表达:认真思考自己和家人接受过的劳动者服务,并用指定句式表达这些服务对生活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设计: 阅读材料:认真阅读廖倩倩妈妈的故事材料,理解故事内容。 思考分享:针对教师的问题,思考并分享自己亲人的职业及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学生活动设计: 分组讨论:围绕辨析问题,结合个人经验和知识,进行小组讨论。 发表见解:在小组内发表个人见解,与同学进行辨析和交流。 学生活动设计: 阅读材料:认真阅读王承福的故事材料,理解故事内容。 思考分享:针对教师的问题,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设计: 参与体验:在小组内使用分配的劳动工具进行体验活动,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分享感受:体验结束后,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加深学生对不同行业劳动者及其劳动内容的理解,认识到劳动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劳动者服务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劳动者服务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尊重劳动的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角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不仅为家庭付出,还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尊重劳动的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与辨析环节,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职业劳动者的价值是平等的,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和尊重劳动的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增进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设计: 设计题目:精心设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劳动者价值的理解程度。 组织练习: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反馈指导:及时收集练习纸,批改并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针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学生活动设计: 认真做题:仔细阅读题目,独立思考并完成练习。 接受反馈:认真聆听教师的反馈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环节,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检验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设计: 总结内容:简要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对社会运转的重要性,以及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 鼓励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平等对待不同职业的劳动者。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劳动者价值的短文或进行一次劳动者采访等。 学生活动设计: 回顾内容: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 表达决心:思考并表达自己对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决心和行动计划。 完成作业: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习视野。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加深他们对劳动者价值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同时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和平等对待不同职业的劳动者。
板书设计
9.生活离不开他们 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离不开他们的劳动 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劳动 李东一家的日常生活 他们都是劳动者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认识到劳动者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 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乐趣,进一步加深了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社区、企业的联系,邀请不同职业的劳动者进校园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劳动模范的事迹、劳动法律法规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9.1 生活离不开他们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劳动者的社会价值,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道德素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形成感恩之心。
法治观念: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培养平等、尊重、感恩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辛苦的劳动者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从清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到保障电力供应的技术人员,再到为我们提供日常所需的服务人员。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确保了社会的正常运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与美好。
02
新知导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付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才使这个社会有序地运转起来。
03
新知讲解
第一板块:离不开他们的劳动
我们住的房子离不开建筑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
我们所穿的衣物离不开纺织工人的
劳动。
我们住的房子离不开建筑设计师和建
筑工人的辛勤劳动。
南来北往运送旅客的列车离不开驾驶员、列车员和铁路养护工人的劳动。
说说你所知道的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内容,他们的劳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医生救死扶伤,教师传道授业,农民辛勤耕耘,工人制造产品,程序员编写代码。这些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构建了我们的健康、知识、食物、物质基础和数字世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
我们家庭中的成员每天都会接受来自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服务。让我们看看在一天的生活中,哪些劳动者为李东和他的家人提供了服务与方便。
公交车驾驶员为李东的上学提供了交通方便。
商场工作人员为李东妈妈的购物提供了方便。
餐馆厨师和服务员为李东爸爸的就餐提供了方便。
想一想 , 生活中你和家人都接受过哪些 劳 动 者 提 供 的 服务。如果缺少了这些服务,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生活中我们和家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劳动者提供的服务:清洁工人的辛勤,让我们居住环境整洁;厨师的烹饪,满足我们的味蕾;医生的诊治,守护我们的健康。若缺少这些服务,生活将陷入混乱与不便。
第二板块:他们都是劳动者
他们都是劳动者:
尽管人们从事着不同的劳动,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 — “劳动者”。我们的父母和其他亲人也是其中的一员。
妈妈也是劳动者
现在,我知道了妈妈不仅是我的妈妈,还是一名医生、一位劳动者。妈妈不仅要照顾我,作为一名医生,还要照顾病人,用一天,我班的廖倩倩在学校参加跳远比赛时摔伤了,老师立
即送她去我妈妈工作的医院。妈妈细心地为她诊治、包扎,缓解了廖倩倩的疼痛,她的伤很快就痊愈了。我想,如果没有医生这个职业,不知会有多少病人饱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我的妈妈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我们的社会离不开普通劳动者的劳动。
她的劳动为病人服务。
谁愿意介绍一下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从事的职业?他们为大家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
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他每天都在救死扶伤,为无数病患带去健康和希望。他的职业不仅治愈了身体上的疾病,更温暖了无数颗心灵。他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生命守护服务。
社会的良好运转需要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尽管不同的职业在劳动方式上存在着差别,但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
交流园:王方对李洋说:“我的爸爸是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好多人都听他的指挥!章华的爸爸没法比,他只是进城务工的人。”
你赞同王方说的话吗?如果不赞成,该如何反驳他的观点呢?
我完全不赞同王方的话。反驳如下:“王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无论职位高低都值得尊重。章华的爸爸勤劳奋斗,同样令人敬佩。我们不能仅凭职业就轻视他人,这样的比较既不公平,也缺乏对每个人的尊重。”
泥瓦匠王承福
王承福是我国古代一个平凡的泥瓦匠。关于对劳动的理解,他说了一些很在理的话。他说,每个人职责有大有小,但都在各尽其能,就像生活用具一样各有各的用处。所以,对于泥瓦工的工作,他一刻不敢懈怠。他认为,泥瓦工不难学,可以凭力气做好,虽然劳累一些,但不会感到惭愧,心里很踏实。
——摘编自《圬者王承福传》
王承福对劳动和劳动者有哪些认识?你的看法是什么?
承福认为,每个人职责有大小,但都应各尽其能,劳动无贵贱之分。他认为自己的泥瓦匠工作虽劳累但踏实,不惭愧。我赞同他的看法,劳动是平等的,无论何种职业,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应珍视自己的劳动,勤勉尽责。
人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04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劳动者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
A. 拥有的财富多少
B. 所付出的劳动量及劳动质量
C. 社会地位的高低
D. 家族背景的强大
(正确答案:B)
04
课堂练习
填空题:
1. 劳动者的价值是通过其提供的______和______来衡量的,这是评价一个劳动者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依据。
(答案:劳动量、劳动质量。此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劳动者价值衡量标准的掌握情况,强调劳动量和劳动质量是评价劳动者价值的关键因素。)
06
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课我们回顾了劳动者的辛勤与贡献。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我们的社会机器不停运转。从清洁工到农民,从老师到医生,每个人都值得尊敬。让我们铭记:尊重劳动,就是尊重我们美好的生活源泉,尊重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劳动者!
08
板书设计
9. 生活离不开他们
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离不开他们的劳动
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工具体验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