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等级得分一、判断题。(共20分)1.做对比实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种子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芽。( )3.根据成语“羊入虎口”可以写出食物链:羊→虎。( )4.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5.在生态瓶中,植物可以给动物提供氧气,所以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6.将生态瓶中的水倒掉一半,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减少。( )7.在评价各小组生态瓶时,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生态瓶保持稳定的时间。( )8.几十只昆虫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9.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那么可能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10.银杏树到冬天会落叶,这是它对冬天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 )二、选择题。(共 40分)1.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2.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温度 B.水分 C.空气3.仙人掌在长期适应环境的生长过程中,叶退化为刺,这样有利于( )。A.吸收水分 B.增加水分蒸发 C.减少水分散失4.取一个盒子,如下图所示放入蚯蚓,盖好盖子,几分钟后,会发现( )。A.在土壤较干的地方蚯蚓多B.在土壤较湿的地方蚯蚓多C.两端的蚯蚓一样多5.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芭蕉阔大的叶子可以适应干燥的环境B.青蛙的体色与环境一致,有保护作用C.大雁迁徙是为了躲避敌害6.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不同,但它们都能很好地生存,这说明( )。A.生物的生存与周围环境无关 B.生物能适应周围环境C.生物能改变环境7.在生态瓶里种养绿色水生植物的作用是为动物提供( )。A.食物和二氧化碳 B.食物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分8.为了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科学小组选取了学校附近池塘中的5种不同生物进行观察研究,这5种生物分别是大鱼、小鱼、河蚌、小球藻、水蚤。这5种生物构成了一个小小的食物网,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A.小球藻→水蚤→小鱼→大鱼 B.大鱼→小鱼→水蚤→小球藻C.小球藻→水蚤→小鱼→大鱼→河蚌9.下列选项中,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是( )。A.草、凤仙花、甲壳虫、青蛙、蜘蛛、小鸟老鹰B.阳光、空气、土壤、水、石头、沙子C.阳光、空气、土壤、水微生物、小鸟老鹰10.某一时期,池塘中的各种水藻大量繁殖,几乎覆盖了整个池塘。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池塘中的动物得到了充足的食物,整个池塘生机勃勃B.池塘中的植物生长得越来越好,整个池塘呈现一片绿色C.藻类疯长使水中缺氧,鱼类窒息;疯长的藻类会分泌毒素,导致水质变坏11.有一种植物叫沙拐枣,其叶子缩小成托叶状,但根系很发达,主根可达3米深,水平分布长至20米。沙拐枣这种形态是为了适应( )的生存环境。A.温度太高 B.缺少水分 C.缺少光照12.有的动物会进行“夏眠”。非洲肺鱼既有鳃,又有肺。当烈日使河水蒸发,造成几个月的干涸期,肺鱼便会钻进泥里,不吃不喝,一直睡到雨季来临。引起非洲肺鱼“夏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水13.下列行为中不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是( )。A.1985年有人从英国带了20只野兔到澳大利亚B.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卡巴森林为了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C.我国西部牧民合理控制牛羊的数量,不过度放牧14.在设计种子发芽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条件不能作为一组对比实验的是( )。A.干燥,湿润 B.干燥,无空气 C.有空气,无空气。1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某种奶牛所产的鲜牛奶每100毫升富含3.8克优质蛋白、乳脂醇厚、口感浓郁。在食物链中,奶牛( )。A.属于消费者 B.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C.属于生产者16.在一棵枯树上生长着苔藓、木耳,生活着蚂蚁、蜗牛等,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了( )。A.生态环境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17.苹果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和风18. 5月份的时候,小科发现自己家的狗狗掉了很多毛。狗狗换毛是为了( )。A.适应温度的变化 B.减少能量流失 C.换新鲜的毛19.完全浸没在水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缺少土壤20.在制作生态瓶时,最好选用( )。A消过毒的自来水 B.干净的小溪水 C.泥坑里的雨水三、实验题。(共40分)1.为了顺利开展绿豆种植活动,学校科学研究小组对绿豆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如下研究:(22分)(1)选择②和③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选择③和④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4分)(2)如果想要研究光照是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为对比实验,假如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实验⑤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填“萌发”或“不萌发”]。(6分)(3)实验②水面上的油起到什么作用? (3分)(4)实验③中有一颗种子没有发芽,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分)(5)绿豆苗逐渐长大,同学们发现绿豆园中有落叶,绿豆苗上有蚜虫出没,还发现有瓢虫、蜘蛛、蜗牛、蚯蚓等动物,还能听到小鸟唱歌。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6)该绿豆园中,如果瓢虫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蚜虫的数量会___________,间接危害到___________,可能导致这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4分)2.某同学在抓鼠妇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在花坛边黑暗潮湿的石块下,才可以找到鼠妇。什么因素影响了鼠妇的分布呢?光亮程度还是潮湿程度?为此,他进行了探究。他在-一个长方形铁盘上布置了A、B、C三个区域(如图所示) ,鼠妇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活动,然后在铁盘的中间区域放入15只鼠妇,每隔两分钟统计一次各区域中鼠妇的数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8分)A明亮区域 B中间区域 C黑暗区域(1)该同学在探究( )因素对鼠妇的影响。(3分)A.光亮 B.潮湿 C.光亮和潮湿(2)该同学用了15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 )。 (3分)A.实验效果更明显B.防止出现偶然情况,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C.只能捉到15只(3)该同学在第2分钟统计数据时,发现鼠妇在三个区域都有分布,便得出结论:该研究因素对鼠妇没有影响。这个结论是( )。 (3分)A.科学的 B.不科学的 C.正确的(4)经过10分钟,该同学发现鼠妇全部集中在C区域,说明( )。 (3 分)A.鼠妇会选择合适的环境B.环境对动物没有什么影响C.环境决定动物的外形特征(5)如果该同学想继续探究另一个因素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那么A区域和C区域应该设置怎样的环境?填一填。(6分)A_________区域 B_________区域 C_________区域参考答案一、1.√ 2.× [解析]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3.× 4.× [解析]生物 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 [解析]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的数量应保持一定的平衡,所以生态瓶中的植物并非放得越多越好。 6.× [解析]水量减少,水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小鱼会经常浮到水面换气。 7.√ 8.×[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构成,几十只昆虫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9.√ 10.√二、1.C [解析]光照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2.B 3.C4.B [解析]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5.B [解析]芭蕉阔大的叶子有利于蒸腾作用,可以适应热带雨林环境;青蛙的体色与环境一致,有保护作用;大雁迁徙是为了躲避寒冬。6.B 7.B [解析]生态瓶里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动物生长需要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一些水中的动物还以水中的植物为食。8.A [解析]食物链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河蚌以水中的微小生物为食,大鱼和河蚌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9.C 10.C 11.B [解析]这种植物生长在沙漠,为了减少水分流失,叶子的形态发生改变,发达的根系可以帮助吸收深层的地下水。12.C [解析]河流进入干涸期,非洲肺鱼才进行“夏眠”。13.C 14. B [解析]对照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15.A [解析]奶牛需要先吃草,才能产奶,并且不能制造出食物给自己,故其属于消费者。16.B 17.B 18.A 19.B 20.B三、1. (1)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2)③ ⑤ 不萌发 (3)隔绝空气 (4)种子的胚受损、种子被虫咬了等。 (5)绿豆苗→蚜虫→瓢虫→小鸟 (6)先增加后减少 绿豆苗2. (1)A [解析]该同学设置了 明亮区域、中间区域、黑暗区域,改变的条件是光照,所以是在探究光亮因素对鼠妇的影响。(2)B (3)B [解析] 因为时间较短,鼠妇的运动可能没有完成,所以结论是不科学的。(4)A (5)干燥 潮湿(或潮湿 干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