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达标测试卷-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儿”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那儿 B.花骨朵儿 C.小孩儿 D.女儿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泥融飞燕子(泥土变湿软) B.正是河豚欲上时(将要)
C.小溪泛尽却山行(但是) D.绿阴不减来时路(树荫)
3.“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燕子偷懒的样子。 B.写出了燕子混乱地停在电线上的样子。
C.写出了燕子悠闲自得的样子。 D.表明燕子飞得很累。
4.根据“绦”的偏旁,我猜它的意思与( )有关。
A.动作 B.钱币 C.丝线 D.树木
5.下列带“儿”的词语的读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花瓣儿 B.花骨朵儿 C.大伙儿 D.女儿
6.班级举行“春游去哪儿玩”交流讨论会,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流前,名名收集了推荐地点的材料,还准备了照片和小视频。
B.笑笑在介绍推荐的理由时,用上“第一”“第二”等,逐条讲清理由。
C.可可在听同学介绍时,经常打断同学的话。
D.糖糖在倾听中把有意见或不明白的,用笔记录下来,事后再问。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一阵微风吹过,嫩黄色的xiǎo lián peng( )suí fēng( )wǔ dǎo( )。
(2)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huā bàn( ),fǎng fú( )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忽然——( ) 雪白——( ) 告诉——( )
快乐——( ) 破裂——( ) 展开——( )
9.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尾巴 ( )的燕子 ( )的翅膀 ( )的春天 ( )的图画
( )的天空 ( )的小莲蓬 ( )的衣裳 ( )的荷叶 ( )的羽毛
( )的湖面 ( )的电线 ( )的大圆盘 ( )地吹拂 ( )地落下
10.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1)从“ ”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 。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却”在这里表示转折,道出了作者愉悦欢快之中有一丝小遗憾
B.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在山路步行
C.“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是高兴的,有游玩的兴致
D.诗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海燕(节选)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jùn)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吗?不会遇到暴风疾雨吗?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有改动)
11.新角度 选文中,海燕的特点是 ;课文《燕子》一文中,燕子的特点是 。它们都喜欢在水面上斜掠,用尾与翼尖沾水,水面会连漾好几圈 。
12.语文要素 读完选文,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冻桐子花
①在这倒春寒的日子里,人们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终于到来:桐子树开花啦!
②“冻桐子花”对村里人来说,已经成了当地天气的一道分水岭——桐子花开,漫长的寒冷季节终于结束了,大地回暖,晴日渐多。油桐的花期很长,花朵也大,一树一树的繁花开得洁白亮丽,远观如雪。待到繁花落尽,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宛若又下了一场大雪。
③此时,油桐的树叶也生长出来了,长长的叶柄,宽宽的叶片,仿佛一把把绿色的小蒲扇,重新占据了原本光裸的树枝,密密匝匝,如亭如盖。
④盛夏到来之时,树叶间的桐子长得像小拳头,一个个高高悬挂着,青翠而油亮,很是馋人眼目。我常想,要是桐子也像桃子李子那样能吃该多好!可惜得很,这些看着令人垂涎的果子,竟不能吃。不过,油桐的大叶倒是常被村妇们摘了来,包麦子粑,包米粑。
⑤每年的寒露,是摘桐子的时节。这时的桐子,已大过碗口,很多染成红色,就像熟透的苹果,圆润可爱,让人恨不得咬上一口。摘桐子也称打桐子,人站在树下,手举长竹竿敲打,桐子一个个噗(pū)噗掉落下来,有的要滚上很远才停下。
⑥现在的故乡,恐怕连一棵油桐树也找不到了,人们早没有了“冻桐子花”的期盼。那落花如瑞雪般铺满大地的盛景,只能成为遥远的记忆。
13.请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分水岭”在第②自然段中的意思。
14.短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介绍桐子树的,用“ ”在文中画出依据。
15.作者通过观察,把桐子树的各个特点写得很清楚,请填写下表。
名称 颜色 特点
花 洁白亮丽,远观如雪 花期长,花朵大

小时候的桐子
成熟时的桐子
16.短文的景物描写很有画面感,请体会优美的词句并完成练习。
(1)画“____”的语句把桐子花比作 ,写出了它 的特点。
(2)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染成”一词用得十分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子 的过程,换成“是”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17.你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书面表达
18.按要求作文。
春天到了,到处生机勃勃。让我们选择一种植物,把它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校园里、田野里、小河边——有许多美丽的植物,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写下来。
(1)仔细想一想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用途。
(2)不少于200字。
《第1单元达标测试卷-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C C D C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
A.那儿(nàr):那里。
B.花骨朵儿(huā gū duor):未开放的花朵。
C.小孩儿(xiǎo háir):儿童;幼儿。
D.女儿(nǚ ér):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C.“小溪泛尽却山行”出自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意思是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却:又,再。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燕子》这段文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春天画面,其中“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展现了燕子的生活情态。这里的“飞倦了”展现了燕子经过一天的飞翔后,疲惫但满足的状态。而“闲散地”“休憩”则表达了燕子在电线上休息时的自在与闲适,仿佛它们也在享受这美好的春日时光。整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成功地展现了燕子与春天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汉字偏旁部首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绦”字的偏旁为“纟”,与“丝”有关,常用于表示与丝线或纺织相关的事物。因此,根据偏旁,推测“绦”与丝线有关。
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花瓣儿”“花骨朵儿”大伙儿”的“儿”都读儿化音,而“女儿”的“儿”读“ér”。
故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常识积累与口语交际,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和练习。
根据认真阅读题目可知,C项中“可可在听同学介绍时,经常打断同学的话。”经常打断别人说话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做法不恰当。
故选C。
7. 小莲蓬 随风 舞蹈 花瓣 仿佛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莲”“蓬”“蹈”“瓣”“佛”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渐渐 乌黑 隐瞒 难过 愈合 收拢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忽然:突然的意思。反义词:渐渐。
雪白:像雪一样的颜色。反义词:乌黑。
告诉:告知,不隐瞒。反义词:隐瞒。
快乐:指心情高兴,愉快。反义词:难过。
破裂:出现裂缝,开裂。反义词:愈合。
展开:张开,铺开。反义词:收拢。
9. 剪刀似 可爱 有力 美丽 有趣 瓦蓝 嫩黄 雪白 圆圆 乌黑 波光粼粼 纤细 碧绿 微微 轻轻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是把词组成短语的练习形式,是组词的引申。一个词能与哪些词进行搭配是有一定限制的,换了另外的词就不恰当。首先,要注意词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看一看词的意义适用于说什么事、什么东西或情况。其次,要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
尾巴:鸟、兽、鱼、虫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可以搭配:长长的尾巴、短短的尾巴、毛茸茸的尾巴等。
燕子:燕科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可以搭配:可爱的燕子、活泼的燕子、机敏的燕子等。
翅膀:昆虫、鸟类的飞行器官。可以搭配:美丽的翅膀、有力的翅膀等。
春天:冬天到夏天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是从三月的春分到六月的夏至。可以搭配:美丽的春天、温暖的春天等。
图画:用线条或色彩绘出的形象。可以搭配:美丽的图画、有趣的图画等。
天空:日月星辰罗列的广大的空间。可以搭配:蔚蓝的天空、晴朗的天空等。
小莲蓬:莲莲花开过以后,花托渐大,呈倒圆锥形,称为“莲蓬”。可以搭配:嫩黄的莲蓬、碧绿的莲蓬等。
衣裳:衣服。可以搭配:美丽的衣裳、雪白的衣裳等。
荷叶:又称莲花茎、莲茎。可以搭配:圆圆的荷叶、碧绿的荷叶等。
羽毛:鸟类身体表面所长的毛。可以搭配:美丽的羽毛、乌黑的羽毛等。
湖面:湖水表面。可以搭配:波涛起伏的湖面、微波粼粼的湖面、微波起伏的湖面、平静的湖面等。
电线:传导电流的导线。可以搭配:纤细的电线、细长的电线等。
大圆盘:形状像圆形盘子的东西,一般指荷叶。可以搭配:碧绿的大圆盘、彩色的大圆盘等。
吹拂:动词,指拂拭。形容风的词语,风吹的样子。可以搭配:轻轻地吹拂、微微地吹拂等。
落下:掉下;下降。可以搭配:轻轻地落下、重重地落下等。
10. 梅子黄时 夏季 A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1)结合内容理解,“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写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从词语“梅子黄时”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夏季。
(2)A.“却山行”意思是再走山间小路。“却”是再的意思,道出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写出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故说法错误。
11. 隽逸从容 可爱活泼 圆晕 12.在苍茫的大海上,几只海燕斜着身子勇敢地飞行着。它们偶尔用尾巴与翼尖沾一下海面,海面上就漾起了一圈圈圆晕。
【导语】这段文字描绘了海燕在大海上飞翔的景象,展现了燕子在广阔海面上飞行的优雅与从容。通过对燕子动作的细致描写,作者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对其生存挑战的担忧。燕子的轻盈与大海的浩瀚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文章通过对燕子的关注,唤起读者对自然界生物的欣赏与思考,激发了对生命顽强与美丽的感受。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可以直接提取出海燕的特点是“隽逸从容”。体现出海燕在浩莽大海上飞翔时的姿态优雅、镇定自若。
课文《燕子》中,描述了燕子可爱活泼的样子,从文章中“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可以看出燕子的特点是活泼可爱。
两篇文章都描写了燕子在水面上斜掠的情景,结合文中“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和课文《燕子》中的“燕子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看出,水面会连漾好几圈圆晕(波纹)。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描述的各种元素,比如文章中提到的“小燕子”“浩莽的大海”“斜掠”“连漾了好几圈圆晕”等关键信息,这些是构建画面的基础。在脑海中构建一幅动态的画面。将文字描述转化为具体的、可视化的场景,想象出海燕在广阔的大海上飞行的姿态,海水被海燕尾与翼尖击打后泛起圆晕的样子等,使文字描述在脑海中“活”起来。运用合适的词汇和语句结构,将画面中的细节、氛围等完整地展现出来。注意语句通顺,不要有错别字。
示例: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几只海燕隽逸从容地斜掠而过,尾与翼尖轻点水面,漾起一圈圈圆晕,画面灵动又美好。
13.“分水岭”指天气寒冷与回暖的分界。 14.时间 在这倒春寒的日子里 此时 盛夏到来之时 每年的寒露 15. 绿色 叶柄长,叶片宽,密密匝匝,如亭如盖 青翠而油亮 像小拳头,不能吃 红色 大过碗口,圆润可爱 16. 雪 洁白 颜色由青翠变红 17.我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读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桐子树的怀念之情。
【导语】这篇文章围绕冻桐子花展开,按时间顺序描绘其开花、长叶、结果到采摘的过程,穿插儿时回忆。语言生动,借景抒情,展现对故乡自然与往昔生活的眷恋,结尾处桐子树消失,更添一抹怅惘。
1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在第②自然段中,“分水岭”本义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在文中“‘冻桐子花’对村里人来说,已经成了当地天气的一道分水岭”,结合后面的内容“桐子花开,漫长的寒冷季节终于结束了,大地回暖,晴日渐多”可以知道,“分水岭”在这里是指桐子树开花是当地天气变化的一个分界标志,意味着寒冷的结束和温暖的开始。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判断。
第①-②自然段:“在这倒春寒的日子里,人们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终于到来:桐子树开花啦!”以及“桐子花开,漫长的寒冷季节终于结束了,大地回暖,晴日渐多”,表明桐子树开花是在倒春寒时节,开启了关于桐子树在不同时间阶段变化的描述。
第③自然段:紧承桐子树开花后,“此时,油桐的树叶也生长出来了”,这里的“此时”是承接桐子树开花之后的时间节点,树叶开始生长。
第④自然段:“盛夏到来之时,树叶间的桐子长得像小拳头”,明确指出时间到了盛夏,桐子的生长状态。
第⑤自然段:“每年的寒露,是摘桐子的时节”,点明寒露时节是摘桐子的时候。
从“倒春寒”桐子树开花,到开花后树叶生长,再到“盛夏”桐子生长,最后到“寒露”摘桐子,文章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地介绍了桐子树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所以,短文是按时间顺序介绍桐子树的。文中体现时间顺序的依据为“在这倒春寒的日子里”“此时”“盛夏到来之时”“每年的寒露” 。
15.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
叶:
颜色:结合第③自然段“油桐的树叶也生长出来了,长长的叶柄,宽宽的叶片,仿佛一把把绿色的小蒲扇”,可知树叶颜色为绿色。
特点:同样在第③自然段,“长长的叶柄,宽宽的叶片”“密密匝匝,如亭如盖”,说明叶的特点是叶柄长、叶片宽、长得茂密。
小时候的桐子:
颜色:从第④自然段“盛夏到来之时,树叶间的桐子长得像小拳头,一个个高高悬挂着,青翠而油亮”可知,小时候桐子的颜色是青翠的。
特点:还是第④自然段,“长得像小拳头,一个个高高悬挂着,青翠而油亮”表明小时候桐子的特点是像小拳头,高高悬挂,青翠油亮。
成熟时的桐子:
颜色:依据第⑤自然段“这时的桐子,已大过碗口,很多染成红色,就像熟透的苹果”,可知成熟时桐子颜色为红色。
特点:由第⑤自然段“已大过碗口,很多染成红色,就像熟透的苹果,圆润可爱”可知,成熟时桐子的特点是大过碗口,圆润可爱。
16.本题考查对修辞及词语效果的理解。
(1)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远观如雪”“宛若又下了一场大雪”,很明显是将桐子花比作了“雪”。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桐子花的形象与雪相联系,让读者借助对雪的熟悉印象,更生动地感知桐子花的模样。雪最为人熟知的特点就是洁白,将桐子花比作雪,首先突出的就是桐子花洁白的颜色。“洁白亮丽”这个词进一步明确了桐子花在颜色方面的特征,使得桐子花洁白纯净的形象跃然纸上。
(2)第⑤自然段“染成”一词生动展现了桐子颜色转变的动态过程。从盛夏时的青翠油亮,到寒露时节变成红色,这期间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染成”就像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用细腻的笔触,蘸着红色颜料,一点点、一层层地涂抹在桐子上,使其慢慢呈现出成熟的色彩。而“是”字只是静态地表明桐子此刻的颜色状态,没有体现出这种色彩渐变的过程。用“染成”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推移对桐子生长的影响,感受到生命在季节更迭中逐渐蜕变的奇妙,也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性与生命力 。
17.本题考查对文段情感的理解能力。
最后一段中“恐怕连一棵油桐树也找不到了”“只能成为遥远的记忆”这些语句直接表明了油桐树在故乡消失,与之相关的美好场景也难以再现。从作者描述的口吻,能感受到一种失落、惋惜的情绪。作者回忆了油桐树开花、长叶、结果等一系列美好的场景,而如今却不见油桐树,由此可推断出作者对往昔美好事物消逝的不舍。
示例: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读出了作者对故乡油桐树消失,以及“冻桐子花”相关美好场景不再的惋惜与怀念之情。
18.例文:
我喜欢的植物 美丽的桃花,白里透红;可爱的梨花,小巧玲珑。它们都不是我心目中的最爱,唯独那冰清玉洁的玉兰花,总是让我流连忘返。
在我上学路上的一角,有几棵玉兰树,开满了密密麻麻的玉兰花,润泽的花和那修长的树干构成了一幅缤纷的水粉画,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每当我放学路过这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停留片刻,仔细欣赏它独一无二的美。当它们还是花骨朵儿时,含苞待放的花儿就勾起了我的雅兴。它们像一个个袖珍型小灯笼缀满了枝头,浑身毛绒绒的。没过几天,它们便在者风的催促下,竞相开放。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盛开的花儿像朵朵宝莲灯,闪耀着丝丝金光;又如白白嫩嫩的小手,托举起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还似许多张开的薯片,令人垂涎欲滴。我不由感叹,玉兰花真美!乳白色的花瓣舒展了,它在向人们展示自己最华丽的一面。微风吹来,花儿迎风招展,不时散发出缕缕清香,我时常品味着玉兰花诱人的香味,深深地陶醉其中。这沁人心脾的花香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倦和所有的烦恼,让我觉得心旷神怡。
可惜的是,今天,我再次伫足观赏玉兰花时,它们已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迷人妖艳的身姿消失了,只见花瓣撒落了一地,变成了柔软舒话的被子。
微风在我的发梢游戏,我却浑然不知头顶的云彩已渐渐被晚霞染黄……生命的短暂却不能阻止玉兰花创造辉煌,它经历了酷暑和严寒,忍受了狂风与烈日,仅仅为了盛开的这一刻,华丽绽放!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一种植物。想想自己最喜观的一种植物是什么,你是否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选择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一种植物去写,也可先观察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了之后,先为植物朋友做个记录卡,然后再写。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植物。
中间:具体描写植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等特点。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