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第七课时 月是故乡明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第七课时 月是故乡明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63张PPT)
月是故乡明
(统编版)五年级

www.21cnjy.com
第七课时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梳理内容

课文赏析

字词指导


作业分层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想象、朗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
认识“徘、徊”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活动
第三站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故乡是令人难忘的。现在,我们继续搭乘时光机来到第三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让作者魂牵梦绕的童年故乡吧!














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内容梳理
活动一:探访绚丽多彩的童年故乡
月亮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里,是一种诗意的象征,千百年来,美丽清冷的月亮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你知道哪些望月怀乡的诗句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唐·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四首》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 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二首》 唐·王昌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季羡林(1911年—2009年),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美文欣赏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听范读
朗读评价表 评价标准 等级
1、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字音准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
2、按句逗停顿,不唱读、不漏字、不重复。
3、仪态大方,声音响亮,语调自然,能用恰当的语气读课文。
根据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围绕“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作批注,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童年趣事
成年经历
时间:
心情:
观月
地点:
感受:
黄昏后
更晚的时候
济南、北京、欧洲等地
看明月
梦明月
广阔世界的大月亮
荷塘月色的奇景
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
乐此不疲
盼望
朗润园
比不上故乡
的小月亮
仍然惦念故
乡的小月亮
喜悦、兴奋
活动二:品读体会,走进“故乡月”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是人生暮年,但他回忆起童年在故乡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他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国留学,开始了近十一年的羁旅生涯。他在赫赫有名的格丁根大学深造,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于是对其倾注了所有的热情与辛劳。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期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目睹了纳粹从猖獗到覆灭的全过程。法西斯崩溃前夕,德国本土物资匮乏,季羡林和德国百姓一起饱受战祸之苦,作为海外游子,对祖国之思和对亲人之思朝夕萦绕。他曾在作品中写道:“我怅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季羡林便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到祖国。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引用:“山高月小”的意思是山峰高耸,月亮显得很小。语出宋代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赤壁赋》,意思是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等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引用:“八月湖水平”的意思是秋水盛涨,远望几乎与岸平。语出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衬托:作者将故乡的苇坑与洞庭湖进行比较,写出了故乡的苇坑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了浩大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水的热爱。
“乐此不疲”“盼望”表现了“我”小时候对做这些趣事的无限热爱。
示例:
在我心中,酒店里的大餐怎么也比不上乡下的奶奶做的家常菜。
请你用衬托的方式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情。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萌动”表现了“我”在儿时懵懂时期发出对没的感悟和领会,从此,故乡的月、故乡的美,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难以磨灭。
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
古柳下点篝火
坑边望月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看月亮
梦月亮
通过“坑边看月,夜里梦月”的经历,描写晴空中的明月,与水里的月亮相映成趣,清光四溢,表达对家乡乡景的热爱、对家乡浓郁的眷念。
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可为什么要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因为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月亮来写的,都与月亮有关。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作者前半部分描写了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虽然他现在年事已高,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记忆犹新,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难忘的乡村生活图景。
活动三:细读对比,走进“他乡月”
作者身居他乡四十载曾经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作者心中的他乡月是怎样的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作者在故乡只待了六年,在外漂泊了几十年。时间上一短一长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少小离家、漂泊多年后对故乡的怀念。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美妙绝伦的月亮
瑞士莱芒湖
非洲大沙漠
大海
高山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美妙绝伦 波澜壮阔
层峦叠嶂 蔚为壮观 波涛汹涌
词语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
故乡的月亮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美妙绝伦
对比
比不上
对故乡的思念
瑞士莱芒湖的月亮
非洲大沙漠上的月亮
大海上的月亮
高山上的月亮
对家乡月亮的喜爱
他乡的月亮
故乡的月亮
“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
“我”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作者写这些经历,是为了将在他乡望见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自己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月是故乡明”,在作者眼中,异乡的月亮再大再圆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的明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提示 回忆能让你想到家乡的事物,然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如家乡的槐花、家乡的小河等等。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用“小”字来修饰月亮,使故乡的月亮显得更加可爱,作者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表明作者对故乡的月亮充满喜爱之情。“我”故意拿故乡的小月亮和见过的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加强烈而真挚地表达出对故乡深厚而独特的情感。
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小”来形容故乡的月亮?
当季爷爷眼前浮现的是这些赏月胜地美妙绝伦的大月亮时,在他的心里,依然想念的是自己故乡苇坑上那轮小月亮——
季爷爷年事已高,流经辗转,欣赏着朗润园的良辰美景,但他心中所思念,永远是自己故乡那轮平凡的小月——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无论怎样美妙绝伦的月亮,都抵不上幼时故乡的那个朴实无华的月亮。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小月亮”这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呼应开篇,总结全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深情。
在华夏儿女心中,月就是团圆的象征。作者借助“月”这个意象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永远的思念和牵挂。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入情入境再次读文,去触摸季羡林老先生故乡的小月亮吧!
活动四: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季羡林在很多文章当中都写到,只要一跟他的家乡沾上边,这个事物就不一样。
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子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情。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啊!
_______ ___,我什么时候能够__________________!
眼观世界
超级月亮
点击图片,下一页播放视频

字词指导
烟波浩
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yǐ nǐ






风光旖旎
ruì


pái huái
徘徊

词语我会认
lái

芒湖
y n
无边无

qǐng
碧波万

é

雄奇
yān

园胜地
zhuì



词语我会认

yān
yàn
(燕子、燕窝)
(燕山、燕京)
释义:
1.燕子。鸟名。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释义:
1.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
2.旧时河北省北部的别称。3.(Yān)姓。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形容忽然醒悟。
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
顾,转过头看。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形容词,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不可胜数
恍然大悟
相映成趣
顾而乐之
良辰美景
油然
这两组词语分别写哪里的月色?
烟波浩渺 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晶莹澄澈
美妙绝伦 上下空蒙 一碧数顷 良辰美景
家乡的月色
他乡的月色

课后作业
一、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渺小(miǎo) 篝火(gōu) 萌发(méng)
B.澄净(chéng) 清澈(chè) 莱茵(lái)
C.旖旎(ní) 祥瑞(ruì) 无垠(yín)
D.顷刻(qǐng) 巍峨(é) 燕山(yān)
C
.
.
.
.
.
.
.
.
.
.
.
.
作业拓展分层
二、阅读画线的句子,联系前后句意,写出对应的四字词语。
1.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数也数不完。 ( )
2.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一下子明白了: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 )
3.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 )
恍然大悟
不可胜数
离乡背井
拓展作业:课外阅读
交流:为什么很多作家长大之后,都热衷于描写童年的回忆?

课程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