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s2025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来,尼泊尔高山冰川地貌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对低海拔地区人们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下图示意尼泊尔一次典型地质灾害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3题。实冰雪)岩崩冰雪型碎屑流堰塞湖上1.此次灾害链条表现为A.冰雪型碎屑流一冰(雪)岩崩一堰塞湖一山洪B.堰塞湖一冰(雪)岩崩一冰雪型碎屑流一山洪C.冰(雪)岩崩一冰雪型碎屑流一堰塞湖一山洪D.冰(雪)岩崩一堰塞湖一冰雪型碎屑流一山洪2.近年来,该区域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地震灾害频发B.山区地势陡峭C.植被破坏严重D.全球气候变暖3.此类灾害不易察觉,主要是由于A.灾害在夜晚频发B.碎屑流的规模小C.灾害发育海拔高D.堰塞湖不易溃决开年摸底联考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小海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潟湖内海,通过狭窄的通道与外海相连(下图)。小海潟湖水体交换能力在空间上具有显著差异,潮汐、台风对潟湖内水体交换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4~6题。1825418248■水体口陆地河流1824110°24'110°27110°30110°334.小海水体交换能力A.东北高西南低B.西南高东北低C.西北高东南低D.东南高西北低5.潮汐对小海水体流动方向的影响是①低潮时水流从南海流入小海②高潮时水流从小海流人南海③高潮时水流从南海流人小海④低潮时水流从小海流人南海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台风登陆时,利于小海水体流出的登陆位置是A.小海东部B.小海南部C.小海西部D.小海北部乡村聚落演变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图示意四川东部某丘陵平坝区聚落空间分布演变过程。据此完成7~9题。7.甲时期聚落分布特点表现为A.前林后田,环丘而建B.前田后林,环丘而建C.前林后丘,环田而建D.前丘后林,环田而建开年摸底联考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Oc2025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解析】读图可知,首先冰雪岩体发生高位崩塌,引发冰(雪)岩崩:在崩落过程中因碰撞、磨损等逐渐解体,途中裹入冰碛物,以及周边高山融水的补给,转换为冰雪型碎屑流:冰雪型碎屑流继续沿沟道滑动,沿途发生铲刮与裹挟效应,堵江截河形成高位堰塞湖,而堰塞湖蓄满后瞬问外溢或堰塞坝被破坏,形成溃决山洪灾害。故选C。2.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类灾害最先由冰雪岩体发生高位崩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川融化,融水渗透到冰川底部、岩石缝隙中,增加冰雪岩体崩塌的可能性,D正确:无信息表明近年来该区域地晨灾害频发,A错误:山区地势较为稳定,不是近年来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B错误:植被对该地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3.C【解析】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此类灾害最先由冰雪岩体发生高位崩塌引起,灾害发育的海拔较高,不易察觉,C正确:此类灾害没有夜晚频发的特点,A错误:该类灾害碎屑流的规模较大,B错误:堰塞湖不稳定,易溃决从而引发山洪,D错误。故选C。4.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海东北部有狭窄通道与外海相连,东北部为潮汐通道,水体交换能力最强,西南部远离潮汐通道,水体交换能力最弱,因此小海水体交换能力东北高西南低。故选A。5.D【解析】小海较为封闭,仅东北部有狭窄通道与外海相连。高潮时外海水位较高,水流从南海流入小海,②错误、③正确:低潮时,外海水位较低,水流从小海流人南海,①错误、④正确。故选D。6.D【解析】该地位于北半球,台风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辐合。当台风位于小海北部时,小海附近气流运动方向大体为由西南流向东北,利于小海水体流出,D正确:当台风位于小海东部时,小海附近气流运动方向大致为由西北流向东南:当台风位于小海南部时,小海附近气流运动方向大致为由东北流向西南:当台风位于小海西部时,小海附近气流运动方向大致为由东南流向西北,均不利于小海水体流出,A、B、C错误。故选D。7.B【解析】读图甲可知,聚落围绕丘陵环状分布,田位于丘陵之间,为方便耕作和管理,聚落应面向田,前田后林,环丘而建的描述符合聚落分布特点。故选B。8.B【解析】读图可知,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耕地集中于丘间低洼土地,通过平整土地可以改善洼地土壤水分状况,利于耕作,聚落围绕耕地分布,B正确:防治水土流失、增施有机肥料不会改变聚落分布状况,A、D错误;耕地由分散到集中,面积不一定扩大,C错误。故选B。9.A【解析】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地聚落布局受耕地影响较大,耕地面积是影响该地聚落规模大小的主导因素,A正确:该地位于四川东部,水源、热量较为丰富,对聚落规模限制小,B、D错误:光照影响聚落的朝向,对聚落规模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A。10.A【解析】读图可知,丙大洲是美国迁入人口最多的大洲,北美洲(不包括美国)距离美国近,且经济较为发达,对美国人口迁入吸引力最大:乙大洲美国人口迁入数量较少,南关洲虽然距离关国较近,但经济落后,对美国人口迁入吸引力较小:甲大洲关国人口迁人数量较多,应为经济发达的欧洲。故选A。11.C【解析】读图可知,1990-2020年,美国国际人口迁出主要迁往发达国家,A错误:迁出人口规模不断上升,D错误:1990-2020年,影响关国人口迁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以劳动年龄移民为主,性别差异较小,B错误、C正确。故选C12.D【解析】读图可知,基律纳位于挪威、瑞典北部重载铁路沿线,从基律纳市向纳尔维克港和吕勒奥港的货物运输量大,可以推测该市的兴起与铁路运输有关。材料中提出,重载铁路是指运量特大的铁路,运输的货物应为大宗货物,矿产资源符合,D正确:无信息表明政府政策的作用,A错误:读图可知该市不是铁路中转站,B错误:观光旅游是后来兴起的,C错误。故选D。13,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挪威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导致铁路运行速度慢,B正确: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段线路货物主要由基律纳市运往纳尔维克港口,货物重量沿途没有变化,A错误:雨雪天气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具有季节性,C错误:政府管控材料没有体现,且政府一般不会刻意限制铁路运行速度,D错误。故选B。14.A【解析】材料中提出,该照片拍摄为颐和园冬至日日出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日北半球日出东南,则摄像机镜头朝向东南,可推导出玉带桥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A。15.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大致位于40N,冬至日日出时刻为7:30,即120°E地方时为7:30,与12:00相差4小时30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120°E向东67.5°.即为172.5W。故选C开年摸底联考地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2025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地理试卷.pdf 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地理答案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