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京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Fe存在于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的R基中B. ATP 和胃蛋白酶共有的元素为C、H、O、NC.甲状腺激素中的Ⅰ属于人体内的大量元素D.纤维素和脱氧核糖核酸都只含有 C、H、O2.研究发现,低温处理一段时间后的葫芦藓叶片细胞变得不易发生质壁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保持活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必要条件B.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C.低温环境下,葫芦藓叶片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葫芦藓叶片细胞可通过降低细胞液渗透压来适应低温环境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病原菌可通过分泌果胶酶降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B.细胞中化学反应的有序进行与酶的高效性密切相关C.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竞争性抑制剂通过降低酶本身的活性来降低酶促反应速率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传递兴奋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B.油料作物种子在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大量O C. CO 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枢纽5.下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精巢中正在分裂的甲细胞和乙细胞,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着丝粒随时间的变化,甲细胞中依次出现在①~③位置处,乙细胞中依次出现在①~④位置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标记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B.甲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③位置时,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为2n或4nC.乙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④位置时,可实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乙细胞的着丝粒在②位置时,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相应片段而引起的基因重组6.温度是影响生物学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果酒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 18~30℃有利于酿酒酵母的旺盛代谢B.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将酶与底物混合后保温有利于缩短反应时间C.观察黑藻细胞中叶绿体时,温度越高,叶绿体随细胞质流动越快D.洋葱研磨液过滤后在室温下静置过夜,则DNA 粗提取量显著提高7.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A.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克里克以T4噬菌体为实验材料通过实验证明1个氨基酸由3个碱基编码C.赫尔希、蔡斯利用离心技术提取噬菌体DNA 并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D.美国科学家沃森因发明PCR 技术而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8.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 分子中碱基序列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指一个基因可突变成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C.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9.在野外科学考察时,某研究团队发现了两个具有地域特色的蟾蜍物种,其中西藏蟾蜍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4000米的湿地中,塔里木蟾蜍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决定了西藏蟾蜍的进化方向B.对两种蟾蜍 DNA 进行测序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C.塔里木蟾蜍和西藏蟾蜍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所有塔里木蟾蜍的控制体色的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10.下图为参与排尿反射的部分外周神经支配示意图,图中 Ach是乙酰胆碱,NA 是去甲肾上腺素。据图分析,叙述错误的是A.外周神经对排尿的调控,需要自主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相互协调B. Ach与受体作用产生收缩反应,NA 与受体作用产生舒张反应C.图中所示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只能单向将兴奋传到效应器D.副交感神经释放的 Ach是促使膀胱排尿的主要影响因素1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和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的成熟B.给水稻幼苗喷洒一定量的赤霉素溶液,可导致茎秆快速增长,提高结实率C.油菜开花期如遇阴雨天错过了传粉期,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防止减产D.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12.下列关于某草原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原兔的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属于次生演替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草原兔种群一定呈“J”形增长C.随着草原兔种群密度的增大,密度制约因素对草原兔种群数量的影响也增大D.草原兔的出生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率的大小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3.下表为不同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同化量在生产(P: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与维持(R: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之间的分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 占同化量的比例(%) R 占同化量的比例 (%)棉鼠 (恒温食草动物) 13 87红狐 (恒温食肉动物) 4 96狼蛛(变温食肉动物) 25 75豌豆蚜虫(变温食草动物) 58 42A.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等于其 P、R及次级消费者粪便的能量之和B.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的 P 占比低可能是由于捕获食物的过程耗能多C.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的R 占比高可能是由于分配更多能量维持体温D. P与R的比例不仅随环境资源改变,还受种间关系变化的影响14.筛选具有优良性状菌种的一般步骤为:样品采集→富集培养→分离纯化→性能测定,如图a、b是采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纯化培养的效果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富集培养时,应选择液体培养基B.获得图a所示结果的接种过程中,每次划线前接种环都需蘸取菌液C.图a、b接种方法都可用于分离微生物,但并不能都用于微生物计数D.若图b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则可用于分离能合成脲酶的细菌15.科学家用蜗牛提取液处理烟草叶片和拟南芥根得到原生质体,两种原生质体经 PEG处理后筛选出杂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愈伤组织经诱导形成再生植株。经鉴定,再生植株同时表现出烟草和拟南芥的部分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蜗牛提取液具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可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B.利用PEG 处理可提高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促进两种原生质体的融合C.用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杂种细胞产生的愈伤组织,有利于根的分化D.杂种细胞诱导形成具有双亲部分性状的再生植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6.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某种昆虫的密度,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目测估计法用于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相对数量,需要按照多度等级来记录数量C.制作生态缸需要采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缸,并放置于散射光环境中D.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要经过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17.芽殖酵母(2N=32)通过出芽形成芽体进行无性繁殖(图1),出芽与核DNA复制同时开始。一个母体细胞出芽达到最大次数后就会衰老、死亡。科学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芽殖酵母最大分裂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甲和乙与芽殖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数有关B.芽殖酵母出芽过程中出现 16个四分体C.溶液丙可降低芽殖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数D.该实验结果为延长细胞生命周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18.发生流行性感冒(病原体为流感病毒)时,人体会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机体在初次感染过程中相关指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入侵后,机体释放出的干扰素可以刺激相关细胞及时作出反应B.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较快,原因是其产生只需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患者第3天想要确定是否受该病毒感染,可通过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实现D.当患者感染严重时,可服用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加以治疗19.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某地区镰形细胞贫血患病率为1/10000,有一对夫妇均为该病基因的携带者,为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这对夫妇和孩子核酸分子杂交诊断的结果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检测某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四个孩子中基因型纯合的只有II-2C.若II-3与另一正常女子婚配,则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02D.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红细胞中,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8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20. (11分)聚球藻属于蓝细菌,其羧化体可限制气体的扩散。甘油葡萄糖苷(GG)属于抗渗透压物质,能增强细胞的抗盐胁迫能力,藻体引入GG生物合成途径(①②)后,藻体抗盐胁迫能力明显增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 G6P是葡萄糖-6-磷酸, G1P是葡萄糖-1-磷酸, ADP-GLC是ADP-葡萄糖;“⊥”表示抑制酶的合成。(1)聚球藻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 ▲ ,其上的光合色素包括藻蓝素和 ▲ ,前者主要吸收黄橙光,后者主要吸收 ▲ 。(2)光合色素接受光能后,将从水中获得电子,电子经过光合电子传递链的传递,最终被受体 ▲ 接收。图示光合片层膜上含有ATP 合酶,推测其以 ▲ 的方式运输H ,并利用H 浓度差合成ATP。在酵母菌细胞中,ATP 合酶还可分布于线粒体 ▲ (填“内”或“外”)膜上。(3)图中CO 以 ▲ (填物质)的形式运输到羧化体后,不断汇聚并使CO 浓度明显升高,促进 的进行,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4)藻体引入GG生物合成途径后,促进 ▲ 酶的合成或提高.该酶的活性均有利于增加GG含量。还可降低控制酶1、酶2和酶3合成基因的表达量,以增强其抗盐胁迫能力,据图分析,降低三种酶合成量的途径是 ▲ (2分)。21.(12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等,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这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通过 ▲ 运输到全身的特点。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转化,并抑制 ▲ 和 ▲ 来降低血糖。(2)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并通过 ▲ 神经(填“交感”或“副交感”)使胰岛 A细胞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血糖得以补充。除该激素外,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还有 ▲ (至少写出2种)。(3) 胰岛素通过“3-磷酸肌醇激酶(PI3K)-磷酸二酯酶(PDE)”途径调节葡萄糖代谢,其部分机理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部分肥胖患者的PDE活性明显降低,使机体持续高血糖,据图1分析,PDE 活性降低导致机体血糖上升的原因是 ▲ (2分)。(4)研究发现,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子代的健康会长期受影响、该现象可能与P基因的甲基化修饰相关。为探究 GDM 对患者子代健康的影响及该影响是否与P基因甲基化修饰相关,科研人员选取10只患GDM的怀孕大鼠作为甲组,选取10只正常的同期怀.孕的大鼠作为乙组,给两组大鼠提供等量常规饮食,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培养获得两组的子代大鼠,8周时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胰岛素水平/(mu/L) mRNA 表达量 甲基化指数甲组 14.51±1.58 61.60±3.31 0.89±0.18 0.73±0.16乙组 8.15±0.65 29.00±2.47 1.57±0.47 0.23±0.56据表中数据推测大鼠子代健康与子代基因表观遗传修饰 ▲ (填“相关”或“不相关”) , 判断理由是 ▲ (2分)。(5)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研究者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雌激素受体(R基因敲除小鼠。向野生型和R基因敲除小鼠注射葡萄糖,短时间内检测发现两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的增加量相似。而向两种小鼠注射等量胰岛素5分钟后,检测骨骼肌组织中胰岛素含量,结果如图2。结合以上信息,从胰岛素合成和运输的角度分析说明雌激素 ▲ (2分)。22、 (12分)江苏某地农业技术人员尝试通过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改善水稻种植环境,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有挖洞筑巢的习性,且在稻田中会将土壤里的种子翻出、破坏幼芽生长。农业技术人员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稻虾共作田间工程,通过挖掘环形沟环绕稻田,为小龙虾提供繁殖和栖息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构成 ▲ 。小龙虾以昆虫、稻田杂草、某些小鱼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稻虾共作生态系统中,水稻种群数量与投放的小龙虾的数量比例必须适当,才能发挥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 原理。与单独种植水稻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的 ▲ 稳定性更高。(3)种植水稻时,应优先选择 ▲ (填“播种水稻种子”或“插秧”)的方式。下图表示环境中氮元素流经水稻的部分途径,请补充“ ”处的内容: ▲ (2分)。(4)下表为稻虾共作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和外来有机物中输入的能量情况,能量单位为J/(cm a)。生物类型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① 未利用的能量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饵料中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第一营养级 40.0 6.0 84.0 x 0第二营养级 9..5 3.5 8.0 6.0 5.0据表分析,①是指 ▲ 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 。(5)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期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的影响,农业技术人员在稻田中分别单种水稻(CK) 和稻虾共作(RC) , 第1、2、4、9年随机选取样方,调查样地内的杂草种类和数量,结果如右图。①结果显示,RC组杂草物种丰富度和密度随着RC年限增加均呈现 ▲ 的趋势。从种间关系的角度推测,杂草总密度在共作前4年出现如图所示变化的原因是 ▲ 。②据本研究结果,请从长期生产的角度,提出一项稻虾共作中的注意事项: ▲ 。23、 (11分)2'-岩藻糖基乳糖(2'-FL)是一种新型稀有母乳寡糖,具有提高婴幼儿免疫力的作用,常用转基因大肠杆菌为生产菌株进行发酵生产。大肠杆菌合成2'-FL过程(图1)中涉及6种关键酶,其中FutC 蛋白的溶解性与酶促效率紧密相关。我国科学家尝试将某高产岩藻多糖细菌(K菌)的相关基因和MBP-futC 融合基因(MBP 为促融标签基因,其表达产物可提高异源蛋白的溶解性)导入大肠杆菌,从而构建高产2'-FL 的工程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 利用BioBrick 技术(图 2) 构建pET-ABDFG 质粒:①提取K菌的DNA, 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得K菌的A、B、D、F和G基因, PCR时在上述基因模板链的5'端引入XbaI的识别序列、3'端引入 ▲ (2分)的识别序列,一般还需要往PCR反应缓冲液中加入 Mg ,其原因是 ▲ 。PCR 后通过 ▲(方法)鉴定和提纯上述目的基因。②利用BioBrick 技术将上述基因逐个接入pET 质粒(图3) 中, 获得pET-ABDFG质粒。BioBrick 技术需用SpeI+SacI和XbaI+SacI分别对质粒和待接入基因进行酶切处理,由于 SpeI和 XbaI酶切处理后的黏性末端 ▲ ,因此可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彼此连接,连接处形成的DNA 序列 ▲ (填“能”或“不能”)被 Spel再次识别,从而保证在接入下一个目的基因时 ▲ 。(2) 构建pET-ABDFG-MfutC质粒:①利用重叠PCR 的方法构建MBP-futC融合基因,具体过程见图4。其中,F 和R 的5'端引入的序列 ▲ (填“相同”或“互补”),在第三次PCR的反应体系中 ▲ 。A. 需加入F 和R B. 需加入 F 和R C. 不需要加入引物②利用 BioBrick技术将MBP-futC 融合基因接入pET-ABDFG质粒, 获得pET-ABDFG-MfutC 质粒。(3)质粒转化:向感受态大肠杆菌悬液中加入pET-ABDFG 质粒,转化后接种于含 ▲ 的、平板上筛选出成功转化的大肠杆菌。(4) 2'-FL 发酵检测:①挑选成功转化的大肠杆菌单菌落扩大培养后进行培养。②通过检测后发现2'-FL 产量可达 30.1ml/L,若要进一步提高发酵菌的产2'-FL能力,据图1分析,还可对发酵菌进行 ▲ 等遗传改造。24. (12分)果蝇的翅膀有长翅、残翅两种。为探究果蝇翅型的遗传规律,生物小组用纯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亲本 F 表型 F 雌雄交配得到F ,F 表型长翅×残翅 全为长翅 长翅: 残翅=9: 7(1)为了解释以上结果,该生物小组作出两种假说:假说一:由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基因A 的雄配子部分不育。假说二: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A/a,D/d),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完善实验思路:选取F 长翅果蝇为父本,未交配过的纯种残翅果蝇为母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代果蝇中 ▲ ,说明假设一成立,此时含基因A的雄配子可育率为 ▲ ;若假设二成立,子代果蝇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例可能有 ▲ 或 ▲ 。②若假说二成立,那么F 中全部长翅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产生残翅纯合子的概率为 ▲ 。(2)已知果蝇的体色有黑色和灰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一组黑色和灰色果蝇杂交,F 均为黑色,F 相互交配得F ,表型为黑色:灰色=3:1。据上述实验,能否确定黑色、灰色这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遗传方式 ▲ 。(3)若已经确定体色的遗传为常染色体遗传,研究人员又选取了与前一组基因型相同的黑色和灰色果蝇进行杂交,产生F 幼虫,用X射线照射F 幼虫,待其成熟后对部分雄果蝇进行测交,结果体色表现出伴性遗传。研究发现其可能为如图所示的两种变异。上述两种变异 ▲ (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区分。请设计一最简单的杂交实验进行区分两种变异类型,实验方案为:将该变异雄性与 ▲ 雌性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果蝇中 ▲ ,则为变异I;若子代果蝇中 ▲ ,则为变异Ⅱ。高三生物学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D A C C ^ B [)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D C ∧ B C AD ACD BCD AC20.(11分) (1) 光合片层膜 叶绿素 红光和蓝紫光(2) NADP' (或氧化型辅酶Ⅱ) 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 内(3) HCO; 暗反应(CO 的固定)(4) 甘油-3、磷酸脱氢SRNA 与目标mRNA (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被降解,无法翻译(2分21. (12分) (1) 体液(或血液)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2)交感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3)PDE对脂肪分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抑制作用减弱(1分); 脂联素减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 (1分)(4) 相关甲组子代PGC-1a基因甲基化指数明显高于乙组子代、mRNA 表达量低于乙组子代 (2分)(5)不影响胰岛素的合成,促进胰岛素向骨骼肌组织运输(2分)22.(12分) (1) 群落 消费者、分解者(缺一不可)(2) 协调 抵抗力(3) 插秧 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的氮元素 (2分)(4)被分解者利用 14.5(5)先减少后增加 引进的小龙虾取食杂草,杂草数量一定程度减少同一农田不宜长期稻虾共作,应探索更多其他的种养方案,轮换种养方式23.(11分)(1) ①Spc1和 Sacl (2分) 激活 DNA 聚合酶(Taq酶) 琼脂颗凝胶电泳② 互补(或相同) 不能 不会把上一次接入的目的基因切除(2) 互补 ^(3)氨苄青霉素(4)敲除wcaJ 基因、转入乳糖转运蛋白基因(写出一项即可)24. (12分) (1) ①长翅:残翅=1:7 1/7(2分) 1:1 1:3(顺序可颠倒)②1/9(2)可确定黑色为显性(灰色为隐性),无法确定遗传方式 (2分)(3)可以 正常灰体 雄性均为黑色,雌性均为灰色 雌性均为黑色,雄性均为灰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