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课 题 爬天都峰 年 级 四年级课 时 第2 课时 备 课 人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爬天都峰》一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时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彼此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最终克服山高路险的困难,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课文叙述层次清晰,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运用大量对话,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爬天都峰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了。 教学重点:知道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将事情写清楚。 教学难点:尝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将一件事情写清楚。教学目标 1.知道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将事情写清楚。 2.尝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将一件事情写清楚。教学过程 导入 著名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先生曾经在两游黄山之后写过这样一首诗: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生齐读) 了解黄山,从而导入天都峰。 播放天都峰的视频,直观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峭以及鲫鱼背的险。 品词析句,了解写法 了解天都峰的特点以及“我”的心理。 1.看到如此险峻陡峭的天都峰,同学们连声惊叹,作者第一次从山脚下看到天都峰的心情如何呢? 发颤 2.作者为何发颤?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云彩已经很高了,峰顶比它还要高,齐读出“高”。 (板书:高) “我爬得上去吗?”意思是? 我爬不上去 除了天都峰的高,还有什么特点让作者望而生畏? 师生交流:笔陡的石级、从天上挂下来的铁链。(板书:陡) 总结:就是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所以我的心里才会发颤。瞧,第二自然段就是用的心理描写将我内心的害怕一一展现出来的。(板书:心理) (2)品析对话。 1.正当我心里发颤时遇到了谁? 请大家读一读(3-5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语言描写的词句(板书:语言),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交流,相机屏幕显示内容。 3.首先观察一下这两个问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也来爬天都峰?” 4.还记得“天都峰有什么特点吗?”(显示句子: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5.老爷爷,您也来爬这叫人发颤的天都峰?问这句话的时候,我怀有什么态度?(怀疑、不可思议) 老爷爷用什么动作回答了我?——点点头。 得到肯定的回答,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啊?白发苍苍什么意思呀? 岁数这么大的老爷爷竟然也来爬天都峰了,我怎么能退缩呢?此刻,我的内心还发颤吗? 6.同样,当老爷爷问了我同样的问题,也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啊? 7.你真是老爷爷的知音啊,猜的一点儿都不错,瞧,此时老爷爷对我说第二句话了:“对,咱们一起爬吧!”我会说什么呢? 8.瞧,这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汲取到了爬天都峰的力量,由之前的发颤变成信心满满了,现在,谁来读老爷爷的话?谁来读我的话?要能通过读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哦。 9.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一老一小正在天都峰脚下交谈。同学们,爬山之前呀,作者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让咱们仿佛走近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到了他们的心里想法。 品析动作描写。 1.我是怎么奋力爬的呢?请你圈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板书:动作)攀着……上、爬 2.释义:攀,上面是两木两交叉,左中右结构,下面是一双大手,大要展开,手略拉长。瞧,一看这个字形咱们就能猜到,它肯定是抓住东西往上爬。 3.文中,我攀着什么往上爬?那是什么样的铁链? 4.想象一下,抓着这样的铁链上,什么感觉? 很可能爬得满头大汗。 5.引读:我奋力向——一会儿——手脚并用,什么意思? (手和脚一起用,形容很吃力)请生演示。这可是真的在爬了,累不累? 6.这句话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想一想,奋力爬山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动作? 擦汗、抬头看还有多远、喝水 7..你看,抓住动作进行细致描写,咱么就仿佛能看到那幅画面了。一起读读这句话。 8.就这样——爬呀爬,生读。 ……爬呀爬说明——“终于”说明——时间久。 小结:爬山中,作者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的,让咱们仿佛看到了这一老一小在奋力爬天都峰的艰难画面。 (三)第二次人物对话 1.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的8-10段,画出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句子,揣摩一下此时他们的心里想法。 人物语言“我”“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老爷爷“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爸爸“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1.交流、相机显示 2.为什么要拉拉我的小辫子?说明了什么?(喜欢我) 为什么喜欢我呢?(觉得我勇敢,有毅力) 分角色朗读 3.你们这一老一小在对方身上汲取了什么力量? (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4.还记得天都峰是什么样子的吗?(显示第2段)齐读。 5.天都峰明明又高又陡、令人发颤,可是小小年纪的“我”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为什么最终都顺利到达了天都峰顶呢?(板书:互相汲取力量) 7.其实,生活中,会有许多像天都峰一样又高又险的困难挡在我们面前。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读写结合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它和前一篇课文《麻雀》一样,都写了一件事(板书:一件事)。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怎么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了吗?(板书:写清楚) 要将一件事情写清楚我们要交代哪些要素啊?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课文的交流平台给我们列出来了——引读。 4.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要想把事情写清楚,还可以按照爬山去、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写作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同学们还记不记得麻雀这篇课文,作者是怎么把麻雀和猎狗相遇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的? 引导读 咱们今天这篇文章是怎么讲一老一小爬天都峰的过程写清楚的呢? 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6.我们今天来写一写洗碗这件事,你们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呢? 可以跟我们的作者学习哟! 洗碗前、洗碗中、洗碗后 7.回忆在什么时间、地点和谁洗碗。 在家里和家人 8.洗碗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样的? 锻炼自理能力;结果受到夸赞 9.要将洗碗这件事写清楚,经过是重点。 在洗碗的过程中,可能说些什么话?会有哪些动作呢? 请同学们动笔,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将洗碗的经过写清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时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也知道了写作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要将过程写清楚的话还要加上一定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写作可以更上一层楼。 四、布置作业 课后,没有写完的同学可以多于老师、同学交流,也许,他们的建议会让你的习作更完善。板书设计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课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