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2.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3.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4.联系学习和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深沉而独特的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揣摩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
2.教学难点: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品析语言,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假如走进一片花海,会有怎样的感受?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到宗璞笔下的世界。她曾邂逅一片紫藤萝,花朵像瀑布般垂落,紫得夺目。微风拂过,花朵摇曳、芬芳弥漫。这梦幻般的景象,不仅给人美的享受,更让作者感悟到生命真谛。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紫藤萝瀑布》 。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
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宗璞”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宗璞,女作家,1928年生于北平。原名冯钟璞,笔名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其作品风格清新,语言明丽含蓄,代表作有小说《红豆》《三生石》及散文《西湖漫笔》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紫藤萝瀑布》创作于 1982 年 5 月,当时中国社会刚从动荡中走出,逐步迈向新发展阶段。作者宗璞的家庭也历经风雨,她的小弟正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在个人与时代的双重阴影下,宗璞偶然间看到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繁茂的花朵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生机勃勃。这与往昔文革中被砍杀、历经苦难的紫藤萝形成鲜明对比。宗璞由此深受触动,借眼前之景,融入对生命的思考,以花喻世,写下这篇饱含对生命礼赞与希望的文章 。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2)析一析多音字。
(3)辨一辨形近字。
释一释重点词。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景物?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轻重、长短的变化,说说作者眼前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朗读课文,勾画课文分析)
学生勾画语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紫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学生: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边读课文边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分析)
教师:外形
学生勾画语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学生分析:主要从外形方面进行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也形象地表现出了紫藤萝的繁茂。
教师:颜色
学生勾画语句: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学生分析:从颜色方面入手,采用比喻的手法,将紫藤萝花中最浅淡的部分比作“迸溅的水花”。“银光”是紫花最浅淡的部分,由深而浅,使静态变为动态,赞美花繁花盛,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笔触细腻。
学生:“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从形态方面更显紫藤萝的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
学生勾画语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学生分析:“沉淀”一词写出了紫藤萝花颜色由浅到深的过程。这些紫色深浅不一,浓淡有别。
教师:姿态
学生勾画语句: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学生分析:用“帆”“舱”比喻花朵的样子,用“忍俊不禁”拟写花朵含苞欲放的情态,一个“帆”一个“笑容”,描写得惟妙惟肖,这是对一朵朵紫藤萝花的形状的描摹。
学生勾画语句: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学生分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生趣盎然。
学生勾画语句:“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学生分析:“我在开花”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盛开的紫藤萝花开得活泼。“笑”“嚷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紫藤萝花开得热闹。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作者描写了紫藤萝的哪些部分?在描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花瀑 花树 花穗 花朵
学生:描写顺序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形、色、态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具体、细致周到。
教师:写景的方法
方法指导
1.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描写。
2.合理安排描写顺序。
3.要使文章生动,景物栩栩如生,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优美,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教师:同学们,通过对紫藤萝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出来的?
学生勾画语句: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教师追问:①作者为什么疑惑和痛苦?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作者的弟弟不幸身患绝症,所以痛苦;生死未卜,是生是死还是谜,所以焦虑。文中的“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正隐含着作者的疑惑和痛苦。
教师:②看了紫藤萝之后,作者为什么觉得痛苦暂时不存在了,只有宁静和喜悦了?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分析:作者沉浸在紫藤萝瀑布所营造的生机盎然的境界中,紫藤萝花表现出来的生命力使作者从对小弟的病情的焦虑悲痛中解脱出来,变得和平宁静。
学生勾画语句: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教师:③文章开头写到“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但是结尾却写到“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什么要加快脚步呢?
学生分析:“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
学生:“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联系前后文,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
作者感情的变化:焦虑、悲痛——愉悦、乐观——振奋、豁达、乐观。
教师:同学们,作者除了描写眼前的紫藤萝之外,还描写了其他的紫藤萝。二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勾画语句: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教师追问:同学们,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分析: 既与现在的紫藤萝形成对比,又写出了紫藤萝的历史变迁。
教师:同学们,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有什么特殊意义?
学生勾画语句: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分析: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国家命运、家庭境况和人生际遇,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教师:同学们,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感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学生: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压倒,面对生命要保持一种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振奋精神,面对新生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领会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紫藤萝独具美韵的风貌,作者那卓越细腻的笔触让我们折服。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文章的手法美。
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师:同学们,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说一说理由。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分析)
学生:示例:
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学生:
教师总结:将视觉、嗅觉自然地融为一体来品味花的美,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教师:方法指导
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教师:同学们,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乃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时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
教师追问: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作者以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教师:方法指导
作者悲痛中徘徊于庭院,见一树如瀑的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写下了这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优美散文。
所以,在作者的笔下,紫藤萝已不仅是一种植物,而且是带上了作者浓郁主观感彩的“意象”,这种表现手法叫 “托物言志”。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予某种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或个人经历,说说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预设:在生命的过程中,花和人都遭遇着种种无奈和不幸。花谢花开如同人生命运的沉浮,花荣花枯反映着时代社会的兴衰。但像藤萝花的再次盛放一样,把个体放到生命长河中,感受到的是时代的更替,生命的再生。生命的历程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
三、课堂小结
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与绚丽风采。作者由花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历程,感悟到个体生命虽有不幸,但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挫折与磨难终将过去,生命的美好与顽强永恒存在。文章主旨在于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鼓励人们在遭遇困境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拥抱生命。
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1:
感悟一:文中紫藤萝花从衰落到盛景,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它让我明白,生活虽有波折,但只要心怀希望,就能跨越艰难险阻。
预设2:
感悟二:从花的蓬勃生机中,我也学会珍视当下美好。每一朵花、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用心感受。我们应如紫藤萝般,在有限时光里尽情绽放,用乐观态度驱散阴霾,让生命之花绚丽多彩。
3.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预设1: 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情感。
作者借紫藤萝花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作者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忆起往昔花的凋零,由此联想到生命的起伏。表面写花的兴衰,实则是在诉说人生的境遇。通过对紫藤萝花顽强生命力的描绘,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生命长河永不停息,即便遭遇挫折,也要勇敢面对、积极向上。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使情感表达深沉而富有韵味 。
预设2: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让紫藤萝花跃然纸上。把盛开的紫藤萝比作 “瀑布”,生动展现花的繁茂与气势;将花朵拟人化,说它们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赋予花活泼俏皮的性格。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紫藤萝花的形态、色泽等特征更形象可感,也融入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切体会到作者笔下紫藤萝花的独特魅力 。
板书设计:
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再要求学生巩固。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作者在文中用细腻的描写将紫藤萝的美丽刻画了出来,请你也用细腻的笔法描写大自然中的一种植物。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首先准确定位文章主题,其次重视语言品析。第1课时中,通过品析精妙语句,来感受紫藤萝的外在美与内蕴美,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第2课时中,结合补充资料,理解作者的精神追求。
另外,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培养学生“比较”的思维能力。如将花与人的不幸经历和他们对生命的态度进行比照,领悟作者的生命感悟;教学设计中如果将本文与《陋室铭》《爱莲说》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效果徽更好;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宗璞的其他写景状物作品,在比较阅读中,理解托物言志文章的特点,体会宗璞的精神追求;最后布置的仿照写作,则让学生将托物言志运用到写作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预习作业】
1.预习《井岗翠竹》,利用工具书疏通本课指导字词句,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 《井岗翠竹》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请同学们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初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或提示结构的词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