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笼:笼罩。泊:停泊。商女: 歌女。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迷蒙的月色轻烟雾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唱《后庭花》。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夜泊秦淮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朝廷安危、沉迷享乐的不满,以及对朝廷的兴亡之忧。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谊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诗人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未来的命运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在夜晚时分,将船停在秦淮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五)写作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酒楼上正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由过去的历史想到当前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1)第一句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第一句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烟、水 、月、沙。这两句中“笼”字用得好。“笼”是“笼罩”的意思,运用互文,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联系在一起,描绘出秦淮河岸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2)第二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这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参考:没有。这里只点明了看到了“酒家”,至于酒家是灯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留给读者去联想,去补充。作用: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一是点题,二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三是由景及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3)“犹唱” 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参考:“犹唱”:还在唱。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座中点歌的统治阶层。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该是那些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达官贵人。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达官贵人,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一)诗词默写1、烟笼寒水月笼沙,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 。4.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 。5、《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 。【答案】1、夜泊秦淮近酒家2、隔江犹唱后庭花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4、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泊”“笼”“隔”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泊”“笼”“隔”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答:【答案】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近酒家,描绘了一幅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的水边夜色图。【解析】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具有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特点的水边夜色的景象描绘出来。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 表现了诗人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伏虎和愤慨。【解析】 考查对诗歌抒发情感的把握。可分析具体诗句,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后主荒淫误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这是一种忧时伤世的思想。贾生李商隐(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访:咨询,征求意见。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伦:无人能比。可怜:可惜。虚: 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苍生:百姓。汉文帝求贤,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她谈话,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首句儿的一:求一“访”,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次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这样的高人,难怪皇上也要垂问与他。可是到第三句,笔锋一转,皇上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生跟前,似乎很是虚心倾听。其实汉文帝要询问的是哪是关切百姓的国事,他问的不过是鬼神鬼的事罢了。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予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参考:前两句诗,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参考:①可怜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②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③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3)用现代语言翻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一句。参考: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4)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参考: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 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一)诗词默写1、宣室求贤访逐臣, 。2、 ,不问苍生问鬼神。3、《贾生》(李商隐)和《泊秦准》(杜牧)均有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的诗句。《贾生》中“ ”一句,写统治者漠视人民疾苦:《泊秦准》则是借商女“ ”之举,批评晚唐统治者不思进取,寻欢作乐。4、《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诗句是:“ , 。”5、 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 ”。6、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 , 。【答案】1、贾生才调更无伦2、可怜夜半虚前席3、不问苍生问鬼神 隔江犹唱后庭花4、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5、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6、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贾”“伦”“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贾”“伦”“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贾生①李商隐宣室②求贤访逐臣③,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④,不问苍生问鬼神。(注释)①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②宜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指汉代文帝。③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贾谊。④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倾听。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由四句构成,其中二、四两句必须押韵。B.第二句点明“贾生”就是汉文帝所访的“逐臣”,井赞叹其才华无人能比。C.第三句中“夜半”突出了时间之晚,“前席”表现了汉文帝倾听时的专注。D.这首诗写汉代事,实际是借古讽今,其思想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答案】 D【解析】 D项“其思想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错误。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两首诗情感不同。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答:【答案】 ①可怜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②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③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语的含义和效果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然后根据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并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和具体语境,联系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这首诗第三句中“可怜”即可惜之意,表现出作者对文帝夜对行为的深深遗憾与嘲讽,也流露出作者对贾生(贾谊)怀才不遇的感慨。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不问苍生问鬼神。《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选自《杨万里集笺校》卷三十五。这个题目下有六首诗,这是第五首。松源、漆公店:在今江西戈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赚得: 骗得。错喜欢:空欢喜。政: 同“正”。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这首诗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莫言”二字,像是自诚,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次句补充首句,“赚”字幽默风趣。行人心中下山的容易,与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实际上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山的主观想象骗了,空自欢喜。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加引人注目。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行走在万山深处,即使一座山“放”过了你,还有无数的山在“拦”着你呢!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灵动活泼,幽默诙谐,意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莫言下岭便无难,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赚得行人错喜欢。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拟人)。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1)这首诗中“赚”字用得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赚”字写出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实际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色彩。(2)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请简要分析。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3)本诗是一首哲理诗,试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参考: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4)这首诗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告诉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最后的成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5)本诗除借助景物描写说明道理外,还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一种简要分析。比喻:为了生动证明“下岭便无难”的错误理解,作者用“政入万山围子里”作比,揭示了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的道理。拟人:“一山放出一山拦”, 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生动形象。这是一首哲理诗,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一)诗词默写:1、莫言下岭便无难, 。2、 ,一山放出一山拦。3、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比喻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重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生总是充满困难,一个困难解决了还会有另外的困难在等着你,这就好像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里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6、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人生哲理,不断战胜困难的句子:“ , 。”7、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赚得行人错喜欢2、政入万山围子里3、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4、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5、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6、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7、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8、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赚”“政”“围”等字词的正确书写。注意“政”“拦”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这首七言绝句写得通俗易懂而又生动形象,请从“赚”“空”“放”“拦”等词语分析其作用。答:【答案】 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意思对即可)【解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诗语言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运用拟人修辞,将“万山”人格化,使万山活了起来。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答:【答案】 写作手法:景物描写、形象比喻。哲理: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言之有理即可。约 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选自《清苑斋集》。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处处蛙:到处是蛙声。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灯花。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细节的描绘,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友人的情景。首句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第二句以动写静,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之美。第三句点明了诗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期待的叩门声与雨声和蛙声的比照更显示出诗人焦躁的心情。最后一句是全诗的诗眼,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谊染,既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了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寂寞的复杂心情。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前二句对仗工整(对偶),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1)请你简要写出这首诗中的故事(不是翻译)。黄梅时节的一天,诗人的客人来家中下棋,客人过了半夜仍没有到来,诗人听着外面的雨声和蛙鸣,百无聊赖,用棋子敲打几案震落了灯花。(不是翻译,符合叙事六要素)(2)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用雨声不断,蛙声一片。反衬出环境的“寂静”。(3)诗中的“敲”字换成“玩”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敲”比“玩”更具体、形象、可感;更能生动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无聊和无奈心境;而“玩”字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4)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意对即可)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5)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6)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7)“闲敲棋子”是细节描写,说说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闲敲棋子”既描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时闲得无聊、在棋盘上敲打棋子的情景,也表达了作者约客未至的怅惘、无奈的心情。(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最后一句作简要分析。怅惘、无奈,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最后一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一)诗词默写1、黄梅时节家家雨, 。2、有约不来过夜半, 。3、赵师秀在《约客》中表达惆怅和无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赵师秀在《约客》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自己寂寞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5、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约客》中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描写了夏夜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赵师秀在《约客》中表达等客时心情无聊的动作名句是 。【答案】1、青草池塘处处蛙2、闲敲棋子落灯花3、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4、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5、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6、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7、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8、闲敲棋子落灯花【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塘”“蛙”“敲”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蛙”“敲”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诗歌鉴赏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诗的一、二句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答案】 夏季【解析】 由“黄梅时节”指的是江南的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所以写的是夏季2.“有约不来”“敲棋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 表达了诗人等待客人时表现的无聊,孤独而又寂寞的心情。【解析】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品析。“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文原文题文释惠注题文意惠诗题文读惠颂题文示惠提题文读惠颂题文析惠赏题文题惠问题文究惠探题文歌惠诗题文旨惠主题文以惠学题文用惠致题文文原文题文释惠注题文意惠诗题文读惠颂题文示惠提题文读惠颂题文析惠赏题文题惠问题文究惠探题文歌惠诗题文旨惠主题文以惠学题文用惠致题文文原文题文释惠注题文意惠诗题文读惠颂题文示惠提题文读惠颂题文析惠赏题文题惠问题文究惠探题文歌惠诗题文旨惠主题文以惠学题文用惠致题文文原文题文释惠注题文意惠诗题文读惠颂题文示惠提题文读惠颂题文析惠赏题文题惠问题文究惠探题文歌惠诗题文旨惠主题文以惠学题文用惠致题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