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但悲不见九州同”,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陆游,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道出国家衰败的根源。那么,如何才能强国富民呢?让我们到这首诗中寻找答案。己亥杂诗结合注释,说说你从题目里读懂了什么。己亥己亥1839年干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60年一轮这一年发生什么事了?19世纪以后,英国开始大量鸦片输入中国,他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四万箱。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的白银外流量起码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百姓生活一年比一年困顿,各地都有农民失去土地,大批流民游荡四方,1826年龚自珍疾呼说:“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表贫户,贫户表饿户,四民之首,奔走下贱。”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破旧立新,抵制外来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1839年(己亥年),作者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北上接回家眷,又往返一次。在南来北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诗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主题丰富,故称《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本文选的是第一百二十五首。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hàishìyīnsǒu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恃]依靠。[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活力,生命力。诗中指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沉默。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为什么会万马齐喑?科举是三年一次,而且是升级式考试,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台阶。在这之前还有童生资格认定考试,以获得乡试的考试资格,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导致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科举考试八股文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只许考生做八股文,八股文仅仅是一种文体,但为什么就能束缚思维呢?原来一篇八股文就700多字。八股文中只考经书评判优劣,又只根据作文的技巧,并不允许考生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太多个人的发挥和见解,把诸多人的智力思维刻板化。科举取士给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套上了一条紧箍(gū)。八股取士是一种十分严酷的制度,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灾难。文字狱清代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为之罕见,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清朝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讽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株连。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文字狱严重禁锢(gù)了思想,堵塞(sè)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万马齐喑究可哀。面对这样的局面作者感到——人们不敢发表意见,整个国家死气沉沉。你从“哀”字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体会到了诗人的痛惜之情和爱国之心。万马齐喑究可哀。人们不敢发表意见,整个国家死气沉沉。所以作者希望?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希望因为因果关系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里的“生气”是发脾气的意思吗?“风雷”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雷吗?九州生气恃风雷朝气蓬勃的局面。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中国九州生气恃风雷诗人想借风雷唤醒谁?诗人想借“风雷”唤醒昏君,唤醒庸官,唤醒愚民。怎么做才能九州生气恃风雷呢?振作精神。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标准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劝谁?劝什么?“我”劝统治者,劝当时的官员,劝所有的老百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为什么诗人希望天公降下人才?一个国家要发展,需要军事、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人才,需要有真才实学、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死板的科举制度选拔出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因此作者希望天公降下人才。这首诗写完不到一年,1840年,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让本已贫弱的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这首诗写下二十年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条约。1895年,甲午海战败了。而后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处于危急之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在期盼什么?期盼社会变革期盼人才辈出期盼国家振兴爱国《己亥杂诗》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给予清朝当政者以讽谏,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心愿,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至今仍给我们以警示。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陆游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绝笔——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林升面对贪图享乐的权贵们,发出了这样的质问——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而今天,面对沉疴积弊的九州,龚自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