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2025.0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4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图示意部分天体及轨道。完成下面小题。1.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 B.距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C.所处宇宙环境不安全 D.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015年3月17日,太阳活动引发磁暴,世界部分地区迎来了20年来最强烈的极光。完成下面小题。3.磁暴对地球的影响最可能是A.干扰空间测绘 B.威胁人类健康 C.扰乱潮汐周期 D.诱发森林火灾4.极光现象主要发生在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5.最容易观测到极光现象的是A.新加坡 B.加拿大 C.阿根廷 D.意大利高一地理试题 第1页(共8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图2示意某地地层分布。完成下面小题。6.该地地层形成时间最早的是A. 甲 B. 丙 C. 丁 D. 庚7.乙地层形成于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 中生代 D.新生代8.己地层中的植物化石最可能属于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图3示意不同波段的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和地面的差异。图4示意不同太阳高度下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的长短。完成下面小题。9.造成到达大气上界和地面的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是A.大气的削弱作用 B.大气的保温作用C.地面的反射作用 D.地面的吸收作用10.氟利昂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分别会使A. 甲增多、丙增多 B. 甲增多、丙减少C. 甲减少、丙增多 D. 甲减少、丙减少11.相对于低纬度,高纬度乙部分比重较大,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A.被大气吸收较多 B.被地面吸收较多C.被地面反射较多 D.经过大气路程较长高一地理试题 第2页(共8页)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图5示意热力环流。完成下面小题。12.甲处形成低气压的直接原因是A.甲处空气膨胀上升 B.乙处空气向外流出C.丙处空气向外流出 D.丁处空气收缩下沉13. 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 乙甲丙丁 B. 乙丙甲丁 C.丙丁乙甲 D.丙乙丁甲14.海陆风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图中乙处对应①白天的海洋 ②白天的陆地 ③夜晚的海洋 ④夜晚的陆地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图6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5.能正确表示加那利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分布的是16.最可能形成大型渔场的海域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17.最可能挟带冰山的洋流是A.加那利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拉布拉多寒流 D.墨西哥湾暖流高一地理试题 第3页 (共8页)石漠化是指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使得喀斯特地区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下图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一石灰岩组合微地貌单元因土壤漏失导致的石漠化过程剖面示意,图中数字表示产流(从降水开始到径流产生的过程)侵蚀。完成下面小题。18.①②③④中表示土壤被地下岩面产流侵蚀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9.阻控①所示产流侵蚀措施合理的是A.覆盖藤本植物 B.调整种植结构 C.开挖截流沟槽 D.改变土壤成分纺锤树(图8)原产于南美热带草原气候区,其树干粗大,木质疏松,外硬里软。纺锤树被成功引种到我国后,相对于原产地,树干普遍较细。完成下面小题。20.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A. 固定 B. 防风 C.储水 D.抗寒21.我国最适宜引种纺锤树的地区是A. 山东 B. 北京 C. 新疆 D.广东22.纺锤树被引种到我国后树干变细的影响因素是A. 光照 B. 热量 C.水分 D.土壤黄壤一般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地处热带的海南岛也有大面积分布。图9示意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高一地理试题 第4页(共8页)23.土壤类型为黄壤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24.海南岛黄壤分布区A.淋溶作用强 B.旱生植物多 C.化学风化弱 D.土壤形成慢25.与黄壤相比,水稻土A.土质较为黏重 B.矿物质含量高 C.剖面构造复杂 D.有机质含量高下图示意河北某区域等高线分布,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泥石流。某校高中学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完成下面小题。26.该地易发泥石流,主要是因为A.土质疏松 B.地势低洼 C.年降水量丰富 D.水流速度快27.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8.要评估泥石流受灾地的受灾程度,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 RS B. GNSS C. GPS D. GIS1985-2018年间, 全国劳动年龄人口 (15~59岁) 的平均年龄从32.2岁上升到了38.4岁,其中黑龙江省达到40.19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省份。下图示意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高一地理试题 第5页(共8页)29.据材料分析,2010年以来我国A.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B.养老压力增大C.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 D.工业产值减少30.黑龙江省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高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招工年龄,增加青少年劳动力 B.延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人口素质C.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减少人口外迁 D.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吸引劳动力迁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灌丛沙丘(图10)为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在植物根部附近堆积所形成,多出现在绿洲边缘(沙漠与绿洲的过渡地带)。多枝柽柳是一种常见的灌丛沙丘植物。(1)分析灌丛沙丘多出现在绿洲边缘的原因。 (4分)(2)推测多枝柽柳的叶片特征,并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6分)高一地理试题 第6页(共8页)32.阅读实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菏泽某高中地理研究小组设计了“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图11)。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该小组在托盘上打了若干小孔,往导热板上方烧杯中加注了冰水。(1)分别指出实验中①②③④模拟的水循环环节。 (4分)(2)说明该小组往导热板上方烧杯中加注冰水的作用。 (2分)(3)如果将托盘倾斜会对水循环环节产生哪些影响。 (4分)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我国某海滨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该城市东部临海,不同时间海陆风势力有明显变化。下面左图示意某日该城市近地面风向、风级变化。高一地理试题 第7页(共8页)(1)比较该日海风和陆风势力的强弱,并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对当日海陆风势力的影响。(6分)(2)说明海风对该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4分)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乌石坑沟 (图14)位于广东省北部山区,流域面积约5.44km ,长度约5.03km。受矿山开发影响,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2013年8月14日,超强台风“尤特”从广东省登陆,带来短时超强暴雨,造成乌石坑沟爆发大规模泥石流。(1)说明乌石坑沟爆发此次大规模泥石流的原因。 (6分)(2)说明面对泥石流灾害沟谷中的人应采取的避灾措施。 (4分)高一地理试题 第8页(共8页)202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答案单选题(60分)1. B 2. D 3.A 4.D 5.B 6.A 7.B 8.C 9.A 10.C11.D 12.C 13.A 14.B 15.B 16.C 17.C 18. C 19. A 20.C21.D 22.C 23.A 24.A 25.D 26. D 27. C 28. D 29. B 30. D综合题(40分)31.(10分)(1)绿洲边缘气候干旱,多大风,风沙活动频繁;绿洲边缘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灌丛植物的生长;灌丛植物可以阻挡风沙流,将沙粒固定在根部,形成灌丛沙丘。(任答2点得4分)(2)叶片细小;减少蒸腾,有利于适应干旱的环境特征;受风面小,有利于适应多大风的环境特征。(6分)32.(10分)(1)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4分)(2)降低导管出口处水汽的温度,促进水汽凝结,实现模拟降水的目的。(2分)(3)地表径流增强(2分);下渗减弱。(2分)33.(10分)(1)海风势力强于陆风。白天,城市热岛效应使陆地升温快,海陆温差大,使海风势力增强;夜晚,城市热岛效应使陆地降温慢,海陆温差小,使陆风的势力减弱。(6分)(2)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4分)34.(10分)(1)受矿山开发影响,流域内矿渣堆放面积较大;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地表径流;乌石坑沟地势陡峻,支沟众多,汇流速度快;台风“尤特”带来短时强降雨,形成坡面洪流。(6分)(2)应迅速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往沟谷上游或下游方向逃生;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应及时用各种方式向外界发出泥石流报警和求助信息。(任答两点得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