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从宇宙中的天体到我们接触的各种物体,再到微观世界的粒子,它们构成了不断发生着变化的物质世界。我们每天都要与各种各样的物质打交道,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研究都离不开物质。你是否想过: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的组成如何表示?第3节建构原子模型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除了分子以外,还有原子和离子等,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吗?科学家是如何建构原子模型的呢?第1课时 原子结构模型第1节走进微观世界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分子很小,原子更小,原子之间能够结合成分子的奥秘,正是科学家在研究这小小的原子的结构时逐步揭示的。建构原子模型是认识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基础。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J.Dalton , 1766~1844)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枣糕模型电子像蛋糕里的枣一镶嵌在其中西瓜模型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①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核。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原子太阳系模型(核式结构模型)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分层模型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出现概率大小的形象化描述。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 Dalton)提出原子是一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J. J. Thomson)发现原子内部存在带负电的电子(electron),他还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电子是比原子更微小的粒子,进而提出原子内部还有带正电的物质。由此,汤姆生提出了-种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如图2.3-1所示。通过查阅资料,以“科学家探究微观粒子结构、建构原子结构模型”为主题跟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很小,我们用_____________ 撞击、打碎核。从而揭示原子核的秘密。高能量的粒子最终发现,原子核是由_____和_____构成的。质子中子科学家们经测定: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____电荷。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_____电荷。中子_____电。正负不带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科学家们又对质子和中子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夸克之父盖尔曼2.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带正电荷)(带负电荷)中 子质 子(带正电荷)(不带电)夸克为什么原子是呈电中性的?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氢 1 0 1锂 3 4 3碳 6 6 6钠 11 12 11表2.3-1几种原子的构成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并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在原子核外运动。1.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明地表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如图所示是钠原子构示意图。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成几个电子层排布?最外层有几个电子?答: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成3个电子层排布。最外层有1个电子。2.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钠原子、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相同之处?钠原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不同?答:钠原子与氯原子都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都是2个电子,第二层都是8个电子。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外电子经常充当重要的角色。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西瓜模型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分层模型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二、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的结构(以碳原子为例)(电中性)中 子质 子(带正电荷)(带正电荷)(带负电荷)(不带电)6个6个6个1.在一个原子的原子核里必定含有的微粒是( ) A.质子和中子B.质子 C.中子D.质子和电子B2.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 )汤姆生B. 卢瑟福C. 道尔顿D. 玻尔C3.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将( )A.不显电性B.显正电C.显负电D.无法确定B4.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历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得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下列相关科学史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得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B.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且原子是电中性的C.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D.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A5.α粒子带正电荷,如图所示是其轰击金属箔的模型,abcd四条路径中,能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的是( )A.aB.bC.cD.dC“胜哥课程”版权声明“胜哥课程”工作室的课件资料的版权属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购买下载的课件仅限购买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学习、课堂教学,但无传播权,禁止传播,如传播造成的后果将负法律责任。只要购买使用“胜哥课程”则视作同意本声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七下第 2章第 3节建构原子模型 11. 20 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 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③②2.卢瑟福的 a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 a 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 abc B. bcd C. ad D. abcd3.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B.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D.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4.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b、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 bB.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a 和 c 上C. 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D. 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5.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 a、b、c 相对应的是---( )A.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 原 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 原 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6.下列关于原子核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 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 一般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有以下四种说法:①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下列组合中,都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不显电性 B.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和质子9.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巨大贡献,人们将 101 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01,相对原子质量为 258,则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01 B. 157 C. 258 D. 35910.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1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 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 3 个质子、4 个中子。下列结论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是---( )A. 原子呈电中性B. 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C.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D.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11.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还能再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 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 ,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最终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 和 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构成的。12.英国化学家 提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即实心球模型。英国物理学家 在实验中发现了带负电的 ,他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人们称为枣糕或 模型。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提出了原子的 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 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丹麦科学家 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 上运动。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波尔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利用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________ (选填甲乙丙)。(2)通过 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2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答案1.D 2.B 3.C 4.D 5.A 6.B 7.A 8.D 9.A 10.B11.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极小 高速运动 质子 中子 夸克12.道尔顿 汤姆生 电子 西瓜 核式 原子核 绕核 波尔 轨道13. (1)乙 (2)C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第2章第3节建构原子模型1.pdf 七下第2章第3节建构原子模型1.pptx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wmv 汤姆生的原子枣糕模型.wmv 道尔顿的原子实心球模型.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