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2.2建构分子模型2 课件(27页ppt)+练习(pdf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2.2建构分子模型2 课件(27页ppt)+练习(pdf版)+素材

资源简介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七下第 2 章第 2 节建构分子模型 2
1.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
B.a 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C.a、b 气体质量比是 2:1
D.a 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小科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⑤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一种物质; ⑥水通直流电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气体体积多
A.①②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3.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分析:a、b 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2:1
B.从微观上分析: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不发生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从性质上分析:a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组成的 B.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 8:1
C.电极上有氢气和氧气产生 D.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5.小科利用如图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过注射器的刻度变化来计算气体体积。若要继
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 )
A.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
C.实验时的通电时间
D.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
6.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A.a 接电源正极,b 接电源负极
B.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理论上若得到 8mL 的氢气,可同时得到 16mL 氧气
D.通过此实验可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7.如图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和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 B.a 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a 和 b 中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8.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
A.图中 o 表示的是氢原子 B.该反应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
C.该实验说明水很不稳定 D.该实验说明电解水是化学变化
9.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还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水由氢和氧组成 B.水分子中有氢、氧原子
C.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0.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 验证气体甲的方法是 ;
(2) 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1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预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 实验室检验 B 气体的方法是 。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答案
1.A 2.C 3.B 4.D 5.B
6.B 7.C 8.D 9.D
10.(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2)水 氢气 + 氧气
11.(1)增强水的导电性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共27张PPT)
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从宇宙中的天体到我们接触的各种物体,再到微观世界的粒子,它们构成了不断发生着变化的物质世界。我们每天都要与各种各样的物质打交道,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研究都离不开物质。你是否想过: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的组成如何表示?
第2节建构分子模型1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空气、水、岩石、金属、塑料等。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如何进入微观层面去探究物质的构成?
可以借鉴哪些方法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
第2课时水分子的构成
第1节走进微观世界
分子机器指由分子尺度
的物质构成、能行使某种加
工功能的机器。科学家已经
成功研制出只有人类头发丝
直径千分之一大小的分子机器,掌握了在分子层面上控制运动的技术。分子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认识分子?
连接氨基酸的分子机器
三、水分子的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当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时,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水的状态虽发生变化,但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
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这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水会变成其他物质吗?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如图所示。
2.观察并记录:水的颜色、状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现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现象,比较两支玻璃管内现象的差异。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多少?
两个玻璃管都产生气泡,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产生气泡的速度快。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1。
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并记录现象;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并记录现象。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带火星木条复燃
4.水在通电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水通电后有新的物质生成了。
结论: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可以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氢气
氧气

通 电
文字表达式:
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也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根据精确的实验结果,1个水分子是
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根据水电解的式子及实验现象,分析水在通电情况下是如何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答:水通电后,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它们重新组合生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电解水的反应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答:分子发生了变化。
原子没有变化。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且它们的体积比是 2∶1。

氢气
氧气

通 电
1.水电解实验结论
(2)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文字表达式: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分子、原子的相同点:
1.分子、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质量都很微小,体积也很小。
3.彼此之间有间隙,都在不断的运动。
4.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同种性质相同,异种性质各异。
3.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且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2 ∶ 1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水应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一种混合物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
D
2.区别盛有空气和氧气的两瓶气体的方法是 ( )
A.比较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点燃看是否能燃烧
C
3.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和电源负极相通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C.和电源正极相通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D.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4.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电源后,两支玻璃管内的水面都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接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B.接负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一样快
D.不确定
B
5.在下列变化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水能结冰 B.水能沸腾
C.水能蒸发 D.水能电解
D
6.关于电解水的实验,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水通直流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C
1.试用原子和分子的知识来分析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答:(1)水受热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 2 )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是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2.观察实验室模型,描述氨分子的组成。
答::一个氨气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3.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汞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试画出氧化汞分子分解模型图。
氧原子
汞原子
加热
加热
“胜哥课程”版权声明
“胜哥课程”工作室的课件资料的版权属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购买下载的课件仅限购买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学习、课堂教学,但无传播权,禁止传播,如传播造成的后果将负法律责任。只要购买使用“胜哥课程”则视作同意本声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