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标】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教学设计课题 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来源 七年级下(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课标分解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亚洲人口的特点,多样文化的形成和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点围绕亚洲的人口、文化、经济等人文环境特征展开。教材首先通过数据和对比,突出亚洲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的特点,接着呈现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分布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亚洲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然后通过分析亚洲与世界及其他大洲人口增长率的差异,探讨亚洲人口的增长趋势。教材还深入探究了多样的文化,最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水平发展差异大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归纳总结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人文地理内容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亚洲的地理位置等自然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初步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空间概念。然而,对于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如人口特征等,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图表、分析数据等方式,进一步深入探究和理解。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亚洲人口最多的原因。2.分析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理解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3.了解亚洲的文化多样性,认识不同地区的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色。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了解亚洲各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形成对亚洲区域的整体认知。综合思维通过分析亚洲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3.地理实践力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4.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经济、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评价任务 利用地图能够说出亚洲的人口特点及其人口分布状况。利用地图能够说出亚洲文化的多样性。利用相关资料能够说出亚洲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原因。重点 1. 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2.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3. 亚洲文化的多样性及其表现形式。难点 1.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理解人口、经济、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视频亚洲的人口及人均GDP(前20) 看完宣传片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设计意图:视频让学生了解亚洲人口进入到本节课中。任务一:人口最大的大洲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亚洲古文明发育的自然条件?【合作探究】比较六大洲人口数量及占比,描述亚洲人口数量在世界上的地位。2.亚洲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低于非洲,但每年新增人口数量比非洲多,分析其原因。3.对照图例,描述亚洲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及小于1人/平方千米的主要分布地区,归纳亚洲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4.对照亚洲地形、气候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自然原因。 学生自主思考完成:亚洲古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如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学生比较后回答: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22年,亚洲人口数量达到47.23亿,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菲律宾。学生回答:亚洲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居各大洲之首,世界人口由70亿增至80亿,其中亚洲约占一半。学生回答:大于100人/平方千米:东部、东南部、南部;小于1人/平方千米:西部、北部和中部;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北部、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人口较为稀疏。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和自然灾害是导致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自然因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考查亚洲的人口(区域认知)(满分40分)1.比较六大洲人口数量及占比,描述亚洲人口数量在世界上的地位。(10分)2.亚洲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低于非洲,但每年新增人口数量比非洲多,分析其原因。(10分)3.对照图例,描述亚洲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及小于1人/平方千米的主要分布地区,归纳亚洲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10分)4.对照亚洲地形、气候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任务二:文化多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新授课 亚洲分区:分区意义:亚洲多样文化:【实践活动一】展示亚洲多彩的地域文化活动准备:1.各小组收集亚洲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民居、饮食等方面的图片。2.对照图片,写出简要文字介绍。活动过程:各小组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居民,结合图片介绍该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亚洲多样文化——南亚、东南亚亚洲多样文化——北亚亚洲多样文化——西亚 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学生按活动过程进行活动:学生展示: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热带季风气候 湿热)。生活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长屋里,有的长屋长达200米。(纬度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学生展示:①原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冰雪覆盖。②影响:居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运输工具主要是雪橇学生展示:①原因: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阔的沙漠和荒原地带。气候终年炎热少雨②影响: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考查亚洲文化多样(区域认知和实践能力)(满分30分)1.分区意义和亚洲多样文化(10分)2.各小组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居民,结合图片介绍该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20分)任务三: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新授课 【合作探究】1.亚洲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的表现主要在哪些方面?【实践活动二】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高低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化程度、第三产业比重等,还表现在国民生活水平、国民受教育程度、科技和文化等不同方面。 活动过程:借助互联网中的官方网站或数字图书馆,查阅韩国、沙特阿拉伯、印度、缅甸四国相关资料,归纳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 成果展示:分角色从不同方面描述你所代表国家的发展水平。2.亚洲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哪些?【拓展阅读】 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在中国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大会通过了《博鳌亚洲论坛宣言》。博鳌亚洲论坛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从2002年开始,每年在博鳌举行一次年会。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 博鳌亚洲论坛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已发展成为亚洲及全球高层次对话的平台。论坛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积极向科技创新、健康、教育、文化、媒体五大领域拓展,为亚洲及世界和平、繁荣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学生总结:①亚洲经济总量大,人均少。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整体水平低。③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经济落后。学生回答:韩国:高度发达,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福利均处于全球前列。沙特阿拉伯:经济依赖石油,科技和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社会福利较好,但经济多元化仍在进行中。印度:经济增长迅速,科技和服务业发达,但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有待提升。缅甸: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福利均较为落后,发展潜力大但面临诸多挑战。学生回答:①亚洲劳动力资源丰富,吸引了国际资本的集聚,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使亚洲成为“世界工厂”。②亚洲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学生自主阅读: 考查亚洲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综合思维)(满分30分)1.亚洲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的表现主要在哪些方面?(10分)2.分角色从不同方面描述你所代表国家的发展水平。(10分)3.亚洲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哪些?(10分)课堂拓展 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人(Eskimo)生活在北极 ( https: / / baike. / doc / 5382281-561863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 ( https: / / baike. / doc / 5401235-563884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阿拉斯加到格陵兰 ( https: / / baike. / doc / 5403210-564089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北极圈 ( https: / / baike. / doc / 6483630-669733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 ( https: / / baike. / doc / 5403210-564089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美国 ( https: / / baike. / doc / 2188339-231540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加拿大 ( https: / / baike. / doc / 3872656-406546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 ( https: / / baike. / doc / 1633910-172725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 ( https: / / baike. / doc / 159374-16840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美国的联邦法律在称呼少数族裔时,不再使用"爱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视性的词汇,"爱斯基摩人"由"阿拉斯加州原住民"(Alaska Natives)取代。爱斯基摩人这个生活在北极圈 ( https: / / baike. / doc / 6483630-669733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以北的民族,过去是靠在海上捕鱼和在雪地里打猎为生的,如今大多生活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地区,有6万8千人,生活已经与祖辈不同 。课堂小结 说出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学生口头说出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板书设计课堂练习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以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海南举行。本次年会邀请各国政商学媒等各界代表与会,共商世界第一大洲——亚洲与全球发展大计。读亚洲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亚洲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主要依据有( )①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②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③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④亚洲是经济最发达的大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中国位于亚洲六大分区中的( )A.中亚 B.东亚 C.北亚 D.东南亚3.下列对亚洲各地区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的传统民居多为竹木结构,这是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B.西伯利亚地区气候严寒,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住在帐篷里,身着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C.恒河三角地区气候湿热,多河湖,生活在这里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以船为交通工具D.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气候高温多雨,达雅克人居住在高脚木屋内4.下列有关亚洲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大部分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B.亚洲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C.亚洲形成了统一的地域文化 D.亚洲东部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5.下列关于亚洲各地区的居民生活差异与当地自然条件组合正确的是( )A.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湿热B.生活在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C.东南亚人多居住长屋(高架)--------多地震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亚洲人文地理特色。吸引学生兴趣。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从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描述,通过合作学习和老师的引导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困难。通过亚洲人文地理的学习,学生自己归纳亚洲的人文地理,方法相对比较简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