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是以金属矿物形式存在的,体会化学方法在金属冶炼中的重要作用。 2.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简单计算,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及冶炼过程。 2.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及冶炼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回顾】在课题1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丰富多彩的金属制品源自于自然界丰富多样的金属资源。自然界的金属资源需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才能制得生活中的金属制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金属资源。 【回忆】回忆本单元前面所学习过的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相关内容。 与前面课题的学习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然界的金属资源。
板块二:金属矿物 【介绍】金属资源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存在形式。 【资料】课件展示:2023年我国部分金属矿物的储量。 【提问】应该如何利用自然界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呢? 【介绍】以矿石为原料提炼金属,其中提炼量最大的是铁,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炼铁的相关记载,现在生活中也有各式各样的铁制品。 【聆听】了解金属资源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存在形式。 【思考、回答】应当从金属矿石中提炼出金属单质后再加工成各种金属制品。 【聆听】简单了解炼铁的发展历史和生活中的铁制品。 通过多种资料、数据、图片,让学生了解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是以矿物的形式存在的,知道金属资源的利用需要从矿石中提炼出单质,其中提炼量最大的是铁,引出后续内容。
板块三:铁的冶炼 【介绍】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提问】该反应被应用于实际生产时,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介绍】从原料的选择、条件的获得、设备与工艺等角度全面地分析工业炼铁。 【提问】铁矿石理论上能制出多少铁呢?如何计算? 【例题讲解】用1 000 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聆听】了解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 【思考】工业生产需考虑的问题。 【思考】自然界的铁矿石含杂质,需要考虑杂质的问题。 【学习、理解】学习含杂质的计算。 了解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并深入分析工业生产在原料选择、条件获得以及设备与工艺等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铁的冶炼。
板块四:知识延伸 【介绍】稀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布置任务】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稀土储量、稀土生产量,以及我国稀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并与同学交流。 【查阅资料】课下完成任务,并与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稀土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感受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带来的自豪感,并为下一节课学习金属资源的保护做铺垫。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