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定量分析饱和溶液的组成。 2.能正确加工、处理和分析溶解度数据,认识固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溶解度的含义。 教学难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板块一:定量地比较NaCl和KNO3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回顾】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实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 【引入】如何定量地比较NaCl和KNO3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总结】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有一定限度,并且该限度受温度影响。 【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对比时应该控制哪些变量? 【归纳】在相同温度下且都达到饱和状态时,比较一定量溶剂中溶解固体的质量。 衔接上节课内容,为溶解度四要素的引出作铺垫。 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逐步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板块二:固体的溶解度 【引出】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提问】“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20 ℃时,如何配制NaCl的饱和溶液? 【提问】20 ℃时,将足量的NaCl饱和溶液蒸发掉100 g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归纳总结】在一定温度下,判断某固体的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资料】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归纳总结】固体的溶解度四要素。 【思考后回答】①20 ℃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36 g NaCl。 ②20 ℃时,将36 g NaCl溶解于100 g水中,得到NaCl的饱和溶液。 【思考后回答】NaCl与水的质量比为36∶100,为定值。 【思考后回答】析出36 g NaCl固体。 【归纳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定性方法,以及用溶解度计算是否饱和的定量方法。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了解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间的定比关系。 为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作铺垫。板块三:固体溶解度的表示 【资料】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提问】1.根据此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如何根据表中数据,得到15 ℃时KNO3的溶解度? 【讲述】绘制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提问】根据此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问】这些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提问】我国有些盐湖,湖水中溶有氯化钠和纯碱(Na2CO3),当地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说法。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讲解】结合氯化钠和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特点进行分析。 【小结】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提问】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这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回答】1.可知表中固体在表中所给温度时准确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2.列表法不能得到未测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思考】怎样用现有数据得到15 ℃时KNO3的溶解度呢? 【学生活动】绘制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并根据溶解度曲线填写表格。 【思考后回答】①曲线上点的含义。 ②两条曲线交点的含义。 ③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数值大小。 【观察后归纳】①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②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学以致用。 【归纳】过滤、结晶(降温、升温、蒸发溶剂)。 【归纳】溶解度数据表:数据准确,但不全。 溶解度曲线:数据较全,但不够准确,能够直观地反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学习运用列表法表示溶解度。 学习用作图法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学习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体会数据处理的过程。 更直观地体会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在新情境中体会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应用。 利用溶解度曲线,分析不同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最适宜的方法。 体会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在后续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板块四:气体的溶解度 【知识迁移】请你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类比推出气体溶解度的要素和概念。 【引出】气体的溶解度: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提问】“0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有时会喷出来。请分析原因。 2.想一想: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3.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归纳总结】气体的溶解度四要素。 【回答】0 ℃,氮气的压强为101 kPa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达到饱和状态)。 【回答】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思考并回答。 通过类比的方法,推出气体溶解度的要素和概念,进一步完善溶解性定量表示的方法:可以用质量表示,也可以用体积表示,还可以用其他的物理量来表示。 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同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等。 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化。 巩固提升。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