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观察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元朝交通路线图,了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及新发展。2.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盛况,从政府管理、对外政策和交通状况等方面,分析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课前预习一、发达的中外交通1.背景:唐中期以后,受割据、 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由西北、中亚连通亚欧大陆的 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2.辽宋夏金中外交通:(1)宋朝与西域、中亚的 交通被阻断后,辽夏金通过 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2)宋朝由于 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 频繁, 交通日渐发达。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 、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 及东非海岸。3.元朝中外交通:(1)元朝建立后, 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 。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 等地区的联系。(2)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海路航线的拓展进入 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经过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 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繁荣的海外贸易1.市舶司: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管理船舶、 、货物及外商招徕等。2.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当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 、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 东海岸。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 时超过 140 个,主要分布在东亚、 、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其中,朝鲜半岛、日本和 等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3.著名商港:广州、泉州、 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4.往来货物:在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 、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珠宝等。香料等多来自南亚、 、等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 50 种,到南宋激增至300余种。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1.原因: 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使中外物质、 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2.引进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 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 受到重视。 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还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 》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3.走回去:中国的创造发明,如 、火药、指南针、纸币和 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 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外销瓷器、 深受外国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 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课后习题1.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10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约有6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这反映宋代( )A.产品行销世界 B.边界贸易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经济重心南移2.《元史》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说明( )A.元朝航海技术发达 B.元朝国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C.元朝南北经济差距 D.元朝交通网络四通八达3.南宋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中书省 D.尚书省4.下面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注:市舶司设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A.宰相权力的削弱 B.纸币的大量发行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商标广告的出现5.宋元时期,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这段材料表明( )A.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B.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C.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D.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6.《元史·兵志四》记载,行省共设水站400余处,货物可经由水站输送到泉州、广州等港口,再由海路运往东亚、中亚以及更远的欧洲。由此可知元朝( )A.中外交通发达 B.航海技术高超 C.航运领先世界 D.加强边疆治理7.遗址、遗迹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面图文信息说明宋代( )A.瓷器制造发达 B.造船业的发达 C.政治上很强大 D.海外贸易发达答案以及解析【课前预习】一、发达的中外交通1.战乱 丝绸之路2.陆路 草原 造船技术 海上贸易 海路 朝鲜 波斯湾3.陆路 新局面 东欧 鼎盛 东西二、繁荣的海外贸易1.市舶司 关税2.朝鲜半岛 非洲 元朝 东南亚 越南3.明州4.瓷器 象牙 东南亚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1.辽宋夏金元 科技文化2.宗教 无朝 无世祖 回回药方3.印刷术 驿传 农业 丝绸 中华文化【课后习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贸易。据“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约有6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故选C。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元代的交通。根据“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可知,元朝广设驿站,交通发达。故选D。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南宋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所以南宋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办理手续的机构是市舶司,B项正确;都护府是中原王朝为督察边境各民族而设置的军属机关,排除A项;中书省是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排除C项;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执行重要法令,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C解析:第一步,分析材料。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两宋时期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市舶司收入不断增加反映了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C正确。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根据“中国的创造发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故选C。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行省共设水站400余处,货物可经由水站输送到泉州、广州等港口,再由海路运往东亚、中亚以及更远的欧洲”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驿站,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进入鼎盛时期,海上交通范围有很大扩展,可知元朝中外交通十分发达,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元朝中外交通发达,不是航海技术高超,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元朝中外交通发达,没有和其他国家航运比较,体现不出航运领先世界,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交通发达,未涉及边疆治理,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左图市舶司遗址是中国重要的古海关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D项正确;宋朝时期瓷器制造业发达,出现五大名窑,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宋朝时期造船业发达,出现水密隔舱技术,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经济上因素,与政治无关,且宋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政治上并不是很强大,排除C项。故选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