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前代的基础和人民的辛勤劳动,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科技文化的兴盛也是社会发展兴盛的主要表现之一。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了解隋唐时期的艺术成就,提高艺术鉴赏能力。3.历史解释:理解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与这一阶段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4.家国情怀:体会科学家和文学家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课前预习一、雕版印刷术1.出现时期:目前已经发现若干件唐朝前期的__________,说明雕版印刷术至少在__________已经出现。2.代表作品:《__________》3.传播及影响:传入__________、日本和波斯,经波斯传到埃及与__________,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__________与文明的发展。二、天文学与医药学1.天文学:僧一行,__________时被征召入宫,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__________》,还组织实测地球__________长度。僧一行的成就既对__________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__________的发展具有价值。2.医药学:①孙思邈,所著《__________》,总结唐以前历代的__________和实践经验,收集5300多个__________,记载了800多种药物。他还非常重视药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孙思邈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__________”。②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由__________编定颁布的药典。三、唐朝的思想家1.背景:魏晋以来,__________在我国广泛传播,寺院大量占有土地和__________,引发社会经济问题,遭到一些人士的不满和反对,儒学__________地位也受到挑战。2.韩愈: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__________。他指责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__________,应全面加以禁绝。__________迎佛骨至宫中供养,韩愈上表反对。3.柳宗元:唐朝__________和朴素__________思想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__________构成的;向天呼号,希望它有赏罚,或得到它的怜悯和恩赐,都是极其荒谬的想法;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__________。四、唐诗、书法与绘画1.唐诗:①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__________时期。唐诗题材__________,风格多样,传世诗歌有近__________首。②李白:盛唐时期的李白有“__________”的美誉。他的诗具有浓郁的__________情怀,抒发了__________的时代精神。代表作《静夜思》《早发白帝城》《__________》等。③杜甫:被誉为“__________”的杜甫,生活在唐朝__________的时期。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__________”之称。代表作“__________”“三别”等。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后期,他的诗直面__________,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代表作《__________》《琵琶行》等。2.隋唐书法:名家辈出。____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__________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3.唐朝绘画:题材和类型__________,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__________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______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五、敦煌莫高窟1.开凿时间:4世纪到13世纪的__________多年间2.地点:甘肃敦煌东南__________3.概况:有上千座洞窟,创作了大量造型精美的雕塑和色彩绚丽的__________。__________开凿的石窟,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莫高窟现存壁画近50 000平方米,各种彩塑2400多身。4.意义:生动反映了当时的__________、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__________。课后习题1.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撰序时写到,有人拿白居易诗歌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唐文宗大和年间,四川和江淮一带民间已经每年“以板印历日”。由此可见当时( )A.造纸术已得以改进 B.雕版印刷相当发达C.农业器具开始出现 D.天文历法已趋完善2.为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布置场景,场景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B.餐桌上摆有玉米、甘薯、花生等食物C.集市上的人们穿着棉布衣服 D.用雕版刊印大量精美的书籍3.唐朝时,编制了《大衍历》,并且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进行了测算,这位天文学家是( )A.祖冲之 B.张衡 C.僧一行 D.颜真卿4.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659年唐朝政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本草》。这些史实主要表明,唐朝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力量的支持5.柳宗元认为,万物的生植与灾荒是自然现象,社会的治乱则是人事,“其事各行不相预”,对“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刘禹锡则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著名学说,即人不能干预自然但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据此可知,二人的主张发展了( )A.朴素的唯物主义 B.天人感应的思想C.统合佛道的主张 D.灭佛运动的提出6.唐诗通常会把时空背景转换成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宋词经常提及不为两宋控制却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中国西北地区,如辛弃疾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主要表明( )A.唐诗宋词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B.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的繁荣C.家国情怀是超越时空的情感 D.秦朝汉朝边境贸易较为兴旺7.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东麓,随着佛教的兴盛,从4世纪到13世纪的900多年间,历代陆续开凿了上千个洞窟,现有洞窟735个,塑造了大量精美的佛像,绘制了色彩绚丽的壁画,从各个方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商贸往来、民族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可见敦煌莫高窟是( )A.丝路明珠,艺术宝库 B.驼铃声响,商旅驿站C.藏经宝库,旅游胜地 D.边塞重镇,战略要地答案以及解析【课前预习】一、雕版印刷术1.雕版印刷品 唐朝前期2.金刚经3.新罗 欧洲 交流传播二、天文学与医药学1.唐玄宗 大衍历 子午线 天文学 数学2.千金方 医学理论 药方 药王3.唐本草 国家三、唐朝的思想家1.佛教 劳动人口 正统 儒学2.百姓负担 唐宪宗3.无神论 唯物主义 元气 自然四、唐诗、书法与绘画1.黄金 丰富 五万 诗仙 浪漫 昂扬进取 将进酒 诗圣 由盛转衰 诗史 三吏 社会现实 长恨歌2.颜真卿 柳公权3.广泛 阎立本 吴道子五、敦煌莫高窟1.9002.鸣沙山3.壁画 唐朝4.中外交流 艺术宝库【课后习题】1.答案:B解析:根据“有人拿白居易诗歌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四川和江淮一带民间已经每年‘以板印历日’”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雕版印刷已经相当发达。故选B。2.答案:D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僧一行编制了《大衍历》,还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故选C。4.答案:D解析:根据“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可知,唐朝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故选D。5.答案:A解析:根据“万物的生植与灾荒是自然现象,社会的治乱则是人事”“人不能干预自然但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杰出思想家柳宗元和刘禹锡均论证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发展了朴素唯物主义。故选A。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诗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宋词也经常提及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西北地区,这些都说明诗词中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深厚家国情怀。故选C。7.答案:A解析:根据“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东麓”“从各个方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商贸往来、民族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并结合所学可知,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莫高窟保存了大量造型精美的佛像和色彩绚丽的壁画,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