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开元盛世”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曲辕犁、简车等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推广对农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推动作用,知道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2.时空观念:认识到唐朝前期的历史是一个大体上持续、期间略有波折的发展过程,而非仅仅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一蹴而就的盛世局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3.史料实证: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图片,了解唐玄宗的统治措施,唐朝“开元盛世”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开放的社会风气。4.历史解释:通过比较和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了解他们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理解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5.家国情怀:了解盛唐气象,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课前预习一、盛世局面的出现1.出现时期: 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2.出现原因(1)唐玄宗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如贤相 和宋璟)。(2)改革举措: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整顿漕运,改革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3.盛世局面: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 ,出现了盛世局面。二、经济的繁荣1.农业: 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 等重要的生产工具得以发明和推广,有效提高了粮食亩产量。唐朝茶叶的产量、品种都远超前朝, 盛行。2.手工业:纺织品种类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其中 冠绝全国。陶瓷生产技术得以提升,如 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也有发展。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出现了 、洛阳等大都市,长江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 逐渐兴起,商品种类日益丰富。4.贸易:唐朝时, 畅通,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唐朝与周边各族及国外的贸易往来都非常频繁。三、国际大都市长安1.扩建:唐朝都城长安是以隋朝 为基础扩建而成。2.构成:长安城分为 (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 (中央官署所在地)和外郭城(实行 制度, 为居民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两者有严格的区分),规划井然有序。3.地位: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 。课后习题1.《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弊端),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多)……”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唐太宗B.“革去弊讹”是指废除科举制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D.“河清海晏”指永徽年间政治清明2.唐初,三省以尚书省为首,尚书令地位极高,较难控制其权力。唐太宗继位后,因为他曾任尚书令一职,“其后人臣莫敢当”,其官职时有空缺,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职衔。唐高宗在位时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尚书令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 B.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C.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 D.中央集权不断地强化3.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因此经常亲自考核县官。有一年他主持对县官的考核,结果有40多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这表明唐玄宗( )A.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B.整顿吏治,注重考核C.发展科举,创立殿试 D.制定法律,加强监督4.杜甫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句描绘了唐朝的( )A.农业的进步 B.手工业成就 C.商业繁荣 D.社会风气5.据学者考证,目前出土的唐代长沙窑瓷器上,有诗作100余首,绝大多数不见于《全唐诗》。瓷器上还有广告语,如卞家的碗写“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许家的瓶写“许家绝上一升茶瓶好”。该研究成果可以佐证唐朝( )A.制瓷工艺较为精湛 B.经济繁荣发展C.文学创作风格多样 D.具有传统审美6.唐长安城有2市108坊,面积约87.27平方千米,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当时诗人常称长安城有百万人口。这主要显示出唐代长安( )A.是世界经济与文化中心 B.商品经济发展到达顶峰C.是中外交流的唯一窗口 D.城市规划建设水平较高7.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贞观初期,洛阳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宁,道路萧条。……(经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成熟),流散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抱着,怀着)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此河”是指哪条河?“此河”开通于哪位帝王在位时期?(2)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出现的哪一治世局面?当时,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3)材料二中“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诗中称他的统治为“全盛日”,你认为取得全盛的原因是什么?(4)归纳概括,以上唐朝帝王身上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答案以及解析【课前预习】一、1.唐玄宗(李隆基) 2.姚崇 兴修水利 税制 3.前所未有的强大二、1.垦田面积 曲辕犁 筒车 饮茶之风 2.蜀锦 越窑 唐三彩 3.长安 草市 4.陆上丝绸之路三、1.大兴城 2.宫城 皇城 坊市 坊 国际大都市【课后习题】1.答案:C解析:根据“开元初……天下大理”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元”为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C正确,A、D排除;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发展,排除B。故选C。2.答案:A解析:“唐初,三省以尚书省为首,尚书令地位极高,较难控制其权力”“其官职时有空缺,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职衔”“唐高宗在位时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 皇帝先是架空、剥夺尚书令的权力,最后直接废除尚书令这一职位。这反映了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故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加强,而非中央集权强化,排除D。3.答案:B解析:“经常亲自考核县官”“有40多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唐玄宗重视对基层官员的考核,体现了他整顿吏治,注重考核官员政绩。故选B。材料未体现A、D项内容,排除;武则天时期进一步发展科举,创立殿试,排除C。4.答案:B解析:根据“大邑烧瓷轻且坚”“君家白碗胜霜雪”并结合所学可知,杜甫诗句描绘的是制瓷业的成就,制瓷业属于手工业领域。故选B。5.答案:B解析:根据“瓷器上还有广告语,如卞家的碗写‘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许家的瓶写‘许家绝上一升茶瓶好’”可知,瓷器上出现的诗作和广告语反映了唐朝制瓷技术有较大提升,从而可以佐证唐朝经济繁荣发展,B正确。材料未体现A、C、D项,排除。故选B。6.答案:D解析:根据“有2市108坊,面积约87.27平方千米,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长安城有百万人口”可知,这主要显示出唐代长安城市规划建设水平较高。故选D。7.答案:(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2)贞观之治。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3)唐玄宗;原因: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唐玄宗本人的才能;唐玄宗采取了正确的治国措施;人民的辛勤劳动。(4)注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勤政节俭等优秀品质。解析:(1)根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根据材料二“(贞观初期,洛阳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宁,道路萧条。……(经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成熟),流散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抱着,怀着)粮,取给于道路焉。”可知,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当时,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3)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是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诗中称他的统治为“全盛日”,唐玄宗取得全盛的原因是: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唐玄宗本人的才能;唐玄宗采取了正确的治国措施;人民的辛勤劳动。(4)总结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唐太宗、唐玄宗都具有注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勤政节俭等优秀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