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金政权的建立,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的相关史实,分析北宋灭亡的原因。2.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知道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的史实,正确认识宋金和议,知道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3.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品质,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离不开我国各族人民的密切交往。课前预习一、金的建立1.女真的兴起:女真居住在__________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辽宋时期,女真受__________的控制和压迫。11 世纪末,完颜部__________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的力量不断增强。2.金的建立与发展: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__________政权,定都会宁府,国号大金,他就是__________。金太祖模仿__________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__________,女真势力迅速壮大。二、金灭辽及北宋1.背景:正当女真崛起时,辽和__________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__________,人民起义不断。北宋与__________订立盟约,相约夹攻__________。2.金灭辽及北宋:__________年,辽被金灭亡。金在灭辽后发动了对__________的战争。__________惊慌失措,将皇位传给儿子__________。1127年,金军攻破__________,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后北上,北宋灭亡。这一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史称“__________”。三、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__登上皇位,以__________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南宋。赵构就是__________。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的“____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到__________。宋高宗和权臣____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向金求和。__________连下诏令命岳飞等班师回朝。不久,宋高宗和秦桧以“__________”罪名杀害岳飞。3.宋金和议:1141 年,宋金达成和议。__________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__________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为__________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宋金__________局面形成。4.金朝迁都与南宋偏安:金为了加强对__________的统治,迁都__________,改名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__________一隅。课后习题1.金朝统治中原后,统治者提倡儒学。金朝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这一现象说明了女真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2.分别建立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党项、女真 B.党项、契丹、女真C.女真、契丹、党项 D.党项、契丹、女真3.北宋时期,茶叶以岁赐和贸易两条途径进入西夏,满足了西夏茶叶消费的需求。南宋后,西夏的茶叶贸易开始依靠来自金的贸易渠道。这一变化源于( )A.靖康之变,金灭北宋 B.女真族制茶水平提升C.南宋榷场贸易的衰落 D.南宋偏安后不再制茶4.金人所处之天然环境,又远不如宋,时时欲进攻宋之疆土,取得优良的生活环境……软宗生长于深宫之中,更事甚少,宰执者朝曰主和,夕曰主战,各陈其是非利害,使听者耳荧心惑。材料反映了( )A.女真崛起的原因 B.宋金和议的影响C.靖康之变的背景 D.南宋偏安的表现5.宋金对峙期间,岳家军战功卓著,岳飞威望大增。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将力量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据此可知,岳飞被害根本是由于( )A.宋朝采取的崇文抑武方针 B.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C.岳飞抗金不利于民族交融 D.岳飞反对朝廷与金议和6.南宋诗人林升有诗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句讽刺了(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耻 C.南宋偏安 D.岳飞抗金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关独爱之如一。”——唐太宗(1)指出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列举一项具体的民族政策并用史实进行说明。材料二:如图所示(2)说出材料二中的①②分别代指的政权。总结出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特征。材料三:“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指给辽国的岁币),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议和之后,武备皆废。”——《续资治通鉴长编》(3)指出材料三盟约订立时在位的北宋皇帝。依据材料说一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答案以及解析【课前预习】一、金的建立1.黑龙江 辽 阿骨打2.女真 金太祖 中原 生产二、金灭辽及北宋1.北宋 腐败无能 金 辽2.1125 宋 宋徽宗 宋钦宗 东京 靖康之变三、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1.赵构 临安 宋高宗2.岳家军 黄河以北 秦桧 宋高宗 莫须有3.南宋 淮水 金 对峙4.黄河流域 燕京 江南【课后习题】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女真族与中原民族的文化交流。根据“金朝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可知,这一现象说明了女真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文化交流。故选B。2.答案:A解析:辽是契丹族建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故A顶正确,排除BCD。故选:A。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金灭北宋。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茶叶通过岁赐和贸易两条途径进入西夏。1127年,金灭北宋,北方的茶叶贸易渠道发生了变化,西夏的茶叶贸易开始依靠金朝的贸易渠道。故选A。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靖康之变的背景。根据“时时欲进攻宋之疆土,取得优良的生活环境……钦宗生长于深宫之中,更事甚少,宰执者朝曰主和,夕曰主战,各陈其是非利害,使听者耳荧心惑”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靖康之变的背景。金灭辽后,看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于是大举进攻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后北上,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故选C。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岳飞。根据“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将力量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方针,宋高宗及文臣担忧武将威望大增会威胁他们的地位,A正确。B只是表面现象,排除;C、D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杭州是南宋都城,汴州是北宋都城,“直把杭州作汴州”体现了南宋君臣不思收复故土,偏安江南,C项正确。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订立的,排除A项。靖康之耻是指金灭北宋,排除B项。岳飞抗金体现的是收复故土,排除D项。7.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或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册封: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会盟:“唐蕃会盟碑”等(2)①金;②南宋;特征:民族政权的并立。(3)皇帝:宋真宗;作者认为澶渊之盟维持了辽与北宋几十年的和平局面,减少了军费花销,但也削弱北宋的军事实力。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