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思维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2.时空观念:了解唐朝建立及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唐朝前期的历史是一个大体上持续、期间略有波折的发展过程,而非仅仅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一蹴而就的盛世局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3.历史解释: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认识唐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与唐朝走向强盛的关系4.家国情怀:通过深入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这几位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感受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课前预习一、唐朝的建立1.建立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太原留守_______趁机起兵,南下占据关中。2.建立与统一: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随后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_______全国。3.唐太宗继位:626年,_______继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他就是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治国理念:吸取_______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_______,从善如流,戒奢从简,与民休息;广纳贤才,_______,人才济济。(谏臣:_______;宰相:房玄龄、_______ 房谋杜断)2.革新措施:进一步完善_______;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_______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重视对_______的考核;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_______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_______生产。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_______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_______”。三、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简介:原为_______的妃子,后废掉两个儿子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690年,改国号为_______,以_______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___。2.统治政策: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亲自面试考生;她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_______,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也使贤能之士脱颖而出;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_______。3.统治成效:经济得以_______,社会相对安定,_______不断增长,为后来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课后习题1.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2.亲历唐朝建立的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述李渊是勇敢、刚烈和足智多谋的人,而在后世《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中,李渊却是碌碌无能、暮气沉沉且胸无大志之辈。这说明( )A.历史人物复杂多变 B.历史目击者的记录更可信C.历史真相无从考证 D.历史认识受时代变迁影响3.唐太宗选拔和任用人才不拘一格,他曾多次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他手下,既有尉迟敬德这样出身敌营的将领,也有魏征这样的东宫旧仇;既有像马周这样的落魄文人,也有权贵出身的长孙无忌。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社会矛盾基本消除C.官僚体制的形成 D.官员选拔的开放性4.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5.唐太宗亲历隋朝的灭亡,即位后,经常与大臣讨论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以及治国的方针策略。他甚至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仪式,由农忙的二月改到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A.善于谋略 B.虚心纳谏 C.重视生产 D.轻徭薄赋6.武则天的统治被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对科举制的贡献是( )A.开始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B.创立科举制C.创立殿试制度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7.【隋唐时期社会发展】材料一:隋以前,币制混乱,关中有五行大币、永通万国等钱,不但大小轻重不一,而且币质低劣,影响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隋建立后,改铸新五铢钱……开皇时,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大大便利了人民的商业交换,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隋朝经济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摘编自秦开凤《浅析隋朝迅速致富的原因》材料二: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结束了隋末长期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中国,国家虽偶有战乱,但社会已基本稳定……同时,政府在全国采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休养生息政策,开垦大量荒地,粮食产量增加,商业贸易兴盛……使得在唐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人口也快速增长。——摘编自王丽娜《再论唐前期人口增长》(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简述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课前预习】一、唐朝的建立1.李渊2.618 长安 统一3.李世民 贞观二、“贞观之治”1.隋朝 虚心纳谏 知人善任 魏征 杜如晦2.三省六部制 科举 进士科 地方官 田租 农业3.政治 贞观之治三、武则天的统治1.唐高宗 周 洛阳 女皇帝2.殿试 人才 生产3.持续发展 人口 开元盛世【课后习题】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根据“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并结合所学可知,门下省的职权是审核诏令内容。故选B。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根据“亲历唐朝建立的温大雅…记述李渊是勇敢、刚烈和足智多谋的人”“而在后世《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中,李渊却是碌碌无能、暮气沉沉且胸无大志之辈”可知,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不一样的,这说明历史认识受时代变迁的影响。故选D。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根据“选拔和任用人才不拘一格”“既有……也有……既有……也有……”可知,唐太宗重用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唯才是用,这说明官员选拔带有开放性。故选D。4.答案:B解析:材料分析“‘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 唐朝吸取隋亡的教训,制定唐律,减省刑罚。故选B。加强吏治整顿主要体现在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排除A;注重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排除C;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排除D。5.答案:C解析:根据“他甚至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仪式,由农忙的二月改到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可知,材料说明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故选C。6.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对科举制的贡献是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C项正确;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排除A项;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排除B项;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排除D项。7.答案:(1)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积极影响:便利了商业交换,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制定政策得当;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解析:(1)措施: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隋建立后,改铸新五铢钱。开皇时,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可知,这体现的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积极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大大便利了人民的商业交换,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隋朝经济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可知,便利了商业交换,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原因:根据所学和材料二“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结束了隋末长期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中国,国家虽偶有战乱,但社会已基本稳定”可知,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政府在全国采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休养生息政策,开垦大量荒地,粮食产量增加,商业贸易兴盛”可知,政府制定政策得当;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