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呼吸作用课件(共17张PPT)+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生物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3呼吸作用课件(共17张PPT)+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生物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探究实践:结合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过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
科学思维: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同抑制和促进会作用的一些措施。
生命观点:通过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呼吸作用的过程
(1)演示实验
①实验一: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实验设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 萌发的种子 温度 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
乙瓶 煮熟的种子 温度
②实验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萌发的种子 澄清的石灰水 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
③实验三: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实验设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 萌发的种子 蜡烛 种子的呼吸作用
乙瓶 煮熟的种子 蜡烛
2.呼吸作用的实质
(1)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 ,将 分解成 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
的 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利用。
(2)表达式: 。
(3)场所: 。
3.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农田适时 ,遇到洪涝时 。
②降低呼吸作用:贮藏粮食时,保持 或 ;贮藏水果、蔬菜时,降
低 或 。
二、合作探究
1.绿植不仅能美化环境还有助健康。但有些专家说卧室内摆放植物不宜过多。这是为什么内?
2.隆冬时节,瓜农为提高黄瓜产量,在大棚内放置了三个煤球炉.甲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三个煤球炉同时烧着,晚上烧两个;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烧两个,晚上烧三个。你认为这两个人谁的做法合理,说明理由。
三、达标测试
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2.水族箱中的气泵能够为观赏鱼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有关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分解有机物 B.产生二氧化碳 C.产生水 D.储存能量
3.《国家粮油仓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常规储存条件下,小麦储存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稻谷、玉米不超过3年。超过规定年限后,即便种子完好,也不再作为粮食出售,主要原因是( )
A.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B.种子进入了休眠期从而无法播种
C.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无法正常萌发 D.种子完全腐烂发霉不能继续食用
4.在农业生产和作物储存的过程中,通常要采取适当措施影响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从而满足生产或储存的需要。下列措施中属于降低呼吸作用强度的是( )
A.对小麦进行“中耕松士”
B.稻田适时进行排水
C.粮仓内保持干燥和低温
D.给果蔬贮藏库内增加氧气
5.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氧气参与
B.植物呼吸作用只发生在花、果实、种子中
C.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能同时进行
6.如图是温度对豌豆幼苗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10~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 呼吸强度明显 ,幼苗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 。
(2)根据呼吸作用原理,我们在贮藏新鲜瓜果、蔬菜时,应贮存在温度下,这样可保存较长时间,其原因是
答案:
第三节 呼吸作用
一、课前预习
1.(1)①升高 不变 能量 ②变浑浊 二氧化碳 ③熄灭 继续燃烧 消耗氧气
2.(1)氧 有机物 二氧化碳 能量
(2)有机物(储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活细胞
3.①松土 排水
②干燥 低温 温度 氧气浓度
二、合作探究
1.植物在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使卧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不利于人体健康。
2.甲的做法合理。甲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三个煤球炉同时烧着,晚上烧两个,白天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多,温度较高,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烧两个,晚上烧三个,导致晚上温度高,黄瓜的呼吸作用较强,消耗的有机物多。
三、达标测试
1.C2.D3.A4.C5.C
6.(1)升高 升高 30℃左右
(2)较低有效地抑制呼吸作用强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呼吸作用
1.结合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过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团结协作的精神。
2.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同抑制和促进呼吸作用的一些措施。
3.通过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家中卧室摆放绿色植物的图片,提出问题: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房间内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 为什么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内容。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呼吸作用的过程 1.教师指导学生参照教材,合作完成实验。 2.教师点拨,回顾实验: 实验一: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学生分组观察盛有萌发的种子的保温瓶甲和盛有煮熟并晾凉的种子的保温瓶乙内温度计示数,在学生认真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甲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种子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的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 干燥的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干燥的种子呼吸作用不明显。 实验二: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演示实验1 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1)教师讲述: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因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有足量的二氧化碳存在。 (2)多媒体展示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阀门打开后,澄清的石灰水会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结合教材第39页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 追问: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呢 结合教材,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来自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3)教师让学生观察装有萌发的种子的瓶壁上有什么现象,学生指出有小水珠,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产生了水。 (4)教师: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应该设置对照实验,同学们想一下,如何设置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增设一组实验装置,瓶中装有等量煮熟的种子,与萌发的种子放在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将瓶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演示实验2 种子呼吸时消耗氧气   (1)PPT展示实验,强调指出:甲瓶中装有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内装有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 (2)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将蜡烛伸入瓶中。提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的特性。 (3)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 教师提问:为什么甲瓶中的蜡烛会熄灭,乙瓶中的蜡烛没有熄灭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甲瓶内缺少氧气,所以蜡烛会熄灭。 教师追问:甲瓶中的氧气去哪里了 学生:甲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二)呼吸作用的实质 1.教师提出: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知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细胞会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哪个同学能在黑板上写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找两个学生写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2.教师提出:植物会进行呼吸作用,动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吗 呼吸作用是在哪里进行的 学生回答: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的。 3.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自身利用外,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是基本相似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我们生物体内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多媒体展示冰箱内的食物。 教师:在冰箱内的冷藏室存放蔬菜和水果,可以延长其保鲜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低温能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能延长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时间。 2.教师追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措施能抑制呼吸作用 学生结合日常所见所闻回答:种子晒干保存;夜晚降低蔬菜大棚的温度;降低氧气浓度等。 3.教师:有些措施能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你能说出几种促进呼吸作用的措施吗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等。 4.教师总结: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时候,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以积累,才能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所以在农业生产中,有经验的菜农常常会在白天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夜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通过直接参与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来解决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思维及归纳推理能力。 利用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深刻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总结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利用呼吸作用原理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种植花卉的花盆底部为什么要留一个洞呢 (2)《国家粮油仓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超过规定年限后,不能再作为粮食出售。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1)花盆底部留有小洞可以排水通风,有利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盆栽花卉生长。 (2)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第三节 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
1.实验说明:①释放能量;②消耗氧气;③释放二氧化碳;④产生水;⑤消耗有机物
2.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概念及意义
二、呼吸作用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
2.抑制呼吸作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突破重点,同时在实验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分析能力。分析理解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效果较好。采用图片直观呈现的方式,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第三节 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探究实践:结合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过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
科学思维: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同抑制和促进会作用的一些措施。
生命观点:通过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居室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不科学;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和人争夺氧气。
情境导入
实验一: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 ?
甲瓶中温度升高;乙瓶中温度不变。
2. 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出热能。
3.煮熟的种子为什么没有释放热量?
种子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过程
探究新知
4.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
和萌发的种子形成对照
5.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变?
种子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什么物质?转变过程中还需要什么物质的参与?
实验二: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1.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二氧化碳是由萌发的种子释放出来的。
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
1.说出漏斗加清水到瓶中的作用?
2.这个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
排出瓶子中的气体。
没有设置对照。
实验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1.说出漏斗加清水到瓶中的作用?
2.这个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
排出瓶子中的气体。
没有设置对照组。
科学实验证明, 二氧化碳来自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思考?
2.种子呼吸时消耗氧气
1.实验现象是什么?
萌发种子瓶中的蜡烛立刻熄灭
煮熟种子瓶中的蜡烛能继续燃烧。
2.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种子萌发呼吸时吸收了氧气。
3.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
和萌发的种子形成对照
提示:氧气有助燃的特性
萌发的种子 煮熟的种子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有机物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储存着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化学能→细胞所需要的能量
有机物→无机物
公 式:
(二)呼吸作用的实质
概 念: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实 质:
农田排涝
田间松土
想一想:为什么农业生产中要进行田间松土、及时排涝?
让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以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促进呼吸作用
1.刚收获的小麦、水稻种子为什么要尽快晒干?
晾晒小麦
降低水分和温度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低温储存水果
2.为什么在低温下储存的水果、蔬菜保存时间长?
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物质 变化 能量 变化
结论: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必须有光
有光无光均可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制造有机物
储存能量(光能→化学能)
释放能量(化学能→其他形式的能)
分解有机物
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植物体吸收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公式:
有机物 + 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能量)
应用:
抑制呼吸作用
促进呼吸作用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盘点收获
1.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坐标图。下列坐标图中与上述实验结果一致的是( )
A
当堂检测
2.水族箱中的气泵能够为观赏鱼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有关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解有机物 B.产生二氧化碳
C.产生水 D.储存能量
3.农业生产中,优良的条件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温室大棚采取的下
列措施中,不能提高产量的是( )
A.夜间降温 B.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C.合理密植 D.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D
B
4.下列各种现象不能表明植物进行呼吸的是(   )
A.腐烂的植物体散发出霉味
B.储藏水果的仓库蜡烛燃烧不旺盛
C.储存大量蔬菜的地窖比空地窖温度高
D.萌发的种子释放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
D
5.下图表示某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B.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C.①和②白天同时进行 D.①和②在叶绿体进行(共20张PPT)
第三节 呼吸作用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呼吸作用的过程
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暖水瓶中,并各插一支温度计。一天后,装有   种子的暖水瓶中温度上升了。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出了   。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装有萌发种子瓶中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   。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萌发
能量
二氧化碳
(2)将燃烧的蜡烛分别置于装有萌发、煮熟种子的广口瓶中,发现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蜡烛   。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消耗了
   。
熄灭
氧气
呼吸作用的实质
1.概念:细胞利用   ,将   分解成   和   ,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供   的过程。
2.场所:主要在   细胞中的   内进行。
3.表达式:  。
4.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   有机物,   能量。

有机物
二氧化碳

能量
生命活动利用

线粒体
分解
释放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农田适时   ,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
2.抑制呼吸作用: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   ;储藏蔬菜、水果时,降低   或氧气浓度。
松土
低温
温度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
①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物质基础。
②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能维持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光合作用利用。
(2)堆放时间较长的种子发热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导致的。
(3)生命活动越旺盛的器官呼吸作用越强,故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
(4)绿色植物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5)有些情况下,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但分解有机物不彻底,释放能量较少。
人们在清晨刚进入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时,会感到气闷,主要原因是
( )
A.蔬菜的呼吸作用使大棚温度降低
B.蔬菜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
C.蔬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蔬菜的光合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
思路分析:夜间无光,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而蔬菜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氧气减少,因此人会感到气闷。
答案:C
1.红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 )
A.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
B.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C.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
D.都有可能
A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2.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萌发不消耗氧气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D
3.水果玉米甘甜鲜嫩,深受人们喜爱。储存一段时间后甜度会降低,主要原因是( )
A.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B.微生物分解了有机物
C.光合作用转化了有机物 D.蒸腾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4.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呼吸作用强度。下列属于促进呼吸作用的是( )
A.对农田适时松土 B.对移栽植物进行遮阴处理
C.适时剪去部分枝叶 D.储藏蔬菜时降低温度
A
A
5.(2024威宁县期末)家庭中一般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利用你学过的生物知识,试着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 )
A.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浓度,加快呼吸作用
B
6.袁隆平爷爷用毕生精力研究并改良了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产量,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其各项生命活动
B.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C.水稻的光合作用只与光照有关,与温度没有关系
D.及时晾晒收获的稻谷可促进其呼吸作用
B
7.(2024贵阳花溪区期末)某西瓜种植基地采用“5G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管理。下列管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监测温度,以及时减小昼夜温差
C.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
D.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
B
8.(2024贵阳花溪区期末)下图是被子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
B.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
C.1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2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D.1只在白天进行,2只在晚上进行
D
9.甲、乙两地都出产同一品种的苹果。在果树生长期间,两地光照条件和管理措施相同,但昼夜温度有一定差异(如下表)。经测定,乙地苹果的含糖量明显高于甲地,对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C
产地 甲地 乙地
白天平均温度/℃ 34 34
夜间平均温度/℃ 23 13
A.两地果树白天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基本相同
B.乙地夜间温度低,果树分解的有机物较少
C.甲地夜间温度高,果树制造的有机物较多
D.乙地果树比甲地果树积累的有机物总量多
10.京白梨是唯一冠以“京”字的北京特色果品。果实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呼吸高峰,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如图所示为不同温度条件下果实呼吸速率与储藏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的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B.呼吸作用会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
C.12 ℃条件下储藏的果实最先成熟
D.6 ℃条件下有利于果实储藏
C
11.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呼吸作用的实质进行探究,请根据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所示的实验,首先将阀门关闭,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往瓶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会
   ,这说明种子呼吸时产生的气体是   。
变浑浊
二氧化碳
(2)图(二)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甲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因为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消耗了瓶内的   。
(3)图(三)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并分别插入温度计。一段时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说明种子呼吸时释放出   。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完成时,甲瓶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若将图中的种子换成绿色植物,在进行实验时应将装置放在   .
环境中。
氧气
甲(萌
发的种子)
热量
减少
黑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