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然环境 共2课时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然环境 共2课时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自然环境》教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 明确亚洲是第一大洲,举例说明亚洲的地大物博。
3. 认识亚洲六大地理分区,明确亚洲不同分区的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4. 学会运用地图等其他资料,归纳并掌握亚洲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特征。
【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地图等其他资料,归纳并掌握亚洲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
1. 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 学会分析河流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3. 学会描述某个大洲地形地势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新知识的理解上,比如在这节课我们会学到一个新的概念“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包含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举一反三,能够掌握某个地区地理位置的判断方法。
本节内容安排了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亚洲作为第一大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同时,因为亚洲幅员辽阔和横跨的经纬度很广,所以亚洲还会进行分区。然后讲解了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亚洲的众多长河,并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势特征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我们如何描述小明在教室中的位置 读图思考问题并回答 通过实际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带入本节课的内容
老师总结:有的说小明同学坐在李华的左边,韩梅梅的前面,张伟的后面。有的说小明同学在从讲台数第二排,在从前门数第三纵的位置上。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们现在知道描述一个同学的座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那我们如何去描述亚洲的位置呢
环节二 世界第一大洲 【图片展示】世界地图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读图思考问题并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概括明确:我们描述亚洲的位置从三个方面来说,分别是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小组活动】阅读课本和地图册,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分为三个小组 半球位置组、海陆位置组、经纬度位置组 小组讨论并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汇报】各个小组进行汇报,老师随时进行补充 小组代表回答 培养学生自主汇报的能力
概括明确:亚洲的半球位置是大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东邻太平洋,北邻北冰洋,南濒印度洋,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经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南北距离最长。东西跨经度广,东西距离最长,时间差异大
【方法总结】如何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展示结论 讨论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概括明确:我们在描述半球位置时,应该关注其主要部分位于哪个半球,通过查找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的位置来确定 在描述海陆位置时,应关注该大洲所濒临的海洋及方位,同时注意观察海岸线特征 描述经纬度位置时,查找赤道,回归线,极圈是否穿过该大洲,从而确定该大洲所处的温度带
【学以致用】展示三个问题 1. 说出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 说出北美洲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3. 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 学生阅读课本及地图,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亚洲的地理位置,也通过北美洲锻炼了自己认识位置的能力,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课本上,亚洲有一个别称“世界第一大洲”,那么亚洲为什么会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呢
【提出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学生讨论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展示图片】七大洲面积比较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一位 学生读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概括明确:亚洲的面积很大,亚洲约等于非洲的面积加上南极洲的面积。如果我们把亚洲的面积放在全世界的陆地面积中,你会发现亚洲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过渡: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横跨经纬度大,内部差异明显,我们为了方便,会将亚洲进行地理分区,你觉得亚洲应该怎么划分
【图片展示】亚洲的地理分区 【提出问题】亚洲如何划分区域 学生读图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环节三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图片展示】亚洲的地形 【分组活动】分为三个小组,每组同学按照要求在图中圈出相应的地形区 学生读图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概括明确:亚洲的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图片展示】亚洲的地形、亚洲大陆沿北纬 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 【提出问题】结合两幅地图,总结亚洲的地势特征 学生读图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概括明确: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学以致用】展示三个问题 1. 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中部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 2. 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 指出北美洲大陆沿40°N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及地图,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概括明确:北美洲西部主要是高大的山脉;中部为地势平坦的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地势中部低,东西两侧高
【图片展示】亚洲的地形 【提出问题】在地图中找出以下河流:长江,黄河,湄公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恒河和印度河。 并思考它们的流向和分布有什么特殊之处 学生阅读课本及地图,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概括明确:黄河,长江,湄公河属于太平洋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属于北冰洋水系。印度河,恒河属于印度洋水系。河流从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入海洋
环节四 课堂练习
环节五 课堂小结
四、当堂练习
读图“亚洲在半球中的位置”,完成下面各题。
1. 亚洲主体部分所处的半球是(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2.关于亚洲的纬度位置,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北半球
B.纬度跨度超过60°
C.有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
D.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3.关于亚洲的海陆位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四面都被大洋包围
B.处于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的东部
C.西南面与非洲相接
D.东面与南美洲隔海相望
4.亚洲是( )
①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③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④地跨东、西半球的大洲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亚洲地势的特点是( )
A.西部高、东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答案:C;A;B;B;C
3 / 4《自然环境》教案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
2. 能够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亚洲的复杂的气候。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亚洲的季风气候非常显著。
本课时为第2课时,整体讲解亚洲的气候。气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可以通过日常的案例去说明。比如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区别,我们就可以举上海和兰州的例子来说明。在本节课中,重点是亚洲气候的三个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图得出。这里需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视频导入】利用世界上各种气候的景观图做成的视频进行导入 观看视频,回顾学过的气候知识 培养学生回顾知识并思考知识点的能力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世界的气候,世界上共有11种气候,大家观看视频后,结合视频,阅读下图,思考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环节二 多样的气候 【图片展示】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出问题】 1.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共几种 2.与世界气候类型相比较,说明了亚洲气候有什么特点 阅读地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概括明确: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一共有9种气候,而全世界一共有11种气候,因此亚洲的气候特点第一条是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提出问题】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亚洲气候类型中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气候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概括明确: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亚洲气候的第二个特点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图片展示】兰州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提出问题】读图,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读图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小结: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图片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出问题】读图,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有何共同点 讨论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小结:亚洲东部是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图片展示】三种季风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提出问题】比较三种季风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共同点 读图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小结:6、7、8月份气温高,降水多;11、12、1月气温低,降水少,所以我们能得出季风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雨热同期”
【填一填】展示亚洲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示意图,分别是冬季风和夏季风。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我们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原因 读图并完成下列表格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分组讨论】分为两组,讨论季风气候对当地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提示:季风风向比较稳定,但是强度非常不稳定 学生互相讨论后得出答案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概括明确:亚洲气候特点有三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方法小结:归纳区域气候特点 1.根据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从该区域气候类型数量判断气候类型是否复杂 2.从图中找出该区域分布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气候类型 3.找出该区域独特的气候类型或者影响显著的气候
【展示图片】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出问题】 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2.找出北纬40度线,说出自西向东穿过的气候类型 3.找出西经80度线,说出它自南向北穿过的气候类型 学生读图,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展示问题】影响亚洲气候形成的因素 学生读图思考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环节三 影响气候的因素 【分组活动】将全班分为ABC三组,每一组分析相应的气候,具体要求如下:分析各组气候的特征,结合其分布地区,说一说亚洲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概括明确: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环节四 当堂练习
环节五 课堂小结
四、当堂练习
1.如果你的亲戚朋友冬季去泰国旅游,你会告诉他们那里(  )
A.冬季比北京冷 B.冬季比北京温暖
C.冬季气候和北京差不多 D.冬季比北京干燥
2.亚洲气候类型多样,但缺少下列哪种气候(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B;D
课程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