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五 标点符号(基础训练)——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合集1.下面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电影______罗马假日______里有一句台词:“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中国读书人也历来有______读万卷书,行万里路______这一愿望。当我们在现代城市的钢铁森林里徘徊______迷茫时,不妨置身于万卷书中,可能会寻找到真正的自我。A.“” “” 、B.《》 “” 、C.“” 《》 ,D.《》 《》 ,2.下面句子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孤独时刻□怎么度过它□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有时候,是一个人书写了一页纸□有时候,是一页纸照亮了一个人。A.”。 , ;B.。” ? ;C.”。 ? ,D.。” ,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是证之于实践,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得到知识“干货”,实现去伪存真□另一方面是用之于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创造,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的。A.《》 :B.《》 ;C.“”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这些年,从“蛟龙”深潜,到□嫦娥□奔月;从“墨子”传信,到“北斗”组网□从“天问”落火,到“羲和”探日□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A.“ ” , 。B.“ ” ; ……C.《 》 : 。D.《 》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风险与挑战层出不穷,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就越要“不畏浮云遮望眼”。B.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C.移动通讯基站设备、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正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D.没有人苛责外卖员为什么要带上孩子在晚上外出,对生活里的那些艰辛,大家总能感同身受。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作这件事有什么意义?B.在走路或乘车时;耳塞使用时间过长会造成听觉疲劳。C.“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D.教师节那天,我们班举办了一场以《蜡烛颂》为主题的演讲活动。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B.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C.滨州的美景真多,黛溪山呀、碣石山呀、打渔张呀……等,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游玩。D.要在新化春田建机场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机场将何时建成通航?8.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B.“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曾再三叮嘱:“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C.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D.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B.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D.《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看,那有一排雪人□有的拥有蓝莓眼睛,有的拥有胡萝卜鼻子,有的戴着一顶水桶帽子□有的插着几根树枝作手和脚□它们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朝着我们走来,走到每一个孩子的心坎里。A., , 。B.! ; ……C.! , ……D., ;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通读语段,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内容正确使用标点。“罗马假日”是电影的名称,应用书名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引用,所以应使用引号,因为是句中引用,所以引用句末不需要加标点;“徘徊”“迷茫”是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故选:B。2.答案:A解析:“孤独时刻”加引号是表强调,因此先是后引号,然后是句号,表示完整的一个句意。“怎么度过它”并非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它和后面“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构成完整的一句话,故句中停顿用逗号。“有时候,是一个人书写了一页纸”和“有时候,是一页纸照亮了一个人”是并列结构,句子里已经有逗号,故两句之间并列用分号。故选A。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引用,所以用引号;去伪存真和学用相长是并列的短语,所以用顿号,选C4.答案:B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B选项中,两句“人能……”是两个分句,用逗号隔开是不合适的应该用“;”,即分号。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A.是一个陈述句,句末的“作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是“明白”的宾语,不是疑问句,句末应该用句号,而不是问号。B.“在走路或乘车时”是句子的状语部分,后面不能用分号,分号一般用于并列分句之间,在这里应该用逗号。D.“《蜡烛颂》”是演讲活动的主题,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主题活动名称一般用引号,所以这里应该把书名号改为引号。故选C。7.答案:A解析:A.正确。B.有误,选择疑问句,中间用逗号隔开,句末用问号,改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C.有误,并列名词均带上了语气助词时,用逗号,顿号改为逗号;省略号不能与“等”连用,去掉“等”和逗号。D.有误,虽有疑问词“时”,却没有疑问语气,应把问号改为句号。故选:A。8.答案:A解析:A.正确。B.有误,引语在两边,“叮嘱”后面用逗号。C.有误,引用的成分之间不用顿号。D.有误,“月光曲”用书名号。故选:A。9.答案:C解析:ABD.正确。C.有误,选择疑问句中间用逗号,所以“美丽”后的问号应为逗号。故选:C。10.答案:C解析:第一空,前句是感叹句,所以应该用感叹号。第二空,“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排比句,且各个分句内没有逗号,所以此处用逗号。第三空,表示列举未完,所以应该用省略号。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