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025年春七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2024)课前导学【课本基础知识填空】知识点一 冰雪世界1.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示意图地理位置 的区域 的区域范围 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水域,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沿岸和洋中岛屿 南极洲大部分以及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海陆分布 中间是海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环绕 中间是陆地,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环绕位置特点 位于地球的最北端 位于地球的最南端2.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1)独特的气候特征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相同点不同点 气温 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但有季节变化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 的地区,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十分寒冷降水 降水少 干燥,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 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风速 风速小于南极地区 烈风,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 和风暴最 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2)极地酷寒的原因①纬度高:两极地区均纬度高、太阳高度小,有漫长的 ,即便是夏季出现极昼,但太阳高度较 ,太阳辐射 ,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②冰雪反射 :冰雪面积广,反射了大部分太阳辐射。(3)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海陆性质 南极地区以大陆为主,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地形地势 南极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海水温度 南极地区被冰冷的海水环绕,北极地区有从较低纬度流入的温度较高的海水物质组成 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冰层厚,反射率,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3.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储量相当可观 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生物资源 北极熊、北极狐等 企鹅、磷虾等。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固体淡水资源 地球上约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人口分布 目前,北极地区的人口约300万人,原住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目前,南极洲尚无定居人口4.海上冰山两极地区每年产生大约1200立方千米的冰山。大量漂浮的冰山,既会对所经地区的和 造成影响,也会对 构成威胁。这是因为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只占冰山总体积的1/7左右,船只经过冰山时,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水下体积庞大的部分撞毁。知识点二 独特的野生动物1.典型动物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素称“冰海霸王”,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属游禽,不会飞,为南极洲的代表动物北极狐 生活在北极冰原地带,善于在冰面上奔跑 磷虾 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是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海象 身躯肥大,常常聚集在北极冰原上海豹 广泛生活在南、北极地区的大陆沿岸、浮冰区和岛屿周围海域擅长游泳和潜水2.现状随着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影响日益广泛,那里原有的安宁环境被破坏了,大批极地野生动物遭到残酷的猎杀。3.保护措施如今,人类已经认识到极地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一系列保护法规。北极熊、海象、海豹、企鹅、鲸等,都被列为保护动物。知识点三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1.极地探险早在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就开始了北极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北方航线”。在19世纪上半叶发现南极大陆后,前往南极的探险者络绎不绝。2.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原始的自然环境,使得极地地区成为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等领域研究的“天然实验室”。3.科学考察现状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迄今为止,俄罗斯、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4.中国的科学考察站科学考察站 建站时间 经纬度位置 有无极昼或极夜 东西半球位置中国南极长城站 1985年2月 62°13'S,58°58'W 无 西中国南极中山站 1989年2月 69°22'S,76°23'E 有 东中国南极黄河站 2004年7月 78°55'N,11°56'E 有 东中国南极昆仑站 2009年1月 80°25'S,77°07'E 有 东中国南极泰山站 2014年2月 73°51'S,76°58'E 有 东中国南极秦岭站 2024年2月 74°56'S,163°42'E 有 西答案知识点一 冰雪世界1.北极圈以北 南纬60°以南2.(1)酷寒、狂风肆虐、降水稀少 冷 少 大 多;(2)①极夜现象 小弱,②强;4.气候 环境 海上航行知识点二 独特的野生动物1.北极熊 企鹅【基础试题练习】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南极某科考站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南极地区能体验到的世界之最有( )①风力最强劲、风暴最多②气温最低③淡水资源最缺乏④气候最干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B.南极地区生物资源匮乏,无植物生长C.中国南极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D.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8月份我国依托北极航道与多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读北极航道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大连—鹿特丹的北极航道路线( )A.途经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B.途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C.经过苏伊士运河 D.经过巴拿马运河4.近年来,极地地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可能会使( )A.极地冰川消融速度减缓 B.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增加C.北极熊的生存范围扩大 D.石油泄漏污染的事件多发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我国某品牌超低温变频机组为长城站(海拔13.5米)温室玻璃房提供供暖,保证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黄瓜等绿色蔬菜能够在极地环境下茁壮成长。下图为“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和长城站温室玻璃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新鲜蔬菜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主要因为南极地区( )A.降水多,冰川覆盖面积大,耕地少 B.纬度高气候酷寒,不适合蔬菜生长C.暖季有暴雨、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D.人口少,没有消费市场6.下列关于长城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罗斯海新站的西南方向 B.濒临印度洋C.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纬度最低的科考站 D.此时处于极昼南极洲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科考工作人员发现,南极洲有大量的煤田,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是由树木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代表南极洲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南极洲几乎被冰川覆盖,没有大型树木生长,但却有大量煤田的原因是( )A.南极洲的煤炭不是由树木演变来的B.远古时期,人们将煤炭储存在南极洲地下C.很久之前,人们将树木埋到了南极洲地下D.南极洲以前位于纬度低的地区,后经大陆漂移才到了现在的位置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读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图,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各点中,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最接近的是(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10.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黄河站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11.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①极地考察船②冰芯取样场景③企鹅④极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北极地区有100多种鸟类,而南极地区只有40多种。小谦同学对该现象十分好奇,为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为小谦整理的两极地区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两极地区( )A.海陆分布一致 B.气候特征相似 C.地势起伏相同 D.动物种类一样13.推测南极地区鸟类较北极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频繁 B.极昼现象影响 C.全球变暖 D.栖息地更寒冷14.【地理实践南极新站翘首可盼】2023年12月16日,秦岭站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秦岭站建成后主要用于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项科学观察和研究。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相关资料,对科考站建设及科考意义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探究一:南极的气候特征秦岭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罗斯海西海岸是南极洲气候环境最为恶劣的区域之一。(1)秦岭站位于164°E,地处东、西半球的_________半球;12月16日前后有利于科考站建设的气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2)从气候角度分析科考站建设期间可能遭遇的困难:_________(答一点)等。探究二:南极洲的主人企鹅前肢成鳍状,在海里可以化身为一双强有力的“划桨”;重叠、密接的鳞片状羽毛,海水难以浸透,以减少摩擦和湍流,还能抵御零下几十度的低温。(3)企鹅的食物主要来自________(海洋/陆地),判断的理由是企鹅擅长_________。探究三:南极地区的忧患南极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冰层平均厚2000米,最厚达4750米;若地球气温持续上升导致这些冰层全部融化,那么世界海平面将上升66米。(4)请为缓解南极冰川消融趋势,提出1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近5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材料二 “北极地区示意图”。(1)据图,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_____个,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海峡。(2)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会遇到哪些困难?(3)为了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世界上风力最强、风速最大、风暴最多的地区是南极地区,该地区有“世界风库”之称,①正确;南极地区的绝对最低气温在—88℃以下,该地区是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地区,②正确;南极地区冰川广布,淡水资源丰富,③错误;南极洲是最干燥的大洲,那里年平均降水量仅55毫米,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更是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接近零,④正确。综上,B正确。故选B。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为地球上的最南端,其他各点均位于其正北方向,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A正确;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生物稀少,有藻类植物生长,B错误;读图可知,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南极地区的暖季是科考的最佳季节,11月到次年3月为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D错误。故选A。3.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从我国大连到鹿特丹的北极航道,沿途经过了太平洋、白令海峡、北冰洋、大西洋,A正确;没有经过印度洋,B错误;不经过苏伊士运河,C错误;没有经过巴拿马运河,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近年来,极地地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极地冰川消融速度加快,A错误;由于北冰洋冰川的减少,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增加,B正确;冰川消融,北极熊生存范围缩小,C错误;石油泄漏污染的事件多发跟极地地区气候变暖无关,D错误。故选B。5.答案:B解析:新鲜蔬菜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主要因为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不适合蔬菜生长,B正确;南极地区降水少,A错误;南极地区没有沙尘暴天气,C错误;没有消费市场就不会成为“奢侈品”,D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A错误;长城站濒临大西洋,B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纬度最低的科考站,C正确,D错误。故选C。7.答案:C解析: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图中甲是亚洲,乙是非洲,丙是南极洲,丁是南美洲,C正确。故选C。8.答案:D解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现在的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不可能具备森林生长和煤炭形成的条件,其原因是南极大陆曾经处在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森林广布,后来由于漂移分离,才漂移到现在南极的位置上,D正确。故选D。9.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约为65.7°N,位于0°经线-20°W经线之间,经度约为17.4°W,C正确。故选C。10.答案:C解析: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读图可知,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东北方。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向,C正确。故选C。11.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示纪念币上图案为“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中国极地考察队冰芯取样工作场景、北极熊,辅以局部北极地图轮廓及中国2座北极考察站点位、极光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字样及面额,①②④正确;没有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③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12.答案:B解析: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南极洲——大陆为主,两极地区海陆分布不一致,A错误;两极地区气候都非常寒冷,降水少,气候特征相似,B正确;根据材料,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北冰洋沿岸则大面积平原,两极地区地势起伏不一样,C错误;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动物种类不一样,D错误,故选B。13.答案:D解析:北极地区有100多种鸟类,而南极地区只有40多种,且人类在北冰洋沿岸有少量居住,南极则无常住人口,主要原因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以及鸟类生存,D正确。故选D。14.答案:(1)西;正值南极洲暖季(2)酷寒、烈风、暴雪(3)海洋;游泳(4)减少油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林,推广新能源汽车,倡导绿色出行;等等解析:(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秦岭站位于164°E,从东西半球看,秦岭站地处西半球。秦岭站位于南极地区,每年的11-次年3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且昼长夜短,有极昼现象,方便施工,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50℃;除严寒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考察站工作人员进行科考时可能遭遇的困难是酷寒、烈风、暴雪等。(3)企鹅的食物主要来自海洋,判断的理由是企鹅擅长游泳。(4)南极地区冰川消融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而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有关,因此,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应从排放和吸收、公众参与等方面分析。一方面应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另一方面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应加大监管的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15.答案:(1)3;白令(2)大风、极寒、大雾、海冰断裂、野生动物攻击。(3)保护北极地区的动物;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低碳、绿色出行。解析:(1)读图可知,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3个,分别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2)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北极地区纬度高,终年酷寒;多大风天气;冬季黑夜时间长;易出现大雾天气;海冰覆盖范围广,海冰断裂;可能受到北极熊等野生动物的攻击,这些都是北极科学考察可能遇到的困难。(3)读材料并根据所学分析可知,为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保护北极地区的动物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