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能感慨朝代兴亡,但王安石却 在本词中表现了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居安思危,非常希望 宋朝的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摆脱了个人荣辱 的小圈子,虽然第二次被罢相,但仍然把眼光放在国家前途上,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现出了对国家、对民族的 无比热爱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金陵怀古.桂枝香》, 去感受历代文人所推崇的这一咏史怀古词,感受它那不朽的艺术魅力。出雨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抓住意象,体会意境特点,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3.品味本词的语言之美。4.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一 、知人论世王安石(1021-108 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安石从小随父亲宦游南 北,十七八岁便以天下为己任,二十二岁中进 士,做过地方官,关心民众疾苦,曾上万言书, 主张宋王朝改革法度。宋神宗时推行新法。然 而由于旧党的阻挠,王安石屡次被罢相,又屡 次被起用。是出色的政治家,被列宁誉为“中 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传世文集有《王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作者简介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 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 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面对这样一片大 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中创作背景◎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 梁、陈在此建都。◎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咏史怀古诗: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 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中题目解读二 、诵读感知桂枝香 · 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 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 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 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赶 中整体感知上阕:金陵之景下阕:怀古之情三 、研读鉴赏出思考:上阕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 描绘 了怎样的金陵图景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又是如何表现金陵图景的 明确:上片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色彩对比等手法,选取了澄江、翠峰、归帆、 残阳、西风、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壮 大意象,营造了雄健壮阔、旷远清新、苍劲 峭拔的意境,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 棹残阳里,背 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曲赏析上阕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出思考:你认为哪个字能囊括作者的情感 有何情感 明 确 :① “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 败亡的历史。② “叹”“悲恨相续”(词人对宋朝君臣不 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的 不满,对北宋王朝的前途忧虑。)念往昔,繁华竞逐。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 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 时 犹 唱 ,后庭遗曲。曲赏析下阕出小 结 :这首词的下阕怀古抒情,运用典故(化用历 史故事、化用诗句)的手法,对六朝统治者 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 深深的感叹,借古讽今。词人对宋朝君臣不 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 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更是感到一 种深深的忧虑。念往昔,繁华竞逐。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 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 时 犹 唱 ,后庭遗曲。曲赏析下阕思考:下阕与上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明 确 :上片秋景中流露出作者对金陵江山的热 爱之情,属于乐景,下片写不忍心这样的美景有朝一 日像六朝那样繁华流尽,属于哀情,所以景和情之间构成了反衬, 是乐景衬哀情。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 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 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 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 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 曲 。艳曲 出赏析全词四 、课堂小结明中《古今词话》说: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1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 广。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 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③用典贴切自然,笔力刚劲。全词四次化用典故,但赋予了更为深刻、 精辟的思想内容。④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艺术特色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有自然有人文,有动有静,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运用比喻,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借 景抒情。表达对祖国秀丽山川、壮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阕追 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归纳主旨立意高远免蹈覆辙奋起变革怀古伤今中眠四 、当堂检测情境默写1. 《桂枝香金陵怀古》“千里 澄 江 似 练, 翠 峰 如 簇”两句,写出了诗 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景象。2.《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 “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_ 。”化用 典故哀叹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 。3.《桂枝香 ·金陵怀古》下阕中,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 的诗句是: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4.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六 朝 旧 事 随 流 水”反衬六朝 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5.《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 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O 6.《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 人文景观的诗句: 归帆去棹残阳 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7.“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三句写日落之江天,“彩 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情境默写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