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导入新课同学们,美食能给味蕾带来享受,那你们有没有想过, 精神食粮同样能滋养心灵。今天咱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想象一下,一盘诱人的嘉肴摆在面前,不吃就不知 其美味。同样,不深入学习,又怎能知晓其中的妙处 让 我们开启这段求知之旅。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创作背景《虽有嘉肴》出自《礼记 · 学记》。《礼记》是战 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当时礼崩乐坏,儒家为重建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著书 立说,《学记》便系统阐述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虽有 嘉肴》借此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关系。作品简介《虽有嘉肴》是《礼记 ·学记》中的一则短文。以"嘉肴""至道”作类比,引出"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它语言简洁,逻辑 严密,通过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教 学过程中的重要道理,对后世教育理论有深远影响。自强( qiǎng )旨 ( zhǐ )谓乎( wèi )嘉肴( yáo )兑命( yuè )弗食( fú )字词读音词语解释嘉 肴: 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旨 :味美。至 道 :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善 :好处,益处。是 故 :所以自 强 :自我勉励。强,勉励。有节奏朗读课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 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 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 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困 惑 。 自我反思。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所以。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最好的道理。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自 我 勉 励 强 , 勉 励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指美味即 使 。 的 菜 。虽有嘉肴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 进 。味 美,弗食,不知其旨文章品析字词积累古今异义1、虽 有 嘉 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表转折。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目的。字词积累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同“教”,教导。文言句式1.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应为:“其谓之此乎。)2.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 . . . . . . , . . . … 也“表判断。)一词多义其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学 :学学半:通假字,同“教”,教导。学学半:动词,向别人学习。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教学相长也。即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整体感知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从“虽有嘉肴”写起,运用类比的手法, 以"嘉肴”类比“至道”,以"弗食,不知其 旨”类比“弗学,不知其善”,生动形象地引 出"学"和“教”的话题,引发读者思考,使 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整体感知3、文中“教学相长”的观点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在学习中,不能只单方面学习知识,还应 积极与他人交流探讨,尝试把自己所学教给别 人。在教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提升,实现学习和自我成长 的相互促进。整体感知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学”与“教”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是"教"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反过来又促进"学",教人时能发现困惑,从而推动自己进 一步学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 展,即“教学相长”。整体感知5、引用《兑命》中"学学半"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同时,通过引用经典语句,丰富 了文章内容,体现了论述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整体感知6、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实践指 导 一方面,我们要勤奋学习新知识;另一方 面,要积极将所学知识分享给他人,在分享过 程中巩固知识,发现自身问题,从而更好地提 升自己。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时,向同学讲解难 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入探究1、本文论述“教学相长”,但开头却从“嘉肴”写起,这 样写有什么妙处 请简要分析。从"嘉肴"写起,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类比"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自然地引出了"学"和“教”的话题。 这种写法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 读者更容易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同时也 为后文论述“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做了铺垫,引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深入探究2、本文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运用了对比论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将 学习之后和教学之后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突出了"学"与 "教"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即学习能让人发现自己的不足, 教学能让人发现自己的困惑。通过这种对比,更清晰地展现 了学与教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使读者对“学”与"教”的认 识更加深刻,有力地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让读者更 容易理解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当堂检测1、下列对“教学相长"中"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A. 增长B.长处C.促进D. 成长当堂检测2、下列句子中,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其真无马邪B.其此之谓乎C.不知其旨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当堂检测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和学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B. 文章以"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然 后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C.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在强 调学习要自我反思和自我勉励。D. 文章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是为了告诉我们学习要持 之以恒。课堂小结《虽有嘉肴》以"嘉肴"类比"至道",引 出"教学相长"的观点。先点明学与教的前提, 再阐述学能知不足、教能知困,进而相互促进。 文末引用《兑命》强化论证。这启示我们,学习 要知行合一,在教与学中实现自我提升。课后作业1、背诵《虽有嘉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