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拟行路难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本诗中比兴、暗喻、反问等手法对愁苦的 表达作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鲍照与李白的“行路难”,思考二人情感不 同的原因所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诗俯仰低回、难以言表、如鲠在喉的哀 痛与愁思。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门阀士族,珍惜当前大有可为的美好时代。鲍照 (字明远)世称鲍参军,东海(今山东苍山南)人, 中国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七言和杂言乐府在七言诗史上影响 深远,奠定了五七言和七言长篇歌行的基 础。其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 合称“元嘉三大家”。清代刘熙载《艺概 ·诗概》对其做出了极 高评价:“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文学常识《行路难》原是乐府杂曲歌辞名,鲍照的《拟行路难》 便是模仿乐府旧题。不过遗憾的是,最初的《行路难》 已经失传了。由于是模仿乐府旧题,《拟行路难》就有 五言、七言及杂言句等,鲍照一共流传下来十八首《拟 行路难》,这十八首拟作是今传此曲的最早作品。唐代 李白的《行路难》是仿写鲍照的同体诗。情境预设假如你是诗仙李白,读到了前辈鲍照的《拟行路难》, 你会作何感想 ……〈作为李白,你读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鲍照 无奈绝望哀愁悲愤原文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译文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或句。找 诗 眼本诗的诗眼为 “愁”原文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译文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直接抒情 安能行叹复坐愁!侧面描写 通过“行”“叹”“坐”等一系列动作展现出作者坐立不安的状态,体现愁思。丁元嘉二十八年(451)到元嘉三十年(453)间,鲍照先是自解侍郎,后离开始兴王任永 安令,接着刘劭谋反,自己又被“禁止”,蒙 受株连。仕途坎坷,几度沉浮,对照组诗的 内容,有许多与这个时期景况暗合之处。为何“愁”因为“人生亦有命”景如何写“愁”2原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译 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水流向不同比兴、暗喻的手法< 水流向不可控制 覆水难收例如起手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沈德潜《古诗源》人命运的不同人命运的不可控制 人命运的不可更改如何解“愁”2原文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译文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那你的诗歌有没有模仿鲍照的表达 赐源喝歌真的能够解“愁与君歌一曲……与尔同销万古愁原文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译文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你认为鲍照真的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吗 不然,否则又何必有那么多的感叹和哀愁呢 其实诗人并非真的 相信这种命定论暴而只是用作自我宽慰之语。实际上诗人正是因 为内心充满了对命运的不平和愤慨,而巧妙地利用反说的笔法来 泄愤言愁,所谓“意在言外”是也。不能,因为“愁”的根源无处可解。如何解“愁”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鲍照一共流传下来十八首《拟行路难》,对比阅读鲍照的《拟行路 难(其六)》和你的《行路难》,分别找出两首诗的异同之处。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拟行路难(其六)》“行路难”的引申义对比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不难发现,两首诗都蕴含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乐府解题》有言:“《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多以‘君不见'为首”。“行路难”从现实意义的远行路难,到后来引 申和比喻为人生道路的苦难,后来还成为意象代名词。除了鲍 照、李白等人写过类似题材,其他诗人也多有模仿或提及。如杜 甫作有“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有“江头未是 风波恶,别有人家行路难”等。《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鲍照一共流传下来十八首《拟行路难》,对比阅读鲍照的《拟行路 难(其六)》和你的《行路难》,分别找出两首诗的异同之处。《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异二人的思路相似,内容相似,但是情感却截然不同,为什么 选官制度不同魏晋—九品中正制 盛唐——科举制度时代的愁苦 时代的自信忍气吞声 意气风发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确立于西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衰落于南北朝后期。无论是左思生活的西晋,还是鲍照生活的南朝,门阀制度 都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南朝时期,士庶之别已被大多数人接纳,寒素阶 层缙绅高位的少之又少,不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持续存在着。时代背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 ·刘毅传》〈听范读,试着寻找本诗语言上的特点不同的情感需要不同的朗读方式,朗读本诗与朗读你的诗有什么不同呢 听范读,划分句子节奏。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我是李白让我来看看学生朗读 读音准确 节奏准确 感情饱满拟行路难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文本特色面对这样的时代,鲍照并没有进行歇斯底里地呐喊,而是 将深厚沉郁的情感融入了诗中,语言通俗质朴,晓畅明 白,意象相对简单,但也有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沈德潜· 拓展阅读 ·不同时代造就了不同的诗风,对于同处魏晋时代的寒门庶族,会不会 与鲍照有类似的经历呢 阅读左思的《咏史》,谈谈你的看法。《 咏 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查看翻译· 拓 展 阅 读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 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 造成的。· 汉代金日碑 (dī) 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 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 头发了仍不被重用。查看翻译魏晋南北朝是个社会动荡乱离的时代,分裂割据,战争不断,朝代更替频繁。其政治统治的突出表现是门阀士 族垄断政权,寒门庶族倍受压抑。鲍照曾一度对政治局面与仕途前景产生过幻想,也立下 了“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的远大志向。但不公平待 遇的现实使鲍照产生失意之感,再加上政治环境太危 险,这种失意之感变得更强烈。作为失意寒士的代表,鲍照对这种不公平现象无法视而 不见,但是对政治的忧思恐惧又使他敢怒不敢言,所以 只有含蓄吐露心声,通过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侧面 揭露黑暗现实。课事小结· 情境默写 ·(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两句是“_ 人生亦有命 O安能行叹复坐愁(2)《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 痛苦的两句是“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情境默写 ·(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 定人生”这 一 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 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 驱 愁 却 大 放 悲 声 的 诗 句 是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