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目标】①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并建立蒙古政权,蒙古灭西夏、金的基本史实。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②知道元朝在中央、地方、边疆的统治措施,理解行省制度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到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行省制度学习难点:行省制度的影响【课前预习】元朝的建立蒙古政权①建立: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②扩张: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此后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的统一统一①过程:1276年,元灭南宋。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今西北、西南,东北广大地区和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三、元朝的统治1、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枢密院负责军政;设御史台负责监察;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2、在地方①措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除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属中书省管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被称为行省制度。②影响:行省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3、在边疆地区①措施:东南地区: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 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②特点:因地制宜三、元朝的民族交融1、背景:各族以中原文化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加强。元朝不断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2、表现:①边疆各族内迁,同汉人等杂居相处;②契丹、女真等族汉化;③形成新的民族—回回,是我国回族的前身。3、意义: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族间的了解与联系,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义。【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时空观念】观察元大都平面图,从其城市布局到机构名称,都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解析:儒学治国、推行汉化、皇权至上探究二:问题:【唯物史观】有人说元朝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也有人说文天祥抗元值得敬仰,你是如何看待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的呢?解析:二者并不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元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历史发展,应予以肯定;但元在统一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到残酷的屠杀和压迫,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斗争,是正义之举,其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探究三:问题:行省制是如何防止地方割据的呢?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的什么趋势?解析: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得行省无山川险阻可守,难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探究四:问题:【家国情怀】当前我国边疆地区面临来自日美等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本课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些企图分裂祖国的势力及行径 解析: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坚决反对台独、藏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国土的行为!【课后检测】1.(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下列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政权。②蒙古军进军西夏,西夏灭亡。③蒙古灭金,形成与南宋直接对峙的局面。A.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B.奠定了元朝建立和统一的基础C.有利于宋朝政权的稳固与管理 D.对元朝的疆域进行了有效管辖【答案】B【详解】材料中“统一蒙古草原”“蒙古军进军西夏,西夏灭亡”“蒙古灭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蒙古草原统一,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元朝建立,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所以,这些事件的共同作用是奠定了元朝建立和统一的基础,B项正确;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是南宋与金的议和,排除A项;题干历史事件描述的是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不涉及宋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利于宋朝政权的稳固与管理”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历史事件描述的是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此时元朝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段材料评价的应是(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行省制度【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把中央权力分寄到地方,行省是中央和地方的中转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D项正确;西周分封制是周天子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A项;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排除C项。故选D项。3.(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马英九一行时强调,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共同建设了包括宝岛台湾在内的祖国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回顾历史,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台湾府【答案】A【详解】由题干设问“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A项正确;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在西域设立的管理机构,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排除B项;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统治,设置宣政院,排除C项;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先后设置了台湾府和台湾行省,排除D项。故选A项。4.(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趋同性逐渐加强。元朝建立之后,进入中原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称为汉人,正体现了这种趋同性。材料说明了这一时期( )A.各族间实现长久和平 B.社会经济繁荣 C.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D.中外交流频繁【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趋同性逐渐加强。元朝建立之后,进入中原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称为汉人,正体现了这种趋同性”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C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出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且和平时间长久。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关系,非社会经济和中外交流,排除BD项。故选C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目标】①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并建立蒙古政权,蒙古灭西夏、金的基本史实。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②知道元朝在中央、地方、边疆的统治措施,理解行省制度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到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行省制度学习难点:行省制度的影响【课前预习】元朝的建立蒙古政权①建立:1206年, 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 。他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 。②扩张:1227年,蒙古灭 。1234年,蒙古灭 。此后与 形成 局面。2、元朝建立:1271年, (元世祖)改国号为 ,次年定都 。元朝的统一统一①过程:1276年,元灭 。 、 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意义:结束了 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元朝疆域:北逾 ,西及 ,东尽 ,南越海表。是 。今西北、西南,东北广大地区和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三、元朝的统治1、在中央:设 掌管 ,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 负责军政;设 负责监察;设宣政院管理全国 和 地区军政。2、在地方①措施:设 ,简称“ ”。是地方 ,除今 、 和 等地直属中书省管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被称为 。②影响:行省 大权集中,提高了 。是我国 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 的开端。3、在边疆地区①措施:东南地区:在 设置 ,加强对 的管理,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 。西北地区:设置 等机构, 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设立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②特点:三、元朝的民族交融1、背景:各族以中原文化为主的 趋向加强。元朝不断加强对边疆地区的 。2、表现:①边疆各族 ,同汉人等杂居相处;②契丹、女真等族 ;③形成新的民族— ,是我国 的前身。3、意义:促进了各族 、 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 ,对 具有重要意义。【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时空观念】观察元大都平面图,从其城市布局到机构名称,都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探究二:问题:【唯物史观】有人说元朝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也有人说文天祥抗元值得敬仰,你是如何看待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的呢?探究三:问题:行省制是如何防止地方割据的呢?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的什么趋势?探究四:问题:【家国情怀】当前我国边疆地区面临来自日美等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本课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些企图分裂祖国的势力及行径 【课后检测】1.(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下列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政权。②蒙古军进军西夏,西夏灭亡。③蒙古灭金,形成与南宋直接对峙的局面。A.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B.奠定了元朝建立和统一的基础C.有利于宋朝政权的稳固与管理 D.对元朝的疆域进行了有效管辖【答案】B【详解】材料中“统一蒙古草原”“蒙古军进军西夏,西夏灭亡”“蒙古灭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蒙古草原统一,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元朝建立,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所以,这些事件的共同作用是奠定了元朝建立和统一的基础,B项正确;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是南宋与金的议和,排除A项;题干历史事件描述的是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不涉及宋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利于宋朝政权的稳固与管理”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历史事件描述的是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此时元朝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段材料评价的应是(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行省制度【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把中央权力分寄到地方,行省是中央和地方的中转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D项正确;西周分封制是周天子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A项;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排除C项。故选D项。3.(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马英九一行时强调,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共同建设了包括宝岛台湾在内的祖国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回顾历史,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台湾府【答案】A【详解】由题干设问“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A项正确;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在西域设立的管理机构,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排除B项;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统治,设置宣政院,排除C项;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先后设置了台湾府和台湾行省,排除D项。故选A项。4.(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趋同性逐渐加强。元朝建立之后,进入中原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称为汉人,正体现了这种趋同性。材料说明了这一时期( )A.各族间实现长久和平 B.社会经济繁荣 C.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D.中外交流频繁【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趋同性逐渐加强。元朝建立之后,进入中原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称为汉人,正体现了这种趋同性”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C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出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且和平时间长久。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关系,非社会经济和中外交流,排除BD项。故选C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导学案)(原卷版).docx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导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