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人教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新教材·核心素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分析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历史解释) 知道中外文化交往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目标导入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有如川流之不息。——马可·波罗先导阅读,整体感知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主要表现在哪两个领域?这一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中外交通发达经济交流文化交流海外贸易繁荣中外文化交往密切目标导学一:发达的中外交通唐中期丝绸之路中断,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唐]张籍《凉州词》割据、战乱目标导学一:发达的中外交通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维持与西域、中亚的交流。贸易交流通道辽夏金时期【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71,归纳辽夏金时期中外交通的概况。草原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导学一:发达的中外交通海路交通发达贸易主通道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航线多宋朝出发地点集中在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航线多,贸易范围广。【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71,归纳宋朝中外交通的概况。观察地图,宋代海路交通有何特点?海上丝绸之路目标导学一:发达的中外交通【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朝海路交通发达的原因。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目标导学一:发达的中外交通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陆路交通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海路交通元朝【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71,归纳元朝中外交通的概况。东海航线-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地。目标导学一:发达的中外交通【时空观念】对比两幅地图,说一说宋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有何变化?宋代海外贸易以海路为主,元朝时期海陆并重,范围更广。《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元朝交通路线图》目标导学二:繁荣的海外贸易①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②外贸税收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海外贸易繁荣阅读教材P73,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政府重视、鼓励海外贸易目标导学二:繁荣的海外贸易①宋元:海外贸易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湾。②辽金:与朝鲜半岛、日本、波斯、大食等国都有贸易关系。贸易范围阅读教材P73,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海外贸易繁荣地位: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目标导学二:繁荣的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贸易港口阅读教材P73,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泉州港航标塔六胜塔温州朔门古港码头遗址海外贸易繁荣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北宋]朱彧《萍洲可谈》目标导学二:繁荣的海外贸易目标导学二:繁荣的海外贸易“番商转易用檀香、丁香、脑子、金银、瓷器、马、象、丝帛等为货。”——《诸蕃志》香料、象牙、珠宝中国外国瓷器、茶叶、丝织品手工业制成品原材料和初级制品根据材料结合教材说一说海外贸易中中国的进口货物和出口货物分别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外贸伙伴宋代手工业和商业十分繁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使得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统治者致力于开辟海上通道,对海外贸易奉行积极政策,“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所造船舶名闻四方,指南针在航海活动中得以应用,以致宋代商船远达中东、北非,因此,宋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摘编自季金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为海外贸易奠定了基础。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政府重视海外贸易,设市舶司加以管理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目标导学二:繁荣的海外贸易阅读教材P74,归纳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思考中外文化交流有何特点?目标导学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中国外国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传制度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双向交流创造发明生产技术科学技术文化目标导学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世祖至元四年,扎马鲁丁造西域仪象。——《元史 天文志》《回回药方》目标导学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伊朗仿龙泉青瓷大碗土耳其仿青花釉陶大盘《诸神之宴》【时空观念】观察示意图,指出三大发明的传播路线有何特点?①传播路线都以丝绸之路为主;②火药和活字印刷主要通过陆路传播,指南针主要通过海路传播;③向西都是先传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目标导学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目标导学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家国情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应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课堂小结中外交通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维持与西域、中亚的交流。①设市舶司;②外贸税收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宋元海外贸易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湾。辽夏金宋朝元朝海路交通发达;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传制度;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文化交往西方传到中国中国传到国外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促进促进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A.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钱币制作精美 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课堂检测AC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4.(安徽·中考真题)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课堂检测AA/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教学目标】①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②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分析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历史解释) ③知道中外文化交往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宋元的交通及海外贸易教学难点: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外国那些价值昂贵的珍稀物品以及各种各样的货物运进这座城市(元大都),是世界上其他城市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往来的货物就像河流奔腾一样没有间断。”这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元大都的描述。元大都作为元朝都城,是当时世界贸易的重要枢纽。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贵重商品和各类货物大量涌入。当时中外交流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主要表现在哪两个领域?这一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发达的中外交通1、教师指导:在中国古代,哪一道路沟通了东西方,成为连接中外交往的纽带?这一道路在唐朝中期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呢?无数铃声遥过,应驮白练到安西。—[唐]张籍《凉州词》答案提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中断,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受割据、战乱影响教师指导:从沙漠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驼队本应驮运白练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诗句中一个“应驮”,即本应该却没能实现,点出了安西都护府已逐渐被吐蕃攻陷,丝绸之路中断,驼队再不能到达安西的局面。张籍身处中唐(安史之乱后),诗人目睹了藩镇割据战乱的现实,用诗句表达了对往昔“万国来朝、商旅畅通”的追忆。2、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71,归纳辽夏金时期中外交通的概况。答案提示: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维持与西域、中亚的交流。教师指导: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71,归纳宋朝中外交通的概况。答案提示:海路交通发达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教师指导:通过观察地图可知,宋朝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贸易活动都是通过海上,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宋朝的主要贸易通道。②观察地图,宋代海路交通有何特点?答案提示:出发地点集中在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航线多,贸易范围广。4、问题探究:【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朝海路交通发达的原因。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答案提示: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5、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71,归纳元朝中外交通的概况。答案提示: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教师指导:东海航线-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地。6、问题探究:【时空观念】对比两幅地图,说一说宋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有何变化?答案提示:宋代海外贸易以海路为主,元朝时期海陆并重,范围更广。(二)目标导学二:繁荣的海外贸易1、自主学习:①阅读教材P73,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答案提示:①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②外贸税收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指导: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相当于今天的海关,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重视、鼓励海外贸易,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②结合材料说一说为什么朝廷重视海外贸易?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答案提示:外贸税收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指导:材料解析:海外贸易的利润是最为丰厚的,如果对海外贸易的安排和处理得当,(国家)所获得的利益动不动就数以万计。自主学习:①阅读教材P73,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答案提示:宋元:海外贸易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湾。辽金:与朝鲜半岛、日本、波斯、大食等国都有贸易关系。②宋朝当时与五六十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到了元朝更是超过140多个,由此可见中国在海外贸易的地位如何?答案提示: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3、教师指导:阅读教材P73,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答案提示: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教师指导:材料解析:广州的蕃坊,是外国人聚居的地方。在这里设置了一名蕃长,专门负责管理蕃坊内的各种事务,其主要职责是招揽外国(海外)商人。由此可知蕃坊是海外各国人聚居之地,政府还在蕃坊中设立专供外商子弟学习的藩学(学校)。这充分表明广州是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和港口。4、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宋代港口城市及海外贸易的繁荣。5、教师指导:根据材料结合教材说一说海外贸易中中国的进口货物和出口货物分别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番商转易用檀香、丁香、脑子、金银、瓷器、马、象、丝帛等为货。” ——《诸蕃志》答案提示:出口货物:瓷器、茶叶、丝织品等进口货物:香料、象牙、珠宝等通过往来贸易物品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商品多为手工业制成品,而进口商品则多为原材料和初级制品,这表明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外贸伙伴。教师指导:材料解析:这些外国商人利用各地的物产差异,在贸易活动中,把檀香、丁香、脑子(龙脑香)、金银、瓷器、马、象、丝帛等作为货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进行买卖,从而获取利润。6、问题探究:【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宋代手工业和商业十分繁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使得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统治者致力于开辟海上通道,对海外贸易奉行积极政策,“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所造船舶名闻四方,指南针在航海活动中得以应用,以致宋代商船远达中东、北非,因此,宋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摘编自季金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答案提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为海外贸易奠定了基础。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政府重视海外贸易,设市舶司加以管理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目标导学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4,归纳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思考中外文化交流有何特点?答案提示:外国传到中国-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中国传到外国-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传制度以及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体现了双向交流的特点。教师指导: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以创造发明和生产技术为主,而外国则以科学技术和文化为主。2、自主学习:【引进来】结合材料,感受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教师指导:左侧材料解析:《回回药方》是元明之际写成的一部汉文伊斯兰医药典籍,是中国汉文化同外来的阿拉伯、波斯、突厥等民族的伊斯兰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右侧图文解析:元世祖忽必烈统治的至元四年(1267 年),扎马鲁丁制造出的天文仪器。扎马鲁丁制造的西域仪象共有七件仪器,这些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在《元史 天文志》中有详细记载。包括浑天仪(咱秃哈剌吉),用于观测太阳运行轨道;方位仪(咱秃朔八台),用来观测星球方位;斜纬仪(鲁哈麻亦凹只),主要用于观测日影来确定春分和秋分;平纬仪(鲁哈麻亦木思塔余),用于观测日影来确定夏至和冬至;天球仪(苦来亦撒马),是天文图像模型;地球仪(苦来亦阿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器,其制作理念和现代地球仪相似,对当时人们认识地球有深远的意义;观察仪(兀剌都儿剌不定),今译为星盘,用于观察昼夜时刻。这些仪器设计巧妙新奇、准确精密,反映了回回天文学的较高研究水平。对元代的天文观测和天文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271 年,元朝在上都设回回司天台,后来称北司天台,任命扎马鲁丁为提点(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天文台台长),七件 “西域仪象” 均安置在这里。3、教师指导:【走出去】结合材料,感受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教师指导:中国瓷器深受外国人喜爱,当时越南、泰国、缅甸、伊朗、埃及、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纷纷仿烧中国。他们或模仿瓷器的釉色、器形和纹饰,或全面学习制瓷技术。世界各地的窑场,以当地的技术与中国制瓷技术交融、互鉴,实现了从产品到文化的交流,并形成了一波影响广泛的早期全球化进程。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问题探究:【时空观念】观察示意图,指出三大发明的传播路线有何特点?答案提示:①传播路线都以丝绸之路为主;②火药和活字印刷主要通过陆路传播,指南针主要通过海路传播;③向西都是先传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到欧洲和其他地区。5、问题探究:【家国情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答案提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应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课堂小结】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使得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中国对外交往活跃,海外贸易繁荣,在同亚非欧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我国也吸收了外来先进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促进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课后检测】1.(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2.(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A.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钱币制作精美 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3.(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4.(2024·安徽·中考真题)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答案提示:CAAA【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泉州港.mp4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pptx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