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人教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新教材·核心素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史料实证) 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及其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认识到这一时期的经济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知道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目标导入先导阅读,整体感知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观察教材P69宋代经济分布图,说一说宋代在农业生产中都种植了哪些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小麦水稻棉花蚕桑茶叶你能否按其用途对这些农作物进行分类。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时空观念】结合图片阅读教材P64,小组合作归纳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两宋统治者重视农业,东北和西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辽夏金粮食作物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金代铁铧、铁锹、犁镜、铁镐、铁锛、铁镰等农具西夏鎏金铜牛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历史解释】结合图文材料,说一说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有哪些?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绿豆,子大而粒多,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宋)释文莹等《 湘山野录》材料一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七下教材《中国历史》相关史事材料二材料三复种技术等耕作技术的提高生产工具秧马的发明占城稻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培育生长收获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史料实证】写出图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影响?犁地、翻地工具;灌溉工具;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曲辕犁筒车秧马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宋元时期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种植区向北推进,元朝时南方逐渐普遍。棉花经济作物北宋-广东、福建、海南南宋-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南方【时空观念】结合图片阅读教材P65,小组合作归纳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时空观念】随着南方农业的发展,忽必烈为了实现南粮北运,采取了什么措施?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从杭州直通大都。开通元朝运河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南粮北运截弯取直缩短航程观察教材P69宋代经济分布图,说一说宋代在手工业的兴盛表现在哪些行业?丝织业棉纺织造船业制瓷业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茧薄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李觏(ɡòu)《富国策》衣裙皆吉贝(棉花),五色灿然——《岭外代答 海外黎蛮》【史料实证】阅读教材P66,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兴盛的表现。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四川、江浙地区最为发达。丝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黄道婆推广海南棉纺织技术,元朝时,棉布逐渐代替麻布,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纺织业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是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毛纺织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四大名锦宋代是瓷器发展史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两宋辽的瓷器鸡冠壶、金的耀州瓷、元的青花瓷。辽金元时期制瓷业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66,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兴盛的表现。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于海内,天下咸称景德镇瓷。——《陶录》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金耀州窑青釉盖钵辽绿釉鸡冠壶阅读教材P67,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兴盛的表现。煤得到大量开采,广泛用于冶铁炼钢。北宋金:煤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辽:铁制农具制作水平高;西夏:兵器制作精良。金、辽、西夏矿冶业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苏轼《石炭·并引》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庄绰《鸡肋编》风箱与冶铁图两宋造船业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吕颐浩《论舟楫之利》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萍洲可谈》【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67,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兴盛的表现。造船中心:广州、泉州和明州;船坞:北宋东京郊外;技术:指南针、水密隔舱金造出撞冰船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南海一号”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包括各类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等, 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史料实证】指出“南海一号”的史料类型。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宋朝历史的什么内容?实物史料;造船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商业农业手工业推动繁荣刺激发展促进发展目标导学三:商业的繁荣只有农业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可以这样说,农业手工业发达的程度是确定商业发达程度的测量器。或者说,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达与否的决定性条件。——漆侠《宋代经济史》目标导学三:商业的繁荣【史料实证】结合材料,阅读教材P67-68,小组合作归纳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人口多达百万。辽的上京、西夏的兴庆府、金的燕京商业繁盛。商业城市城市贸易材料一:(北宋东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南宋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梦粱录》目标导学三:商业的繁荣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 。——《东京梦华录》目标导学三:商业的繁荣商业活动①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②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③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草市),城市和乡村交通要道成为重要的商贸区(市镇)。城市贸易南宋 李嵩《货郎图》(局部)“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史料实证】结合材料,阅读教材P67,小组合作归纳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目标导学三:商业的繁荣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南宋贸易媒介元朝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史料实证】结合材料,阅读教材P68,小组合作归纳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北宋时期商贸发达,商品交换中所需的货币量增大,且需要跨界贸易中远途运输和流通。金属货币带来了诸多不便,当时川蜀路险,人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加剧了金属货币流通的困难性。四川广都的褚纸是印制纸币的上佳原料,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是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素有"宋时蜀刻甲天下"之说。因此宋朝的纸币首先产生于四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摘编自红花《中国古代王朝货币文化特征及其变迁研究》【历史解释】根据材料简析交子最早出现的原因。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金属货币沉重,携带不方便;四川地区雕版印刷业发达等。目标导学三:商业的繁荣目标导学三:商业的繁荣何为瓦子、勾栏?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为勾栏。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瓦子勾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知识拓展:文化生活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范祖禹传》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政府财政收入依靠江南地区【历史解释】结合图文材料,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这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目标导学三:商业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历史解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成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原因?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南方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知识拓展:经济重心南移知识拓展:经济重心南移12观察地图说出经济重心南移的方向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回顾所学知识,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宋代经济分布图汉代经济分布图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中期南宋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课堂小结手工业南方丝织业发展超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元朝时棉布逐渐代替麻布,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占城稻、复种技术、秧马)粮食作物农业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纺织业制瓷业冶矿业造船业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元朝烧制青花瓷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广泛用于冶铁炼钢。广州、泉州和明州造船业发达,北宋东京郊外有世界现存最早的船坞;指南针、水密隔舱等技术。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早市、夜市、草市等。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商业城市贸易贸易媒介经济重心南移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这反映了( )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 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 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2.(宁夏·中考真题)从传世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汴梁城郊外到城内街面,有行商、坐贾与摊贩,店铺与宅院交相毗邻。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沿街闹市,通晓不绝。”据此可知,当时宋代( )A.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B.连通全国的商业网已经形成C.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 D.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地点限制课堂检测DB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难以携持。”价低体重的铁钱给贸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A.铜钱 B.交子 C.飞钱 D.银钱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史料,摘录如表。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为( )A.经济重心南移B.城市商业繁荣C.民族关系发展D.对外交流频繁课堂检测AB内容 出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南方)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教学目标】①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史料实证) ②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及其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③认识到这一时期的经济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知道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及商业繁荣的表现。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宋朝人的生活,有着从不宵禁的城市,琳琅满目的美食,层出不穷的娱乐,方便快捷的服务。其社会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跟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十分接近,那这一时期经济都有什么新发展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教师指导:观察教材P69宋代经济分布图,说一说宋代在农业生产中都种植了哪些农作物?你能否按其用途对这些农作物进行分类答案提示: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茶叶、棉花、蚕桑)教师指导:粮食作物指那些主要用于人类食品消费的作物,包括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等。经济作物指那些主要用于商业目的,出售以获利或作为工业原料加工的农作物。2、自主学习:【时空观念】结合图片阅读教材P64,小组合作归纳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统治者重视农业,东北和西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教师指导:观察地图可知,南方普遍种植水稻,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南方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一带,故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西夏及金的铁农具和铜牛,可反映出当时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耕,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3、问题探究:【历史解释】结合图文材料,说一说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占城稻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复种技术等耕作技术的提高;生产工具秧马的发明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 宋真宗深切挂念农业生产(统治者以农为本),听说占城稻耐旱(占城稻特点),西天的绿豆,豆子大且颗粒多,分别派遣使者用珍贵的财物去求取它们的种子。从占城得到了二十石种子,到现在各地都在播种(引进并得以推广)。根据中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材料二解析:复种技术,是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有两年播种三茬、一年播种二茬、一年播种三茬等形式。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材料三解析:秧马是中国古代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农民骑在秧马的坐板上,双脚在泥中蹬动,能在水田中自由滑行,可边前进边插秧或拔秧,相比传统弯腰手工劳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插秧和拔秧的效率。图片解析:《耕获图》细腻地描绘了近八十人的协同劳作场景,还原了稻米生产从整地插秧到收割入仓的全过程。此图诞生于高度重农且大范围引种占城稻的时代,故而其不仅反映了稻米的耕获周期,还可能记录了当时收获早稻、复种晚稻的真实景象。4、问题探究:【史料实证】写出图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影响?答案提示:曲辕犁、筒车、秧马; 犁地、翻地工具; 灌溉工具; 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5、自主学习:【时空观念】结合图片阅读教材P65,小组合作归纳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宋元时期南方普遍种植南宋后期,种植区向北推进,元朝时南方逐渐普遍教师指导:观察图片可知茶树在南方普遍种植;棉花则从-广东、福建、海南一带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最后推进到几乎整个南方地区。6、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随着南方农业的发展,忽必烈为了实现南粮北运,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提示:开通元朝运河,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从杭州直通大都。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教师指导:相比隋朝大运河,元朝通过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截弯取直,不经洛阳,从大都直通杭州,缩短了航程。同时相比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元朝运河主要是为了方便南粮北运。(二)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1、自主学习:观察教材P69宋代经济分布图,说一说宋代在手工业的兴盛表现在哪些行业?答案提示:2、自主学习:【史料实证】阅读教材P66,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兴盛的表现。答案提示: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四川、江浙地区最为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黄道婆推广海南棉纺织技术,元朝时,棉布逐渐代替麻布,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是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蚕茧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缫丝车的声音,在相连的房屋间都能相互听见。表明丝织业生产规模大、从业者多,体现了丝织业的繁荣景象。材料二解析:人们的衣服和裙子都是用棉花制成,颜色光彩夺目。说明当时棉花成为了制作衣裙的重要原料,棉纺织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且在染色工艺上也有了一定的水平,能够制作出各种颜色的布料。3、教师指导:作品赏析教师指导:苏州宋锦、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锦4、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66,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兴盛的表现。答案提示:宋代是瓷器发展史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辽的瓷器鸡冠壶、金的耀州瓷、元的青花瓷教师指导:材料解析:(景德镇瓷器)色泽光亮、制作精美,在当时其制作工艺为国内各地所效仿,天下人都称赞景德镇瓷器。景德镇被称为 “瓷都”。图片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宋代制瓷中心由北向南转移。5、教师指导:作品赏析教师指导:宋代是中国制瓷业百花争艳的时期,瓷窑遍及南北、民窑迭出、品类众多,出现了闻名于世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窑。随着宋代陶瓷作为商品开始流通,各窑系的产品相互影响,出现了工艺技法的借鉴与效仿,使得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6、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6-67,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兴盛的表现。答案提示:煤得到大量开采,广泛用于冶铁炼钢。金煤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辽铁制农具制作水平高;西夏兵器制作精良。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过去汴京城数百万户人家,全部依靠石炭(煤炭)作为燃料,没有一户是燃烧柴薪的。这反映了当时煤炭开采和利用技术的进步。材料二解析:彭城过去没有石炭(煤炭),元丰元年十二月,才派人查访,在州城西南白土镇的北面找到了(石炭),用它来冶炼铁并制作兵器,(兵器)比平常更为锋利。7、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67,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兴盛的表现。答案提示:造船中心:广州、泉州和明州;船坞:北宋东京郊外;技术:指南针、水密隔舱造出撞冰船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在航海所用的船只中,福建所造的船是最好的,广东制造的船的质量稍次一些,而温州、明州(今宁波)制造的船质量又比广东船差一点。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舱区,水密隔舱结构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即便某一舱位触礁进水,也不会危及其他舱位,且由于舱板与船壳板紧密连结,增加了船舶整体的横向强度。水密隔舱稳定紧凑的空间结构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船上的货物,特别是瓷器等易碎品。材料二解析:航海的船员辨别地理方位,夜晚就观测星星,白天就观测太阳,遇到阴天或隐晦天气就依靠指南针(来确定方向)。8、教师指导:【史料实证】指出“南海一号”的史料类型。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宋朝历史的什么内容?“南海一号”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包括各类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等, 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答案提示:实物史料;造船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教师指导:“南海一号”残船长22.95米、宽9.85米, 船内舱室最深2.7米, 设14道舱壁分隔成15舱。按照正常成年人步速, 绕船体一周也需5分钟左右……“南海一号”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包括各类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等, 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2009年,广东省政府拨款1.5亿元在阳江市建成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如今的“南海一号”终于安静地待在博物馆里,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向世人诉说它曾经的荣光。目标导学三:商业的繁荣1、教师指导:结合材料说一说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农业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可以这样说,农业手工业发达的程度是确定商业发达程度的测量器。或者说,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达与否的决定性条件。——漆侠《宋代经济史》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提供了手工业和商业所需的原材料和粮食支持,从而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能够更广泛地流通,进一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和技术进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维持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自主学习:【史料实证】结合材料,阅读教材P67,小组合作归纳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答案提示: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人口多达百万。辽的上京、西夏的兴庆府、金的燕京商业繁盛。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这里是金银彩帛进行交易的场所,房屋建筑宏伟壮观,店铺门面宽阔敞亮,远远望去,庄重森严。每一次交易,动辄就是成千上万的金额,让人听闻目睹后大为惊叹。材料二解析:从大街到各个坊巷,大大小小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几乎没有空着的屋子。3、教师指导:结合材料,说说宋朝时期商业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提示:①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②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③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草市),城市和乡村交通要道成为重要的商贸区(市镇)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古代集市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以击鼓和击钲作为信号来管控交易活动的起止。中午时刻,击鼓三百次,以此召集众人前来集市进行交易;日落之前的七刻,击钲三百次,宣告集市即将结束,众人随之散去。材料二解析:夜市一直持续到三更(约夜里十一点到一点)才结束,刚刚到五更(约凌晨三点到五点)又重新开市营业。如果是热闹繁华的地方,夜市更是通宵达旦,从不间断。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中间是白兔捣药的图案,于图案左右标注“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则刻有说明商品质地和销售办法的广告文字:“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整体看来,白兔捣药的图案相当于店铺的标志,广告化的文字宣传突出了产品的原材料、质量、销售方式和营销手段等。这样的商标设计能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4、自主学习:【史料实证】结合材料,阅读教材P68,小组合作归纳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答案提示: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5、问题探究:【历史解释】根据材料简析交子最早出现的原因。答案提示: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金属货币沉重,携带不方便;四川地区雕版印刷业发达等。6、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了解宋代商业的繁荣7、知识拓展: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答案提示: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为勾栏。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8、知识拓展:【历史解释】结合图文材料,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这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答案提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政府财政收入依靠江南地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9、问题探究:【历史解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成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原因?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答案提示:南方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教师指导: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充足的劳动力、生产技术的改进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问题探究:答案提示: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中期南宋【课堂小结】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导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随着两宋时期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经济重心终于在南宋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课后检测】1.(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这反映了( )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 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 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 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2.(2024·宁夏·中考真题)从传世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汴梁城郊外到城内街面,有行商、坐贾与摊贩,店铺与宅院交相毗邻。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沿街闹市,通晓不绝。”据此可知,当时宋代( )A.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B.连通全国的商业网已经形成C.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 D.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地点限制3.(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难以携持。”价低体重的铁钱给贸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A.铜钱 B.交子 C.飞钱 D.银钱4.(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史料,摘录如表。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为( )内容 出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南方)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A.经济重心南移 B.城市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答案提示:BDBA【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宋朝人的生活.mp4 宋朝瓦舍.mp4 少年们!查收宋代摆地摊手册!.mp4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pptx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