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历史隋唐:文化盛景下的多元辉煌学习目标一、科技·天文·医学——实用与探索1.1.雕版印刷:文化传播的革新 |1.2.僧一行丈量地球:探索宇宙的智慧 |1.3.孙思邈与《唐本草》:生命健康的守护 |学习目标二、思想·文学·艺术——多元与包容2.1.思想家韩愈与柳宗元:思想的碰撞与融合|2.2.李杜诗篇千古传:难以逾越的文学高峰 |2.3.书法:艺术的传承|2.4.绘画:吴带当风绘盛世|2.5.敦煌莫高窟:多元文化的结晶 |CONTENTS目录01素养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拓展延伸05课堂总结06课堂练习07作业布置素养目标2022年课程标准:知道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素养目标:1.知道隋唐时期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果,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原理认识隋唐时期繁荣开放与科技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重点、难点)2.知道隋唐时期科学技术与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3.了解隋唐时期科学家的事迹,学习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树立崇高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意识。(家国情怀)新知导入868年,一个叫王玠(jiè)的人为他父母祈福消灾,用雕版印刷了一部《金刚经》。1900年,这部《金刚经》在我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震惊世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隋唐时期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还有哪些成就?为什么中国的文化瑰宝《金刚经》却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敦煌发现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卷首和落款整体感知根据预习,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隋唐时期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有哪些成就呢?科技领域--雕版印刷术、天文学、医药学、建筑学。文化领域--思想、文学(唐诗)、书法、绘画、石窟。明确概念:科技领域和文化领域科技领域:是指与科学和技术相关的范畴,涵盖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利用科学知识进行的技术研发、创新和应用,像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航空等都属于此领域。文化领域:主要涉及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相关活动,包括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宗教、传统习俗等方面,是人类思想、价值观和审美等的体现。part 01隋唐:文化盛景下的多元辉煌学习目标一、科技·天文·医学——实用与探索PART01上联:僧一行测天窥象 启天文新境下联:孙思邈济世著方 开医学宏途横批:探索无穷新知讲解1.1.雕版印刷术:文化传播的革新(1)发明时间: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最早见于《金刚经》印本,比欧洲早约400年。(2)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展。(3)传播: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甚至传播至中亚、欧洲,推动了全球文化传播。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局部)【唐】《金刚经》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降低了成本,使知识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雕版印刷术为后世活字印刷术奠定基础,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其流程包括选材、雕刻、涂墨、印刷等步骤,工艺复杂但效率高。(4)技术原理与流程:(5)影响:小组合作:“雕版印刷如何改变知识传播方式?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提示:雕版印刷术出现前,书籍主要靠人工抄写,效率低下、成本高且易出错,导致知识传播范围极为有限。而雕版印刷术可一次性复制大量内容,极大提高了复制效率,降低了书籍成本,让更多人有机会获取知识,推动文化传播和学术交流。从现代教育角度看,它启示我们要注重教育工具和技术的创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电子教材等,能更高效地传播知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新知讲解1.2僧一行丈量地球:探索宇宙的智慧僧一行(683~727),魏州昌乐人(今河南濮阳),本名张遂。他自幼博览群书,青年时就精通天文历算,后出家为僧,隐居嵩山。受唐玄宗征召入宫后,专门从事天文历法研究。开元十二年(724年),僧一行主持了大规模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依据测量结果,得出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两地距离351里80步(唐朝尺度)的结论,这实际上测量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度。开元十五年(727年),僧一行编成《大衍历》,该历法以大量实际测量的天文数据为基础,比其他历法更为精密,后来传入日本,行用近百年。(1)僧一行与《大衍历》僧一行(683—727 )(邮票)主要成就:天文观测、历法编制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世的天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知讲解1.2僧一行丈量地球:探索宇宙的智慧唐代天文学家使用浑仪等工具进行精确观测,记录了大量天文现象,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天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农业、航海等领域进步,也推动了数学、历法等学科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有重要影响。(2)天文观测技术(3)天文学的社会影响唐代浑仪新知讲解1.3 孙思邈与《唐本草》:生命健康的守护案例:在唐朝,脚气病困扰着许多人,症状表现为下肢浮肿、肌肉酸痛、身体乏力,严重影响生活。当时的名医孙思邈也遇到了不少这类患者,长安城内有几位富商,被脚气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多方求治都不见效。为了弄清楚病因,孙思邈住进了其中一位严太守家中,经过十几天的观察,还深入厨房调查,发现严太守对粮食精制十分讲究,米面都要反复加工精碾细磨。之后他又走访其他患病的富人,发现他们都有喜食精粮的习惯。由此,孙思邈推断精粮可能是引发脚气病的关键因素。将主食改为粗粮糙米,并用细谷糠、麦麸皮煎水服用。按照这个补脾煎汤的疗法,患者的症状逐渐改善,最终康复。 孙思邈给出的治疗方法:“用谷皮煎汤”疗法(含维生素B的科学原理)。跨学科学习:请你从生物学角度解释?新知讲解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其著作《千金方》总结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 5300 多个药方,记载了 800 多种药物。《千金方》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领域。他还非常重视药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孙思邈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1)孙思邈与《千金方》孙思邈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提示:刻苦钻研的求知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尊重生命的仁爱精神、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新知讲解《唐本草》是中国第一部官修药典,收录大量药物,规范了药物分类和使用,对后世中医药学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唐本草》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它不仅为当时的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还对后世的医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2)《唐本草》的贡献地位: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隋唐医学成就为后世中医理论和实践奠定基础,其在疾病防治、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经验被后世广泛应用。(3)医学对后世贡献part 02隋唐:文化盛景下的多元辉煌学习目标二、思想·文学·艺术——多元与包容PART02上联:儒释道融合 思想碰撞绽华彩下联:诗书画并茂 艺术交融展盛颜横批:多元共辉新知讲解2.1.思想家韩愈与柳宗元:思想的碰撞与融合(1)背景:魏晋以来,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寺院大量占有土地和劳动人口,引发社会经济问题,遭到一些人士的不满和反对,儒学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2)唐朝思想家韩愈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他指责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百姓负担,应全面加以禁绝。唐宪宗迎佛骨至宫中供养,韩愈上表反对,甚至主张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万代之惑”。(3)柳宗元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向天呼号,希望它有赏罚,或得到它的怜悯和恩赐,都是极其荒谬的想法;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新知讲解2.2李杜诗篇千古传:难以逾越的文学高峰中国“诗的国度”唐朝诗的黄金时代清朝康熙年间《全唐诗》中收录:诗作48900余首,诗人2200余人;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有田园诗、有边塞诗……诗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亲情友情、 边塞怀古、山水田园、百姓日常等方方面面。3)特点: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2)用途: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1)地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仙李白飘逸洒脱浪漫奔放诗圣杜甫沉郁顿挫人称诗史白居易直面社会通俗易懂新知讲解学习探究为什么他们的诗歌风格如此不一样?诗歌是社会生活现实的反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书法家代表: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局部)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局部)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欧阳询:平正中见险绝,欧体。2.3书法:艺术的传承书法欣赏他们的书法各自有何特色?新知讲解2.4绘画:吴带当风绘盛世(1)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2)代 表:阎立本、吴道子特点: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人物画代表:阎立本的《步辇图》特点:落笔雄劲,风格奔放。吴带当风宗教画代表: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绘画欣赏他们的绘画各自有何特点?新知讲解2.5.敦煌莫高窟:多元文化的结晶敦煌莫高窟位于今甘肃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见证了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文化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其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敦煌文化的内涵,还展现了隋唐时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1)地理位置(2)文化多元性点击播放视频新知讲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敦煌莫高窟的彩绘和雕塑敦煌莫高窟内的塑像 唐代是莫高窟艺术的黄金时代,石窟的开凿和造像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是莫高窟艺术的极盛时期。(3)历史地位敦煌文化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其对后世的艺术、宗教、历史研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化遗产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敦煌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新知讲解史学观点介绍以敦煌为例, 看唐代文化构成(吸纳与再造:)①以儒、道为主的汉文化。②混杂居住于敦煌和西域地区的汉、吐蕃、回鹘、粟特、于阗等民族多边交往而产生的混合型文化。③印度、中亚、西亚等外来异质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汇聚产生的“嫁接”式文化。折衷主义世界大同主义新知讲解史学观点介绍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但是,唐代的官制、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感到要以外来的价值观念重新审视自身的历史——包括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和伦理准则。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这事实上削弱了异质文化所可能带来的刺激与活力。吐鲁番出土的饺子、点心等食品反映了唐代新疆与内地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知识延伸这一时期,以歌舞音乐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白居易《胡旋女》唐代按照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将的各种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音乐与舞蹈知识拓展唐玄宗主编的《霓裳羽衣曲》被誉为中国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宁夏盐池M6号墓石门上的胡旋舞形象音乐与舞蹈课堂延伸探寻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隋唐时期科技与文化繁荣的原因?有何启示?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策开明包容;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交通便利,为其提供物质基础;文化交流方面,民族融合深入,对外交往活跃,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人才培养上,教育体系完善,科举制激发了人们学习热情;此外,李春、李白等大批杰出人才的努力也推动了科技文化的繁荣。社会需保持稳定,政府应出台开明政策,为科技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重视经济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文化繁荣奠定物质基础。秉持开放包容态度,积极开展民族间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多元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系,建立合理人才选拔机制,培养创新人才。个人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为科技文化发展贡献力量。课堂延伸为什么中国的文化瑰宝《金刚经》却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敦煌发现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卷首和落款图中的经卷原藏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中。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洞里保存了大量经卷以及其他一些文物。20 世纪初,西方探险家陆续深入我国西北地区,得知藏经洞的秘密后,一些人就特意赶赴敦煌,趁机探查和劫掠藏经洞经卷及其他文物。1907 年,英国人斯坦因到敦煌盗骗了大批经卷,其中就包括这卷《金刚经》。金刚经先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后移藏于不列颠图书馆。从上述关于敦煌藏经洞经卷被劫掠的事实中,可以获得以下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敦煌藏经洞中的经卷等文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信息,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和传承人类文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文化保护的紧迫性: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后很快遭遇劫掠,说明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不足,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大量珍贵文物流失。这凸显了文化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我们必须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保护措施和制度建设,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列强的掠夺行径: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尤其是英国人斯坦因的盗骗行为,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严重掠夺和破坏,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反映了当时西方列强的贪婪和侵略本质,也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复杂性:虽然《金刚经》等文物流失海外,但客观上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表明文化传承与交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既要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也要确保文化遗产在交流中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板书设计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一、科技·天文·医学——实用与探索1.1.雕版印刷:文化传播的革新 |1.2.僧一行丈量地球:探索宇宙的智慧 |1.3.孙思邈与《唐本草》:生命健康的守护 |学习目标二、思想·文学·艺术——多元与包容2.1.思想家韩愈与柳宗元:思想的碰撞与融合|2.2.李杜诗篇千古传:难以逾越的文学高峰 |2.3.书法:艺术的传承|2.4.绘画:吴带当风绘盛世|2.5.敦煌莫高窟:多元文化的结晶 |文化盛景下的多元辉煌 知识拓展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河北赵县的洨(xiáo)河上,是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石桥。桥身大拱由28 道拱券拼成,形成弧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肩各开两个小桥洞,不仅减轻桥身和桥基的负重,而且河水暴涨时,便于排洪,减轻大水对桥身的冲击。赵州桥建成后,桥上可通行车辆人马,桥下可通行船只,便利了河两岸的交通往来。1400多年来,赵州桥遭受了多次水灾、地震和战乱,没有受到严重损害,经历朝修缮,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是我国桥梁建筑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赵州桥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采用单孔石拱桥结构,跨度大,拱形优美,结构坚固。其设计科学,施工精细,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赵州桥采用拱形结构,将压力分散到桥墩和桥台,减少了桥身的负担。这种结构不仅美观,还具有很强的承重能力,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智慧。 赵州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其设计和建造技术对后世桥梁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赵州桥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典范,也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赵州桥的建造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先进水平,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其独特的设计和科学的原理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赵州桥1.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节目《山河诗长安》震撼全场。“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全民齐诵《将进酒》,将这首诗飘逸洒脱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这首诗创作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雕版印刷是把要印制的内容刻在木板上,然后在木板上刷墨印刷。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是在A.两汉时 B.三国时 C.两晋时 D.隋唐时3.唐代欧阳询的作品结构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下列属于其代表作的是( )A.《李白诗集》 B.《送子天王图》C.《九成宫醴泉铭》 D.《步辇图》BD课堂练习C中国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敦煌莫高窟 .mp4.mp4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