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检测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24·江西南昌月考)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力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 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1.上海市人口容量大主要是因为( )A.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B.地理位置优越,海运便利C.河海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D.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2.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是( )A.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入B.缓解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C.引发社会问题,制约经济发展D.城区环境恶化,逆城市化加剧读“蒙古国某年人口国际迁移迁入国统计图”,完成3~4题。3.蒙古国以学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往的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 B.中国、韩国C.中国、捷克 D.美国、捷克4.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移,将( )A.促使蒙古国人口数量减少B.缓解捷克和中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C.促进蒙古国社会经济发展D.促进韩国和美国的文化交流(2024·贵州黔西期中)吐鲁番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为沙漠。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下图1为“‘爬山式聚落’剖面示意图”,图2为“麻扎村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麻扎村采用“爬山式聚落”建设,主要考虑( )①节省建材 ②抵御风蚀 ③便于取水 ④用地紧张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6.麻扎村拥有聚落公共中心区、居住区、农田耕作区、景观防护区等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农田耕作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4·云南大理月考)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读图,完成7~8题。7.我国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更多的人口,说明南方地区( )A.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B.矿产资源更丰富C.草场资源更丰富 D.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8.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4·陕西商洛月考)在横断山区东北部的高山峡谷中,藏族人在河谷、半山、高山发展立体布局的农牧业生产,自古以来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他们往往将村落建在海拔2 500~3 000米的雨量充沛的半山台地上(如图)。据此完成9~10题。9.该地区藏族人形成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饮食习惯C.土壤 D.生产技术10.与河谷相比,藏族人多将村落建在半山,是因为半山( )A.地势更低平 B.不易遭受洪水C.水源更充足 D.避免野兽侵袭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1~12题。11.县城成为我国城镇化重要载体的直接原因是( )A.城乡间贫富差距过大B.县城产业结构简单C.城乡人口分布不合理D.县城城镇化率较低12.县城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 )①城区面积萎缩 ②城区污染加剧 ③教育资源紧张 ④经济发展停滞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4·山东泰安期中)建设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可以缓解城市中心空间容量不足的问题。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大量使用坡道、连廊、天桥、平台和屋顶等转换高差的场所使城市各区间的联系向空中发展。下图示意我国重庆市两种不同的空中步行系统。完成13~14题。13.分析影响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空中步行系统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政策、经济 B.经济、便民C.经济、地形 D.资金、技术14.城市空中步行系统不能促进( )A.低碳出行人数增加 B.城市用地效益提升C.城市景观环境美化 D.城市功能分区转换(2024·江苏南京月考)西藏自治区的“一江两河”地区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和拉萨河中部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人口分布。据此完成15~16题。15.下列选项中人口聚居地面积最大的是( )A.3 500~3 599米 B.3 600~3 699米C.3 700~3 799米 D.3 800~3 899米16.该地区3 500~3 599米最可能( )A.炎热潮湿 B.寒冷干燥C.谷宽地平 D.坡陡地狭(2024·云南大理月考)下图为“我国新疆2015~2019年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统计图”。完成17~18题。17.推动新疆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的开发 B.土地资源的开垦C.外来人口的迁入 D.社会经济的发展18.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人文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B.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C.抑制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D.使城区土地增值,房价上升(2024·山西朔州月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人口流动已经开始并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专家把我国的人口流动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读图,完成19~20题。19.推测P1、P2、P3、P4依次表示( )A.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B.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C.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20.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 )A.乡城流动比例上升,城乡流动比例下降B.城城流动比例下降,城乡流动比例上升C.城城流动比例上升,乡城流动比例下降D.乡城流动比例上升,城城流动比例下降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南非豪登省集中了南非的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技术和通信产业。豪登省约占南非陆地面积的1.5%,全省人口约占南非总人口的23.7%,其中97%的人居住在城市,其GDP超过南非经济总量的1/3。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位于豪登省,豪登省首府约翰内斯堡是南非经济中心,也是南非第一大城市。材料二 下面图甲为南非主要矿产(黄金、金刚石)、耕地、城市分布示意图,图乙为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化轨迹图。(1)推测南非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2)简述豪登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社会经济原因。(3分)(3)说出南非人口总体迁移的方向及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5分)22.(2024·福建福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不仅体现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还体现与现代农业紧密关联的现代休闲、养生、民宿、旅游、文化等乡村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引领和带动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少,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过程可带动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我国1950年城镇化率约为11.8%,2023年已经历史性地达到了66.2%,预计2050年达到80%。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率及预测。(1)指出我国城镇化中期阶段的起始年份:______年。计算该阶段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速:______(百分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分)(2)城镇化是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试分析其原因。(6分)(3)指出当前阶段城镇化给我国乡村带来的突出问题。(4分)23.(2024·浙江杭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3年中国总人口达14.1亿,出生率创新低,这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一般在25~30岁,近年来,我国处于这个阶段的女性人口有所减少。并且伴随着教育压力与不完善的相关政策,近来部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一直较低。下图分别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和2010~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1)据图描述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增长率的特点,并分析出现2022年这种增长现象的原因。(6分)(2)举例说明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并对缓解这种问题提出建议。(6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多核心组团式城市是指一个城市有多个核心,每一个核心都辐射周边一片区域,形成一个小的团聚型空间形态,多个核心组合形成了整体的组团状城市空间结构,各组团之间往往通过相对便捷的交通来交流。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近年来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并有意向多核心组团式空间结构转变。下图为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1)推测近几十年来天津市人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2分)(2)说出交通、生态复合走廊的建设对天津城区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4分)(3)简述打造多核心组团式空间结构对天津市的有利影响。(6分)答案精析1.A 2.B [第1题,上海市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人均消费水平高,但人口容量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故A正确。第2题,上海经济发达,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A错误;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能够缓解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B正确;人口大量迁入,可能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但大量人口作为劳动力和消费者会促进经济发展,C错误;城区环境压力变大,上海市城镇化目前仍表现为郊区化,D错误。]3.C 4.C [第3题,读图可知,蒙古人口迁入到中国主要以委派学习为主,迁入到捷克主要以就业为主,且比重高于其他国家,其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故选C。第4题,蒙古委派人口前往国外学习,能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和科技素质,促使蒙古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蒙古向知识型社会迈进起重要作用,C正确;从迁移原因可知,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移还会回国,不会导致人口数量减少,A错误;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移到捷克以就业为主,到中国以学习为主,不能缓解中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B错误;能够促进蒙古国与韩国、美国等国的文化交流,D错误。故选C。]5.C 6.D [第5题,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当地河谷地区可用于建设住房的土地面积较少,所以形成房屋紧靠的民居特色,④正确;该地气候干旱,植被少,缺乏建筑材料,房屋紧靠可以减少建材的使用,①正确;“爬山式聚落”高低起伏,故该聚落形式不利于取水,③错误;该聚落位于河谷之中,风蚀作用较小,②错误。故选C。第6题,根据图示位置关系可知,①位于聚落最中心,应为聚落公共中心区;②围绕公共中心区集中分布,且靠近水源,应为居住区;④占地面积大,近水分布,与民居相依,应为农田耕作区;③呈条带状分布于耕地外围,应为景观防护区。D正确。]7.D 8.B [第7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限度,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自然资源,相较于西北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矿产资源、草场资源并不丰富,但由于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对外交通便利,其自然资源的利用条件更优越,B、C错误,D正确。生活消费水平高会导致环境承载力小,A错误。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到耕地和科技应用领域随时间的发展能提高人口容量,人口迁移和道路交通并不能提高人口容量,排除③④。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其耕地有限,难以通过耕地扩大人口容量,可以加大科技的投入,改善自然条件,提高人口容量,②正确,①错误。故选B。]9.A 10.B [第9题,该地区藏族人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地势起伏大,导致水热状况不同,在不同海拔地区发展出了相应的种植业或畜牧业,A正确。第10题,河谷地带地势更低平,A错误;半山地势高,尽管降水较多,但排水快,不易受到洪水侵扰,而河谷靠近河流,水源更充足,但易受洪水侵袭,B正确,C错误;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野兽,无论是半山还是河谷都可能受到野兽袭击,D错误。]11.D 12.B [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总体城镇化水平较高,但我国县城平均城镇化水平较低,所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城镇化水平,需要将县城作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县城城镇化发展。故选D。第12题,在县城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人口迁入、产业发展,县城人口增多,可能带来城区污染加剧、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②③对;县城城镇化会扩大城区面积、促进经济发展,①④错。故选B。]13.B 14.D [第13题,由材料可知,左图的城市空中步行系统是商业区的天桥,由于商业区经济密集,土地集约化程度高,土地租金高,人流量和车流量大,空中步行天桥可以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右图是居民区的空中步行系统(连廊),主要是方便居民出入,B正确。第14题,由材料“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大量使用坡道、连廊、天桥、平台和屋顶等转换高差的场所使城市各区间的联系向空中发展”可知,城市用地集约化,提升了城市的用地效益;方便了居民出行,使低碳出行的人数增加;各种连廊、坡道、天桥造型各异、设计新颖,增添了城市文化景观,美化了城市景观环境,A、B、C不符合题意;城市空中步行系统使城市中心功能区空间立体化发展,并未转换功能分区,D符合题意。]15.D 16.D [第1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口聚居地面积,则人口聚居地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海拔3 800~3 899米处,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的比值最大,所以人口聚居地的面积最大,D正确。第1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3 500~3 599米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但人口密度和人口总数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坡陡地狭,适合人口分布的面积较小,D正确;该地海拔较高,气候不会炎热,A错误;3 500~3 599米是该地海拔较低的点位,气候不会寒冷,B错误;如果谷宽地平,人口应较多,C错误。]17.D 18.A [第17题,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工业化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推动新疆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D正确。第18题,城市具有较好的教育条件,城镇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A正确。]19.B 20.C [第19题,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推动乡村劳动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使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故乡城流动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体,占比最高,故P1表示乡城流动,据此排除A、C;逆城市化是当城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城镇化速度就会放慢,甚至出现逆向流动人口超过正向流动人口的现象,我国目前逆城市化现象不突出,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应最小,故P4表示城乡流动,据此排除D,因此选B。第20题,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相对饱和时期,城镇化速度将逐渐放缓,乡村人口流向城市的数量减少,乡城流动比例下降,据此排除A、D;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未来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以及高水平教育、医疗设施的差距,将提高城城流动人口比例,故B错,C正确。]21.(1)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东(东北)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原因:南部沿海和东部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东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工业发达;沿海交通便利,多港口城市,(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城市数量多,经济发达,人口聚居。(2)行政首都和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位于豪登省;教育、科技发达,医疗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3)方向:总体向西北方向迁移。积极影响: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有利于补充劳动力;有利于引进东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22.(1)1995 1.14%(2)城镇化过程大量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了乡村总人口,客观上提高了乡村人均资源占有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对乡村旅游休闲等生态服务的市场需求增加,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城镇化过程推动中心城市繁荣,加快了城市群发育,促使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格局形成,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小镇和乡村的振兴。(3)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废化、耕地撂荒、水土污损化、留守儿童、城乡差距过大等。23.(1)特点:起初增长迅速,随后增速逐渐放缓,目前已呈现负增长态势。原因:育龄女性规模下降,特别是在最佳生育年龄的25~30岁育龄女性数量减少;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变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相关政策不够完善。(2)问题:经济发展受阻,社会负担增加,社会结构变化,劳动力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创新和创造力下降等。建议: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保证劳动力的充足;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加强人口流动和移民政策;鼓励人口生育。24.(1)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天津。(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地小气候;减轻噪声污染、改善空气和水的质量;增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3)避免中心城区人口和工业过度集聚,降低城市维护和运营成本;城区距离农村较近,有助于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可以留出生态空间,避免圈层式蔓延对城市边缘生态区的侵占。(共52张PPT)期中检测试卷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B C C C D D B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D B B D D D题号 17 18 19 20答案 D A B C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题号 21答案 (1)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东(东北)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原因:南部沿海和东部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东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工业发达;沿海交通便利,多港口城市,(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城市数量多,经济发达,人口聚居。(2)行政首都和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位于豪登省;教育、科技发达,医疗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3)方向:总体向西北方向迁移。积极影响: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有利于补充劳动力;有利于引进东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题号 22答案 (1)1995 1.14%(2)城镇化过程大量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了乡村总人口,客观上提高了乡村人均资源占有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对乡村旅游休闲等生态服务的市场需求增加,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城镇化过程推动中心城市繁荣,加快了城市群发育,促使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格局形成,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小镇和乡村的振兴。(3)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废化、耕地撂荒、水土污损化、留守儿童、城乡差距过大等。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题号 23答案 (1)特点:起初增长迅速,随后增速逐渐放缓,目前已呈现负增长态势。原因:育龄女性规模下降,特别是在最佳生育年龄的25~30岁育龄女性数量减少;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变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相关政策不够完善。(2)问题:经济发展受阻,社会负担增加,社会结构变化,劳动力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创新和创造力下降等。建议: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保证劳动力的充足;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加强人口流动和移民政策;鼓励人口生育。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题号 24答案 (1)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天津。(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地小气候;减轻噪声污染、改善空气和水的质量;增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3)避免中心城区人口和工业过度集聚,降低城市维护和运营成本;城区距离农村较近,有助于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可以留出生态空间,避免圈层式蔓延对城市边缘生态区的侵占。(2024·江西南昌月考)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力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 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1.上海市人口容量大主要是因为A.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B.地理位置优越,海运便利C.河海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 D.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上海市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人均消费水平高,但人口容量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故A正确。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江西南昌月考)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力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 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2.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是A.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入 B.缓解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C.引发社会问题,制约经济发展 D.城区环境恶化,逆城市化加剧√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上海经济发达,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A错误;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能够缓解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B正确;人口大量迁入,可能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但大量人口作为劳动力和消费者会促进经济发展,C错误;城区环境压力变大,上海市城镇化目前仍表现为郊区化,D错误。答案读“蒙古国某年人口国际迁移迁入国统计图”,完成3~4题。3.蒙古国以学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往的国家分别是A.中国、美国B.中国、韩国C.中国、捷克D.美国、捷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读图可知,蒙古人口迁入到中国主要以委派学习为主,迁入到捷克主要以就业为主,且比重高于其他国家,其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故选C。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读“蒙古国某年人口国际迁移迁入国统计图”,完成3~4题。4.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移,将A.促使蒙古国人口数量减少B.缓解捷克和中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C.促进蒙古国社会经济发展D.促进韩国和美国的文化交流√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蒙古委派人口前往国外学习,能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和科技素质,促使蒙古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蒙古向知识型社会迈进起重要作用,C正确;从迁移原因可知,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移还会回国,不会导致人口数量减少,A错误;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移到捷克以就业为主,到中国以学习为主,不能缓解中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B错误;能够促进蒙古国与韩国、美国等国的文化交流,D错误。故选C。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贵州黔西期中)吐鲁番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为沙漠。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下图1为“‘爬山式聚落’剖面示意图”,图2为“麻扎村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麻扎村采用“爬山式聚落”建设,主要考虑①节省建材 ②抵御风蚀 ③便于取水 ④用地紧张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当地河谷地区可用于建设住房的土地面积较少,所以形成房屋紧靠的民居特色,④正确;该地气候干旱,植被少,缺乏建筑材料,房屋紧靠可以减少建材的使用,①正确;“爬山式聚落”高低起伏,故该聚落形式不利于取水,③错误;该聚落位于河谷之中,风蚀作用较小,②错误。故选C。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麻扎村拥有聚落公共中心区、居住区、农田耕作区、景观防护区等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农田耕作区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据图示位置关系可知,①位于聚落最中心,应为聚落公共中心区;②围绕公共中心区集中分布,且靠近水源,应为居住区;④占地面积大,近水分布,与民居相依,应为农田耕作区;③呈条带状分布于耕地外围,应为景观防护区。D正确。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云南大理月考)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读图,完成7~8题。7.我国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更多的人口,说明南方地区A.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B.矿产资源更丰富C.草场资源更丰富 D.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限度,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自然资源,相较于西北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矿产资源、草场资源并不丰富,但由于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对外交通便利,其自然资源的利用条件更优越,B、C错误,D正确。生活消费水平高会导致环境承载力小,A错误。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云南大理月考)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读图,完成7~8题。8.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是A.① B.②C.③ D.④√从图中可以看到耕地和科技应用领域随时间的发展能提高人口容量,人口迁移和道路交通并不能提高人口容量,排除③④。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其耕地有限,难以通过耕地扩大人口容量,可以加大科技的投入,改善自然条件,提高人口容量,②正确,①错误。故选B。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陕西商洛月考)在横断山区东北部的高山峡谷中,藏族人在河谷、半山、高山发展立体布局的农牧业生产,自古以来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他们往往将村落建在海拔2 500~3 000米的雨量充沛的半山台地上(如图)。据此完成9~10题。9.该地区藏族人形成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饮食习惯C.土壤 D.生产技术√该地区藏族人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地势起伏大,导致水热状况不同,在不同海拔地区发展出了相应的种植业或畜牧业,A正确。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陕西商洛月考)在横断山区东北部的高山峡谷中,藏族人在河谷、半山、高山发展立体布局的农牧业生产,自古以来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他们往往将村落建在海拔2 500~3 000米的雨量充沛的半山台地上(如图)。据此完成9~10题。10.与河谷相比,藏族人多将村落建在半山,是因为半山A.地势更低平 B.不易遭受洪水C.水源更充足 D.避免野兽侵袭√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河谷地带地势更低平,A错误;半山地势高,尽管降水较多,但排水快,不易受到洪水侵扰,而河谷靠近河流,水源更充足,但易受洪水侵袭,B正确,C错误;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野兽,无论是半山还是河谷都可能受到野兽袭击,D错误。答案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1~12题。11.县城成为我国城镇化重要载体的直接原因是A.城乡间贫富差距过大 B.县城产业结构简单C.城乡人口分布不合理 D.县城城镇化率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总体城镇化水平较高,但我国县城平均城镇化水平较低,所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城镇化水平,需要将县城作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县城城镇化发展。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1~12题。12.县城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①城区面积萎缩 ②城区污染加剧 ③教育资源紧张 ④经济发展停滞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在县城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人口迁入、产业发展,县城人口增多,可能带来城区污染加剧、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②③对;县城城镇化会扩大城区面积、促进经济发展,①④错。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2024·山东泰安期中)建设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可以缓解城市中心空间容量不足的问题。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大量使用坡道、连廊、天桥、平台和屋顶等转换高差的场所使城市各区间的联系向空中发展。下图示意我国重庆市两种不同的空中步行系统。完成13~14题。13.分析影响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空中步行系统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政策、经济 B.经济、便民C.经济、地形 D.资金、技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材料可知,左图的城市空中步行系统是商业区的天桥,由于商业区经济密集,土地集约化程度高,土地租金高,人流量和车流量大,空中步行天桥可以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右图是居民区的空中步行系统(连廊),主要是方便居民出入,B正确。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山东泰安期中)建设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可以缓解城市中心空间容量不足的问题。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大量使用坡道、连廊、天桥、平台和屋顶等转换高差的场所使城市各区间的联系向空中发展。下图示意我国重庆市两种不同的空中步行系统。完成13~14题。14.城市空中步行系统不能促进A.低碳出行人数增加B.城市用地效益提升C.城市景观环境美化D.城市功能分区转换√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材料“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大量使用坡道、连廊、天桥、平台和屋顶等转换高差的场所使城市各区间的联系向空中发展”可知,城市用地集约化,提升了城市的用地效益;方便了居民出行,使低碳出行的人数增加;各种连廊、坡道、天桥造型各异、设计新颖,增添了城市文化景观,美化了城市景观环境,A、B、C不符合题意;城市空中步行系统使城市中心功能区空间立体化发展,并未转换功能分区,D符合题意。答案(2024·江苏南京月考)西藏自治区的“一江两河”地区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和拉萨河中部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人口分布。据此完成15~16题。15.下列选项中人口聚居地面积最大的是A.3 500~3 599米 B.3 600~3 699米C.3 700~3 799米 D.3 800~3 899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口聚居地面积,则人口聚居地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海拔3 800~3 899米处,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的比值最大,所以人口聚居地的面积最大,D正确。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江苏南京月考)西藏自治区的“一江两河”地区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和拉萨河中部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人口分布。据此完成15~16题。16.该地区3 500~3 599米最可能A.炎热潮湿 B.寒冷干燥C.谷宽地平 D.坡陡地狭√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3 500~3 599米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但人口密度和人口总数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坡陡地狭,适合人口分布的面积较小,D正确;该地海拔较高,气候不会炎热,A错误;3 500~3 599米是该地海拔较低的点位,气候不会寒冷,B错误;如果谷宽地平,人口应较多,C错误。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云南大理月考)下图为“我国新疆2015~2019年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统计图”。完成17~18题。17.推动新疆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资源的开发B.土地资源的开垦C.外来人口的迁入D.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具有较好的教育条件,城镇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A正确。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云南大理月考)下图为“我国新疆2015~2019年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统计图”。完成17~18题。18.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人文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A.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B.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C.抑制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D.使城区土地增值,房价上升√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工业化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推动新疆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D正确。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山西朔州月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人口流动已经开始并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专家把我国的人口流动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读图,完成19~20题。19.推测P1、P2、P3、P4依次表示A.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B.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C.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推动乡村劳动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使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故乡城流动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体,占比最高,故P1表示乡城流动,据此排除A、C;逆城市化是当城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城镇化速度就会放慢,甚至出现逆向流动人口超过正向流动人口的现象,我国目前逆城市化现象不突出,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应最小,故P4表示城乡流动,据此排除D,因此选B。答案(2024·山西朔州月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人口流动已经开始并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专家把我国的人口流动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读图,完成19~20题。20.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A.乡城流动比例上升,城乡流动比例下降B.城城流动比例下降,城乡流动比例上升C.城城流动比例上升,乡城流动比例下降D.乡城流动比例上升,城城流动比例下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相对饱和时期,城镇化速度将逐渐放缓,乡村人口流向城市的数量减少,乡城流动比例下降,据此排除A、D;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未来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以及高水平教育、医疗设施的差距,将提高城城流动人口比例,故B错,C正确。答案非选择题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南非豪登省集中了南非的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技术和通信产业。豪登省约占南非陆地面积的1.5%,全省人口约占南非总人口的23.7%,其中97%的人居住在城市,其GDP超过南非经济总量的1/3。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位于豪登省,豪登省首府约翰内斯堡是南非经济中心,也是南非第一大城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材料二 下面图甲为南非主要矿产(黄金、金刚石)、耕地、城市分布示意图,图乙为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化轨迹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1)推测南非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东(东北)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原因:南部沿海和东部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东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工业发达;沿海交通便利,多港口城市,(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城市数量多,经济发达,人口聚居。答案(2)简述豪登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社会经济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行政首都和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位于豪登省;教育、科技发达,医疗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答案(3)说出南非人口总体迁移的方向及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方向:总体向西北方向迁移。积极影响: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有利于补充劳动力;有利于引进东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答案22.(2024·福建福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不仅体现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还体现与现代农业紧密关联的现代休闲、养生、民宿、旅游、文化等乡村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引领和带动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少,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过程可带动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我国1950年城镇化率约为11.8%,2023年已经历史性地达到了66.2%,预计2050年达到80%。右图为我国城镇化率及预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1)指出我国城镇化中期阶段的起始年份:______年。计算该阶段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速:_______(百分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城镇化是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试分析其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城镇化过程大量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了乡村总人口,客观上提高了乡村人均资源占有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对乡村旅游休闲等生态服务的市场需求增加,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城镇化过程推动中心城市繁荣,加快了城市群发育,促使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格局形成,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小镇和乡村的振兴。19951.14%答案(3)指出当前阶段城镇化给我国乡村带来的突出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废化、耕地撂荒、水土污损化、留守儿童、城乡差距过大等。答案23.(2024·浙江杭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中国总人口达14.1亿,出生率创新低,这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一般在25~30岁,近年来,我国处于这个阶段的女性人口有所减少。并且伴随着教育压力与不完善的相关政策,近来部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一直较低。下图分别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和2010~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1)据图描述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增长率的特点,并分析出现2022年这种增长现象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特点:起初增长迅速,随后增速逐渐放缓,目前已呈现负增长态势。原因:育龄女性规模下降,特别是在最佳生育年龄的25~30岁育龄女性数量减少;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变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答案(2)举例说明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并对缓解这种问题提出建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问题:经济发展受阻,社会负担增加,社会结构变化,劳动力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创新和创造力下降等。建议: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保证劳动力的充足;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加强人口流动和移民政策;鼓励人口生育。答案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核心组团式城市是指一个城市有多个核心,每一个核心都辐射周边一片区域,形成一个小的团聚型空间形态,多个核心组合形成了整体的组团状城市空间结构,各组团之间往往通过相对便捷的交通来交流。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近年来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并有意向多核心组团式空间结构转变。下图为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1)推测近几十年来天津市人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天津。(2)说出交通、生态复合走廊的建设对天津城区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答案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地小气候;减轻噪声污染、改善空气和水的质量;增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3)简述打造多核心组团式空间结构对天津市的有利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避免中心城区人口和工业过度集聚,降低城市维护和运营成本;城区距离农村较近,有助于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可以留出生态空间,避免圈层式蔓延对城市边缘生态区的侵占。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中检测试卷.pptx 期中检测试卷(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