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一时期很多民族都愿意归附清政府的统治 清政府是如何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 回答问题并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 了解清朝采取宽容的民族政策, 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欲望)(二)讲授新课1.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记笔记】了解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第 18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教学分析)一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册 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 区的各种举措 , 认识西藏地区 、新疆地区 、南海诸岛 、台 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 , 理解 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二 、内容分析((1)阅读教材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 了解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史实。材料:台湾者, 中国之土地也, 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 则地当归我。—郑成功致荷军总督睽一招降书史实:①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 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②坚持抗清的郑成功,面对严峻的形势,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2)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荷夷”指的是谁 诗描写的是哪一事件 这件事有何历史意义 如何评价郑成功 材料:)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清廷对西藏 地方的有效管辖 、巩固西北边疆 、雅克萨之战和清朝的疆 域 , 分别叙述了清王朝在台湾 、西藏 、西北 、东北等地区采 取灵清措施加强管辖 , 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统 一 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史实。 最后一部分“清朝的疆域”与前 四部分是因果关系 , 正是由于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 有效措施管辖和开发边疆地区 , 我国成为一个疆域辽阔 、 人口众多 、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 奠定了我国今天 疆域的基础 , 这对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非常有帮助。三 、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康熙帝统一台湾等史实 , 理解统 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了解清政府对边疆 进行治理的相关史实 , 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 民共同缔造的 , 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郑成功雕像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郑成功《复台》)2. 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 , 了 解清朝疆域四至;通过识读“ 金瓶掣签”“ 神威无敌大 将军铜炮”等图片 , 了解清朝稳定边疆的措施 , 培养学 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荷夷:荷兰殖民者。事件: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 收复台湾。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也促进了台湾的开发。)3. 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及意义 , 理解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 作的努力 ,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弘扬郑成功的爱 国主义精神;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使命感。(2教学内容及进程)(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3)阅读古诗《中秋 日 闻海上捷音》, 结合教材内容 , 知道(材料:康熙年间, 漠北蒙古领袖哲布尊丹巴主张南下投靠清政府。康熙皇帝闻讯后, 立即令地方政府发放存粮和牲畜, 予以妥善安置。随后又在多伦诺尔热情接待哲布尊丹巴一行,确立了对他们的管理方式。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1869—1924))清朝在台湾采取的巩固统一的举措。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康熙帝万里扶桑早挂弓 , 水犀军指岛门 空 。 来庭岂为修文德 , 柔远初非黝武功 。 牙帐受降秋色外 , 羽林奏捷月明 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克萨的俄军。谈判协商: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 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5.清朝的疆域结合教材中清朝疆域图(1820年),了解清朝疆域的四至,从而认识清朝疆域的历史影响。四至:清朝全盛时期, 疆域西跨葱岭, 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历史影响: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举措 : 1683年 , 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 , 郑氏军队战 败 , 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 1684年 , 清朝设置台湾府 , 隶属福建省 。2. 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1)阅读教材内容 , 了解清朝对藏传佛教首领五世达赖 、 五世班禅进行册封的史实 , 认识确立册封制度的历 史意义 。史实 : 1653年 , 顺治皇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 册 、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 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 拉宫 。 1713年 , 康熙皇帝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 禅额尔德尼”封号 。(3总结 反思)历史意义:此后 , 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 政府的册封 , 中央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2)阅读教材内容 , 列举清朝在管辖西藏所采取的措施 。(五、课堂总结清朝前期通过反抗外来侵略,平定边疆民族上层叛乱,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管辖,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从而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中华民族是各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今天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行。六、板书设计)雍正皇帝 : 1727年 , 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乾隆皇帝 : 1751年 , 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 ; 1793年 ,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 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 体制和法规 。3. 巩固西北边疆(1)阅读教材内容与下面的材料 , 思考:清朝平定大 、小 和卓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明末: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 (台湾和清朝在〈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的建制(1683—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顺治:赐予“达赖喇嘛”封号)材料:大 、小和卓商议“ 准噶尔 已灭 , 近地并无强临 , 可以 自 立”, 他们“ 虐用其民 , 屠戮城村 , 以致群回(维吾 尔族)失望 , 渐致乖(违背) 离”。(— 摘编 自《西域闻见录》(统) (一)原因:各族人民的支持;战略战术得当;分裂祖国不 得人心;等等 。(〈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多民族封) (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雍正) :始设驻藏大臣)(2)阅读教材内容 , 了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经过及 其历史意义 。((1793年(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康熙:三征噶尔丹巩固西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确北边疆〈立金瓶掣签制度(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经过 : 1771年 , 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 因不堪 忍受俄国的控制和压迫 , 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 , 克服 重重困难 , 返回新疆 , 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历史意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 为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685年、1686年:雅克萨之战雅克萨之战〈)4. 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朝的疆域:奠定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 (七、教学反思本课在明确历史学科特点的前提下, 围绕设定的素养目标进行教学。教师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小组探究活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以及意义) (自卫战争:17世纪中期,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 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两次击败盘踞在雅)阅读教材内容 , 了解 17世纪俄国对清朝黑龙江流 域的侵略 、中俄之间进行雅克萨之战以及签署边界条约 的史实 。进行了归纳 ,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利用地图时间 轴等素材 ,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 , 教师还采用了情 境学习法 ,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使学生更加容易理 解教材知识。 本课节奏略慢 , 内容略多 , 时间分配有些前紧后松。 板书设计较为条理清晰 , 能体现历史事件之 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强调民族团结 、国家统 一 的重要性 , 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