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 15课 明朝的统治
(
1
教学分析
)(二)讲授新课
1. 明朝的建立
(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
,
初步认识君主
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内容分析
1368

,
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太祖及其继承人为
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在政治上
废除了丞相和建立“
厂卫”制度等;在思想文化上
, 采取
八股取士的办法
,
使科举考试发生重大变化;为
加强对
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
, 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
干都司
, 隆庆年间
, 与蒙古达成通贡和互市
的协议
,
促进
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通过各类历史史料
,
说出明
朝建立的时间
、都城和开国皇帝

2.
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通过史料
,
分析朱元璋强
化皇
权的措施及影响

3.
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通过明朝的边疆
管理和与蒙古
的关系
,
认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1)结合教材内容 , 说出元末农民起义的社会背景和明 朝建立的史实 。
社会背景:元朝末年 , 政治腐败 , 官吏搜刮民财 , 导 致社会动荡 , 民不聊生 , 最终爆发农民起义 。
明朝建立: 1368年 , 朱元璋称帝 , 建立明朝 , 定都应 天府 , 他就是明太祖 。
(2)阅读教材内容 , 了解明成祖称帝并迁都北京的史实 。
史实:明太祖去世后 ,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夺 取帝位 , 他就是明成祖 。 1421年 , 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 防御力量 , 迁都北京 。
2. 强化皇权
(1)阅读教材内容 , 结合下面的材料 , 分析明朝初年的统 治面临什么难题 朱元璋为什么要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一:(明初)胡惟庸进左丞相……尝 以 曲谨当 上 意,宠遇 日 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官员的升降) ,或不 奏径行(直接执行) 。
— 摘编 自《明史》
(
2
教学内
容及进程
)材料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 , 皆称行 省,未有定制……凡钱粮 、兵甲 、屯种 、漕运 、军国重事 , 无不领(掌管)之 。
(

、教学过程
(

)
导入新课
【个人简历】
)— 摘编 自《元史 ● 百官志》
(
姓名
:
学历:无文凭,全靠 自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
1328

1343

1344

1347

1348

1351

1352

1368

1368

1398

放牛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造反
做皇帝
)材料三: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粗略统计,洪武一朝, 起义多达 180余次 。起义的范围遍及山东、湖北、江西、浙 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难题:宰相权力过大;地方分权严重;地方农民起义 不断;等等 。
原因:朱元璋认为 , 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 臣权力过大;为巩固统治 , 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的同时 , 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 , 从中央到地方全面 改革官制 , 以强化皇权 。
(2)阅读教材内容 , 结合下面的结构图 , 了解朱元璋在中
央(行政权 、军权 、监察权)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 。
教师提问:上面简历的主人公是谁 (设计意图 : 以 朱元璋的个人生平作为主线,贯穿本节课的 内 容 , 引 起
学生兴趣,并由此进入本课的学习 ) 图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答题观点:考生对题目的解释 , 必须以朱熹的《四书 章句集注》等为标准 , 不得随意发挥 。
答题格式:“八股文”。
(2)阅读教材内容 , 结合下面材料 , 分析明朝八股取士的 消极影响 。
图 2 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材料:顾炎武曾抨击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 , 等于焚 书 , 而败坏人才 ,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 ”
消极影响:①形式呆板 , 脱离实际 , 禁锢思想 。 ②八 股取士选拔出的官员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 不利于选 贤任能 。③阻碍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的进步 。
图 3 设立“ 厂卫”制度
4. 民族关系
(
举措:①废丞相

明太祖废除丞相
,
提升吏









工六部职权
,
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分散
兵权

明太祖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
、左
、右



后五军都督府
,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


③设特务机构

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
的锦衣卫
。后来
,
明成祖成立东厂
,
明宪宗成立西厂

这几个机构合称“厂卫”,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
3
)阅读教材内容
,
结合下面的材料
,
分析明太祖在地方
)结合教材明朝形势图(1433年) , 说出明朝对东北 黑龙江流域的管理 、明朝与蒙古之间的关系 。
对东北管理: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 , 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 。
与蒙古关系: 1571年 , 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 , 并 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 。 因这年是隆庆五年 , 史称“ 隆 庆和议”。它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 200年的敌对状态 , 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
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 , 简述实行这些举措的影响 。
(
材料
一 :
) (
3

结 反

)
五 、课堂总结
(
材料二:明朝初年各藩王封地分布统计表。
)通过本课教学 , 了解到明朝在政治 、思想等方面加 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与此同时 , 明朝加强边疆治 理和积极处理民族关系 ,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
(
所在
地区

西

西


















内蒙古
数量
1
3
3
3
2
1
1
3
2
1
1
1
)六 、板书设计
明朝的 (1368年 , 朱元璋称帝 , 建立明朝
(
(
)( 建立 〈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明成祖迁都北京
(

明朝的统治
)( 中央:废丞相 , 权分六部;分兵权 , 设五军都
(


皇〈

) (
督府;监督臣民
,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地方:废行省
,
设三司;分封诸王
,
监控地方
) (
(
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的命题范围

答题格式和影响
)举措:在地方 , 明太祖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 为三 , 设立三司 , 互不统属 。 明太祖还先后分封诸子为 王 , 驻守各地 , 监控地方 , 巩固皇室 。
(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

) (
3.
科举考试的变化
(
1
)阅读教材内容
, 引导学生回顾科举制的演变
, 了解明
朝科举考试的范围
、答题观点和答题文体

【链接回顾】科举制的演变

) (
蒙古:
隆庆和议
)(东北管辖:设奴儿干都司 ( 民族关系〈 “ ”
(
七 、教学反思
(
本课在吃透教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
依据七年级
学生
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
,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学

。以教材、课程标准为中心
,
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学生自主探究
,
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知识体系形成的整个思
维过程中
,
不断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及对整体知识结
构的建构
,
从而达到本课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 比
如问题讨论不够深入
,
与旧知识联系不够紧密。
)
(
题目范围: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