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 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1教学分析)(提问 : 明末统治如何 明朝为什么走向了灭亡 由此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认识明末皇帝的怠政, 分析其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关系)(二)讲授新课1.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1)阅读教材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 了解明朝政治腐败的表现。材料 : 明代中后期 , 宦官专权愈演愈烈, 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 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 已 , 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摘编自《 中 国古代史》表现:①明代中后期,皇帝大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②宦官专权跋扈。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2)阅读教材内容,结合下面的图文材料,概括明朝政治腐败造成的社会影响。材料一 :)一 、课程标准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 , 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 重危机 。二 、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四 部分的内容 。 明朝中后期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朽 , 导致统 治危机不断加深 , 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清军的打击下 走向崩溃 。清军入关后 , 逐步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三 、教学目标1.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 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2. 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 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 了 解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 , 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 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 , 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 之间的内在联系 。(周 臣《流民图》材料二 : 富者动连阡陌, 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 职此之由。)3. 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 : 了解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 本史实 , 知道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 双重夹击下崩溃 。(2教学内容及进程)(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认识下面明朝的“奇葩”皇帝。) (万历年间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天启年间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 ,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崇祯年间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社会影响: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法纪松弛 , 官吏贪赃枉法 , 盘剥百姓;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 摘编 自《明清史料》皇帝 在位时间 备注明世宗 1522—1566年 好神仙方术明穆宗 1567—1572年 好享乐明神宗 1573—1620年 懒惰 、奢侈明熹宗 1621—1627年 好木工明思宗 1628—1644年 好多疑兼并土地 , 侵占民田 , 大量农民流离失所。(3)阅读教材内容 , 了解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内容:万历初年 , 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 础上 , 将田赋 、谣役及其他杂税合并 , 计入田亩 , 按银两 收税 , 称为“一条鞭法”。其他改革:张居正还整顿吏治 、 巩固边防 , 政治局面为之一新。【重难拓展】为什么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 一条 鞭法” 有何效果 原因: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 一条鞭法”, 是因 为其改革措施将各种赋税和谣役合并为一种 , 统一征收 银两 , 按亩折算缴纳。效果:简化了税收手续 , 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 的行为 , 政府税收增加。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阅读教材内容 , 结合下面的材料 , 分析明末农民起义 的原因。材料一:(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 月 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 , 而树皮又 尽矣,则又掘山 中石块而食。— 摘编 自《陕西通志》材料二:原因:政治腐败严重(根本原 因 ) , 国家财政危机深 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 土地兼并严重 , 阶级矛盾异常尖 锐;陕北连年大旱 , 官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等等。(2)阅读教材中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 制作李 自成起义过程的时间轴。 时间轴:3.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阅读教材内容 , 了解清朝建立的史实。史实: 1635年 , 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 ; 1636年 , 皇太 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 ,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4.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阅读教材内容 , 了解清朝实现全国统一和巩固统 一 的举措。全国统一: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 , 清军随后南下 , 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巩固统一:清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 维护政治上 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 继承历代文 化传统。 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统治。(3总结 反思)五 、课堂总结本课我们学习了明清更替的历史 , 明朝中后期政治 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局面及影响 , 张居正改革 , 李 自成起 义爆发的原因 、过程 、结果等 ,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 并 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 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六 、板书设计(腐败表现:皇帝多沉迷享乐 , 疏于朝政;朝中((与张居正〈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改革改革:张居正“一条鞭法”、整顿吏治、巩固(边防等改革措施)政治腐败 大臣结党营私 , 争权夺利;土地兼(朝) (的李自成(口号:“均田免粮”) (灭起义推〈起义) (亡翻明朝经过〈1644年初,建立大顺政权)明 ( 起义原因:政治腐败 , 赋税沉重 , 天灾不断〈 ( ( 1644年 4 月 , 攻入北京 , 明朝灭亡朝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 , 皇太极改国 的建 满洲兴起和 号为大清立 清兵入关 〈 1644年 ,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1645年 , 李( 自成牺牲 , 起义失败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644年 , 清朝统一全国并在思想 、 (政治上巩固统治七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再现了明末农民起义和明亡清兴 , 通过对 明末农民起义的探讨学习 , 明了明末政治腐败的严重危 害 , 知道民心对维护统治的重要作用。 继立的清王朝以 明亡为借鉴 , 革除了明政府在政治 、经济等方面的诸多 弊政 , 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措 施 ,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