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年级 七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李力 授课时间 3.15
课题 第三节印度 授课类型 新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印度的地形特点,联系印度人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分布,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目的是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学习地理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重点讲述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与优势。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 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印度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二个国家,农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视野相对狭窄,但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本科目的学习方法,并且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有希望了解出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强烈好奇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首都;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种类和地形单元,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印度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的今昔对比中,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的原因等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主预习:完成新学案P21基础知识梳理(6分钟)教师巡回督促检查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自学中的难点及重点掌握情况。教师针对重难点结合教材中的活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四、教学过程: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印度的地理位置教师出示课件“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请学生说说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南临____洋,东临 湾,西临 海。教师评价,并明确答案。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印度地理位置特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认识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2.印度的邻国学生找出印度主要的邻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教师指图,学生齐答,认识印度的主要邻国。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知道印度是我国西南面的邻国,是南亚最大的国家,更让学生通过认识印度周边邻国及其方位,了解印度的相对位置。3.印度的地形4.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印度人口之多。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出示P32图7.36 1993—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课堂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结合P33活动1、2小题内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1)读图认识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2)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2.探究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课堂活动:P35活动1、2、3。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答疑解惑。
六、练习及检测题 新学案课堂达标选择题1--6小题
七、作业设计 新学案课堂达标训练与能力提升
编号:0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