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 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班级: 学生姓名: 编号: 主备人:【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的统一;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并正确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3.掌握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过程及其意义;4.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能够恰当地评价隋炀帝。(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学习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和启示【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单:(一)隋朝的统一1.隋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2.隋统一的时间、标志: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4.隋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2.时间、在位皇帝:3.构成(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心和起始点(三点):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4.作用:(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正式成立的标志:2.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四)隋的灭亡1.根本原因:2.灭亡时间和标志:【合作探究】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粱之东引汴水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舮(zhú lú 指首尾衔接的船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1)依据材料一,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利与弊。根据课本P3页开通大运河的内容,填大运河的主要信息。(三点、四段、五河)(2)阅读课本P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内容,分析从魏晋到隋唐时期我国人才选拔的演变趋势。材料二:(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所学,小组讨论:隋王朝迅速崩溃的原因有哪些?(2)隋炀帝,一个千古以来备受争议的中国历史帝王,似这等集千秋功业与万世骂名于一体者,如何评价他。【训练导学】1.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当时最大的国家粮库,这一遗址的发现最能佐证( )A.隋朝实现国家大一统 B.大运河的作用C.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D.隋朝人民赋税沉重2.“论考试制度的本身,确实是公平的。因有科举制度,所以能够逐渐将等级铲平;因有科举制度,所以人民向学的,不带劝勉而增多。”材料表明科举制( )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D.注重门第出身地位高低3.用昙花一现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统一中国仅几十年的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粉墨登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科举制 C.隋朝二世而亡 D.隋朝短暂而繁荣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请你填写出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2)材料二中的作者对大运河的开凿持什么观点?其理由是什么?材料三: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 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3)根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