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人文环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人文环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
课题名称:《亚洲的人文环境》
教材版本与章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
教学知识点:亚洲的人口、亚洲的经济发展、描述人口分布的一般方法
表1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解读分析
内容要求 内容解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此条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地图,直观地了解大洲的地理分布和特征。通过阅读大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大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并分析这些气候类型对农业、水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专家视角+观点讨论,课堂“坛”论亚洲
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这种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设计了多个“专家视角”“观点讨论”环节,例如关于印度人口增长的影响、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材分析
章节联系与地位分析: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的区域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策略。
具体知识内容分析:本章教材标题为“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包括三个框题,分别为“世界第一大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多样的气候”。本节的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结构
四、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经过七年级的“认识世界”的学习,可能对亚洲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学习困难:需要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等基础知识;培养地图阅读能力、地理数据分析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掌握描述区域人口分布的一般方法;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亚洲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人口与经济特征。(区域认知)
2. 理解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人口密集区的地理影响因素。掌握描述区域人口分布的一般方法,迁移运用描述北美洲的人口与经济特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与经济特点、描述人口分布的一般方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六、教法、学法与教学策略
1.探究教学法:以亚洲课堂微论坛为核心主线开展教学,课堂围绕专家视角与观点讨论两大环节展开,以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2.教法指导:教师准备学习材料清单、制作地图材料、提供教学设备等。
图2 教学思路
七、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第一届亚洲课堂微论坛大会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材料】 说明本节课从专家与不同国家视角展开对亚洲人文环境与发展的讨论。 ·引出本节课探讨的主题内容 主题1:亚洲人口新态势; 主题2:创新时代的亚洲巨变与内部差异; 主题3:人口压力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 【材料阅读】 准备教材与地图册,进行讨论前准备。 回顾所学亚洲的分区,引出学习任务。
·布置任务 & 总结过渡 在亚洲,你可以看见人潮涌动的现代化城市、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 可以看见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例如中国的高楼大厦、又如印度的科技园区 也有乱中有序的东南亚的工业区、这节课一起从宏观视角走进亚洲 探讨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与可持续的未来。
新课推进①:亚洲人口新态势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专家视角1: 人口超一亿的国家中哪些是亚洲国家? 【教法指导】 (展示材料) ·观点讨论1: 印度代表提出人口增加将在未来助力国家发展。你有什么看法? 【教法指导】 (展示材料) 材料1:2023年4月19日,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印度人口数量14.28亿,略高于中国14.25亿,已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专家视角2: 读图,找出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教法指导】 (展示材料) 专家视角3: ①为何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②为何中亚、西亚、北亚人口稀疏? 【读图总结】 根据教师提供材料,总结得出: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和菲律宾人口超一亿。 (说明亚洲总人口以及亚洲土地面积全球占比和人口全球占比) 【逻辑总结】 使用逻辑图的形式进行总结: 【读图总结】 东亚、东南亚人口多: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多为平原地形。 ②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③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西亚、北亚、中亚人口少: ①亚欧大陆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②亚洲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读图对比感知亚洲的人口态势。 使用逻辑图示的方式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综合思维,锻炼学生地理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总结人口分布密集区的一般特点。
知识迁移:描述北美洲的人口特征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2:归纳北美洲人口的数量特征。 【布置任务】 (1)说出北美洲人口在各大洲中的位次。 (2)说出北美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3)计算北美洲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将计算结果填入表7.1,简述北美洲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4)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狭窄地带。说明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狭窄地带、中北部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 【教学指导】 提供资料。 【任务解决】 表格对比美洲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总结美洲人口地区分布差异的地理原因: 通过分析北美洲的人口分布地区差异及其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新课推进②:主题2:创新时代的亚洲巨变与内部差异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专家视角4:: 解读亚洲全州GDP与人均GDP的特点。 ·观点讨论2: 亚洲各国应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教学指导】 提供资料。 【读图总结】 亚洲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总量第一,人均远低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提炼关键:经济发展不均衡 按照提示进行观点的讨论: 通过数据与图文材料解读亚洲的经济发展,提高地理数据分析能力。 以观点讨论形式探讨亚洲的和谐发展,增强对全球化的认识。
新课推进②:主题2:创新时代的亚洲巨变与内部差异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迁移:北美洲的经济发展 说出北美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在图中找出美国、墨西哥和海地,填写下表。 【读图总结】 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 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及其以南的中美地区和加勒比海地区。 表格总结北美洲的经济发展差异: 巩固知识,掌握地理方法。
课堂检测
1.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A.中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日本 2.亚洲人口稠密地区集中在( ) A.中亚地区 B.西亚地区 C.北亚地区 D.东亚、南亚、东南亚 3.亚洲的人口稠密区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等自然条件,但亚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稀疏,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纬度高,气温低 C.地形平坦,水热充足 D.高温多雨,气候潮湿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9日在我国海南博鳌落下帷幕,年会主题为“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如图为亚洲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4.博鳌位于我国海南省,从亚洲地理分区看,博鳌位于(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中亚 5.博鳌亚洲论坛的举行,说明亚洲各国之间( ) A.军事竞争加剧 B.社会发展缓慢 C.矛盾冲突不断 D.经济合作增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