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冀少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第一章第三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激趣导入馒头是我国很多地方餐桌上的常见主食,淀粉是馒头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吃馒头时,如果狼吞虎咽,感觉不到甜味,但细细咀嚼,就会有淡淡的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呢 食物在口腔中是怎样被消化的 新课标要求概念5概念5.1概念5.1.3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点。1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提高科学分析能力。2探究实践完成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提高科学探究实践能力。3态度责任认同口腔对食物消化的重要作用,提高健康地生活意识。4重点重点难点难点任务一: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问题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2.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利用馒头、唾液、清水、碘液、试管等材料用具,参照小辞典、技能卡及下面的提示,设计实验。小辞典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37°C)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唾液能起到分解馒头中淀粉的作用。任务一: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取2支试管,放入等量的馒头渣;(2)一支加水,另一支加等量唾液;(3)37°C水浴保温5分钟;(4)滴加碘液,观察2支试管现象。4.实施实验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记录技能卡用清水将口腔漱净,把,把舌尖抵在下门齿的下方或上门齿的上方,让唾液沿下唇流入小烧杯中备用。若唾液分泌不多,可想象吃山楂、酸梅等酸味食品,加速唾液分泌。任务一: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淀粉+碘液 麦芽糖37°C一、实验原理小辞典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37°C)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不甜模拟人口腔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甜任务一: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过程及结果馒头碎屑+清水馒头碎屑+唾液分别滴加碘液10分钟后37℃水浴加热ABABAB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A 馒头碎屑+ 2mL唾液 37℃B 馒头碎屑+ 2mL清水 37℃不变蓝变蓝淀粉被消化分解淀粉不能被消化分解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淀粉(无甜味)麦芽糖(甜)37°C唾液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没有甜味,麦芽糖有甜味,所以馒头越嚼越甜。任务一: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三、实验分析及结论馒头块+唾液馒头渣+唾液滴加碘液5分钟后37 ℃水浴保温ABABAB口腔中除了唾液腺外,还有牙齿和舌,它们对馒头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呢?部分变蓝不变蓝只有表面淀粉被消化分解淀粉已被消化分解用解剖针搅拌后37°C水浴保温搅拌后唾液与馒头渣充分混合,淀粉逐渐被分解任务一: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任务二:自主学习消化的方式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叫作_______。2.经过牙齿的咀嚼,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唾液的____________增大。舌具有______功能,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3.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________的机械作用,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断把食物像消化道的下端推送;另一种是由消化腺分泌_________,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消化酶可以将食物中的淀粉等结构复杂、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结构简单、容易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消化接触面积搅拌消化液消化道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如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肠胃的蠕动等。如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两种消化方式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任务二:自主学习消化的方式任务三:学习良好的饮食习惯1.“食不欲急”2.“法当熟嚼令细”→细嚼慢咽当堂练1.吃馒头时细细咀嚼,会有淡淡的甜味。下列关于馒头在口腔中被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馒头有消化作用B.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葡萄糖C.舌的搅拌使馒头与消化液充分混合D.牙齿的咀嚼,增大了馒头与唾液的接触面积B当堂练2.某小组完成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3号试管内的液体不变蓝,是因为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__。(2) 1号和3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唾液淀粉酶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C 加入试剂 现象1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 碘液 变蓝2 淀粉糊2mL+唾液2mL 0 碘液 变蓝3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 碘液 不变蓝4 淀粉糊2mL+唾液2mL 100 碘液 变蓝麦芽糖唾液当堂练(3) 2号和4号试管中既加了淀粉糊,也加了唾液,但其结果仍然是变蓝,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吃饭时总是狼吞虎咽,这种习惯为什么不好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答:狼吞虎咽会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胃炎等问题,同时不利于口腔健康和食欲调节。拓展延伸1.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收获,我们可以判断以下归纳或推断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馒头富含淀粉,遇碘后会变蓝C.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液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D.要想让唾液发挥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C加碘液变蓝,说明试管内淀粉未被唾液消化拓展延伸2.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内化学性消化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B.37℃模拟口腔温度,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C.①变蓝色 ②不变蓝色D.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C①不变蓝,②变蓝色试管 实验材料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观察现象1 馒头碎屑+唾液2mL 37℃ 10 min 碘液1滴 ①2 馒头碎屑+清水2mL 37℃ 10 min 碘液1滴 ②②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三节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一、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问题2.做出假设:唾液能分解馒头中的淀粉。3.设计实验 4.实施实验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A:馒头渣+2mL清水(37°C、碘)→变蓝(淀粉未被消化分解)B:馒头渣+2mL唾液(37°C、碘)→不变蓝(淀粉被消化分解)C:馒头块+2mL唾液(37°C、碘)→部分变蓝(只有表面淀粉被消化分解)二、消化的方式1.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2.化学消化: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淀粉为麦芽糖作业布置1.自主探究胆汁的作用(课本P17页)2.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相应课后作业。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3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课件)--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pptx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