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1.(2025七上·拱墅期末)用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蜗牛具有的特征是A.能生长 B.能繁殖C.能呼吸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2025七上·拱墅期末)2024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下列有关估测合理的是A.潘展乐的正常体温约40℃ B.潘展乐身高约19dmC.游泳池里水的温度约5℃ D.游泳池的容积约500L3.(2025七上·拱墅期末)人类在探测宇宙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类天体,下列天体属于太阳系行星的是A.哈雷彗星 B.月球 C.冥王星 D.海王星4.(2025七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液体药品的观察、取用和加热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药品气味 B.取液体药品C.加热液体药品 D.熄灭酒精灯5.(2025七上·拱墅期末)下列测量会引起结果偏大的是A.用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离开被测热水读数B.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中央最低处读数C.用体温计测人体温度时,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D.用皮尺测跳远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读数6.(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太阳从“出生”到“死亡”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一颗恒星B.在BC阶段,太阳处于主序星阶段C.在CD阶段,太阳将形成红巨星,亮度会变小D.在DE阶段,太阳将形成白矮星,体积会变大7.(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槐叶萍,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茎细长,叶舒展于水面上,具有叶脉,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果。槐叶萍属于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8.(2025七上·拱墅期末)采用“染色排除法”可判断动物细胞是否存活,如用台盼蓝染色剂染色, 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模式图,控制活细胞不被台盼蓝染色剂染色的结构是A.① B.② C.③ D.④9.(2025七上·拱墅期末)在购买蜜柚时,我们习惯用手掂一掂蜜柚,感受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由此判断蜜柚品质的好坏。就“感受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分析证据 D.得出结论10.(2025七上·拱墅期末)“开普勒—452b”是一颗跟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的类地行星,它环绕着银河系内天鹅座中的一颗恒星运行。如图所示为宇宙的结构层次,开普勒—452b属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11.(2025七上·拱墅期末)南洋红豆杉可用于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但它是濒临灭绝的植物。若要寻找其他能提取紫杉醇的植物,寻找方法最恰当的是,先在与南洋红豆杉A.同属植物中寻找 B.同科植物中寻找C.同目植物中寻找 D.同纲植物中寻找12.(2025七上·拱墅期末)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障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等待传棒运动员交接B.传棒运动员停下后将接力棒交到接棒运动员手中C.传、接棒运动员都奔跑,且保持相对静止D.传、接棒运动员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13.(2025七上·拱墅期末)目前,我国许多船只都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员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导航,但用指南针和观星的方法导航仍然是船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说明A.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与人们的需求无关B.技术的发展对提升船只航行安全作用不大C.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导航的技术还不够先进D.现代导航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取代原有技术14.(2025七上·拱墅期末)2021年,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北迁,沿路的农田和设施受损。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大象建“食堂”,栖息地修复,为群众购买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护野生亚洲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B.保护野生亚洲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C.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D.保护野生动物就必须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15.(2025七上·拱墅期末)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需要体现原有对象的某些本质的特征。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A.鱼的骨骼标本B.光线C.地球仪D.“日心说”示意图16.(2025七上·拱墅期末)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工程技术系统中,以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或创造新技术的科学。目前已有长足的发展。(1)如图甲所示为2021年中国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上展览的机器金龙鱼,机器金龙鱼的外形和动作跟真鱼非常相似,如体型都为 ,可减少其在水中的阻力。(2)如图乙所示为2024年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小隼”扑翼飞行器,具有目前同类飞行器中最敏捷、最像鸟类的飞行动作。“小隼”扑翼飞行器能模拟鸟类依靠自身发达的 牵动两翼飞行,并控制两翼在空中做出不同的姿态。(3)机器金龙鱼和“小隼”扑翼飞行器是否属于生物 判断并说明理由。 。17.(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示意图。回答问题:(1)若将图示动物中的鸟、兔、鹰分为一类,蝗虫分为另一类,则分类的依据是 。(2)写出此生态系统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 。18.(2025七上·拱墅期末)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经过9小时的出舱活动,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同时也刷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1)高速飞行的空间碎片如果撞击到空间站上,可能会对空间站造成严重的损坏。原因是它具有很大的 能, 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可有效保护空间站。(2)如图所示,搭乘机械臂的航天员A 已为空间站安装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B正在出舱。若此时,以空间站为参照物,保持静止的是 (选填“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B”或“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和航天员B”)。19.(2025七上·拱墅期末)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消息,2024年1月1日太阳爆发了一个X5.0级耀斑,刷新了第25太阳活动周最大耀斑的纪录。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观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地观测记录了这次爆发。(1)2024年是太阳活动峰年,有可能导致太阳耀斑多次高等级爆发,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层。(2)若遇到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夸父一号”便能观测到一个黑点从太阳表面掠过,即“凌日”现象。会导致“凌日”现象的行星有 。20.(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用气球充气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星系运动的特点。实验中,模拟星系的圆形小纸片彼此后退,由此可推知宇宙在膨胀,且膨胀 (选填“有”或“没有”)中心;这种研究方法为 (选填“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或“转换法”)。21.(2025七上·拱墅期末) 物体A、B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如图甲、乙分别描述了物体A、B的运动情况。分析图像信息,回答问题:(1)在0~2s时段, 物体 (选填“A”“B” 或“A和B”) 做匀速直线运动。(2)运动2s后, A 和B相距 m。22.(2025七上·拱墅期末)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飞船将一个生活着4条斑马鱼和4克金鱼藻的“太空鱼缸”(如图所示)送往了我国空间站,用于开展我国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该研究持续了半年时间。(1)“太空鱼缸”属于生态系统,其中影响斑马鱼生活的光、 温度、氧气、水、金鱼藻等因素统称为 (选填“生态”“非生物”或“生物”)因素。(2)开始时,在微重力下,斑马鱼出现腹背颠倒、旋转、转圈等异常情况; 一段时间后,斑马鱼依靠鳍的协调配合,找到了适合的运动方式。此现象说明 。23.(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参加了“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活动。在饲养斑马鱼的过程中,小乐发现斑马鱼有时会浮上水面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斑马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她将18条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当的斑马鱼均分为3组,按表中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探究。组别 溶氧量(毫克/升)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 “浮头”现象第1次统计 第2次统计 第3次统计①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条斑马鱼一直“浮头”②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6条斑马鱼偶尔“浮头”③ 8 待填 58 59 60 6条斑马鱼都不“浮头”(1)补全组别③的培养环境。 (2)小乐将表格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X” 的数值为 。(3)根据探究结果可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溶氧量降低,呼吸频率加快。据此推断,引起鱼“浮头”可能原因是 。(4)为了解决斑马鱼“浮头”的问题,在饲养斑马鱼时,改进的措施是 。(写出1点)24.(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开展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探究实践活动。回答问题:(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甲所示为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写图中序号)。为避免出现气泡,⑤的规范操作为 。(2)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乙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写图中序号)。(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如图丙所示为细胞模型制作方案,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需要的材料是 (填写图中序号)。25.(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自制如图甲所示的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制作过程:准备两个两端开口且可套在一起的不透明纸盒,将外盒的前端蒙一张中心带小孔的黑纸,内盒的前端蒙一张半透明纸。然后将内盒塞入外盒(内盒在外盒中可自由推拉)。探究过程:(1)小乐用针孔照相机观察蜡烛,半透明纸上会呈现蜡烛的倒像,在图乙中作出蜡烛(用箭头AB表示)所成像的光路图。(2)小乐保持蜡烛、外盒不动,只将内盒向外拉,半透明纸上蜡烛的像将 (填写像的大小和亮暗的变化情况)。26.(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小乐用玻璃药瓶、透明吸管、滴有红墨水的水等自制的三支温度计①②③其中③的玻璃药瓶最大,①②的玻璃药瓶相同;②的透明吸管内径最大,①③的透明吸管内径相同。回答问题:(1)若①②③最初液面高度相同, 则 (选填“①”“②”或“③”)的测量精度最高。(2)为了给③标定温度值,小乐将③分别放入40℃和10℃的水中,待液面静止后,标出红色液柱到达的位置并记作A和B,如图乙所示。若小乐要在透明吸管上标出70℃的刻度,则正确的操作是 。27.(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观察到从课桌上滑落的橡皮、纸片等不同物体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不同,由此现象引发了她的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在空气中,物体由相同高度静止开始下落,落到地面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①与物体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②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制订计划和搜集证据:①如图所示,小乐将两张相同的圆纸片,剪下大小不等的扇形,然后将留下的部分做成A、B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剪下的扇形纸片分别揉成C、D两个纸团②在完成纸锥及纸团的制作后,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获得了如表所示数据。序号 纸锥 下落高度/m 纸锥内纸团情况 下落时间/s1 A 5.55 纸团C放入纸锥A 4.52 B 5.55 纸团D放入纸锥B 2.03 B 5.55 纸锥内未放入纸团 3.1(1)分析证据和得出结论:①比较表中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②比较表中序号为2、3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 有关。(2)表达交流:为了避免风的影响,小乐在教学楼大厅内进行了上述实验;另外她还尽可能地提高下落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8.(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在调查校园植物时,发现校园里有水杉、香樟、悬铃木、紫荆和月季等植物。小乐对这五种植物进行了观察、记录,并编制了二歧分类检索表(如表所示)。(1)如图所示,香樟为高大乔木,树冠不呈尖溶形,叶缘无锯齿,开黄绿色花且有特殊的香气。则香樟与 (选填“水杉”或“月季”)的亲缘关系更近。(2)二歧分类检索表中1a的信息为 香樟对应表中的 (填写字母)。29.(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修正带,标明其带芯纸的长度为30m。小乐拟通过测量来检测带芯纸的实际长度是否为30m。考虑到带芯纸很长,不便将其全部放出拉直测量,于是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操作:(1)小乐用刻度尺测量如图乙所示的带芯圈的内、外半径;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若带芯纸的宽度为s,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 。 (用R、r和s 表示)(2)接着,小乐拉出部分的带芯纸拟用累积法测其厚度,则具体操作是 ;若带芯纸的厚度为d, 整卷带芯纸的长度为L, 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sdL。(3)由(1)(2)中带芯纸总体积V的两个表达式,整理得到带芯纸的长度L= 。30.(2025七上·拱墅期末)当某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发现前方有“区间测速及限速牌”,如图所示。若该货车从“区间测速”起点开始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0.2h,然后以70km/h的速度行驶到“区间测速”终点。(1)在上述过程中,该货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通过计算并说明,在此“区间测速”路段,该货车是否超速 31.(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设计并制作了一款保温杯垫,实践步骤包括:a.制作保温杯垫,编写使用说明书;b.收集信息,选择合适的保温杯垫材料和制作工具,绘制草图;c.发布保温杯垫;d.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e.对保温杯垫进行测试,并结合评价量表打分;f.了解已有的保温杯垫加热方式,明确保温杯垫的验收标准。(1)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如下: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则小乐实践步骤的顺序为 (按序填写字母)。(2)为了使保温杯垫适用于更多水杯的保温,步骤b中应收集的信息有 (写出1点)。(3)小乐选择了用电加热的方式制作保温杯垫,并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回答问题: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材料 易得且环保 易得、不环保 待填①保温效果 最高保温温度在50℃以上 最高保温温度在30℃~50℃之间 最高保温温度在30℃以下智能化 可连续调节保温温度 可调节保温温度但不连续 无法调节保温温度待填② 补全保温杯垫评价量表。 。(4)针对保温杯垫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 。32.(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拟通过制作和使用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来研究日食。实践1: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1)如图甲所示为小乐设计的三球运动演示模型的外啮合型齿轮传动装置示意图(俯视图),每个齿轮下的数字为该齿轮的齿数。A点为固定如图乙所示的太阳模型的位置,B点为固定如图丙所示的地球和月球模型的位置。已知:①外啮合型齿轮传动装置:齿轮转过圈数与齿数成反比,相连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②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模拟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比为12:1。试从模拟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比,地球、月球公转方向等角度对该传动装置进行评价。 (2)实践2:使用三球运动演示模型研究日食小乐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制作了三球运动演示模型,当三球运动到如图丁所示位置时,地球模型上的C 区域可观察到 (选填“日全食”“日偏食”或“日环食”)。如图戊所示为太阳模型被月球模型遮掩过程中拍摄的三张照片,则按遮掩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蜗牛马上把触角缩了回去,这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防御行为。故答案为:D。2.【答案】B【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约37℃,体温40℃的人处于发烧状态,故A不符合实际;B、潘展乐身高约1.9m=19dm,故B符合实际;C、游泳池里水的温度约15℃,故C不符合实际;D、游泳池的容积约2000m3=2×106L,故D不符合实际。故答案为:B。3.【答案】D【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解答】太阳系中已知有八颗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海王星属于行星。故答案为:D。4.【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闻气体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故答案为:A。5.【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不得离开被测液体再读数;(2)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3)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特别细且略有弯曲的缩口,使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在此处断开,保留人体的温度值;(4)皮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不能用力拉伸,否则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解答】A、使用温度计时,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不得离开被测液体再读数,若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时,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B、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中央最低处读数,测量结果偏大,故B符合题意;C、体温计离开被测物体时,液柱在弯曲处断开,保证示数不变,所以,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且读数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皮尺具有弹性,所以当用力拉皮尺时,皮尺的长度会增加,但刻度线的数字没有变化。所以测量结果会比真实值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答案】B【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 1)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 2)约5~10亿年,太阳将形成红巨星。( 3)太阳的最终演化过程为:恒星→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解答】 A、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但它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 —— 猎户座悬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2.6 万光年。所以选项 A错误。B、太阳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稳定发光发热的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在图中 BC 阶段表示太阳的大部分生命历程,这一阶段太阳处于主序星阶段,通过氢核聚变产生能量,维持稳定的状态。所以选项 B正确。C、在 CD 阶段,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随着太阳内部氢燃料的逐渐消耗,太阳核心收缩,外层膨胀,形成红巨星。红巨星的体积非常大,亮度也会变得很大,而不是变小。所以选项 C错误。D、在 DE 阶段,太阳演变为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种高密度的天体,它的体积相对红巨星来说会变得很小,而不是变大。所以选项 D错误。故答案为:B。7.【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解答】由题意知,槐叶萍有真正的根、茎、叶,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属于蕨类植物。故答案为:C。8.【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图中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解答】A、①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符合题意。B、②细胞质的流动能促进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C、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不符合题意。D、④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购买蜜柚,“用手来掂量一下”,然后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用手来掂量一下”这个环节,根据重量判断蜜柚品质的好坏,类似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证据,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答案】C【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解析】【分析】银河系别名银汉、天河、银河、星河、天汉等),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从地球看银河系呈环绕天空的银白色的环带。【解答】由材料可知,“开普勒-452b”是一颗跟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的类地行星,它环绕着银河系内天鹅座中的一颗恒星运行。则“开普勒-452b”属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行星。故答案为:C。11.【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解答】解: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四个选项中,属的分类单位最小,故先在同属植物中寻找最合理。故答案为:A。12.【答案】C【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据此进行解答。【解答】在4×100m接力赛中,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都奔跑,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交接,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故答案为:C。13.【答案】D【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根据现代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可知。【解答】A、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的需求。比如人们为了更便捷地出行,发明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为了更高效地通信,发展了移动通信技术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出现也是因为人们对更精准、更可靠导航的需求,所以技术发展与人们的需求密切相关,A选项说法错误。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船只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等功能,大大提升了船只航行的安全性,如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能更准确地确定位置,避免触礁等危险,说其对提升船只航行安全作用不大是错误的,B选项说法错误。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先进,能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C选项说法错误。D、虽然有了先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但指南针和观星等传统导航方法仍作为船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表明现代先进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技术。因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卫星信号受干扰等,传统导航方法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D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14.【答案】D【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解答】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A正确。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B正确。C、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正确。D、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D错误。故答案为:D。15.【答案】A【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模型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符号代表事物的标志,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人的骨骼标本是真实的人体骨骼,它并非是对认识对象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而是实际的物体,不具备模型体现原有对象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概括特性,不属于模型,故A错误;B、光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特性而引入的模型概念,它是对光这种实际存在但较为抽象的现象进行简化的概括性描述,体现了光传播路径等本质特征,属于模型,故B正确;C、地球仪是对地球的一种模型化展示,它简化地概括了地球的形状、海陆分布等一些本质特征,属于模型,故C正确;D、“日心说”示意图是对“日心说”理论的一种模型化呈现,通过图形等方式简化概括地描述了“日心说”中太阳与其他天体的位置关系等本质特征,属于模型,故D正确;故答案为:A。16.【答案】(1)流线型(2)胸肌(3)不属于,因为它们不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1)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仿生学中对该特点的应用。(2)鸟类飞行的动力来源以及在仿生飞行器中的模拟情况。(3)判断机器金龙鱼和 “小隼” 扑翼飞行器是否属于生物,需要依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解答】(1)鱼类为了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其体型大多呈流线型。机器金龙鱼作为仿生产品,模拟了真鱼的这一外形特征。(2)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收缩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牵动两翼飞行。“小隼” 扑翼飞行器模拟鸟类飞行,依靠的就是对鸟类发达胸肌这一特点的模仿,所以此处应填胸肌。(3)生物具有共同特征,比如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具有应激性等。而机器金龙鱼和 “小隼” 扑翼飞行器只是基于仿生学原理制造的仪器或装置,它们不能进行这些生命活动,不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17.【答案】(1)体内有无脊椎骨 (或体内有无脊柱,合理即可)(2)牧草→蝗虫→鸟→鹰【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根据一定特征对图示中的动物进行分类,并找出分类依据。(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解答】(1)鸟、兔、鹰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蝗虫体内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将它们分为两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椎骨(或体内有无脊柱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牧草。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要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的消费者。“牧草→蝗虫→鸟→鹰” 这条食物链包含了生产者牧草,初级消费者蝗虫,次级消费者鸟,三级消费者鹰,相比其他可能的食物链,包含的生物种类更多。18.【答案】(1)机械(2)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知识点】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动能。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1)高速飞行的空间碎片如果撞击到空间站上,可能会对空间站造成严重的损坏。原因是它具有很大的动能,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可有效保护空间站。(2)如图所示,搭乘机械臂的航天员A已为空间站安装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B正在出舱。若此时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空间碎片防护装置是静止的。19.【答案】(1)色球(2)水星、金星【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1)耀斑是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2)凌日现象只能发生在地球以内的行星。【解答】(1)太阳活动包括太阳风、耀斑、黑子等,耀斑发生在太阳外部结构的的色球层。(2)凌日现象是指内行星(水星和金星)在绕太阳运行过程中,当它们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内行星遮挡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一个缓慢移动的小黑点,导致“凌日”现象的行星有水星和金星,因为水星和金星离太阳近。20.【答案】没有;类比法【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由“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可知宇宙的变化;(2)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地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且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解答】由题意可知,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两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说明宇宙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将宇宙的膨胀类比为气球的膨胀,星系之间距离的增大,类比与气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此处采用的实验方法为类比法。21.【答案】(1)A和B(2)2【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根据甲、乙的图像特点分析甲、乙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B物体的速度,由图乙可直接读出A物体的速度;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通过的路程。【解答】由图知,B物体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A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1)在0~2s时段,物体A和B做匀速直线运动。(2)运动2s后,A物体运动的路程为s=vt=3m/s×2s=6m,B物体运动4m,A和B相距Δs=6m-4m=2m。22.【答案】(1)生态(2)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也能适应环境【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因此,密闭生态系统——太空鱼缸中影响斑马鱼生活的光、温度、氧气、水、金鱼藻等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开始时,在微重力下,斑马鱼出现腹背颠倒、旋转、转圈等异常情况;一段时间后,斑马鱼依靠鳍的协调配合,找到了适合的运动方式。此现象说明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23.【答案】(1)隔夜自来水(2)76(3)水体中溶氧量低(4)增加水生植物、增加气泵给水中充入空气(或氧气)【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解答】(1)这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溶氧量对斑马鱼 “浮头” 现象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溶氧量外,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已知①②组的培养环境都是隔夜自来水,所以为保证单一变量,组别③的培养环境也应为隔夜自来水。(2)图中展示的是不同溶氧量下斑马鱼呼吸频率的柱状图,需要根据表格中②组的呼吸频率数据来确定 “X” 的值。②组呼吸频率第 1 次统计为 76、第 2 次统计为 78、第 3 次统计为 74,计算这三次统计数据的平均值:,所以图中 “X” 的数值为 76。(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溶氧量低时斑马鱼呼吸频率加快且容易出现 “浮头” 现象,所以引起鱼 “浮头” 可能原因是水体中溶氧量低。(4)增加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增加水中溶氧量;增加气泵给水中充入空气(或氧气),也能直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从而解决斑马鱼 “浮头” 问题。24.【答案】(1)①③②⑤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2)④①③②(3)①④⑤【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解答】(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①滴、③刮、②涂、⑤盖、④染、吸。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②⑤④。为避免出现气泡,⑤盖的规范操作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④对光→①放玻片标本→③向下转动镜筒→②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3)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需要的材料是①④⑤。25.【答案】(1)(2)变大、变暗【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半透明纸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从物体的不同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在另一侧成像。【解答】(1)从蜡烛的端点点出发,画两条光线,一条光线沿直线通过小孔,另一条光线也沿直线通过小孔,这两条光线会在半透明纸上相交于一点,该点就是点的像。同样的方法,从蜡烛的端点点出发,画两条光线通过小孔,在半透明纸上相交于一点,得到点的像。连接和,就得到了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倒立的像。(2)像变大的原因:当保持蜡烛、外盒不动,只将内盒向外拉时,相当于像距增大。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所以半透明纸上蜡烛的像会变大。像变暗的原因: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的总量是一定的,当像变大时,这些光会分散在更大的面积上,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减少,所以像会变暗。26.【答案】(1)③(2)用刻度尺测量出AB之间的长度l,然后在透明吸管上以A为起点,向上测量出与相同的长度l,并标记为C,则C为透明吸管上70℃的刻度【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自制温度计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需根据玻璃药瓶大小和吸管内径情况判断测量精度。(2)本题要求根据已有的 40℃和 10℃的刻度标记,确定 70℃刻度的操作方法,需利用温度差和刻度间距离的关系。【解答】(1)对于自制温度计,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药瓶容积越大,液体膨胀或收缩的体积越大;吸管内径越细,相同体积变化时,液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越大,测量精度就越高。③的玻璃药瓶最大,①③的透明吸管内径相同,且②的透明吸管内径比①大,所以③的测量精度最高。(2)从 10℃到 40℃,温度升高了30℃,对应的液柱高度差为 AB 之间的长度 l 。从 40℃到 70℃,温度升高了30℃,温度变化量相同,在吸管上液柱升高的高度也应相同。所以用刻度尺测量出 AB 之间的长度 l,然后在透明吸管上以 A 为起点,向上测量出与 l 相同的长度并标记为 C,则 C 为透明吸管上 70℃的刻度。27.【答案】(1)1、2;纸锥的质量(2)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要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刻度尺测出通过的距离、利用秒表测出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它们速度的大小,在进行比较。(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时,应控制其他两个因素不变。【解答】(1)①分析可知,1 和 2 两组实验中,下落高度都是 5.55m,纸锥内分别放入纸团 C 和纸团 D(可认为质量因素在这两组对比中不是关键差异因素),而纸锥 A 和 B 是由相同圆纸片剪下不同大小扇形制作而成,锥角不同,即下落方向上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同,且下落时间 4.5s 和 2.0s 不同,所以比较表中序号为 1、2 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②观察序号 2 和 3 的两组数据,纸锥都是 B,下落高度都是 5.55m,唯一的区别是 2 中纸锥内放入纸团 D,3 中纸锥内未放入纸团,导致质量不同,下落时间 2.0s 和 3.1s 也不同,所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的质量有关。(2)在测量纸锥下落时间的实验中,时间测量的误差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下落高度较小时,纸锥下落时间较短,测量时间时误差相对较大。小乐尽可能地提高下落高度,这样纸锥下落的时间会增大,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如秒表等)测量时间时,相对误差就会减小,便于更准确地测量时间,从而减小实验误差。28.【答案】(1)月季(2)高大乔木;S【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水杉属于裸子植物,香樟、悬铃木、紫荆和月季属于被子植物。【解答】(1)香樟有花,属于被子植物,水杉属于裸子植物,月季属于被子植物,因此,香樟与月季的亲缘关系更近。(2)植物根据茎的形态分为乔木和灌木。1b为短小灌木,1a为高大乔木,香樟主干发达,属于乔木,叶呈卵状椭圆形,叶缘无锯齿,因此位于二歧分类检索表中S位置。29.【答案】(1)π (R2-r2) s(2)将带芯纸叠为10层, 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3)【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利用体积公式可以求得带芯纸的厚度,计算修正带带芯纸的总长度。【解答】 (1)小乐用刻度尺测量如图乙所示的带芯圈的内、外半径;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若带芯纸的宽度为s,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 π(R2-r2)s。(2)接着,小乐拉出部分的带芯纸拟用累积法测其厚度,则具体操作是将带芯纸紧密折叠10层,用刻度尺测出其总厚度;若带芯纸的厚度为d,整卷带芯纸的长度为L,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sdL。(3)由(1)(2)中带芯纸总体积V的两个表达式,整理得到:Ld=π(R2-r2),则带芯纸的长度。30.【答案】(1)解: 根据题意, 由速度公式v=s/t, 可得s= vt,该货车在 0.2h内通过的路程为: s1=v1t1=90km/h×0.2h=18km(2)以 7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为: s2=s-s1=39km-18km=21km,根据题意, 由速度公式v=s/t, 可得 t=s/v,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为: tz=s2/v2=21km/70km/h=0.3h,在此区间测速路段的总时间为: t=t1+t2=0.2h+0.3h=0.5h,在此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v=s/t=39km/0.5h=78km/h, 故该货车没有超速。【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2)根据该区间的路程和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求出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根据计算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总时间,再求出汽车在测速区间的总时间,根据计算出从区间测速起点到终点的平均速度,然后与80km/h比较即可判断。【解答】 (1)根据可得,该货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s1=v1t1=90km/h×0.2h=18km;31.【答案】(1)fbaedc(2)常见不同水杯的尺寸和材料(合理即可)(3)不易得且不环保(4)耗电情况 (合理即可,如节能性、安全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前期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相关的信息,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制作成文本或图表;设计方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方案筛选,分析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筛选出最佳方案;设计制作,根据筛选出的最佳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改进,对设计制作出的模型或原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反思并改进模型或原型;展示交流,对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交流。【解答】(1)工程实践步骤顺序:首先要“了解已有的保温杯垫加热方式,明确保温杯垫的验收标准”,这属于明确问题。接着“收集信息,选择合适的保温杯垫材料和制作工具,绘制草图”,这是设计方案。然后“制作保温杯垫,编写使用说明书”,这是实施计划。之后“对保温杯垫进行测试,并结合评价量表打分”以及“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属于检验作品和改进完善。最后“发布保温杯垫”属于发布成果。故答案为:f b a e d c。(2)为了使保温杯垫适用于更多水杯的保温,在收集信息时可以收集不同水杯的底部尺寸范围等信息,这样可以根据不同水杯尺寸来设计合适的保温杯垫,使其适用性更广。(3)①补全保温杯垫评价量表:能耗方面:优秀:低能耗,在相同的保温时长和温度条件下,消耗电量少。合格:中等能耗,电量消耗处于一般水平。不合格:高能耗,相比同类型产品电量消耗明显偏高。安全性方面:优秀:具备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如过热保护、漏电保护等,安全性能高。合格:有基本的安全防护,能满足日常使用安全需求。不合格:安全防护措施少,存在安全隐患。②针对保温杯垫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新的评价指标:加热速度:优秀:能在短时间内(如5分钟内)将杯垫温度快速提升到设定温度范围(如从室温提升到50℃以上);合格:能在一定时间内(如5-10分钟)将杯垫温度提升到设定温度范围(如30℃-50℃);不合格:需要较长时间(1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设定温度范围。温度均匀性:优秀:杯垫表面各点温度均匀,温差在±2℃以内。合格:杯垫表面温度基本均匀,温差在±5℃以内。不合格:杯垫表面温度不均匀,温差超过±5℃。32.【答案】(1)该传动装置可模拟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比为12:1,但会出现地球公转和月球公转方向相反的问题(2)日全食;③①②【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1)地球和月球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月球公转周期为一个月。(2)日食是当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导致地球上的某些地区看不到太阳或只看到残缺的太阳,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解答】(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外啮合型齿轮传动装置的齿轮转过圈数与齿数成反比,且相连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齿轮A和齿轮B的转速比为12:1,符合模拟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比;但是,由于相连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地球模型和月球模型的公转方向相反,不符合实际。(2)当地球模型上的C区域可观察到日食时,太阳光完全被月球阻挡,可以判断出是日全食;根据太阳模型被月球模型遮掩过程中拍摄的三张照片,可以判断出遮掩的先后顺序。根据照片中太阳被遮掩的部分,可以判断出遮掩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②。1 / 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1.(2025七上·拱墅期末)用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蜗牛具有的特征是A.能生长 B.能繁殖C.能呼吸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蜗牛马上把触角缩了回去,这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防御行为。故答案为:D。2.(2025七上·拱墅期末)2024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下列有关估测合理的是A.潘展乐的正常体温约40℃ B.潘展乐身高约19dmC.游泳池里水的温度约5℃ D.游泳池的容积约500L【答案】B【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约37℃,体温40℃的人处于发烧状态,故A不符合实际;B、潘展乐身高约1.9m=19dm,故B符合实际;C、游泳池里水的温度约15℃,故C不符合实际;D、游泳池的容积约2000m3=2×106L,故D不符合实际。故答案为:B。3.(2025七上·拱墅期末)人类在探测宇宙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类天体,下列天体属于太阳系行星的是A.哈雷彗星 B.月球 C.冥王星 D.海王星【答案】D【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解答】太阳系中已知有八颗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海王星属于行星。故答案为:D。4.(2025七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液体药品的观察、取用和加热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药品气味 B.取液体药品C.加热液体药品 D.熄灭酒精灯【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闻气体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故答案为:A。5.(2025七上·拱墅期末)下列测量会引起结果偏大的是A.用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离开被测热水读数B.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中央最低处读数C.用体温计测人体温度时,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D.用皮尺测跳远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读数【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不得离开被测液体再读数;(2)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3)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特别细且略有弯曲的缩口,使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在此处断开,保留人体的温度值;(4)皮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不能用力拉伸,否则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解答】A、使用温度计时,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不得离开被测液体再读数,若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时,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B、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中央最低处读数,测量结果偏大,故B符合题意;C、体温计离开被测物体时,液柱在弯曲处断开,保证示数不变,所以,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且读数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皮尺具有弹性,所以当用力拉皮尺时,皮尺的长度会增加,但刻度线的数字没有变化。所以测量结果会比真实值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太阳从“出生”到“死亡”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一颗恒星B.在BC阶段,太阳处于主序星阶段C.在CD阶段,太阳将形成红巨星,亮度会变小D.在DE阶段,太阳将形成白矮星,体积会变大【答案】B【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 1)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 2)约5~10亿年,太阳将形成红巨星。( 3)太阳的最终演化过程为:恒星→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解答】 A、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但它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 —— 猎户座悬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2.6 万光年。所以选项 A错误。B、太阳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稳定发光发热的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在图中 BC 阶段表示太阳的大部分生命历程,这一阶段太阳处于主序星阶段,通过氢核聚变产生能量,维持稳定的状态。所以选项 B正确。C、在 CD 阶段,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随着太阳内部氢燃料的逐渐消耗,太阳核心收缩,外层膨胀,形成红巨星。红巨星的体积非常大,亮度也会变得很大,而不是变小。所以选项 C错误。D、在 DE 阶段,太阳演变为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种高密度的天体,它的体积相对红巨星来说会变得很小,而不是变大。所以选项 D错误。故答案为:B。7.(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槐叶萍,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茎细长,叶舒展于水面上,具有叶脉,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果。槐叶萍属于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解答】由题意知,槐叶萍有真正的根、茎、叶,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属于蕨类植物。故答案为:C。8.(2025七上·拱墅期末)采用“染色排除法”可判断动物细胞是否存活,如用台盼蓝染色剂染色, 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模式图,控制活细胞不被台盼蓝染色剂染色的结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图中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解答】A、①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符合题意。B、②细胞质的流动能促进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C、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不符合题意。D、④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2025七上·拱墅期末)在购买蜜柚时,我们习惯用手掂一掂蜜柚,感受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由此判断蜜柚品质的好坏。就“感受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分析证据 D.得出结论【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购买蜜柚,“用手来掂量一下”,然后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用手来掂量一下”这个环节,根据重量判断蜜柚品质的好坏,类似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证据,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2025七上·拱墅期末)“开普勒—452b”是一颗跟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的类地行星,它环绕着银河系内天鹅座中的一颗恒星运行。如图所示为宇宙的结构层次,开普勒—452b属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解析】【分析】银河系别名银汉、天河、银河、星河、天汉等),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从地球看银河系呈环绕天空的银白色的环带。【解答】由材料可知,“开普勒-452b”是一颗跟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的类地行星,它环绕着银河系内天鹅座中的一颗恒星运行。则“开普勒-452b”属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行星。故答案为:C。11.(2025七上·拱墅期末)南洋红豆杉可用于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但它是濒临灭绝的植物。若要寻找其他能提取紫杉醇的植物,寻找方法最恰当的是,先在与南洋红豆杉A.同属植物中寻找 B.同科植物中寻找C.同目植物中寻找 D.同纲植物中寻找【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解答】解: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四个选项中,属的分类单位最小,故先在同属植物中寻找最合理。故答案为:A。12.(2025七上·拱墅期末)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障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等待传棒运动员交接B.传棒运动员停下后将接力棒交到接棒运动员手中C.传、接棒运动员都奔跑,且保持相对静止D.传、接棒运动员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答案】C【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据此进行解答。【解答】在4×100m接力赛中,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都奔跑,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交接,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故答案为:C。13.(2025七上·拱墅期末)目前,我国许多船只都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员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导航,但用指南针和观星的方法导航仍然是船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说明A.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与人们的需求无关B.技术的发展对提升船只航行安全作用不大C.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导航的技术还不够先进D.现代导航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取代原有技术【答案】D【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根据现代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可知。【解答】A、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的需求。比如人们为了更便捷地出行,发明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为了更高效地通信,发展了移动通信技术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出现也是因为人们对更精准、更可靠导航的需求,所以技术发展与人们的需求密切相关,A选项说法错误。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船只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等功能,大大提升了船只航行的安全性,如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能更准确地确定位置,避免触礁等危险,说其对提升船只航行安全作用不大是错误的,B选项说法错误。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先进,能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C选项说法错误。D、虽然有了先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但指南针和观星等传统导航方法仍作为船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表明现代先进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技术。因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卫星信号受干扰等,传统导航方法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D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14.(2025七上·拱墅期末)2021年,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北迁,沿路的农田和设施受损。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大象建“食堂”,栖息地修复,为群众购买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护野生亚洲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B.保护野生亚洲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C.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D.保护野生动物就必须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答案】D【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解答】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A正确。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B正确。C、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正确。D、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D错误。故答案为:D。15.(2025七上·拱墅期末)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需要体现原有对象的某些本质的特征。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A.鱼的骨骼标本B.光线C.地球仪D.“日心说”示意图【答案】A【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模型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符号代表事物的标志,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人的骨骼标本是真实的人体骨骼,它并非是对认识对象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而是实际的物体,不具备模型体现原有对象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概括特性,不属于模型,故A错误;B、光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特性而引入的模型概念,它是对光这种实际存在但较为抽象的现象进行简化的概括性描述,体现了光传播路径等本质特征,属于模型,故B正确;C、地球仪是对地球的一种模型化展示,它简化地概括了地球的形状、海陆分布等一些本质特征,属于模型,故C正确;D、“日心说”示意图是对“日心说”理论的一种模型化呈现,通过图形等方式简化概括地描述了“日心说”中太阳与其他天体的位置关系等本质特征,属于模型,故D正确;故答案为:A。16.(2025七上·拱墅期末)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工程技术系统中,以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或创造新技术的科学。目前已有长足的发展。(1)如图甲所示为2021年中国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上展览的机器金龙鱼,机器金龙鱼的外形和动作跟真鱼非常相似,如体型都为 ,可减少其在水中的阻力。(2)如图乙所示为2024年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小隼”扑翼飞行器,具有目前同类飞行器中最敏捷、最像鸟类的飞行动作。“小隼”扑翼飞行器能模拟鸟类依靠自身发达的 牵动两翼飞行,并控制两翼在空中做出不同的姿态。(3)机器金龙鱼和“小隼”扑翼飞行器是否属于生物 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1)流线型(2)胸肌(3)不属于,因为它们不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1)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仿生学中对该特点的应用。(2)鸟类飞行的动力来源以及在仿生飞行器中的模拟情况。(3)判断机器金龙鱼和 “小隼” 扑翼飞行器是否属于生物,需要依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解答】(1)鱼类为了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其体型大多呈流线型。机器金龙鱼作为仿生产品,模拟了真鱼的这一外形特征。(2)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收缩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牵动两翼飞行。“小隼” 扑翼飞行器模拟鸟类飞行,依靠的就是对鸟类发达胸肌这一特点的模仿,所以此处应填胸肌。(3)生物具有共同特征,比如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具有应激性等。而机器金龙鱼和 “小隼” 扑翼飞行器只是基于仿生学原理制造的仪器或装置,它们不能进行这些生命活动,不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17.(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示意图。回答问题:(1)若将图示动物中的鸟、兔、鹰分为一类,蝗虫分为另一类,则分类的依据是 。(2)写出此生态系统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 。【答案】(1)体内有无脊椎骨 (或体内有无脊柱,合理即可)(2)牧草→蝗虫→鸟→鹰【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根据一定特征对图示中的动物进行分类,并找出分类依据。(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解答】(1)鸟、兔、鹰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蝗虫体内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将它们分为两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椎骨(或体内有无脊柱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牧草。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要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的消费者。“牧草→蝗虫→鸟→鹰” 这条食物链包含了生产者牧草,初级消费者蝗虫,次级消费者鸟,三级消费者鹰,相比其他可能的食物链,包含的生物种类更多。18.(2025七上·拱墅期末)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经过9小时的出舱活动,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同时也刷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1)高速飞行的空间碎片如果撞击到空间站上,可能会对空间站造成严重的损坏。原因是它具有很大的 能, 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可有效保护空间站。(2)如图所示,搭乘机械臂的航天员A 已为空间站安装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B正在出舱。若此时,以空间站为参照物,保持静止的是 (选填“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B”或“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和航天员B”)。【答案】(1)机械(2)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知识点】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动能。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1)高速飞行的空间碎片如果撞击到空间站上,可能会对空间站造成严重的损坏。原因是它具有很大的动能,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可有效保护空间站。(2)如图所示,搭乘机械臂的航天员A已为空间站安装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B正在出舱。若此时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空间碎片防护装置是静止的。19.(2025七上·拱墅期末)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消息,2024年1月1日太阳爆发了一个X5.0级耀斑,刷新了第25太阳活动周最大耀斑的纪录。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观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地观测记录了这次爆发。(1)2024年是太阳活动峰年,有可能导致太阳耀斑多次高等级爆发,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层。(2)若遇到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夸父一号”便能观测到一个黑点从太阳表面掠过,即“凌日”现象。会导致“凌日”现象的行星有 。【答案】(1)色球(2)水星、金星【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1)耀斑是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2)凌日现象只能发生在地球以内的行星。【解答】(1)太阳活动包括太阳风、耀斑、黑子等,耀斑发生在太阳外部结构的的色球层。(2)凌日现象是指内行星(水星和金星)在绕太阳运行过程中,当它们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内行星遮挡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一个缓慢移动的小黑点,导致“凌日”现象的行星有水星和金星,因为水星和金星离太阳近。20.(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用气球充气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星系运动的特点。实验中,模拟星系的圆形小纸片彼此后退,由此可推知宇宙在膨胀,且膨胀 (选填“有”或“没有”)中心;这种研究方法为 (选填“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或“转换法”)。【答案】没有;类比法【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由“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可知宇宙的变化;(2)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地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且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解答】由题意可知,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两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说明宇宙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将宇宙的膨胀类比为气球的膨胀,星系之间距离的增大,类比与气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此处采用的实验方法为类比法。21.(2025七上·拱墅期末) 物体A、B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如图甲、乙分别描述了物体A、B的运动情况。分析图像信息,回答问题:(1)在0~2s时段, 物体 (选填“A”“B” 或“A和B”) 做匀速直线运动。(2)运动2s后, A 和B相距 m。【答案】(1)A和B(2)2【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根据甲、乙的图像特点分析甲、乙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B物体的速度,由图乙可直接读出A物体的速度;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通过的路程。【解答】由图知,B物体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A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1)在0~2s时段,物体A和B做匀速直线运动。(2)运动2s后,A物体运动的路程为s=vt=3m/s×2s=6m,B物体运动4m,A和B相距Δs=6m-4m=2m。22.(2025七上·拱墅期末)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飞船将一个生活着4条斑马鱼和4克金鱼藻的“太空鱼缸”(如图所示)送往了我国空间站,用于开展我国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该研究持续了半年时间。(1)“太空鱼缸”属于生态系统,其中影响斑马鱼生活的光、 温度、氧气、水、金鱼藻等因素统称为 (选填“生态”“非生物”或“生物”)因素。(2)开始时,在微重力下,斑马鱼出现腹背颠倒、旋转、转圈等异常情况; 一段时间后,斑马鱼依靠鳍的协调配合,找到了适合的运动方式。此现象说明 。【答案】(1)生态(2)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也能适应环境【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因此,密闭生态系统——太空鱼缸中影响斑马鱼生活的光、温度、氧气、水、金鱼藻等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开始时,在微重力下,斑马鱼出现腹背颠倒、旋转、转圈等异常情况;一段时间后,斑马鱼依靠鳍的协调配合,找到了适合的运动方式。此现象说明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23.(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参加了“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活动。在饲养斑马鱼的过程中,小乐发现斑马鱼有时会浮上水面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斑马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她将18条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当的斑马鱼均分为3组,按表中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探究。组别 溶氧量(毫克/升)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 “浮头”现象第1次统计 第2次统计 第3次统计①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条斑马鱼一直“浮头”②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6条斑马鱼偶尔“浮头”③ 8 待填 58 59 60 6条斑马鱼都不“浮头”(1)补全组别③的培养环境。 (2)小乐将表格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X” 的数值为 。(3)根据探究结果可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溶氧量降低,呼吸频率加快。据此推断,引起鱼“浮头”可能原因是 。(4)为了解决斑马鱼“浮头”的问题,在饲养斑马鱼时,改进的措施是 。(写出1点)【答案】(1)隔夜自来水(2)76(3)水体中溶氧量低(4)增加水生植物、增加气泵给水中充入空气(或氧气)【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解答】(1)这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溶氧量对斑马鱼 “浮头” 现象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溶氧量外,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已知①②组的培养环境都是隔夜自来水,所以为保证单一变量,组别③的培养环境也应为隔夜自来水。(2)图中展示的是不同溶氧量下斑马鱼呼吸频率的柱状图,需要根据表格中②组的呼吸频率数据来确定 “X” 的值。②组呼吸频率第 1 次统计为 76、第 2 次统计为 78、第 3 次统计为 74,计算这三次统计数据的平均值:,所以图中 “X” 的数值为 76。(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溶氧量低时斑马鱼呼吸频率加快且容易出现 “浮头” 现象,所以引起鱼 “浮头” 可能原因是水体中溶氧量低。(4)增加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增加水中溶氧量;增加气泵给水中充入空气(或氧气),也能直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从而解决斑马鱼 “浮头” 问题。24.(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开展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探究实践活动。回答问题:(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甲所示为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写图中序号)。为避免出现气泡,⑤的规范操作为 。(2)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乙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写图中序号)。(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如图丙所示为细胞模型制作方案,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需要的材料是 (填写图中序号)。【答案】(1)①③②⑤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2)④①③②(3)①④⑤【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解答】(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①滴、③刮、②涂、⑤盖、④染、吸。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②⑤④。为避免出现气泡,⑤盖的规范操作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④对光→①放玻片标本→③向下转动镜筒→②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3)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需要的材料是①④⑤。25.(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自制如图甲所示的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制作过程:准备两个两端开口且可套在一起的不透明纸盒,将外盒的前端蒙一张中心带小孔的黑纸,内盒的前端蒙一张半透明纸。然后将内盒塞入外盒(内盒在外盒中可自由推拉)。探究过程:(1)小乐用针孔照相机观察蜡烛,半透明纸上会呈现蜡烛的倒像,在图乙中作出蜡烛(用箭头AB表示)所成像的光路图。(2)小乐保持蜡烛、外盒不动,只将内盒向外拉,半透明纸上蜡烛的像将 (填写像的大小和亮暗的变化情况)。【答案】(1)(2)变大、变暗【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半透明纸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从物体的不同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在另一侧成像。【解答】(1)从蜡烛的端点点出发,画两条光线,一条光线沿直线通过小孔,另一条光线也沿直线通过小孔,这两条光线会在半透明纸上相交于一点,该点就是点的像。同样的方法,从蜡烛的端点点出发,画两条光线通过小孔,在半透明纸上相交于一点,得到点的像。连接和,就得到了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倒立的像。(2)像变大的原因:当保持蜡烛、外盒不动,只将内盒向外拉时,相当于像距增大。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所以半透明纸上蜡烛的像会变大。像变暗的原因: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的总量是一定的,当像变大时,这些光会分散在更大的面积上,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减少,所以像会变暗。26.(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小乐用玻璃药瓶、透明吸管、滴有红墨水的水等自制的三支温度计①②③其中③的玻璃药瓶最大,①②的玻璃药瓶相同;②的透明吸管内径最大,①③的透明吸管内径相同。回答问题:(1)若①②③最初液面高度相同, 则 (选填“①”“②”或“③”)的测量精度最高。(2)为了给③标定温度值,小乐将③分别放入40℃和10℃的水中,待液面静止后,标出红色液柱到达的位置并记作A和B,如图乙所示。若小乐要在透明吸管上标出70℃的刻度,则正确的操作是 。【答案】(1)③(2)用刻度尺测量出AB之间的长度l,然后在透明吸管上以A为起点,向上测量出与相同的长度l,并标记为C,则C为透明吸管上70℃的刻度【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自制温度计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需根据玻璃药瓶大小和吸管内径情况判断测量精度。(2)本题要求根据已有的 40℃和 10℃的刻度标记,确定 70℃刻度的操作方法,需利用温度差和刻度间距离的关系。【解答】(1)对于自制温度计,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药瓶容积越大,液体膨胀或收缩的体积越大;吸管内径越细,相同体积变化时,液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越大,测量精度就越高。③的玻璃药瓶最大,①③的透明吸管内径相同,且②的透明吸管内径比①大,所以③的测量精度最高。(2)从 10℃到 40℃,温度升高了30℃,对应的液柱高度差为 AB 之间的长度 l 。从 40℃到 70℃,温度升高了30℃,温度变化量相同,在吸管上液柱升高的高度也应相同。所以用刻度尺测量出 AB 之间的长度 l,然后在透明吸管上以 A 为起点,向上测量出与 l 相同的长度并标记为 C,则 C 为透明吸管上 70℃的刻度。27.(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观察到从课桌上滑落的橡皮、纸片等不同物体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不同,由此现象引发了她的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在空气中,物体由相同高度静止开始下落,落到地面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①与物体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②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制订计划和搜集证据:①如图所示,小乐将两张相同的圆纸片,剪下大小不等的扇形,然后将留下的部分做成A、B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剪下的扇形纸片分别揉成C、D两个纸团②在完成纸锥及纸团的制作后,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获得了如表所示数据。序号 纸锥 下落高度/m 纸锥内纸团情况 下落时间/s1 A 5.55 纸团C放入纸锥A 4.52 B 5.55 纸团D放入纸锥B 2.03 B 5.55 纸锥内未放入纸团 3.1(1)分析证据和得出结论:①比较表中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②比较表中序号为2、3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 有关。(2)表达交流:为了避免风的影响,小乐在教学楼大厅内进行了上述实验;另外她还尽可能地提高下落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1)1、2;纸锥的质量(2)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要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刻度尺测出通过的距离、利用秒表测出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它们速度的大小,在进行比较。(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时,应控制其他两个因素不变。【解答】(1)①分析可知,1 和 2 两组实验中,下落高度都是 5.55m,纸锥内分别放入纸团 C 和纸团 D(可认为质量因素在这两组对比中不是关键差异因素),而纸锥 A 和 B 是由相同圆纸片剪下不同大小扇形制作而成,锥角不同,即下落方向上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同,且下落时间 4.5s 和 2.0s 不同,所以比较表中序号为 1、2 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②观察序号 2 和 3 的两组数据,纸锥都是 B,下落高度都是 5.55m,唯一的区别是 2 中纸锥内放入纸团 D,3 中纸锥内未放入纸团,导致质量不同,下落时间 2.0s 和 3.1s 也不同,所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的质量有关。(2)在测量纸锥下落时间的实验中,时间测量的误差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下落高度较小时,纸锥下落时间较短,测量时间时误差相对较大。小乐尽可能地提高下落高度,这样纸锥下落的时间会增大,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如秒表等)测量时间时,相对误差就会减小,便于更准确地测量时间,从而减小实验误差。28.(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在调查校园植物时,发现校园里有水杉、香樟、悬铃木、紫荆和月季等植物。小乐对这五种植物进行了观察、记录,并编制了二歧分类检索表(如表所示)。(1)如图所示,香樟为高大乔木,树冠不呈尖溶形,叶缘无锯齿,开黄绿色花且有特殊的香气。则香樟与 (选填“水杉”或“月季”)的亲缘关系更近。(2)二歧分类检索表中1a的信息为 香樟对应表中的 (填写字母)。【答案】(1)月季(2)高大乔木;S【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水杉属于裸子植物,香樟、悬铃木、紫荆和月季属于被子植物。【解答】(1)香樟有花,属于被子植物,水杉属于裸子植物,月季属于被子植物,因此,香樟与月季的亲缘关系更近。(2)植物根据茎的形态分为乔木和灌木。1b为短小灌木,1a为高大乔木,香樟主干发达,属于乔木,叶呈卵状椭圆形,叶缘无锯齿,因此位于二歧分类检索表中S位置。29.(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修正带,标明其带芯纸的长度为30m。小乐拟通过测量来检测带芯纸的实际长度是否为30m。考虑到带芯纸很长,不便将其全部放出拉直测量,于是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操作:(1)小乐用刻度尺测量如图乙所示的带芯圈的内、外半径;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若带芯纸的宽度为s,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 。 (用R、r和s 表示)(2)接着,小乐拉出部分的带芯纸拟用累积法测其厚度,则具体操作是 ;若带芯纸的厚度为d, 整卷带芯纸的长度为L, 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sdL。(3)由(1)(2)中带芯纸总体积V的两个表达式,整理得到带芯纸的长度L= 。【答案】(1)π (R2-r2) s(2)将带芯纸叠为10层, 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3)【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利用体积公式可以求得带芯纸的厚度,计算修正带带芯纸的总长度。【解答】 (1)小乐用刻度尺测量如图乙所示的带芯圈的内、外半径;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若带芯纸的宽度为s,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 π(R2-r2)s。(2)接着,小乐拉出部分的带芯纸拟用累积法测其厚度,则具体操作是将带芯纸紧密折叠10层,用刻度尺测出其总厚度;若带芯纸的厚度为d,整卷带芯纸的长度为L,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sdL。(3)由(1)(2)中带芯纸总体积V的两个表达式,整理得到:Ld=π(R2-r2),则带芯纸的长度。30.(2025七上·拱墅期末)当某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发现前方有“区间测速及限速牌”,如图所示。若该货车从“区间测速”起点开始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0.2h,然后以70km/h的速度行驶到“区间测速”终点。(1)在上述过程中,该货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通过计算并说明,在此“区间测速”路段,该货车是否超速 【答案】(1)解: 根据题意, 由速度公式v=s/t, 可得s= vt,该货车在 0.2h内通过的路程为: s1=v1t1=90km/h×0.2h=18km(2)以 7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为: s2=s-s1=39km-18km=21km,根据题意, 由速度公式v=s/t, 可得 t=s/v,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为: tz=s2/v2=21km/70km/h=0.3h,在此区间测速路段的总时间为: t=t1+t2=0.2h+0.3h=0.5h,在此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v=s/t=39km/0.5h=78km/h, 故该货车没有超速。【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2)根据该区间的路程和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求出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根据计算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总时间,再求出汽车在测速区间的总时间,根据计算出从区间测速起点到终点的平均速度,然后与80km/h比较即可判断。【解答】 (1)根据可得,该货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s1=v1t1=90km/h×0.2h=18km;31.(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设计并制作了一款保温杯垫,实践步骤包括:a.制作保温杯垫,编写使用说明书;b.收集信息,选择合适的保温杯垫材料和制作工具,绘制草图;c.发布保温杯垫;d.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e.对保温杯垫进行测试,并结合评价量表打分;f.了解已有的保温杯垫加热方式,明确保温杯垫的验收标准。(1)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如下: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则小乐实践步骤的顺序为 (按序填写字母)。(2)为了使保温杯垫适用于更多水杯的保温,步骤b中应收集的信息有 (写出1点)。(3)小乐选择了用电加热的方式制作保温杯垫,并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回答问题: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材料 易得且环保 易得、不环保 待填①保温效果 最高保温温度在50℃以上 最高保温温度在30℃~50℃之间 最高保温温度在30℃以下智能化 可连续调节保温温度 可调节保温温度但不连续 无法调节保温温度待填② 补全保温杯垫评价量表。 。(4)针对保温杯垫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 。【答案】(1)fbaedc(2)常见不同水杯的尺寸和材料(合理即可)(3)不易得且不环保(4)耗电情况 (合理即可,如节能性、安全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前期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相关的信息,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制作成文本或图表;设计方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方案筛选,分析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筛选出最佳方案;设计制作,根据筛选出的最佳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改进,对设计制作出的模型或原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反思并改进模型或原型;展示交流,对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交流。【解答】(1)工程实践步骤顺序:首先要“了解已有的保温杯垫加热方式,明确保温杯垫的验收标准”,这属于明确问题。接着“收集信息,选择合适的保温杯垫材料和制作工具,绘制草图”,这是设计方案。然后“制作保温杯垫,编写使用说明书”,这是实施计划。之后“对保温杯垫进行测试,并结合评价量表打分”以及“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属于检验作品和改进完善。最后“发布保温杯垫”属于发布成果。故答案为:f b a e d c。(2)为了使保温杯垫适用于更多水杯的保温,在收集信息时可以收集不同水杯的底部尺寸范围等信息,这样可以根据不同水杯尺寸来设计合适的保温杯垫,使其适用性更广。(3)①补全保温杯垫评价量表:能耗方面:优秀:低能耗,在相同的保温时长和温度条件下,消耗电量少。合格:中等能耗,电量消耗处于一般水平。不合格:高能耗,相比同类型产品电量消耗明显偏高。安全性方面:优秀:具备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如过热保护、漏电保护等,安全性能高。合格:有基本的安全防护,能满足日常使用安全需求。不合格:安全防护措施少,存在安全隐患。②针对保温杯垫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新的评价指标:加热速度:优秀:能在短时间内(如5分钟内)将杯垫温度快速提升到设定温度范围(如从室温提升到50℃以上);合格:能在一定时间内(如5-10分钟)将杯垫温度提升到设定温度范围(如30℃-50℃);不合格:需要较长时间(1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设定温度范围。温度均匀性:优秀:杯垫表面各点温度均匀,温差在±2℃以内。合格:杯垫表面温度基本均匀,温差在±5℃以内。不合格:杯垫表面温度不均匀,温差超过±5℃。32.(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拟通过制作和使用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来研究日食。实践1: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1)如图甲所示为小乐设计的三球运动演示模型的外啮合型齿轮传动装置示意图(俯视图),每个齿轮下的数字为该齿轮的齿数。A点为固定如图乙所示的太阳模型的位置,B点为固定如图丙所示的地球和月球模型的位置。已知:①外啮合型齿轮传动装置:齿轮转过圈数与齿数成反比,相连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②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模拟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比为12:1。试从模拟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比,地球、月球公转方向等角度对该传动装置进行评价。 (2)实践2:使用三球运动演示模型研究日食小乐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制作了三球运动演示模型,当三球运动到如图丁所示位置时,地球模型上的C 区域可观察到 (选填“日全食”“日偏食”或“日环食”)。如图戊所示为太阳模型被月球模型遮掩过程中拍摄的三张照片,则按遮掩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答案】(1)该传动装置可模拟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比为12:1,但会出现地球公转和月球公转方向相反的问题(2)日全食;③①②【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1)地球和月球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月球公转周期为一个月。(2)日食是当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导致地球上的某些地区看不到太阳或只看到残缺的太阳,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解答】(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外啮合型齿轮传动装置的齿轮转过圈数与齿数成反比,且相连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齿轮A和齿轮B的转速比为12:1,符合模拟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比;但是,由于相连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地球模型和月球模型的公转方向相反,不符合实际。(2)当地球模型上的C区域可观察到日食时,太阳光完全被月球阻挡,可以判断出是日全食;根据太阳模型被月球模型遮掩过程中拍摄的三张照片,可以判断出遮掩的先后顺序。根据照片中太阳被遮掩的部分,可以判断出遮掩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②。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