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复习与提高——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复习与提高——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复习与提高——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
【教材课后习题】
1.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器壁是否还有压强?为什么?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如图,某自动洗衣机洗衣缸的下部与一控水装置的竖直均匀细管相通,细管的上部封闭,并和一压力传感器相接。洗衣缸进水时,细管中的空气被水封闭,随着洗衣缸中水面的升高,细管中的空气被压缩,当细管中空气压强达到一定数值时,压力传感器使进水阀门关闭,达到自动控水的目的。假设刚进水时细管被封闭的空气柱长度为50 cm,当空气柱被压缩到48 cm时压力传感器使洗衣机停止进水,此时洗衣缸内水位有多高?大气压取,g取。
3.今有一质量为m的汽缸,用活塞封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汽缸水平横放时,汽缸内空气柱长为(图甲),现把活塞按如图乙那样悬挂,汽缸悬在空中保持静止。求此时汽缸内空气柱长度为多少?已知大气压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它与汽缸之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气体温度保持不变。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过程为等压变化,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状态A的体积V为,状态A的温度,与状态C的温度相同,都为300 K,状态B的温度为400 K。
(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说明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5.有一教室,上午8时温度为17 ℃,下午2时的温度为27 ℃,假定大气压无变化,则下午2时与上午8时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的比值为多大?
6.在一次科技活动上,胡老师表演了一个“马德堡半球实验”他先取出两个在碗底各焊接了铁钩的不锈钢碗,在一个碗里烧了一些纸,然后迅速把另一个碗扣上,再在碗的外面浇水,使其冷却到环境温度。用两段绳子分别钩着铁钩朝相反的方向拉,试图把两个碗拉开(如图)。当两边的人各增加到5人时,才把碗拉开。已知碗口的直径为20 cm,环境温度为15 ℃,实验过程中碗不变形,也不漏气,设每人平均用力为200 N。请你估算一下,两个不锈钢碗刚被扣上时,里面空气的温度是多少?
7.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两个状态变化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和C。已知状态A的温度为300 K,求状态C的温度。
8.菜农在一种蔬菜完全收割之后往往会将地翻松,在适合的时节再种植新的蔬菜。据菜农说,翻松的土层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散失,这是什么道理?
9.有人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量气体,与A相连的B管插在水银槽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x即可反映泡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并可由B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设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略去不计。
(1)在标准大气压下对B管进行温度刻度标注(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 c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当温度为27 ℃时,管内水银面高度为16 cm,此高度即为27 ℃的刻度线。问t为-3 ℃的刻度线在x为多少厘米处?
(2)如果对以上B管标注27 ℃刻度线时,环境真实压强比标准大气压小(例如在高山上实验),但实验者当成了标准大气压来设计。若此温度计显示为“-3 ℃”,则显示温度比实际温度高还是低?为什么?认为环境大气压没有随温度变化。
10.超市中有一种“强力吸盘挂钩”如图所示。图是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使用时,按住锁扣把吸盘紧压在墙上(图甲),吸盘中的空气被挤出一部分。然后要把锁扣扳下(图乙),让锁扣以盘盖为依托把吸盘向外拉出。在拉起吸盘的同时,锁扣对盘盖施加压力,致使盘盖以很大的压力压住吸盘。为什么锁扣扳下后,盘盖对吸盘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11.为了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而又不便浸入液体的固体体积,可用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操作步骤和实验数据如下。
a.打开阀门K,使管A、容器C、容器B和大气相通。上下移动D,使左侧水银面到达刻度n的位置。
b.关闭K,向上举D,使左侧水银面达到刻度m的位置。这时测得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19.0 cm。
c.打开K,把被测固体放入C中,上下移动D,使左侧水银面重新到达位置n,然后关闭K。
d.向上举D,使左侧水银面重新到达刻度m处,这时测得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20.6 cm。已知容器C和管A的总体积为,求被测固体的体积。
12.汽车行驶时轮胎的胎压太高或太低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已知某型号轮胎能在-40~100 ℃温度下正常工作,为使轮胎在此温度范围内工作时的最高胎压不超过,最低胎压不低于。设轮胎容积不变,若在温度t为20 ℃时给该轮胎充气,充气后的胎压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合适?
13.图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图像。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是。请你建立一个坐标系,并在该坐标系中,作出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图像,并标出A、B、C的坐标值。
14.细长玻璃管用长为6.8 cm的水银柱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当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放置时,空气柱长度为33 cm;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空气柱长度为30 cm。求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空气柱的长度。
15.把上端A封闭、下端B开口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放掉适当的空气后放手,让玻璃管竖直地浮在水中,A端露出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玻璃管往下压一点,放手后玻璃管会返回原来的平衡位置,请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见解析
解析:还有压强存在,因为气体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对器壁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作用。在失重的情况下,分子的运动不停息,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不为零。
2.答案:0.44 m
解析:对于封闭在细管中的空气,由玻意耳定律得
已知
代入数据得
设此时U形管内水面高度差为,

代入数据得。
设洗衣缸内水位高为h,则有。
3.答案:
解析:设悬挂时空气柱长为,选取汽缸内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气体发生等温变化
初始状态:
对汽缸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得
整理得
末状态:
由玻意耳定律知,
由以上各式得。
4.答案:(1)
(2)见解析
解析:(1)由的过程为等压变化
由盖-吕萨克定律
代入数据整理得
(2)由的过程为等容变化
由查理定律得
所以
即C状态气体压强较小
影响气体压强的微观因素:①分子的平均动能;②气体密度。由体积不变,气体密度不变,但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变小。
5.答案:
解析:以上午8时教室内空气为研究对象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如图所示。
代入数据得
所以下午2时与上午8时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6.答案:149 ℃
解析:对不锈钢碗的拉力
以不锈钢碗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气体发生等容变化。
由查理定律
代入数据整理得
即。
7.答案:270 K
解析:由图可设A状态气体体积为
则B状态和C状态气体体积为
A状态气体压强为,则B和C状态气体压强分别为和。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解得。
8.答案:见解析
解析:土壤中存在很多的毛细管,通过翻松土层,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从而保存土壤中的水分,不会散失。
9.答案:(1)22 cm
(2)见解析
解析:(1)因为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略去不计,所以认为气体发生等容变化。
对管内高出水银槽液面的水银柱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
整理得
初状态:
末状态:
由查理定律得
所以

所以,
即刻度线在22 cm处。
(2)显示温度比实际温度高
显示为-3 ℃时压强
实际的压强
由查理定律
所以
因为
所以
即显示温度比实际温度高。
10.答案:见解析
解析:以吸盘内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锁扣向外拉出,使吸盘内空气的体积变大,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里面气体的压强变小,导致大气压大于里面气体的压强,所以盘盖对吸盘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11.答案:
解析:设大气压为,被测固体体积为,容器C和管A的总体积为V,B中气体体积为。
对封闭气体分析,未放入固体时:
初状态
末状态
由玻意耳定律得①
放入固体后:初状态
末状态
由玻意耳定律得②
由①②式整理可得。
12.答案:
解析:轮胎容积是不变的,所以轮胎内的气体做等容变化
设在时,充气后的最小胎压为,最大胎压为
则当时,胎压为
由查理定律得

计算可得
当时
胎压为
由查理定律得

计算可得
所以在温度t为20 ℃时给该轮胎充气,充气后的胎压在范围内比较合适。
13.答案:见解析
解析:A状态:
为等压变化,B状态:
由,由盖-吕萨克定律
所以
为等容变化,C状态:
由,由查理定律得
所以
则图像如图所示
14.答案:27.5 m
解析:设大气压强为,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
状态1:
状态2:
状态3:
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解得。
15.答案:见解析
解析:A端露出在水面上,且玻璃管竖直浮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
则管内气体压强
将玻璃管往下压一点,则气体体积减小,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变大,放手后要恢复原气压,所以玻璃管将向上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