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经济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军事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知识清单】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内容(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3.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二、开国大典1.概况: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三、西藏和平解放1.经过: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考点2:抗美援朝1.原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经过:(1)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5.英雄人物(1)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2)邱少云:在大火中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6.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7.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考点3:土地改革1.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直接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时间:1950—1952年3.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5.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典型例题】1.[2024年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运动,旨在( )A.巩固新生政权 B.实施“一五”计划C.调整生产关系 D.推进民主政治2.[2024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歌词蕴含着历史信息。下列最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歌词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D.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3.[2024年四川中考真题]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指(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B.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C.掀起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D.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经费,与民国时期水利经费最多一年相比,1950年为其18倍,1951年为42倍,1952年相当于52倍,三年中完成的土石方量相当于挖掘23条苏伊士运河。这三年的水利建设( )A.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B.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5.[2024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根据形势变化,1950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中央对我国财经工作方针作了及时调整:战争的支出第一,维持市场的支出第二,带投资性的支出第三,这里的“形势变化”主要是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经济恢复工作完成C.朝鲜内战爆发 D.土地改革取得成效6.[2024年山东潍坊中考真题]胶济铁路曾先后被德国和日本攫取,直到1949年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怀抱。其命运表明( )A.民族独立是维护主权的前提 B.民族民主革命进程艰难曲折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D.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手段7.[2024年四川广元中考真题]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8.[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冉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抗倭战争】材料一:嘉靖中叶,倭患已蔓延东南数省,烧杀抢掠,造成巨大损失,戚继光奉调至东南平倭,在浙江招募农民、矿夫等组成一支新军,严加调练,时称“戚家军”。——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近代——抗日战争】材料二:据统计,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战绩:毙伤日军520463人,毙伤伪军490130人;俘虏日军6213人,俘虏伪军512933人;投降反正的日军为746人,伪军为183632人;与日、伪军作战总次数为125165次,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中国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名家史学精讲——中国共产党历史》【现代——抗美援朝战争】材料三:正当全国人民集中力量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时候,新中国又面临着外部侵略的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倭战争的性质及其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与抗倭战争在性质上的不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相同的国际影响。【模拟训练】1.“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下图是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反映的是(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3.“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4.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村中90%的农民都参加了农民协会、民兵组织、妇女联合会和青年联合会。过去农村是地主的天下,现在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地主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这说明土地改革( )A.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重要条件 B.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C.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地位 D.确立了国家土地公有制5.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对于一个向来被视为一盘散沙的农业大国来说,其意义尤为重大……农民取得了土地,党取得了农民”。该历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6.到1952年底,我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带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C.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 D.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8.下为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 )①自50年代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②“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③“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系中国制造④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以及解析【典型例题】1.答案:A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最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歌词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B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排除A项;C项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排除C项;D项出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及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排除A项;1958年我国掀起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B。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经费,与民国时期水利经费最多一年相比,1950年为其18倍,1951年为42倍,1952年相当于52倍,三年中完成的土石方量相当于挖掘23条苏伊士运河。这三年的水利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利建设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防止了水旱灾害的发生,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C项正确;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是为巩固政权的政治斗争,与水利建设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国内的水利设施建设和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高潮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是从1955年开始的,与水利工程的建设无关,与题干时间信息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50年11月”“战争的支出第一”及所学知识,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C项正确;西藏以和平方式解放,不需要扩大战争支出,排除A项;1952年底,我国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与战争支出第一不符,排除B项;土地改革与战争支出第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C。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胶济铁路在近代史上被德国和日本控制,这正是因为中国在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恢复,胶济铁路才得以真正回归。这充分说明了民族独立对于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A项正确;“民族民主革命进程艰难曲折”没有直接回应题目中关于胶济铁路的具体问题。题目更侧重于胶济铁路的命运与民族独立之间的关系,而非革命进程的曲折性,排除B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虽然表达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但与题目中关于胶济铁路的历史变迁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手段”这一选项确实揭示了列强侵华的一种手段,并没有直接解释为何胶济铁路会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归,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及发展。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打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勇气概,震慑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为新中国赢得了长期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由此可见,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正确;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打开全新外交局面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8.答案:(1)性质:反侵略战争。依据:戚继光抗击的是进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倭寇,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的战争。(2)不同: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为实现民族独立进行的一场全面性的反侵略战争,主要针对的是日本的侵略暴行;抗倭战争是针对侵犯中国东南沿海倭寇进行的反侵略战争,规模上和影响上远低于抗日战争。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3)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为国内建设赢得了良好的环境。解析:(1)据材料一“嘉靖中叶,倭患已蔓延东南数省,烧杀抢掠,造成巨大损失。戚继光奉调至东南平倭”可知,戚继光抗倭的性质属于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抗击的是进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倭寇,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的战争。(2)据材料二“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战绩:毙伤日军520463人,毙伤伪军490130人;俘虏日军6213人,俘虏伪军512933人;投降反正的日军为746人,伪军为183632人;与日、伪军作战总次数为125165次”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为实现民族独立进行的一场全面性的反侵略战争,主要针对的是日本的侵略暴行;抗倭战争是针对侵犯中国东南沿海倭寇进行的反侵略战争,规模上和影响上远低于抗日战争。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中国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3)据材料二“据统计,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战绩:毙伤日军520463人,毙伤伪军490130人;俘虏日军6213人,俘虏伪军512933人;投降反正的日军为746人,伪军为183632人;与日、伪军作战总次数为125165次。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中国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材料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可知,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为国内建设赢得了良好的环境。【模拟训练】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深刻的社会大变动”“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土地改革运动。故选A。2.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土地改革的开展都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D项正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是抗美援朝,排除A项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有关,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C项。故选:D。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侵略者打到鸭绿江边,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所以,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AD项表述错误;B项是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对我国产生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C解析:A.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重要条件是土地改革的作用,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B.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C.根据题干“农村中90%的农民都参加了农民协会、民兵组织、妇女联合会和青年联合会。过去农村是地主的天下,现在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地主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组织,说明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地位,C项正确。D.土地改革仍然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5.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对于一个向来被视为一盘散沙的农业大国来说,其意义尤为重大。农民取得了土地,党取得了农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的事件是土地改革,所以B项正确。A项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与题意无关,应排除;C项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矛盾,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故选:B。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B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A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排除D项。故选:B。7.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抗美援朝没有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没有体现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没有体现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说法明显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说法片面,故排除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