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二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十二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政治 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并率领红军顺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经济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思想 中国共产党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知识清单】
考点1:北伐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时间:1924年1月—1927年7月
2.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目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4.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二、创办黄埔军校
1.概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路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2.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三、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时间:1926年7月。
3.先锋:第四军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4.主战场(战役):湖南战场、湖北战场(汀泗桥、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5.成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6.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
7.意义:
(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促使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四、国民革命的失败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3)统一全国:1928年,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2)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抵抗。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4)教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考点2: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
1.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人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2)内容: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在攻打城市时遭遇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4.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三、工农武装割据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发展:
(1)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2)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考点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3.路线:从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向贵州进军,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二、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意义
(1)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终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重难点易混易错】
1.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出一条革命新道路。这条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更喜氓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与长征中的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有关。
(3)“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新局面”是指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典型例题】
1.[2024年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探索了武装革命的新道路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国民革命运动 B.秋收起义 C.人民解放战争 D.南昌起义
3.[2024年黑龙江中考真题]1927年8月1日,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该起义是(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4.[2024年吉林中考真题]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 )
A.上海 B.瑞金 C.井冈山 D.延安
5.[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井冈山被誉为“革命的灯塔”,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 )
A.确立建党建军原则 B.始创人民军队
C.开辟正确革命道路 D.发动秋收起义
6.[2024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序幕的事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赣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陕甘革的根据地的创建 D.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模拟训练】
1.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发言并指出:共产党员的加入,是为贡献于国民革命事业而来的。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工人运动的高涨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的爆发
2.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3.由于秋收起义作战失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弃了革命,为此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体现的精神是( )
A.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举国同心、尊重科学 D.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4.“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这首朱德创作的诗歌反映了(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城市暴动,夺取政权 D.战略转移,长征胜利
5.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建立和巩固了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C.在革命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6.有学者认为,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长征( )
A.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答案以及解析
【典型例题】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项正确;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项;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并不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解析:据题干“井冈山被誉为‘革命的灯塔’”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多次攻打长沙失败,在分析城市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转向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革命根据地如星星之火之势如火如荼地创立起来,成功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C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1927年,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内的反动势力背叛革命,为了挽救革命,消除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召开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与题意中的“井冈山”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A
【模拟训练】
1.答案:B
解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故B符合题意;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与工人运动的高涨、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爆发无关,排除ACD。故选:B。
2.答案:B
解析: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B项正确;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黄埔军校培养了军事和政治人才,与社会习俗变革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
3.答案:A
解析:据题干“由于秋收起义作战失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弃了革命,为此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可知,这体现的精神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的精神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B;题干材料体现的精神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是举国同心、尊重科学,排除C;题干材料体现的精神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是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排除D。故选:A。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井冈山会师。根据“革命雄师会井冈”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星星之火”影响其他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最终形成“燎原”之势。故选A。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可知,中国在照搬俄国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受挫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C项正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并非中国找到正确革命道路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1924到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建立了民主革命统一战线,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是在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过程中,排除B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可知,材料的核心意思是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革命形势好转,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D项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