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1课课题: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单元课文是三首古诗和三篇名家作品,主题和内容都与童年生活有关。习作内容与单元教学的关系相对密切,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这是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的,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要求则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即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限定了选材范围:成长过程中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某一时刻、某一件事。“那一刻”三字,凸显了习作的要求——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具体情形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也是本次习作的重难点。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②语言运用: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③思维能力: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④审美创造: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重、难点: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活动流程: 活动导入:成长是跌跌撞撞还依然向前的勇气;成长是历经磨难却心怀感恩的沉着;成长是经历失败还傲然挺立的霸气; 成长就是面对困难却坦然微笑的信心。今天,我们来写写成长中的故事。 第一站:子任务之二:记录童年故事 (活动三:记下我长大的那一刻)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一:打开回忆,谈论成长引导回忆:引导回忆:同学们,翻开记忆的相册,成长的日子历历在目 2.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1.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2.观看图片,引发交流: 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活动意图:利用几组学生视频导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同时让学生感受成长、感受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多彩的回忆,为下面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做好铺垫。活动二:感悟成长,启发思路1.出示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我”在哪一刻觉得自己长大了? 2.“长大”指的是什么? 点拨:人在经历某件事的过程中,在某一刻被触动了,明白了某个道理,从而获得了成长,这就是“长大”。长大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受到触动、收获感动、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成长的时刻。 3.忆一忆:打开记忆的大门,想一想,让你觉得长大的“那一刻”有哪些? 点拨:在挫折中成长(难忘的经历或锻炼);在反思中成长(理解爱、回报爱);在阅读中成长在生活小事中成长;在自然中成长。 4.请同学们在下面的表格中,试着用关键词列出自己的变化,以及自己长大的表现。 关键词长大的表现5.交流讨论:请两到三个学生交流自己填写的表格。 6.教师总结: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还有心理的成长。自己能克服恐惧,能鼓起勇气,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抑或变得勇敢、坚强、自信,这些都是成长的表现。 小组交流: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书本材料中的“我”在那一刻长大了?结合课文插图,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一个人在那一刻长大了?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活动意图: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三个事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长大”是一种独有的感受,如自己内心有波动、思想有变化、认识有提高,都是“长大”的表现。并以这三个事例为契机,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让自己“长大”的事情,选定写作素材。活动三:定格“那一刻”,指导命题1.思考: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件事? 2.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 3.学习记事记叙文的“六要素”。 4.出示范例,巩固记叙文的“六要素”。 5.指导习作方法 (1)教师引导: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读中悟写。 引导交流:这段话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教师点拨:写事离不开写人,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里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出示例文,找出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里描写。 指导写出真情实感 (1)教师引导: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习作打动别人,感染别人,还得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尤其是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板书:真情实感) (2)读中悟写。 引导交流:《月是故乡明》一课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的? 教师点拨:重点关注红色字体——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预设学生回答: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说真话,诉真情。 尝试表达 教师引导:我们也来一起学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吧。先和你的同桌互相表达。 全班交流反馈。 交流叙事写作的方法 记录记叙文六要素 小组合作交流怎么把一件事写清楚 回顾整体单元课文的语文要素:作者怎么表达真情实感 交流表达习作的情感活动意图: 从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不要以“讲”来替代学生的“说”。要让学生大胆说话,大胆交流。教师在学生渴求处进行教学、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四:定格“那一刻”,自主习作1.列习作提纲 (1)看一看提纲范例。 (2)请你根据自己的“那一刻”,列出简单的习作提纲。 2.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课件出示: 刚回到卧室掩上了门,我就听到了妈妈疲惫的叹息声。这时,爸爸说:“你把这份工作辞了吧,总是这么晚才下班,太辛苦了。”妈妈又叹了一口气,说:“可是这份工作的工资高啊,如果辞了,我们每个月的收入就不够用了。女儿爱面子,同学有的东西,她都要有,还得更好的才行!”“是啊,这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惯了,小时候还好,现在越长越大,花费也越来越多了……”“是啊!”妈妈应和着,“我们辛苦点,孩子就能有更好的条件了。” 透过门缝,我看到妈妈疲惫地靠在沙发上,脸上还挂着无奈的笑容。看着妈妈的样子,我心里异常难过,眼泪也不由得流了出来。都怪我平时太不懂事了,爸爸妈妈为了我这么辛苦工作,我却一点也不体谅他们,反而提出了很多过分的要求。爸爸妈妈告诉我要节俭,不能攀比,我还跟他们顶嘴,真是不应该呀!我已经五年级了,也该长大了! (1)思考:当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预设:“我”看到了妈妈无奈的笑容,听到了妈妈的叹息声,想到了自己不应该攀比,要体谅爸爸妈妈…… (2)思考:范文是从哪些方面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的? 预设: ①描写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我”任性和乱花钱的坏习惯,为下文写“我”的反省做了铺垫。 ②小作者通过对妈妈的神态和自己的心理活动等细节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愧疚感,也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一刻”的情形描写得很具体。 (3)教师梳理写作方法。 想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就要把自己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刻画出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怎样根据要求列出提纲?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并板书活动意图:引导学生把自己要写的事情列出提纲,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引发自己长大的瞬间,帮助学生把这一瞬间发生的事写具体。作业:心里话儿向您说 了解了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后,你是想否发现了原来我们的长辈们是那么怀念童年和故乡,你又没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们说啊,可以说说自己的发现,也可以表达你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