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2课课题: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内容分析:本单元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同时,反映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下来。教材的第一部分,意在勾起学生的回忆,帮助学生选择习作的素材。教材提示了一些可能引起成长回忆的物品,并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时刻。三个例子均指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示了“成长”的含义。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和要求。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成文后的交流、修改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评价的重点——是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了,呼应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本次习作教学,可以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有关的事,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来写;接着引导学生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围绕当时的感受详细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然后聚焦本次习作的重点“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评价学生的习作,指导其修改完成。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②语言运用: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③思维能力: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④审美创造: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重、难点:1.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2.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活动流程: 活动导入:成长是跌跌撞撞还依然向前的勇气;成长是历经磨难却心怀感恩的沉着;成长是经历失败还傲然挺立的霸气; 成长就是面对困难却坦然微笑的信心。今天,我们来写写成长中的故事。 第一站:子任务之二:记录童年故事 (活动三:记下我长大的那一刻)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五:回顾整理,交流写法1.回顾整理:我们学会了通过一件事来体现“那一刻”,并学会了利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还进行了片段写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体现“那一刻”的那件事的特点。 预设: ①事件经历的时间短 ②事件带来的感受深。 2.交流写法:在片段写作的过程中,你用了哪些方法? 预设: ①先想好写一件什么事,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一步写。 ②回忆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把事情写具体。 ③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的方法,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3.布置修改任务:根据是否将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这一标准,对片段进行评价和修改。 交流写作要点:体现“那一刻”的那件事的特点。 交流写作方法:①先想好写一件什么事,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一步写。 ②回忆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把事情写具体。 ③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的方法,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修改写作。活动意图:师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从交流中明白只有想具体才能写具体。活动六:欣赏片段,修改提升1.欣赏优秀片段 课件出示: 妈妈不让我去看望她,怕耽误我学习,但我一写完作业就去了医院。看见妈妈躺在病床上,手背上还扎着针,我不由得心疼起来。妈妈的脸上满是惊讶与欣喜,然而嘴上却问道:"你怎么来了?吃过晚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我点点头,坐在她床边,拿出袋子中的葡萄,剥了皮喂给她吃。妈妈的眼里满是欣慰,她笑了,笑得眼角爬满了皱纹。 吃完了水果,我倒了一盆温水,浸湿了一条毛巾,轻轻地给妈妈擦起了脸和手。妈妈的手掌上有许多厚厚的老茧,这都是因为我吧。妈妈充满慈爱地看着我,眼角有点微润:“我的微微长大了!”我点点头,放下毛巾,紧紧地拥抱着妈妈。是啊,我长大了,我会照顾妈妈啦! 2.分享交流:哪些细节描写打动了你? 预设: (1)片段通过描写小作者的动作、心理,妈妈的神态、语言,把小作者和妈妈之间感人的母女情生动、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2)片段对小作者的动作、心理的描写十分真实,小作者对妈妈的爱溢于言表。 小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能够帮助我们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得更具体。 3.修改问题片段 课件出示: 小区里的路灯很昏暗,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路灯。我出来的时候,因为和爸爸赌气,没顾得上害怕,一口气就跑到了超市。可当我买完东西往回走时,就不同了。几分钟的路程,我仿佛走了几个小时。我越走越慌,当走到没有灯光的地方时,为了壮胆,我便小声地哼起了歌。可是不出声还好,一出声,我就发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我开始小跑前进,可我一跑,就感觉身后有人在追就更害怕了,不禁嘀咕起来。 终于,我跑到了有路灯的地方,这才壮着胆子往后看了一眼,哪有人啊,都是自己吓自己!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开始慢慢地往回走。 刚走到楼下,我就看到爸爸在楼梯口等我。看到我,他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儿子真棒!你战胜了自己,长大了,是一个小男子汉了!”原来爸爸不放心我,一直远远地看着我。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对爸爸的感激之情,突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了。 指名学生朗读佳作 (2)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小组交流,汇报发言。活动意图:给学生一篇完整的例文《那一刻,我长大了》,设计一个“我当小评委”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经验学会赏析,从而为下面的写作进一步积累经验。活动七:范文引路,构建框架1.教师引导:我们学会了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但是一篇完整的习作只有重点部分的内容是不行的。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需要补上哪些内容呢? 预设: ①需要补上开头和结尾。 ②需要给习作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师生共赏范文 3.围绕范文讨论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把什么部分写清楚了?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预设: ①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②文章把事情的经过写得特别详细 ③文章写出了“我”知道妈妈为满足“我”的虚荣心而辛苦工作后的羞愧和内疚之情。 (2)分小组交流、讨论。 思考作文框架 欣赏范文 讨论范文结构活动意图:通过习作引导,在学生自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范文学习写一篇佳作。活动八:自拟题目,完成习作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 1.小组讨论 2.学生完成习作活动意图: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借鉴的意识。活动九:评价修改,誊写习作1.自评习作:对照评价表,看一看自己的习作可以得几颗星。 课件出示: 2.修改习作:对照评价表,修改自己的习作。 3.互评习作:同桌之间互评习作,并根据同桌意见修改习作。 4.誊写习作:将习作誊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自由阅读。 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 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活动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作业:完成习作誊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