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 学案 练习,3份打包)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 学案 练习,3份打包)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年的10月14日是国际电子垃圾日。在欧洲,电子废弃品回收利用率为50%至55%。每年有数以千吨计的电子垃圾从发达国家发往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后者的回收压力。据此完成1~3题。
1.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电子垃圾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2.发展中国家接受电子垃圾的根本原因是(  )
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C.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
D.未开发土地面积广大
3.从环保角度,发展中国家应对电子垃圾跨境转移的有效措施是(  )
A.治理本国污染 B.减少垃圾进口
C.寻求国际支持 D.严格环境准入
(2024·河南开封期末)据加拿大测定,引起加拿大酸雨的污染物至少有60%是由美国产生,然后越界飘入加拿大。据此完成4~5题。
4.引起酸雨的污染物进入加拿大的主要途径是(  )
A.大气环流 B.河流径流
C.正常贸易 D.非法走私
5.加拿大出现酸雨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4·陕西延安期中)2023年8月起,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分批排放到太平洋。为了处理这些核废水,日本政府曾讨论过包括蒸发释放、点解排放、稀释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层等五种处理方案,但最后选择排入大海。据此完成6~7题。
6.日本政府最后选择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其主要原因是该方案(  )
A.投入少 B.技术要求低
C.耗时短 D.安全系数高
7.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极易引发国际争端,其主要原因是(  )
A.福岛及其周边海域将遭受二次伤害
B.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无法完全消除
C.核污染将随洋流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国家
D.海洋物种减少导致海洋产业链发展受阻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某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大量硫、磷、汞等有毒物质排入莱茵河。火灾发生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制定了《莱茵河行动计划》从河流整体生态系统出发,利用先进技术和严格指标促进莱茵河生态恢复。1990年,进一步开发了“莱茵河预警模型”。下图示意莱茵河流域位置。据此完成8~9题。
8.受此影响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的国家是(  )
A.瑞士 B.法国
C.德国 D.荷兰
9.该事件对防治跨境水污染事件的启示是(  )
①严格环境准入标准 ②各国均衡出资防治污染
③成立国际保护委员会 ④建立水质实时监测、预警机制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选择题10~14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烟霾是因为悬浮在大气中极小且干燥的颗粒聚集而产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对人类健康危害巨大。印度尼西亚的烟霾污染与当地农业耕作中的“烧芭”传统密切相关。“烧芭”就是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印度尼西亚烟霾污染的范围已超越国界,成为影响东南亚地区的跨境烟霾污染。读图,完成10~12题。
10.印度尼西亚跨境烟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大气出现逆温层
B.火灾频发,森林覆盖率减少
C.毁林开荒,发展种植园经济
D.砍伐森林,大力发展煤炭工业
11.印度尼西亚跨境烟霾污染给新加坡带来的影响有(  )
①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②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 ③学校停课,社会秩序出现紊乱④两国外交紧张,引发严重政治冲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为治理跨境烟霾污染,印度尼西亚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严厉打击任何毁林开荒行为 ②建全国内环保政策法规 ③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环保合作 ④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治理机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北京海淀期末)近年,甲国发生数次严重雾霾事件。有研究认为该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乙国。下图为“甲、乙两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可作为推测甲国大气污染源来自乙国的证据是该事件多发生于(  )
A.工作日早晚高峰期
B.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
C.盛行夏季风的时期
D.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
14.该类事件可能对国家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甲国政府应对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强国家间协商与合作
B.立法禁止污染源入境
C.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
D.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
15.(2024·四川广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巴塞尔公约》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2013年6月~2014年1月,共有103个加拿大集装箱(外贴可回收塑料的标签)在马尼拉港口卸货,海关查验发现绝大部分为电子和厨房垃圾,并进行了封存。由于这些洋垃圾长时间堆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19年4月菲律宾官方表示:如对方不予回应,他们将对其宣战。下图示意菲律宾位置。
(1)指出马尼拉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气候导致洋垃圾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2)推测加拿大转移“洋垃圾”的原因。(4分)
(3)针对上述环境问题,提出菲律宾政府的应对措施。(6分)
答案精析
1.A 2.B 3.D [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A正确。第2题,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不是发展中国家接受电子垃圾的根本原因,A错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因为电子垃圾中含有较多可回收物质,可以较低廉的成本获得相关原材料,发展本国经济,因此发展中国家接受电子垃圾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B正确;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也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迫切需要发展经济造成的,C错误;未开发土地面积广大不是发展中国家进口电子垃圾的原因,D错误。故选B。第3题,从环保角度,通过行政手段严格环境准入,是减少电子垃圾跨境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有效措施,D正确;治理本国污染与应对电子垃圾跨境转移无关,A错误;减少垃圾进口如果没有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很难有明显效果,B错误;寻求国际支持是一种外力作用,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效果不明显,C错误。故选D。]
4.A 5.B [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与美国相邻,美国境内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大气环流作用下进入加拿大上空,并与水汽发生反应产生酸雨,或者美国境内产生的酸性气体与水汽发生反应产生的酸性水汽在大气环流作用下进入加拿大境内后形成酸雨,A正确。第5题,加拿大位于美国北部,酸性气体需要在偏南气流的作用下进入加拿大上空与水汽结合形成酸雨,夏季的偏南气流强盛且比较湿润,输入的酸性气体多,与水汽结合的机会也较大,故当地出现酸雨频率最高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
6.A 7.C [第6题,相比于其他的核废水处理方案,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投入的成本更少,A正确。第7题,海洋具有连通性,核废水排放入海后会在洋流的作用下不断扩散,核污染会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国家,威胁沿岸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此种做法易引发国际争端,故选C。]
8.D 9.D [第8题,荷兰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因为荷兰位于莱茵河的下游,受此次莱茵河水污染的危害最严重。故D正确。第9题,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与此次跨境水污染事件无关,①错误;根据相关责任,沿岸各国不会均衡出资,而是根据实际状况合理出资防治污染,②错误;莱茵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流域内相关国家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签署了相关的公约,③正确;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④正确。故选D。]
10.C 11.A 12.D [第10题,据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亚的烟霾污染与当地耕作中的“烧芭”传统密切相关,所以其烟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发展种植园经济,C正确;气候变暖,大气出现逆温层不是其烟霾形成的原因,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该地频发火灾,B错误;破坏森林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而不是发展煤炭工业,D错误。第11题,烟霾是大气污染现象,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减少人们外出,学校可能停课,干扰社会秩序,①②③正确。印度尼西亚的跨境烟霾污染可能会影响两国的关系,但不会直接导致两个国家的外交紧张,引发严重政治冲突,④错误。第12题,严厉打击任何毁林开荒行为,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①错误;健全国内环保政策法规,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缓解烟霾污染,②正确;烟霾污染已经跨越国界,影响到东南亚其他国家,所以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环保合作,有利于减轻跨境烟霾污染,③正确;参与国际社会治理机制能够提高治理技术,利于减轻烟霾污染,④正确。]
13.D 14.A [第13题,当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甲、乙两国在气旋的西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北风,乙国在甲国的上风向,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随西北风扩散到甲国,D正确;工作日早晚高峰期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为本地污染源,A错误;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降温快,有利于水汽液化形成雾,与大气污染物扩散无关,B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两国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不会将乙国污染物扩散至甲国,C错误。故选D。第14题,该类事件随大气运动而扩散,甲国政府应加强国家间的协商与合作,减少异地污染源的产生才能减少类似事件发生,A正确;立法不能阻断大气的运动,因此无法禁止大气污染物入境,B错误;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只能减少本地污染源,异地产生的污染物并未减少,C错误;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可以削减近地面风浪,可部分吸烟滞尘,但仍不能阻断风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A。]
15.(1)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原因:终年高温,生活垃圾易变质;雨季时降水集中,污染水源和土壤。
(2)减少本国环境污染;垃圾处理成本过高。
(3)利用国际法保护本国正当权益,进一步对加拿大政府施加压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海关加强检验防范机制,加大对涉事企业的惩处力度;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范围和危害扩大。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内在原因和规律。(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防范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意义和措施。(人地协调观)
知识点一 污染物跨境转移
1.概念: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______________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主要形式
形式 举例
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________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 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______________、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污染物通过________的方式进行转移 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____________和国际投资行为
3.污染物的人为跨境转移
(1)根本原因
(2)主要方向
(3)影响
地区 影响
输出国 减少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__________处置成本,缓解国内公众舆论压力
接受国 使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思考 分析发达国家向外转移污染物、发展中国家接受污染物的原因。
核心归纳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向和原因
主要方向 原因
人为原因的污染物跨境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①环保意识的差异;②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环境标准的差异;③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经济利益的驱动;④立法的缺陷;⑤部分国家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
基于自然因素的污染物跨境转移:污染源所在地向邻近国家或地区的转移 ①污染源:没有进行污染物处理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②动力机制:大气环流(风)、水循环(河流、地下水)、洋流等
2.洋垃圾跨境转移对污染接受国的危害
(1)“洋垃圾”大量囤积,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洋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加剧区域环境质量恶化。
(3)部分“洋垃圾”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
(4)回收加工再销售的“洋垃圾”,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5)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污染接受国经济秩序等。
(2024·宁夏固原期末)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从2017年年底开始,中国不再接受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的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C.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D.环境承载力大
2.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乌克兰 C.尼日利亚 D.新加坡
3.大量固体垃圾从境外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是(  )
A.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 B.正常废弃物贸易
C.非法走私废弃物 D.通过超过保质期的进口商品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如下图)一辆装载有可致癌化学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阿什兰发生脱轨,导致化学品泄漏。据此完成4~5题。
4.此次化学品泄漏可能导致(  )
A.水土流失严重 B.内河航运停摆
C.湖泊利用价值降低 D.经济发展停滞
5.此次事件会引起全球性问题,其最可能的传播途径是(  )
A.农产品流通 B.大气环流
C.水循环 D.地壳物质循环
知识点二 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____________和治理责任的跨境转移。
2.《巴塞尔公约》
地位 全球首部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
原则 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作用 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具体措施 坚持就地解决 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____________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非法运送 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________;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加强国际合作 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____________、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3.我国的应对措施
为了防范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系统性风险,需要从法律、________、技术、国际合作和____________等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角度 措施
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__________
法律 制定和完善与________________相关的法律制度
环境监管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____________
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____________,严禁高污染和__________的产业引入
环境标准 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贸易 开展________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从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翻了十倍,从450万吨增长到4 500万吨,固体废物已经成为一项大宗交易品。2017年初,一只废旧塑料瓶进化为打火机的旅程图引爆中国网络,配图说明美国的空饮料瓶,随着其他垃圾一起在中国天津口岸登陆,运往河北的小工厂内被熔化再造成塑料颗粒,随后运往苏浙沪的注塑厂制成打火机外壳,再在当地的小打火机厂里和回收金属制作的打火机开关一起组装成打火机,最后装船从该地送往欧洲零售。2017年7月,中国正式向WTO通报,从该年年底开始拒绝进口24类“洋垃圾”。2021年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有效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
1.[综合思维]说明废弃塑料跨境转移对我国和美国的好处。
2.[区域认知]指出废弃塑料进口对我国的危害。
3.[人地协调观]分析禁止进口“洋垃圾”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4.[综合思维]简述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沿松花江向下游流动,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下图为“松花江流经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城市中,其水源不会受到此次事故污染的是(  )
A.长春市 B.松原市 C.哈尔滨市 D.佳木斯市
2.此次水污染事故还将直接影响下列国家中的(  )
A.韩国 B.朝鲜 C.俄罗斯 D.日本
3.为应对此次水污染事故,相关部门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对下游各河段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②调用应急水源,解决居民生活用水问题 ③向受害国表明中方负责任的态度,密切合作应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 ④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和各方面协调,积极治理污染河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4·辽宁锦州月考)下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企业收益 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国际合作 D.减轻环境污染
5.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
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答案精析
知识点一 污染物跨境转移
梳理教材新知
1.污染治理成本
2.大气 海上石油泄漏 人为 国际贸易
3.(1)不平衡 制度建设 公众参与 (2)直接输出 产业转移 (3)废弃物
思考 发达国家转移的原因:公众对污染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导致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
发展中国家接受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为降低原料成本,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落实思维方法
1.C 2.C 3.B [第1题,早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废弃物处理能力弱,且一个国家或地区废弃物处理能力的强弱,不是导致其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A错误;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与国民经济重心的变化和劳动力从事的主要产业有关,与进口“洋垃圾”关系不大,B错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节约制造成本,C正确;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数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有关,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主要指的是区域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较多,与大量进口“洋垃圾”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第2题,最有可能替代中国成为“洋垃圾”接受国的国家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可从“洋垃圾”中获得工业原料的国家,四个选项中只有尼日利亚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加拿大、乌克兰、新加坡均是经济发展较高的国家,C符合题意。第3题,固体垃圾只有极少部分通过空气和水自然流动,A错误;在2017年之前,固体垃圾主要通过正常的贸易进入我国,B正确、C错误;超过保质期的进口商品不一定是固体垃圾,D错误。故选B。]
4.C 5.B [第4题,读图可知,泄露的污染物质可能会进入湖泊,导致湖泊利用价值降低,C正确。化学品泄漏不会导致水土流失,也不会影响到内河航运,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A、B、D错误。故选C。第5题,化学品泄漏可能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到其他地区,引起全球性问题,B正确;通过农产品流通的可能性较小,通过水循环影响的范围较小,不会通过地壳物质循环传播,A、C、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二 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梳理教材新知
1.污染后果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产生数量 就地储存和处理 性质 技术转让
3.经济 公众参与 环保权 国际产业转移 违法成本 环境门槛 低技术 绿色
探究核心知识
1.对我国:获得廉价的原材料;缓解国内原料紧张的压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
对美国:减少废弃塑料的处理成本;减轻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缓解国内的环境保护压力。
2.废弃塑料进口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区域环境危机;影响加工者和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3.减少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加强国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国民环保意识。
4.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经进口国政府批准;发达国家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方面,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一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国与受害国要密切合作,联合应对突发的环境安全危机,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胁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
落实思维方法
1.A 2.C 3.D [第1题,据材料可知,吉林市化工企业爆炸后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松原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位于松花江干流上,受此次水污染事故影响较大,而长春市位于松花江另一支流附近,其水源不会受到此次事故污染。故选A。第2题,据图可知,俄罗斯位于松花江下游,故此次水污染事故直接影响俄罗斯。故选C。第3题,为应对此次水污染事故,相关部门可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对下游各河段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调用应急水源,解决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向受害国表明中方负责任的态度,密切合作应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和各方面协调,积极治理污染河段等。故选D。]
4.A 5.D [第4题,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拆解与再生产、再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提高企业收益,A正确;直接进口国外废弃产品,整个产品生产消费行为都在国外,国内产业链短,增加的就业机会不多,B错误;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会加重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A。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D正确。](共71张PPT)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第三节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内在原因和规律。(区域认知)
2.结合资料,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明防范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意义和措施。(人地协调观)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污染物跨境转移
知识点二 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
境转移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污染物跨境转移
>
<
知识点一
1.概念: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_______________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主要形式
形式 举例
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______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 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______________、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污染物通过______的方式进行转移 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__________和国际投资行为
污染治理成本
大气
海上石油泄漏
人为
国际贸易
3.污染物的人为跨境转移
(1)根本原因
制度建设
不平衡
公众参与
(2)主要方向
直接输出
产业转移
(3)影响
地区 影响
输出国 减少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_________处置成本,缓解国内公众舆论压力
接受国 使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废弃物
思考
分析发达国家向外转移污染物、发展中国家接受污染物的原因。
答案 发达国家转移的原因:公众对污染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导致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
发展中国家接受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为降低原料成本,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核心归纳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向和原因
主要方向 原因
人为原因的污染物跨境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①环保意识的差异;②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环境标准的差异;③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经济利益的驱动;④立法的缺陷;⑤部分国家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
基于自然因素的污染物跨境转移:污染源所在地向邻近国家或地区的转移 ①污染源:没有进行污染物处理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②动力机制:大气环流(风)、水循环(河流、地下水)、洋流等
核心归纳
2.洋垃圾跨境转移对污染接受国的危害
(1)“洋垃圾”大量囤积,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洋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加剧区域环境质量恶化。
(3)部分“洋垃圾”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
(4)回收加工再销售的“洋垃圾”,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5)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污染接受国经济秩序等。
(2024·宁夏固原期末)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从2017年年底开始,中国不再接受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的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C.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D.环境承载力大

早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废弃物处理能力弱,且一个国家或地区废弃物处理能力的强弱,不是导致其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A错误;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与国民经济重心的变化和劳动力从事的主要产业有关,与进口“洋垃圾”关系不大,B错误;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节约制造成本,C正确;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数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有关,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主要指的是区域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较多,与大量进口“洋垃圾”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2024·宁夏固原期末)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从2017年年底开始,中国不再接受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的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1~3题。
2.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乌克兰
C.尼日利亚 D.新加坡

最有可能替代中国成为“洋垃圾”接受国的国家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可从“洋垃圾”中获得工业原料的国家,四个选项中只有尼日利亚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加拿大、乌克兰、新加坡均是经济发展较高的国家,C符合题意。
(2024·宁夏固原期末)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从2017年年底开始,中国不再接受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的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1~3题。
3.大量固体垃圾从境外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是
A.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 B.正常废弃物贸易
C.非法走私废弃物 D.通过超过保质期的进口商品

固体垃圾只有极少部分通过空气和水自然流动,A错误;
在2017年之前,固体垃圾主要通过正常的贸易进入我国,B正确、C错误;
超过保质期的进口商品不一定是固体垃圾,D错误。故选B。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如下图)一辆装载有可致癌化学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阿什兰发生脱轨,导致
化学品泄漏。据此完成4~5题。
4.此次化学品泄漏可能导致
A.水土流失严重
B.内河航运停摆
C.湖泊利用价值降低
D.经济发展停滞

读图可知,泄露的污染物质可能会进入湖泊,导致湖泊利用价值降低,C正确。
化学品泄漏不会导致水土流失,也不会影响到内河航运,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A、B、D错误。故选C。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如下图)一辆装载有可致癌化学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阿什兰发生脱轨,导致
化学品泄漏。据此完成4~5题。
5.此次事件会引起全球性问题,其最可能
的传播途径是
A.农产品流通 B.大气环流
C.水循环 D.地壳物质循环

化学品泄漏可能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到其他地区,引起全球性问题,B正确;
通过农产品流通的可能性较小,通过水循环影响的范围较小,不会通过地壳物质循环传播,A、C、D错误。故选B。
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
<
知识点二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 和治理责任的跨境转移。
2.《巴塞尔公约》
地位 全球首部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
原则 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作用 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污染后果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具体 措施 坚持就地解决 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___________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
防止非法运送 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______;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加强国际合作 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_________、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产生数量
就地储存和处理
性质
技术转让
3.我国的应对措施
为了防范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系统性风险,需要从法律、 、技术、国际合作和 等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经济
公众参与
角度 措施
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_________
法律 制定和完善与_______________相关的法律制度
环境监管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___________
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__________,严禁高污染和________的产业引入
环境标准 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贸易 开展_______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环保权
国际产业转移
违法成本
环境门槛
低技术
绿色
从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翻了十倍,从450万吨增长到4 500万吨,固体废物已经成为一项大宗交易品。2017年初,一只废旧塑料瓶进化为打火机的旅程图引爆中国网络,配图说明美国的空饮料瓶,随着其他垃圾一起在中国天津口岸登陆,运往河北的小工厂内被熔化再造成塑料颗粒,随后运往苏浙沪的注塑厂制成打火机外壳,再在当地的小打火机厂里和回收金属制作的打火机开关一起组装成打火机,最后装船从该地送往欧洲零售。2017年7月,中国正式向WTO通报,从该年年底开始拒绝进口24类“洋垃圾”。2021年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有效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
1.[综合思维]说明废弃塑料跨境转移对我国和美国的好处。
答案 对我国:获得廉价的原材料;缓解国内原料紧张的压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
对美国:减少废弃塑料的处理成本;减轻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缓解国内的环境保护压力。
2.[区域认知]指出废弃塑料进口对我国的危害。
答案 废弃塑料进口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区域环境危机;影响加工者和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3.[人地协调观]分析禁止进口“洋垃圾”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答案 减少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加强国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国民环保意识。
4.[综合思维]简述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
答案 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经进口国政府批准;发达国家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方面,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一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国与受害国要密切合作,联合应对突发的环境安全危机,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胁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沿松花江向下游流动,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右图为“松花江流经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城市中,其水源不会受到此次事故污染的是
A.长春市 B.松原市
C.哈尔滨市 D.佳木斯市

据材料可知,吉林市化工企业爆炸后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松原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位于松花江干流上,受此次水污染事故影响较大,而长春市位于松花江另一支流附近,其水源不会受到此次事故污染。故选A。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沿松花江向下游流动,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右图为“松花江流经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2.此次水污染事故还将直接影响下列国家中的
A.韩国 B.朝鲜
C.俄罗斯 D.日本

据图可知,俄罗斯位于松花江下游,故此次水污染事故直接影响俄罗斯。故选C。
3.为应对此次水污染事故,相关部门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强对下游各河段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②调用应急水源,解决居民生活用水问题 
③向受害国表明中方负责任的态度,密切合作应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 ④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和各方面协调,积极治理污染河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为应对此次水污染事故,相关部门可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对下游各河段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调用应急水源,解决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向受害国表明中方负责任的态度,密切合作应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和各方面协调,积极治理污染河段等。故选D。
(2024·辽宁锦州月考)下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
主要原因是
A.提高企业收益
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国际合作
D.减轻环境污染

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拆解与再生产、再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提高企业收益,A正确;
直接进口国外废弃产品,整个产品生产消费行为都在国外,国内产业链短,增加的就业机会不多,B错误;
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会加重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A。
(2024·辽宁锦州月考)下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图”。读图,完成4~5题。
5.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
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D正确。
课时对点练
每年的10月14日是国际电子垃圾日。在欧洲,电子废弃品回收利用率为50%至55%。每年有数以千吨计的电子垃圾从发达国家发往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后者的回收压力。据此完成1~3题。
1.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电子垃圾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A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年的10月14日是国际电子垃圾日。在欧洲,电子废弃品回收利用率为50%至55%。每年有数以千吨计的电子垃圾从发达国家发往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后者的回收压力。据此完成1~3题。
2.发展中国家接受电子垃圾的根本原因是
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C.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 D.未开发土地面积广大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不是发展中国家接受电子垃圾的根本原因,A错误;
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因为电子垃圾中含有较多可回收物质,可以较低廉的成本获得相关原材料,发展本国经济,因此发展中国家接受电子垃圾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B正确;
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也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迫切需要发展经济造成的,C错误;
未开发土地面积广大不是发展中国家进口电子垃圾的原因,D错误。故选B。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年的10月14日是国际电子垃圾日。在欧洲,电子废弃品回收利用率为50%至55%。每年有数以千吨计的电子垃圾从发达国家发往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后者的回收压力。据此完成1~3题。
3.从环保角度,发展中国家应对电子垃圾跨境转移的有效措施是
A.治理本国污染 B.减少垃圾进口
C.寻求国际支持 D.严格环境准入

基础过关
从环保角度,通过行政手段严格环境准入,是减少电子垃圾跨境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有效措施,D正确;
治理本国污染与应对电子垃圾跨境转移无关,A错误;
减少垃圾进口如果没有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很难有明显效果,B错误;
寻求国际支持是一种外力作用,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效果不明显,C错误。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南开封期末)据加拿大测定,引起加拿大酸雨的污染物至少有60%是由美国产生,然后越界飘入加拿大。据此完成4~5题。
4.引起酸雨的污染物进入加拿大的主要途径是
A.大气环流 B.河流径流
C.正常贸易 D.非法走私

由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与美国相邻,美国境内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大气环流作用下进入加拿大上空,并与水汽发生反应产生酸雨,或者美国境内产生的酸性气体与水汽发生反应产生的酸性水汽在大气环流作用下进入加拿大境内后形成酸雨,A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河南开封期末)据加拿大测定,引起加拿大酸雨的污染物至少有60%是由美国产生,然后越界飘入加拿大。据此完成4~5题。
5.加拿大出现酸雨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加拿大位于美国北部,酸性气体需要在偏南气流的作用下进入加拿大上空与水汽结合形成酸雨,夏季的偏南气流强盛且比较湿润,输入的酸性气体多,与水汽结合的机会也较大,故当地出现酸雨频率最高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陕西延安期中)2023年8月起,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分批排放到太平洋。为了处理这些核废水,日本政府曾讨论过包括蒸发释放、点解排放、稀释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层等五种处理方案,但最后选择排入大海。据此完成6~7题。
6.日本政府最后选择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其主要原因是该方案
A.投入少 B.技术要求低
C.耗时短 D.安全系数高

相比于其他的核废水处理方案,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投入的成本更少,A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陕西延安期中)2023年8月起,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分批排放到太平洋。为了处理这些核废水,日本政府曾讨论过包括蒸发释放、点解排放、稀释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层等五种处理方案,但最后选择排入大海。据此完成6~7题。
7.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极易引发国际争端,其主要原因是
A.福岛及其周边海域将遭受二次伤害
B.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无法完全消除
C.核污染将随洋流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国家
D.海洋物种减少导致海洋产业链发展受阻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洋具有连通性,核废水排放入海后会在洋流的作用下不断扩散,核污染会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国家,威胁沿岸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此种做法易引发国际争端,故选C。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某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大量硫、磷、汞等有毒物质排入莱茵河。火灾发生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制定了《莱茵河行动计划》从河流整体生态系统出发,利用先进技术和严格指标促进莱茵河生态恢复。1990年,进一步开发了“莱茵河预警模型”。右图示意莱茵河流域位置。据此完成8~9题。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受此影响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的国家是
A.瑞士 B.法国
C.德国 D.荷兰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荷兰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因为荷兰位于莱茵河的下游,受此次莱茵河水污染的危害最严重。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15
9.该事件对防治跨境水污染事件的启示是
①严格环境准入标准 
②各国均衡出资防治污染
③成立国际保护委员会 
④建立水质实时监测、预警机制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与此次跨境水污染事件无关,①错误;
根据相关责任,沿岸各国不会均衡出资,而是根据实际状况合理出资防治污染,②错误;
莱茵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流域内相关国家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签署了相关的公约,③正确;
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④正确。故选D。
基础过关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烟霾是因为悬浮在大气中极小且干燥的颗粒聚集而产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对人类健康危害巨大。印度尼西亚的烟霾污染与当地农业耕作中的“烧芭”传统密切相关。“烧芭”就是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印度尼西亚烟霾污染的范围已超越国界,成为影响东南亚地区的跨境烟霾污染。读图,完成10~12题。
10.印度尼西亚跨境烟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大气出现逆温层
B.火灾频发,森林覆盖率减少
C.毁林开荒,发展种植园经济
D.砍伐森林,大力发展煤炭工业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据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亚的烟霾污染与当地耕作中的“烧芭”传统密切相关,所以其烟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发展种植园经济,C正确;
气候变暖,大气出现逆温层不是其烟霾形成的原因,A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该地频发火灾,B错误;
破坏森林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而不是发展煤炭工业,D错误。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1.印度尼西亚跨境烟霾污染给新加坡带来的影响有
①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②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 
③学校停课,社会秩序出现紊乱
④两国外交紧张,引发严重政治冲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烟霾是大气污染现象,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减少人们外出,学校可能停课,干扰社会秩序,①②③正确。
印度尼西亚的跨境烟霾污染可能会影响两国的关系,但不会直接导致两个国家的外交紧张,引发严重政治冲突,④错误。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为治理跨境烟霾污染,印度尼西亚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①严厉打击任何毁林开荒行为 
②建全国内环保政策法规 
③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环保合作 
④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治理机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严厉打击任何毁林开荒行为,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①错误;
健全国内环保政策法规,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缓解烟霾污染,②正确;
烟霾污染已经跨越国界,影响到东南亚
其他国家,所以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环保合作,有利于减轻跨境烟霾污染,③正确;
参与国际社会治理机制能够提高治理技术,利于减轻烟霾污染,④正确。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北京海淀期末)近年,甲国发生数次严重雾霾事件。有研究认为该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乙国。下图为“甲、乙两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可作为推测甲国大气污染源来自乙国的证据是
该事件多发生于
A.工作日早晚高峰期
B.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
C.盛行夏季风的时期
D.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当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甲、乙两国在气旋的西
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及摩
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北风,乙国在甲
国的上风向,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随西北风扩散到
甲国,D正确;
工作日早晚高峰期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为本地污
染源,A错误;
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降温快,有利于水汽液化形成雾,与大气污染物扩散无关,B错误;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图可知,甲、乙两国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不会将乙国污染物扩散至甲国,C错误。故选D。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北京海淀期末)近年,甲国发生数次严重雾霾事件。有研究认为该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乙国。下图为“甲、乙两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4.该类事件可能对国家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甲国
政府应对的合理措施是
A.加强国家间协商与合作
B.立法禁止污染源入境
C.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
D.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该类事件随大气运动而扩散,甲国政府应加强国家间的协商与合作,减少异地污染源的产生才能减少类似事件发生,A正确;
立法不能阻断大气的运动,因此无法禁止大气污染物入境,B错误;
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只能减少本地污染源,异地产生的污染物并未减少,C错误;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可以削减近地面风浪,可部分吸烟滞尘,但仍不能阻断风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A。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4·四川广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塞尔公约》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2013年6月~2014年1月,共有103个加拿大集装箱(外贴可回收塑料的标签)在马尼拉港口卸货,海关查验发现绝大部分为电子和厨房垃圾,并进行了封存。由于这些洋垃圾长时间堆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19年4月菲律宾官方表示:如对方不予回应,他们将对其宣战。右图示意菲律宾位置。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指出马尼拉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气候导致洋垃圾污染严重的原因。
答案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原因:终年高温,生活垃圾易变质;雨季时降水集中,污染水源和土壤。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推测加拿大转移“洋垃圾”的原因。
答案 减少本国环境污染;垃圾处理成本过高。
(3)针对上述环境问题,提出菲律宾政府的应对措施。
答案 利用国际法保护本国正当权益,进一步对加拿大政府施加压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海关加强检验防范机制,加大对涉事企业的惩处力度;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范围和危害扩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