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山地回忆》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山地回忆》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一双普普通通的袜子,不过是一块粗布配上一些麻线纳成。它又绝不普通:它丈量的长度,从山南到塞北;它跨越的时间,从黑暗到黎明。它见证了抗战的烽烟,凝结着军民的深情。
在晋东南,在冀西北,在陕甘宁,这样的袜子曾经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段袜子背后的感人故事。
课前导入
山地回忆
——孙犁——
1.把握小说结构,概括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把握小说中“妞儿”的形象特点。(重点)
3.把握小说作者质朴的语言却饱含深情的特点。(重点)
学习目标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作者简介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也叫“白洋淀派”,这一流派得名,不仅源于白洋淀这一区域,还源于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荷花淀派”作品的特点: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代表作家有孙犁、刘绍棠、从维煕、韩映山等。“白洋淀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另一个流派“山药蛋派”并称。
作者简介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抗日,并经过8年的抗战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军队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篇小说是孙犁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写成的,通过“我”和“小姑娘”往事的回忆,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山地人民建立起来的鱼水情谊。
写作背景
1.概念: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2.特点:
(1)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2)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文体知识
瘪( hūn) 土靛( hūn) 玉黍(hūn)
盈余( hū n) 袄襟( hūn) 剪裁(hūn)
破绽( hū n) 爬山越岭(h ūn)
biě
diàn
cái
zhàn
yínɡ
lǐnɡ
shǔ
ǎo jīn
字词清单
【参观】 实地观察(工作成绩、事业、设施、名胜古迹等)。
【鲜亮】 漂亮。
【缓和】 (局势、气氛等)和缓。
【妨碍】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盈余】 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的财物。
【陪送】 娘家给新娘准备的嫁妆。
【破绽】 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穷山恶水】 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
字词清单
段落 分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快速浏览课文,把握小说情节
第1—4段
第5—41段
第42—82段
第83—88段
故事的开端。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故事的结尾。写“我”对山地生活的怀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故事的发展。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整体感知
文中主体部分扣住一双袜子展开叙述,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我”为进城来的农民代表买布
时间:1949年
地点:天津市
人物:“我”和一个农民代表。
起因:“我”看见他还穿粗布裤褂,想起他女儿为“我”做袜等事。
结果:买两身蓝士林布和一身红布,还多买一点红布和黄布送他。
整体感知
第二件事:当年一个女孩子给“我”做袜子。
时间:1941冬天
地点:阜平县的一个小村庄
人物:“我”和女孩子一家。
起因:女孩子看见“我”冬天没穿袜子,后来给“我”做了一双袜子。
结果:发展为“我”与这一家的革命情谊。
这些事无不和布有关,布就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文中主体部分扣住一双袜子展开叙述,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整体感知
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
石头多、暴雨多。
阜平山区
找出课文中描写阜平环境的句子,概括阜平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其作用。
深入探究
阜平的农民没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土地贫瘠
阜平梯田
找出课文中描写阜平环境的句子,概括阜平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其作用。
深入探究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天气寒冷,光照少。
麻纳袜底
找出课文中描写阜平环境的句子,概括阜平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其作用。
深入探究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蹬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
以上对于阜平地区的环境描写,既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见冀中人民勇于奉献和牺牲的高尚品德。
天气极其寒冷。
找出课文中描写阜平环境的句子,概括阜平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其作用。
深入探究
分角色朗读在河边相遇相识段落(第7—40段),然后用一个词展现妞儿在各种情绪或态度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
妞儿:
我:
恼怒
愤怒
找茬
心平气和
哭笑不得
调侃
关心
感动
泼辣
娇蛮
淘气
善良
探究人物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表现妞儿心直口快、泼辣,甚至带有点儿野性。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
貌似责问,其实是希望“我”不要客气,这更能反应出密切的军民鱼水情。
赏析“妞儿” 的人物形象。
探究人物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表现了妞儿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也说明了她的勤劳干练。
赏析“妞儿” 的人物形象。
探究人物
妞儿的几处“笑”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表现了妞儿的天真爽朗。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赏析“妞儿” 的人物形象。
探究人物
关于妞儿的几件小事
妞儿给“我”做袜子(致使妞儿的父亲没有袜子穿)
妞儿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妞儿的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
表现了妞儿的质朴善良。
赏析“妞儿” 的人物形象。
探究人物
“妞儿”是个美丽动人的形象,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她性格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赏析“妞儿” 的人物形象。
探究人物
“不会求人做一双?”
“不会买一双?”
“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说什么?”
“光着脚打下去吗?”
在第29—39段的对话中,女孩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女孩表达方式的核心是反问。
这些似乎突然却合乎情理的发问,写出了女孩的聪明伶俐、热心精细。女孩将细心关注一位陌生战士的具体生活这一敏感的问题,巧妙地变成反问形式,把自己的主动关切一步步变为战士的主动求助。
合作探究
第49、50段中,白发大娘说妞儿“不会说话”,而“我”则说她“很会说话”白发大娘的话是否全为批评,“我”的话是否全为赞扬 ?
白发大娘的话不全为批评,“我”的话不全为赞扬。结合上文看,白发大娘是指妞儿会取笑、调侃客人,不礼貌,同时也包含对孙女淘气、率真、灵慧性格的喜爱。而“我”紧接着说她“很会说话”,是在领教了女孩子的伶牙俐齿后对她的一种评价,主要是肯定、赞扬她灵慧、心善,善于表达对部队的热情,创造融洽交流的氛围。
合作探究
女主人公从头到尾都没有名字,只是用了父亲给她的称呼“妞儿”,为什么?
“妞儿”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中常用的手法,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代表的缩影,但她或她们有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是敌后抗战抗日军民中女性群像的真实写照。
合作探究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第 84 段“我”送布这一情节进行赏析。
侧面描写。女孩子送“我”袜子,多年后“我”回以时兴布料,从侧面衬托出“我”与这家人的交情之深,再次突出了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合作探究
分析课文结尾段的作用。
简单交代了女孩子的现状,再次点明她好学要强的性格,这也是“我”怀念她的原因。
合作探究
这篇小说有什么特点
①简要的环境勾勒:
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则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炼完美。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关阜平农村土地状况的描写,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双雕,言简而意无穷。
②清新自然的语言:
孙犁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
合作探究
本文没有干脆写斗争,而是在斗争的大背景下,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请依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①表现人民乐观的生活看法。在艰辛的斗争环境里,人民没有悲观,而是坚韧、
顽固、满腔热忱地生活,这种乐观的生活看法是抗战成功的坚实根底。
②表现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作者通过“我”与妞儿一家犹如亲人般的交往,折射出军民亲如一-家的关系,这种颠扑不破的情意是抗战成功的重要保证。
合作探究
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①生活化。不管是表达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充溢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清爽,如话家常。
②特性化。作者通过人物语言提醒了人物显明的特性特征:妞儿---泼辣率真、机灵能干、乐于助人:“我”---爱惜百姓、珍视友情等。
合作探究
小说表现了什么主题?
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军民鱼水情美好温馨,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真挚热爱。
但这种军民关系并非是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与和谐的环境中开始的。文章一开头,恰恰不是表现美好,而是详细表现了女孩子与八路军战士在河边发生的冲突。
合作探究
本文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结合小说的标题,以开头、结尾两部分为例,说说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开头: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作用:小说开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农民代表身上穿的一件“山地蓝”粗布衣服,想到多年前艰苦的山地战斗生活;由山地不种棉花,以麻代线,引出一双麻线袜子的故事,追忆“我”和女孩那段难忘的往事。这种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巧妙烘托出当年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课后思考探究
本文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结合小说的标题,以开头、结尾两部分为例,说说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结尾: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 “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作用:回忆结束,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
从“送袜子”到“做国旗”,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伟大进程,表现了革命群众对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欢欣和热爱。
简单交代女孩的现状,再次点明她好学要强的性格,揭示我怀念她的主要原因。
课后思考探究
文中主体部分扣住一双袜子展开叙述,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其中详写和略写的事件分别是什么?试着用思维导图来展示主体部分的写作思路。
主要事件
河边偶遇妞儿
妞儿做袜子
帮大伯贩枣
妞儿买织布机
妞儿学会织布
洗澡丢失袜子
详写
略写
稍略
思维导图
课后思考探究
重点阅读文中人物对话的部分,圈点出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从人物刻画、情节转换、主题表达等方面做一些批注,说说这篇小说通过对话刻画出妞儿什么样的形象。
示例:“用线。”我摸了摸袜底,“在我们那里,鞋底也没有这么厚!”
“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
女孩子说话坦率豪放,对战士饱含了无限深情,对侵略者怀着满腔仇恨,对胜利充满了期待。
课后思考探究
示例:同类作品还有茹志鹃的《百合花》、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王愿坚的《党费》等。
本文是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同类作品你还了解哪些?与同学交流。有兴趣的话,拓展阅读孙犁的《白洋淀记事》。
课后思考探究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看到了一个爽朗、热情、善良的妞儿。这也体现了孙犁小说的一贯风格: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写出人物的心灵美,性格美,人情美。孙犁在表现女性时,“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
主旨归纳
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关系鱼水情深
开头:由“土靛染的粗布裤褂”引入
“我”——妞儿
结局:悠久的思念
特征:贫穷 勤劳
语言:泼辣善良 热情
动作:仔细认真 有条不紊
相遇、相识
板书设计
1.构思精巧,小中见大: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十年不见面的大伯来天津,“我”想买几尺布送他,设置悬念,进而自然地回忆起在阜平度过的战斗岁月,最后又写“我”陪同大伯买布。以“布”贯串全文,有典型环境,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一双袜子,通过描写琐碎的生活场景,歌颂民族大义,赞美人性的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白描写人,形象鲜明: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成功塑造了妞儿的形象。从人物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中,从女孩子吵嘴、织袜、买织布机这些区区小事中,自然地、不露痕迹地表现了妞儿的“粗野”“任性”“细心”“深情”等外显的、内在的品质,从而使笔下人物个性鲜明地站立了起来。
3.朴素清新,感情真挚:本文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拉家常”式的“絮语”叙述故事,用朴素清新、平易单纯的文字,尤其是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富有生活气息。淡而有味,直而不浅,自然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写作特色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瘪.( biě ) 玉黍.( shǔ ) yínɡ( 盈 )余
土diàn( 靛 ) 袄jīn( 襟 ) 剪cái( 裁 )
biě
shǔ




随堂检测
2. 阅读语段,完成(1)~(2)题。
他饱尝了pá shān yuè lǐnɡ 的无尽jiān xīn,终于寻觅到敌人的一
丝破绽.,随后成功地突破了防线,就在这一刹.那,以往所有的付出都
变得格外有意义。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破绽.( zhàn ) 一刹.( chà )那
(2)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pá shān yuè lǐnɡ
jiān xīn
zhàn
chà
爬山越岭 
艰辛 
随堂检测
A.读孙犁的小说《山地回忆》,我沉浸在优美的境界里,犹如手捧一束清新的山花,花朵焕发着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感动。
B.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多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
C.那是个冬天,我每天到河边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浸湿毛巾,把冰砸破,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
D.打了胜仗后,我跳到黄河里洗了个澡,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那个女孩子的纪念。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焕发……清香”应改为“散发……清香”。B项,前后赘余,“快……十多年”改为“快……十年”或“……十多余年”;C项,语序不当,“浸湿毛巾,把冰砸破”改为“把冰砸破,浸湿毛巾”。
D
随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