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章末检测试卷五(课件 练习,共2份)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章末检测试卷五(课件 练习,共2份)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五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3·新疆巴音郭楞校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①—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流
B.②—长江干流在伏旱期间处于枯水期
C.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河
D.④—撒哈拉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分布广
2.图中能正确反映人地关系的是(  )
A.甲—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B.乙—在平原地区更适宜发展种植业
C.丙—河流凸岸更适合修建水运港口
D.丁—城市要建设在森林茂密的地区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4·北京海淀区月考)近些年来,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研究发现,斯瓦尔巴群岛生态环境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5题。
4.近些年来,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为(  )
A.森林带北移 B.苔原面积增加
C.生物数量增多 D.河流结冰期延长
5.斯瓦尔巴群岛生态环境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因为(  )
A.野生动植物资源较少
B.人类活动干扰较多
C.构成环境的要素单一
D.距永久性块状冰近
(2021·海南地理)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图1)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图2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8题。
6.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
A.1月,海拔1 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 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 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 000米以上
7.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
A.天敌多,食物少
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8.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
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2023·广东深圳期末)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该省区可能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10.影响该省区植被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风
11.关于该省区主要植被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夏季相变化明显
B.全年常绿
C.茎花、板根现象
D.叶片宽阔
(2024·广西防城港期末)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但在局部河谷地带,由于受某些自然因素影响,植被分布出现了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下图示意澜沧江(26.9°N)两岸植被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13题。
12.澜沧江河谷植被非地带性分布的原因是(  )
A.山顶有冰川,水分条件好
B.山高谷深,焚风效应显著,谷底干旱
C.受西南季风影响,热量充足
D.河谷地带,晚上上升流明显,夜雨多
13.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
A.冰雪带、灌丛草甸带
B.荒漠带、苔原带
C.冰雪带、针阔混交林带
D.灌木林带、冰雪带
(2023·河南安阳月考)西天山托木尔峰地区是中亚山地冰川作用中心之一,集中发育着许多大型山谷冰川。该地区规模巨大的冰川消融区表碛广泛覆盖,表碛的厚度对冰川消融影响较大。科其喀尔冰川位于托木尔峰南部,冰川规模巨大。下图为“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表碛厚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示海拔3 000 m附近冰川消融量小于海拔3 600 m附近的主要原因是海拔3 000 m附近(  )
A.太阳辐射强度小
B.表碛阻挡太阳辐射多
C.冰川面积小
D.平均气温低
15.冰川消融后会(  )
A.加快土壤发育进程
B.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C.使全球气候变冷
D.使冰川地貌广泛发育
(2023·福建泉州期末)下图示意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①②③自然带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7.决定该山基带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18.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2024·山东青岛期中)意大利在阿尔卑斯山脉某段的北坡清除了部分原生植被,修建斯泰尔维奥滑雪场。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形成洼地,其中位于滑雪道下方的洼地扩大速度最快。下图为“斯泰尔维奥滑雪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关于斯泰尔维奥滑雪场滑雪道布局合理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处西北风的迎风坡,降雪量较大 ②地处阿尔卑斯山脉北坡,阴坡积雪期长 ③临近西欧发达国家,客源市场广 ④滑雪时游客面朝北方,避免阳光影响视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斯泰尔维奥滑雪场附近洼地的形成过程是(  )
A.人类活动—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全部融化—冰川刨蚀地表
B.气候变暖—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全部融化—地表热融沉降
C.人类活动—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地表热融沉降
D.气候变暖—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冰川刨蚀地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3·贵州黔西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位于秘鲁附近海域的钦查群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鸟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至少3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下图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1)简析钦查群岛气候较为干旱的原因。(4分)
(2)根据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钦查群岛“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原理。(6分)
22.下图为“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甲地至丁地自然带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4分)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甲地的自然环境特征。(4分)
(3)分析图中A地没有形成同纬度甲地自然带的原因。(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非洲气候分布图。
材料二 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带,分析其原因。(6分)
(2)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试分析原因。(4分)
(3)乞力马扎罗山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4分)
24.(2024·新疆乌鲁木齐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加那利群岛(西班牙海外领土)是非洲大陆西北岸外的火山群岛。各岛屿崎岖多山,海岸陡峭。气候干旱,降雨集中在11、12月,雨量小,除东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可达750 mm外,其他地区少有超过250 mm的。但在山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潮湿的云雾层(又称“云中带”),该“云中带”内发育有照叶林(又称“副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副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植被)。下面两图分别为加那利群岛位置示意图及岛上特有物种——龙血树景观图。
(1)该群岛“照叶林”的出现反映了植被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加那利群岛年降水量稀少的原因。(4分)
(3)据图说明龙血树为适应干旱环境所形成的形态特征。(6分)
章末检测试卷五
1.C 2.B 3.A [第1题,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流,体现的是地貌和水文之间的关联性,A错;伏旱期间为我国夏季,长江干流为丰水期,B错;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河,体现的是地貌和水文之间的关联性,C正确;撒哈拉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分布广,体现的是气候与生物之间的关联性,D错。第2题,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体现的是人类对生物的影响进而影响水文环境,甲代表人类与气候的关联性,两者不相符,A错误;在平原地区更适宜发展种植业,体现的是人类对地形的充分利用,体现了人类和地貌的关联性,与乙吻合,B正确;河流凹岸更适合修建水运港口,C错误;城市一般要建设在地形平坦、森林较少的地区,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与丁不符,D错误。故选B。第3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上海拔高,气温低,桃花开得晚,强调的是海拔对热量和水分的影响,体现的是垂直分异规律,A正确。]
4.A 5.C [第4题,由材料及所学可知,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温度有升高的趋势,使得森林带北移,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苔原和冰原面积减小,河流结冰期变短,生物因不适应环境变化而数量减少,A正确。第5题,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较小,动植物种类较简单(与野生动植物资源多少无关),构成环境的要素较单一,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故自然环境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C正确,A错误;此处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干扰少,B错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与距永久性块状冰的远近并无关系,D错误。]
6.C 7.D 8.D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4~10月为雨季,10月~次年3月为旱季。1月降水少,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7月为雨季,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区域,故A错误,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交换的时间段,长臂猿迁徙,不易追踪,B、D错误。第7题,根据材料“1980年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可知,生物数量增多,长臂猿食物增多,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不会不断减少,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对中高纬度影响较大,对低纬度影响小,C错误;自然保护区中的道路将栖息地分割,栖息地较破碎,影响其生存,故D正确。第8题,设问是“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栖息地,进而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故选D。]
9.A 10.C 11.A [第9题,据图可知,该省区跨过的经度为100°E~125°E,东西距离大,植被覆盖度从东到西大体上呈递减趋势,而内蒙古自治区符合从东到西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的状况,A正确。广东省经度范围为110°E~118°E,西藏自治区位于100°E以西,甘肃省位于110°E以西,B、C、D错误。第10题,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东部距海较近,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度大;西部距海较远,降水较少,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低,由东到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植被的变化。故影响该省区植被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正确;热量、光照、风不会导致植被出现东西向的变化,A、B、D错误。第11题,内蒙古自治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高温,降水较多,植被呈现绿色;冬季寒冷,降水少,草木枯黄,植被冬夏季相变化明显,A正确。全年常绿是热带、亚热带植被的特点,B错误;茎花、板根现象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C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较干旱,植被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片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D错误。]
12.B 13.A [第12题,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焚风效应显著,谷底干旱,植被缺水,不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只能生长低矮耐旱的小叶灌丛,B正确;山顶有冰川分布,水分条件好,河谷植被不应呈现干旱景观,A错误;受西南季风影响,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应出现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而非干旱小叶灌丛,C错误;河谷地带,晚上易形成上升气流,夜雨多,降水充足,不应呈现干旱景观,D错误。第13题,垂直分异规律是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因此在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上方,②自然带应是灌丛草甸带,①位于山顶,且海拔高,气温低,应为冰雪带,A正确,B、C、D错误。]
14.B 15.A [第14题,海拔3 000 m与3 600 m附近高度差异较小,太阳辐射强度差异也较小,A错误;由图可知,海拔3 000 m附近表碛厚度大,阻挡的太阳辐射多,冰川消融量少,B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冰川面积的大小,C错误;与海拔3 600 m附近相比,海拔3 000 m附近气温相对较高,D错误。第15题,冰川消融后,对地表岩石的风化作用增强,会加快土壤发育进程,A正确;冰川消融在短期内可增加当地水资源,使生物多样性增加,B错误;区域性冰川消融并不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冷,C错误;冰川消融后,会使冰川地貌发育减少,D错误。]
16.A 17.B 18.A [第16题,③自然带下方为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带,因此③自然带为高山草原带;随着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形成②高寒荒漠带;再向上气温更低,冰雪很难完全融化,而形成①积雪冰川带。第17题,该山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规律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此决定该山基带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第18题,由垂直带谱判断山地的地理位置,往往由基带(山麓自然带)决定。该山基带为热带草原带,属于热带地区,因此该山可能位于赤道附近。]
19.D 20.C [第19题,滑雪场需要有良好的积雪条件,结合图中纬度和滑雪场位置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北坡,是西南风的迎风坡,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带来水汽,降水丰沛,①错误;阿尔卑斯山脉北坡是阴坡,气温低,积雪时间长,②正确;雪面反射率高,在阴坡建滑雪道,游客滑雪时可以避免刺眼的阳光,④正确;该滑雪道布局相对于欧洲市场,空间尺度特别小,故市场不能作为滑雪道布局在阴坡的影响因素,只能作为滑雪场选址的区位因素,③错误。D正确。第20题,“十几年后”说明时间尺度较小,主要是由于滑雪场频繁的人类活动释放废热,导致滑雪场附近出现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地表热融沉降,形成洼地。故选C。]
21.(1)受来自陆地的干燥信风影响;受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
(2)钦查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集聚,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集聚于此;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使海水营养盐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质,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22.(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量。
(2)甲地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茂密;河网稠密;河流地貌发育。
(3)A地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23.(1)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因此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
(3)该山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分布海拔较低。
24.(1)地方性 潮湿的云雾层(或“云中带”)
(2)加那利群岛地处副热带地区,长时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海岸陡峭,海洋水汽不易进入;加那利寒流的减湿作用。
(3)叶片退化成针状,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损耗。树冠成伞状且密不透风,一方面可起到遮阳作用,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另一方面可保存部分雨水和雾水,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粗大的树干、密集的树枝可以储存大量水分。(共48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五
第五章
(2023·新疆巴音郭楞校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流
B.②—长江干流在伏旱期间处于枯水期
C.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河
D.④—撒哈拉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分布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择题

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流,体现的是地貌和水文之间的关联性,A错;
伏旱期间为我国夏季,长江干流为丰水期,B错;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河,体现的是地貌和水文之间的关联性,C正确;
撒哈拉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分布广,体现的是气候与生物之间的关联性,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新疆巴音郭楞校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1~3题。
2.图中能正确反映人地关系的是
A.甲—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B.乙—在平原地区更适宜发展种植业
C.丙—河流凸岸更适合修建水运港口
D.丁—城市要建设在森林茂密的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体现的是人类对生物的影响进而影响水文环境,甲代表人类与气候的关联性,两者不相符,A错误;
在平原地区更适宜发展种植业,体现的是人类对地形的充分利用,体现了人类和地貌的关联性,与乙吻合,B正确;
河流凹岸更适合修建水运港口,C错误;
城市一般要建设在地形平坦、森林较少的地区,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与丁不符,D错误。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新疆巴音郭楞校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1~3题。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的
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上海拔高,气温低,桃花开得晚,强调的是海拔对热量和水分的影响,体现的是垂直分异规律,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北京海淀区月考)近些年来,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研究发现,斯瓦尔巴群岛生态环境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5题。
4.近些年来,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
主要体现为
A.森林带北移
B.苔原面积增加
C.生物数量增多
D.河流结冰期延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材料及所学可知,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温度有升高的趋势,使得森林带北移,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苔原和冰原面积减小,河流结冰期变短,生物因不适应环境变化而数量减少,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北京海淀区月考)近些年来,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研究发现,斯瓦尔巴群岛生态环境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5题。
5.斯瓦尔巴群岛生态环境较脆弱,对气候
变化非常敏感,是因为
A.野生动植物资源较少
B.人类活动干扰较多
C.构成环境的要素单一
D.距永久性块状冰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较小,动植物种类较简单(与野生动植物资源多少无关),构成环境的要素较单一,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故自然环境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C正确,A错误;
此处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干扰少,B错误;
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与距永久性块状冰的远近并无关系,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1·海南地理)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图1)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图2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8题。
6.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A.1月,海拔1 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 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 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 000米以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据材料可知,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4~10月为雨季,10月~次年3月为旱季。1月降水少,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7月为雨季,
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区域,故A错误,C正确。
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交换的时间段,长臂猿迁徙,不易追踪,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1·海南地理)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图1)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图2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8题。
7.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A.天敌多,食物少
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据材料“1980年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可知,生物数量增多,长臂猿食物增多,A错误;
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不会不断减少,B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对中高纬度影响较大,对低纬度影响小,C错误;
自然保护区中的道路将栖息地分割,栖息地较破碎,影响其生存,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设问是“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栖息地,进而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广东深圳期末)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该省区可能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据图可知,该省区跨过的经度为100°E~125°E,东西距离大,植被覆盖度从东到西大体上呈递减趋势,而内蒙古自治区符合从东到西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的状况,A正确。
广东省经度范围为110°E~118°E,西藏
自治区位于100°E以西,甘肃省位于110°E以西,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广东深圳期末)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10.影响该省区植被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东部距海较近,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度大;西部距海较远,降水较少,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低,由东到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植被的变化。故影响该省区植被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正确;
热量、光照、风不会导致植被出现东西向的变化,A、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广东深圳期末)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11.关于该省区主要植被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冬夏季相变化明显
B.全年常绿
C.茎花、板根现象
D.叶片宽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内蒙古自治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高温,降水较多,植被呈现绿色;冬季寒冷,降水少,草木枯黄,植被冬夏季相变化明显,A正确。
全年常绿是热带、亚热带植被的特点,B错误;
茎花、板根现象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C错误;
温带大陆性气候较干旱,植被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片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西防城港期末)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但在局部河谷地带,由于受某些自然因素影响,植被分布出现了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如图示意澜沧江(26.9°N)两岸植被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13题。
12.澜沧江河谷植被非地带性分布的原因是
A.山顶有冰川,水分条件好
B.山高谷深,焚风效应显著,谷底干旱
C.受西南季风影响,热量充足
D.河谷地带,晚上上升流明显,夜雨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焚风效应显著,谷底干旱,植被缺水,不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只能生长低矮耐旱的小叶灌丛,B正确;
山顶有冰川分布,水分条件好,河谷植被不应呈现干旱景观,A错误;
受西南季风影响,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应出现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而非干旱小叶灌丛,C错误;
河谷地带,晚上易形成上升气流,夜雨多,降水充足,不应呈现干旱景观,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西防城港期末)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但在局部河谷地带,由于受某些自然因素影响,植被分布出现了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如图示意澜沧江(26.9°N)两岸植被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13题。
13.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A.冰雪带、灌丛草甸带
B.荒漠带、苔原带
C.冰雪带、针阔混交林带
D.灌木林带、冰雪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垂直分异规律是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因此在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上方,②自然带应是灌丛草甸带,①位于山顶,且海拔高,气温低,应为冰雪带,A正确,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河南安阳月考)西天山托木尔峰地区是中亚山地冰川作用中心之一,集中发育着许多大型山谷冰川。该地区规模巨大的冰川消融区表碛广泛覆盖,表碛的厚度对冰川消融影响较大。科其喀尔冰川位于托木尔峰南部,冰川规模巨大。下图为“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表碛厚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示海拔3 000 m附近冰川消融量小于海拔
3 600 m附近的主要原因是海拔3 000 m附近
A.太阳辐射强度小
B.表碛阻挡太阳辐射多
C.冰川面积小
D.平均气温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海拔3 000 m与3 600 m附近高度差异较小,太阳
辐射强度差异也较小,A错误;
由图可知,海拔3 000 m附近表碛厚度大,阻挡
的太阳辐射多,冰川消融量少,B正确;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冰川面积的大小,C错误;
与海拔3 600 m附近相比,海拔3 000 m附近气温相对较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河南安阳月考)西天山托木尔峰地区是中亚山地冰川作用中心之一,集中发育着许多大型山谷冰川。该地区规模巨大的冰川消融区表碛广泛覆盖,表碛的厚度对冰川消融影响较大。科其喀尔冰川位于托木尔峰南部,冰川规模巨大。下图为“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表碛厚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15.冰川消融后会
A.加快土壤发育进程
B.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C.使全球气候变冷
D.使冰川地貌广泛发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冰川消融后,对地表岩石的风化作用增强,会加快土壤发育进程,A正确;
冰川消融在短期内可增加当地水资源,使生物多样性增加,B错误;
区域性冰川消融并不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冷,C错误;
冰川消融后,会使冰川地貌发育减少,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福建泉州期末)下图示意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①②③自然带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③自然带下方为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带,因此③自然带为高山草原带;随着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形成②高寒荒漠带;再向上气温更低,冰雪很难完全融化,而形成①积雪冰川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福建泉州期末)下图示意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16~18题。
17.决定该山基带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该山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规律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此决定该山基带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福建泉州期末)下图示意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16~18题。
18.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由垂直带谱判断山地的地理位置,往往由基带(山麓自然带)决定。该山基带为热带草原带,属于热带地区,因此该山可能位于赤道附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山东青岛期中)意大利在阿尔卑斯山脉某段的北坡清除了部分原生植被,修建斯泰尔维奥滑雪场。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形成洼地,其中位于滑雪道下方的洼地扩大速度最快。如图为“斯泰尔维奥滑雪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关于斯泰尔维奥滑雪场滑雪道布局合理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处西北风的迎风坡,降雪量较大 ②地处阿尔卑斯山脉北坡,阴坡积雪期长 ③临近西欧发达国家,客源市场广 ④滑雪时游客面朝北方,避免阳光影响视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滑雪场需要有良好的积雪条件,结合图中纬度和滑雪场位置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北坡,是西南风的迎风坡,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带来水汽,降水丰沛,①错误;
阿尔卑斯山脉北坡是阴坡,气温低,积雪时间长,②正确;
雪面反射率高,在阴坡建滑雪道,游客滑雪时可以避免刺眼的阳光,④正确;
该滑雪道布局相对于欧洲市场,空间尺度特别小,故市场不能作为滑雪道布局在阴坡的影响因素,只能作为滑雪场选址的区位因素,③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山东青岛期中)意大利在阿尔卑斯山脉某段的北坡清除了部分原生植被,修建斯泰尔维奥滑雪场。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形成洼地,其中位于滑雪道下方的洼地扩大速度最快。如图为“斯泰尔维奥滑雪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20.斯泰尔维奥滑雪场附近洼地的形成过程是
A.人类活动—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全部融化—冰川刨蚀地表
B.气候变暖—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全部融化—地表热融沉降
C.人类活动—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地表热融沉降
D.气候变暖—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冰川刨蚀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十几年后”说明时间尺度较小,主要是由于滑雪场频繁的人类活动释放废热,导致滑雪场附近出现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地表热融沉降,形成洼地。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2023·贵州黔西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秘鲁附近海域的钦查群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鸟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至少3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下图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简析钦查群岛气候较为干旱的原因。
答案 受来自陆地的干燥信风影响;受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根据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钦查群岛“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原理。
答案 钦查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集聚,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集聚于此;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使海水营养盐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质,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如图为“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甲地至丁地自然带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答案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量。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甲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答案 甲地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茂密;河网稠密;河流地貌发育。
(3)分析图中A地没有形成同纬度甲地自然带的原因。
答案 A地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非洲气候分布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材料二 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带,分析其原因。
答案 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试分析原因。
答案 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因此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
(3)乞力马扎罗山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南、北
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答案 该山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分布海拔较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2024·新疆乌鲁木齐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加那利群岛(西班牙海外领土)是非洲大陆西北岸外的火山群岛。各岛屿崎岖多山,海岸陡峭。气候干旱,降雨集中在11、12月,雨量小,除东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可达750 mm外,其他地区少有超过250 mm的。但在山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潮湿的云雾层(又称“云中带”),该“云中带”内发育有照叶林(又称“副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副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植被)。右面两图分别为加那利群岛位置示意图及岛上特有物种——龙血树景观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该群岛“照叶林”的出现反映了植被的_______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分析加那利群岛年降水量稀少的原因。
地方性
潮湿的云雾层(或
“云中带”)
答案 加那利群岛地处副热带地区,长时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海岸陡峭,海洋水汽不易进入;加那利寒流的减湿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据图说明龙血树为适应干旱环境所形成的形态特征。
答案 叶片退化成针状,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损耗。树冠成伞状且密不透风,一方面可起到遮阳作用,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另一方面可保存部分雨水和雾水,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粗大的树干、密集的树枝可以储存大量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